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因为连年旱灾,田地都荒了,好几年一点收成也没有。老百姓没东西吃,每天饿死的有不少人。
这种饥荒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康熙老皇帝的耳朵里,他就决定派人到山东去放赈。
“可是,派谁去好呢?如果派个赃官去,只知道捞钱,老百姓还是得不到好处!”
康熙老皇帝这样一说,就有一个大臣保举仓场总督施仕伦。并且称赞这个人不但不爱钱,而且还是个硬汉,不怕有钱有势的人,更不容许手下的人做坏事。
老皇帝听了,想了一想,问道:“是那个身体有残疾的施仕伦吗?”
“皇上,是的,就是他。”那大臣这样回答。
施仕伦在幼年的时候,害过一场小儿麻痹症,病好了,就成了个歪嘴巴、斜眼睛、鸡胸驼背的怪样子,因此,他的小名就叫施不全。
“他的身体这样坏……”老皇帝迟疑不决。
“皇上,施仕伦的身体虽然有残疾,可是他的心地却很正直。他办过好几个贪官污吏和恶霸土豪。叫他去放赈,老百姓一定可以得到实惠,大家才能真正受到皇上的恩德。”那个保举施仕伦去放赈的大臣,尽量在皇上面前说出施仕伦的长处来。
“好吧,那就叫施仕伦去吧!他既然是一个心地正直、不怕权势的硬汉,顺便要他替我在沿路调查一下,可有贪官污吏、恶霸土豪为害地方。有的话马上报告上来,我立刻严办,免得老百姓受他们的欺负。”
于是,康熙老皇帝就下令派施仕伦立刻调度粮食,带到山东去放赈,同时,沿途密查贪官污吏。
施公接到了这道双重任务的命令,为了密查暗访,就化装出发。
施公是代表皇帝放赈的钦差,照规定要坐八人大轿。可是,他现在叫他的老仆施安,穿上官服,坐进这八人大轿里,在王殿臣、郭起凤两人的卫护下,大模大样地起程。他自己却穿上一套老百姓的便服,扮作一个商人模样。关小西扮作他的伙计,两个人在大轿起程的前一天,就悄悄地出发了。
施安坐了八人大轿,每到一个州县,接受州县官吏的跪拜迎送。那些接送的官员,哪里会想到,他们叩头迎送的却是施公的仆人施安!更不会知道,施公本人,早已不声不响地走过去了。要是这些官员们在地方上做下了坏事,也许被施公写上奏本,报到京里去了。
施公和关小西两个人,每天骑小驴子赶路。一天,因为贪赶路程,错过了站头,在离开献县还有十五里路的地方,驴夫就丢下他们两人走了。他们主仆两个,只好由关小西扛着行李,徒步走到献县的县城去。
施公到底是个文人,同时,乡下的路又难走,才走了两三里路,他那两条一瘸一拐的腿,实在有些支持不住了。关小西跟在后面,看施公那副困苦的样子,心里实在很难受。四面看了看,这附近不但没有小镇,连个村庄的影子也看不到。他很想让施公休息一下再走,可是在这没有人烟的地方,谁敢坐在路边休息呢?
两个人只好沉默着继续赶路。
走了一阵,小西抬头向前面看时,发现了一座古庙。这时,施公也看到这座庙了,便很高兴地叫了起来:“小西!你看,那不是一座庙吗?”
“是的,大人,我早就看到了。”小西高兴地回答。
“我们到庙里去歇一歇脚再走。如果庙里有和尚,还可以讨杯水喝。”
“好吧!”小西很赞成。又走了一阵,到了山门,两个人就走进庙里去。
进去一看,这庙实在破烂得可怜,两边的僧房都已经坍塌,只剩下中间一座正殿。不用说,在这样的破庙里,是不会有和尚的了。
小西看看施公实在累坏了,就把行李解开,铺在地上,让施公休息。 施公休息了一阵,觉得身体舒适多了,只是口渴得厉害,便对小西说:“你去找点儿水来喝吧!”
关小西走出山门,到附近去找水。
施公独自躺在庙里,闭着眼睛养神。因为累极了,所以一合上眼就睡着了。
“喂!你躺在这里干什么?”
施公在梦中被踢醒过来,张开眼睛一看,七八个壮汉,粗声粗气地这样问。
施公睡得迷迷糊糊,听不清楚这些人说的是什么。他揉揉眼睛,直瞪着这一群壮汉。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