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桓编著的《大西洋上的狼群》内容介绍:这是一场水上与水下的生死对决,在烟波浩渺的大西洋,白色的鱼雷航迹和深水炸弹入水的晌声,分别成为双方海军的器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潜艇作为新生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潜艇的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各国共拥有九百余艘潜艇,其中美国111艘,苏联218艘,英国212艘,法国77艘,意大利115艘,日本62艘,德国57艘。这些潜艇无论在吨位、航速、航程、潜深上,还是在武器装备、水声设备、电子设备以及动力装置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整个二战期间,各国共建造了1600多艘潜艇。这些潜艇取得了击沉各种运输船5000余艘、2000余万吨、击沉击伤各型军舰381艘的辉煌战果。
大西洋海战是战争史上时间最长、战情最复杂的海战。刘桓编著的《大西洋上的狼群》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从士兵或指挥官的视角,结合大量翔实的史料和精美图片,《大西洋上的狼群》为读者细致描绘了大西洋海战的全过程,既有对战争背景和主要人物的介绍,也有对参战武器的介绍,是很好的军事历史读物。
英国的“恐潜症”
对于英国来说,英国皇家海军最大的作用就是保卫大不列颠帝国的海上交通运输线。英国拥有一支总吨位为2100万吨的运输船队,占当时世界运输船总吨位的三分之一,每天航行在大西洋上的运输船有1500多艘。对于英国而言,大西洋航线是最重要的生命线。英国正是通过这些运输船,才能将世界各地殖民地的物产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英国本土。
1939年时,英国皇家海军依然是规模最大的海上力量,它的海军基地几乎遍布全球,在大战之初,英国皇家海军已经拥有了航空母舰,但战列舰仍然是英国皇家海军的核心力量。
在大西洋,英国皇家海军的主要对手是德国海军。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一样,战争初期,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希望能引出德国海军的主力舰队进行决战,并一举将其摧毁。德国海军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实力与英国皇家海军相差悬殊。当时,德国海军拥有4艘战列舰、3艘袖珍战列舰、9艘巡洋舰、56艘潜艇,舰艇总吨位35万吨,总兵力16万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对潜艇的舆论大涨。英国第一海务大臣贝蒂上将认为,如果弱国在战争中使用潜艇,那便是破坏人类文明与人道主义。当时,世界舆论是反对“无限制”潜艇战的。在那些年里,英国皇家海军部多次建议废除潜艇。
1921年,英法美意日在华盛顿开会时,英国呼吁废除潜艇,英国比任何国家都害怕潜艇,对于这一点其他四国都很清楚。这个提案没有获得通过。比如,法国不愿意保证自己永不袭击运输船之类的行为。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数年里,英国一直迫切要求废除潜艇,但未能获得任何国家的支持。对于英国来说,最明智的做法是拥有最优良的潜艇以及研制出有效的反潜武器。
事实上,英军早在一战之前就已经研制出了更先进的潜艇,包括性能优越的G级、J级、L级和实验型的蒸汽动力K级潜艇。K级艇是舰队型潜艇,水上航行性能得到大大的改善,但在实战中没有任何战绩。
英军还研制出另外两种新型潜艇,没等完工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M级潜艇装备有305毫米重炮,射程远远超过鱼雷,但没有隐蔽优势。R级潜艇是反潜潜艇,该艇体形较小,水下航速快,装备6支鱼雷发射管。鱼雷发射管口径从457毫米增至533毫米,成为巡航潜艇的标准。
英国皇家海军不指望在数量上占据优势,但要求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在反潜武器领域内,英国皇家海军取得了突破。声呐是探测潜艇水下方位的设备,安装在战舰的底部,能做大角度的回转,同时可以收发信号。当声波遇到潜艇后就反弹回来,声波被声呐接受,利用发出信号到收到回声所需时间来推测潜艇的位置。通过反复校正,驱逐舰可以靠近潜艇并投掷深水炸弹。在后来的战争中,声呐在反潜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揭开潜艇位置上迈出了重大一步。
英法美意日海军在1931年召开伦敦会议,苏联被排除在会议之外。苏联在1928年开始了大规模的潜艇建造计划。在二战爆发前几年,苏联的潜艇数量最多,其潜艇几乎都是为近海防御而建造的。
美国、法国和日本的潜艇也比英国多,英国再次要求废除潜艇,但英国的提案并没有通过。由于英国人对于“神秘”的声呐的信赖,对潜艇的威胁已经不太放在心上了。这是十分轻率的错误估计,它像许多自我安慰的假设一样,已经成为危险的幻想。
1935年6月18日,英国和德国签署海军协定,德国主动提出将海军装备限制为英国的350A。
1936年,德国表示支持《伦敦海军条约》。根据该条约,潜艇只准在白天并在水面上实施攻击,这样潜艇会变成武装运输船的猎物。
各海军强国在伦敦签署的关于军事上使用潜艇的议定书中第二十二条:
(一)潜艇在对运输船的行动中,必须遵守水面军舰所遵守的国际法法规。
(二)除经召唤仍拒绝停止或抗拒检查外,军舰或潜艇不得在安置旅客、船员和船舶停靠于安全地方前,击沉运输船或者劫持运输船……
根据该议定书,潜艇要拦截和击沉运输船时必须在水面航行,哪怕运输船装备了火炮,仍按国际法的规定享受保护。如果根据《捕获法》的规定可以击沉运输船,那么潜艇必须保证船上人员的安全,潜艇必须把船员安置到本艇上,但一般来说,这是潜艇无法做到的。
德国表示同意1936年各国海军签署的《潜艇议定书》。因此,潜艇的军事价值就大大降低了。
英国只准备进行小规模的反潜战。海军部撤销扫雷处、反潜处和贸易处。英国仅仅建造了少量的反潜艇舰。海军部曾经制定明确的方针,在下次战争中,“只有具备了以下情况时,才可采用运输船队制度:第一,力量对比有利于己方;第二,运输船只受损严重,运输船只独立航行无法适应。”
1937年,英国皇家海军部得到对海军航空兵的指挥权。海军航空兵交给海军使用,是为了适应航空母舰的作战需要,但英国皇家海军也可将它用到反潜方面。同时,在保卫海上运输方面,海军得到空军岸防航空兵的支持。P18-21
北大西洋,地球上气候最为恶劣的海域。
载满物资的英国运输船就在永无体止的风浪中跌宕起伏地航行在这片由灰色构成的图景里:灰色的天空、灰色的海洋:灰色的风、灰色的护航舰。然而,每个船员最为担心的并不是拍上甲板的巨浪,而是在大西洋上像恶狼一样到处游黼军潜艇。
那狡猾而又残忍的“狼群”在哪?或许,它们就在船队的后方尾随,召唤着同伴们前来;或许,它们就在运输船队的正下方的海底,正优哉游哉地躲避着滔天的巨浪和盟军驱逐舰的搜索;或许,它们就在运输船队航向的正前方,等着这些“肥硕”的轮船自投罗网……
在敌对阵营的一边,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潜艇狭窄逼仄的舱室内,几乎一切可以被利用的空间都利用上了——连水兵的床下都堆满了土豆。艇内的空气永远是混浊的,充满机油味、柴油味、人的汗味和臭味,即使潜艇浮出水面也很少有机会能出去透口气。尽管伙食不错,但新鲜食物消耗掉之后,就只能吃各种罐头,时间一长就会让艇员产生“只要绿色的,炒树叶也可以吃”的想法。而且艇内高温和潮湿的环境很快就会让新鲜食物发霉。当然,最可怕的还是盟军驱逐舰投掷的深水炸弹,以及盘旋在大西洋上空的盟军反潜机。每次成功袭击之后,都会有盟军驱逐舰穷追不舍。深水炸弹“扑通”、“扑通”的入水声,“轰隆”、“轰隆”的爆炸闷响,撕扯着每个德军潜艇兵的神经——毕竟,他们并不是水面舰艇,一旦被炸沉,结果就是全体阵亡、无一幸存。
撇开提心吊胆的英国船员和战战兢兢的德军潜艇兵,看起来似乎安全地处在陆地上的人们,也同样被这片灰色的海洋所困扰。因为,这些运输船和潜艇影响着大不列颠帝国的命运。
叼着雪茄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写道:“战争中唯一使我真正感到害怕的是德军潜艇的威胁。那是唯一一次,我担心英国真正的灭顶之灾要来了。”
的确,对于一个缺乏资源的岛国来说,那些从世界各地输送物资的运输船航线就是它的生命线。掐断这些生命线,英伦三岛上的英军将不战自灭。但是,以德国海军的实力,想要挑战英国皇家海军浩浩荡荡的大西洋舰队,几乎是痴人说梦。于是,潜艇就成了破交战最佳的武器。在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的指挥下,德军潜艇像狼群一般游荡在大西洋上,用一道道白色的鱼雷航迹将大英帝国的希望击沉在万丈深渊的海底。与之针锋相对的盟军则建立了护航制度,用驱逐舰、护卫舰和反潜机与德军潜艇展开生死角逐。
“狼群”对决“牧羊犬”,鱼雷对决深水炸弹,谁将在冰冷而灰暗的大西洋上笑到最后?
大西洋反潜战即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