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从中国经验出发
第一章 历史的起点与探索
一 民主的历史起点问题
(一)世界史视角:英美法近现代政治的起点
(二)历史的输入:中国近现代政治的起点
二 探索救亡图存之路
(一)洋务运动:政治精英的自强运动
(二)戊戌变法:文化精英的变法改革
(三)义和团运动:“草根”救亡运动
(四)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新道路
三 民主政治与社会结构改造
(一)辛亥革命是有限的宪政体制革命
(二)改造传统社会结构是民主建设的基础
第二章 基本国情与民主政治
一 政治制度的物质基础
(一)基本国情对政治制度的制约
(二)雅典:小国寡民的民主制度
(三)法国:六角形国土上的二元政体
二 基本国情线:“瑷珲一腾冲线”
(一)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二)人口分布反映的自然条件
(三)资源分布失衡
(四)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三 中国国情对政治制度的约束与要求
(一)两河文明孕育古代政治制度
(二)统一与发展:国情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要求
第三章 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主理论与实践
(一)建党前后的民主理论
(二)中央苏区的民主实践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二 新中国建立后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制定第一部《宪法》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建立
(三)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建立
(四)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 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
(一)拨乱反正,规划政治体制改革蓝图
(二)80年代初的四大改革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形成
(一)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提出与论述
(二)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发展协商民主
(四)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
(五)发展基层群众自治
第四章 保障权利与集中权力的统一
一 民主政治发展的策略选择
(一)实践之惑:“民主”还是“集中”
(二)反思“文化大革命”:“民主”与“法制”的平衡
(三)“西单墙”:体制外因素兴起
(四)“戈尔巴乔夫热”:苏联改革的影响
(五)“十三大”:“党政分开”和“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二 认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规律性
(一)“八九风波”的)中击
(二)风波后反思:将“四项基本原则”植入“改革开放”
(三)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三 “保障权利”与“集中权力”的逻辑与功能
(一)党与人民两面一体:“三统一”的政治语义
(二)保障权利:调动社会积极性
(三)集中权力:实现战略性发展
第五章 重点发展协商民主
一 中国协商民主的由来与发展
(一)“三三制”与“旧政协”
(二)新政协开启协商民主实践
(三)“反右”、“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曲折
(四)新时期协商民主的新发展与制度化
二 中国协商民主的价值、形态与特色
(一)协商民主的当代价值
(二)协商民主的主要形态
(三)协商民主的主要特色
三 中国协商民主的文化基础
(一)统一战线是协商民主的直接来源
(二)协商民主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三)协商民主融入市场经济元素一
四 国际视野中的协商民主
(一)协商民主在西方
(二)中西协商民主的异同
第六章 循序渐进发展人民权利一
一 渐进权利观的理论合理性
(一)权利是历史的而非天赋的
(二)权利来自社会而非个人
(三)权利是现实的而非理想的
二 渐进权利观的实践合理性
(一)权利的非线性发展
(二)欧美国家政治发展史的经验
(三)后发国家盲目民主化的教训
三 坚持走渐进式权利发展之路
(一)把握权利意识的两面性
(二)坚持科学的权利发展观
(三)逐步实现和扩大人民权利
第七章 问题推动与试点推进
一 政治体制改革的方法论问题
(一)“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
(二)政治问题的特殊性
(三)“顶层设计”的前提与条件
二 问题推动的路径选择
(一)现象大于本质:从治标入手
(二)积小胜为大胜:降低改革成本
三 试点推进的程序原则
(一)认识论:寻求主客观统一
(二)试错法:分散改革风险
(三)公推直选:改革试点案例分析
第八章 民主经验的国际比较
一 西方现代民主政治的分析与比较
(一)近现代西方民主的四个时间概念
(二)竞争性选举是现代西方民主的重要形式
(三)竞争性选举的三种局限性
(四)西方竞争性选举对中国的启示
二 亚洲政治发展参照
(一)亚洲国家政治发展的规律性现象
(二)东亚模式的体制功能
三 苏联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
(一)苏联的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
(三)苏联改革的失误与教训
第九章 中国民主建设的策略与展望
一 推动中国民主建设的制度供给因素
(一)权力制约的需要
(二)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
(三)反腐倡廉的需要
二 推进民主建设的三项基本策略
(一)分层次扩大有序政治参与
(二)扩展协商民主范围,提高协商民主质量
(三)建立权力制衡体系,发展民主监督
三 中国民主发展展望
(一)中国政治体制的结构性稳定问题
(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风险问题
(三)中国选举民主的未来
结语 提炼中国的民主话语
一 民主三要素论
二 历史定义论
三 民主主题论
四 民主阶段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