《开棺谜案》的作者之一、原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院长顾念祖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任职期间曾直接领导了本案后期的复查工作,由他口述,作家沈国凡采写完成的这部纪实作品,通过大量翔实的材料。向读者讲述了在案发二十五年之后,法官们是如何将这桩杀人案办成无可辩驳的铁案。
顾念祖口述的《开棺谜案》是一部纪实文学,事件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生在我国北方重镇长春的一桩命案,《开棺谜案》以翔实的资料记录了这桩投毒杀人案复杂曲折的审判过程。二十五年审结一桩刑事案件,这在我国司法审判中很少有,此案前后进行了六次复查,两次开棺取证,全国多家权威药检机构的专家参与化验。不仅有最高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级法院等司法部门的专业复查,还有中央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的督导。甚至惊动中央高层,其影响力及价值远远超出了普通的刑事案件,成为共和国司法审判中可入选教科书的经典案例,一块测试我国司法制度的公信力和执法官机关的司法能力试金石。
死者身上的衣服都已成了触即破的碎片。由于长期深埋,尸体已成木乃伊状,各部分的器官已经萎缩,但肉体还没有完全腐烂。特别是死者头上的长发,还完好无损地“长”在头上,从外形就可以判定,死者是一位女性。
根据事前约定,这次由法医跟随开棺,除了进一步辨认死者的性别之外,主要是取死者脑部的组织,以做进一步的化验并确定死亡原因。
墓主人躺在那里,身体裸露在外面的部分都已发黑,很多器官已经萎缩或变形。对于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的人,难免心里不发颤。死者的尸体不能抬出,法医蒋培祖,必须躬身埋下头去在棺木里进行作业,也就是说,必须与死者“零距离接触”,才能采到所需要的样本。
旁边专案组的同事提醒他:“老蒋,注意自身安全。”
他们的顾虑也不是多余的,万一棺木里有什么有害气体或细菌,这对于取样者来讲,将是严重的身体损害。
但对法医而言,这并不罕见。蒋培祖没有半点犹豫,他一边从随身带来的箱子里取出工具,一边对其他人说:“你们看好了,我开始取样了啊!”
仍然是一脸的严肃。
他靠近棺木,然后弯下身去,将头埋进黑森森的棺木里去,轻轻移动着死者的头颅,遵照办案的要求,从死者的大脑里,取出了297克脑组织。
接着,蒋培祖和随同前来的专案组的人员一起,将这次取出的297克脑组织分成了两份,当着所有在场人的面对两份取样进行了封存。按照事先定好的,一份送交北京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一份带回上海市,交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由他们分别对这些脑组织进行化验……
人命大干天!当时负责接手死者脑组织化验的各部门即刻进行了认真的技术鉴定。
出乎很多人的预料,这次开棺,挖出来的竟真是一桩惊天谋杀案,而且是一个长期解不开的谜案。更令大家想不到的是,这桩案件以其侦办过程的复杂和特殊,成为我国司法审判的典型案例,块测试中国法官司法能力与公信力的试金石。
到此,大家也许会问:二十多年前不都开棺取样检验过了吗,怎么还查不清楚?为什么二十多年之后还要再次挖开这个墓穴?这次开棺的结果与二十多年前的第次开棺有什么区别7
这到底是一件什么案件,静躺在这块墓地下的死者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沉沉的墓穴下面,到底埋藏着什么样的秘密7
这切还都要从头讲起。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