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清如古琴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可以说是一本琴刊,能帮助重庆本地琴人或文化学者更多的了解重庆古琴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本琴谱,其中既有对传统琴曲的解析分享,也有系列创作曲的各种实践呈现;更可以说是一本诗词文集,“一源太古始,气承雪山来”,即是对重庆灵魂--长江的终极歌咏;重庆人熟悉的滩子口、储奇门等,亦均以灵光之姿,化为方文伟先生系列作品的风骨;自度曲中《懒问月》更有“任随他古者叹、今者思,来者愁”之洒脱出尘情怀。 目录 序 20世纪蜀派古琴颇具影响力的杨氏家族 20世纪蜀派古琴名家杨清如 杨清如生平和琴学纪年 杨清如的古琴艺术风格 回忆恩师杨清如先生 清如传承 清如古琴 杨清如所传宋琴 清如古琴教学师训 琴谱及相关文化思想表达 杨清如传谱 访子期 慨古吟 渔樵问答 传统琴曲 阳关三叠 醉渔唱晚 高山 流水 梅花三弄 洞庭秋思 鸥鹭忘机 平沙落雁 潇湘水云 改编琴曲 画心 知音 张羽煮海·听琴 小桃红·媚香楼 原创琴曲 念奴娇·过洞庭 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韵 自度琴曲 滩子口·江石相雄不相让 懒问月·归棹 储奇门·归梦远 序言 文化,本质上是这样一 些过程和效果:一批善思考 、有美感、接地气的人,在 生活中有意无意地为自己, 也顺便为后人留下些许精神 财富。 清如古琴的践行者们, 把古琴文化放进它本应存在 的生活过程中,渐渐地积累 了一些可以分享的东西,并 把它们整理出来。这便是本 书的成书过程。 2020年春,蜀中琴人方 文伟叙于巴渝故里 导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方文伟先生曾说:我们若立足于古琴文化,就是站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制高点。何出此言?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书礼乐,乐则一以贯之。而众器之中,琴德最优。 本书能帮助重庆本地琴人或文化学者更多的了解重庆古琴发展史。 精彩页 清末民初,重庆第一钱庄天顺祥的掌柜杨良臣,字庭五,巴县人,早年开过钱庄,任过重庆商会会长,投资民生银行、商业银行等多处实业,是相当富有的实业家。尤爱收藏,亦擅古琴。其子杨少五(1895—1959),名世华,继承家学,经商之余,更痴迷古琴,常与重庆琴家及社会名流雅集。杨少五之子杨次乾,于1937年组织成立了重庆近代第一家琴社——七弦琴社。其女杨清如,1945年又组织成立二香琴社。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在抗日战争(以下简称“抗战”)期间成立的天风琴社。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大批文人迁移到来,其中不乏古琴名家。稍后成立的天风琴社,陪都政界和文化名流于右任、冯玉祥,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等,都是天风琴社的成员。这在当时成为重庆文化界的一件盛事。 关于杨氏家族在重庆古琴界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人的相关记录中追溯: 徐元白、梁在平。 我们可以从徐元白、梁在平等人的一些相关记述中了解到当时天风琴社的成员情况。 据《浙派古琴艺术》中徐元白其人其事一篇所记:“1945年徐元白与杨结武(实为杨少五)在重庆组织成立‘天风琴社’,并担任社长。‘天风琴社’的成员有王普生、高罗佩(荷兰)、毕铿(英国)、冯玉祥、程午嘉、杨大君、何群儒、杨清如、徐文镜、梁在平、徐芝荪、黄鞠生等。” 梁在平在他的《琴路历程的延续》中记述:“我以再度参加留美考试之便,在重庆小住,协同徐文镜、徐元白、黄鞠生(漾)、胡光瑨(莹堂)、程独清(蜀清)、荷兰高罗佩、英国毕铿等创立天风琴社,推徐元白先生为社长,我的‘鹤鸣’古筝即系他题字。文镜先生经营‘紫泥山馆’,朱砂由我托友供应,惜以长年磨砂,气体渗入眼部,到香港后渐渐失明。高罗佩夫妇在我赴美期间,对内子及小儿照料备至……” 高罗佩。 荷兰外交官、著名汉学家,于中国文学、书法和古琴颇有涉猎。其《大唐狄公案》为外国人所著的第一部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秘戏图考》则填补了中国性文化史研究的空白。 1943年初,高罗佩来到重庆荷兰大使馆任职,并于1945年2月成为天风琴社一员。他在自传稿里写道:“我加入了几个文学协会,其中最重要的是天风琴社……”巴克曼所著《大汉学家高罗佩传》中,记载了高罗佩日记里有关于天风琴社成立这一天的记录:“2月25日,11点杨少五和杨大钧来了,一起乘车去了杨少五的家,在那儿举办了盛大的午餐会,以庆贺天风琴社成立。下午是弹奏音乐度过的,吃晚餐后欣赏灯笼。” 根据这些资料,有关专家考证出天风琴社成立的时间是1945年2月25日,农历乙酉年(民国三十四年)元月十三日,成立的地点是在杨少五城里的家——南纪门凤凰台1号“清白家风”。 1946年高罗佩告别重庆,这张摄于“中华民国三五年三月”、题有“天风琴社与渝都各界饯送荷兰高芝台博士水世芳夫人回国”的老照片,是1946年3月天风琴社送别高罗佩夫妇的合影。 2014年11月,高罗佩的儿女们把他们保存的父亲书房里的物品和古琴送回重庆,陈列在三峡博物馆。文物中有高罗佩生前用过的“松风”琴,琴底项部刻篆文琴名“松风”,龙池下部阴刻填红篆书方印“中和琴室”,纳音上阴刻填墨隶书“大清光绪四年晋熙刘氏子又仿制”。这是高罗佩最为珍爱的一张琴。而三峡博物馆也有一张杨少五所藏“松风”琴。两张琴的琴名、刻章完全一致。经考,两张琴最初均为高罗佩所有,后来高罗佩将其中一张赠予了杨少五。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