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巴勒斯所著的《清新的原野(绿色经典生态文学丛书)》是作者游历英国的旅行笔记。1883年5月,约翰?巴勒斯来到大西洋彼岸,仿佛带着某种使命一样,几乎漫游了整个大不列颠岛。他探寻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田野、森林、湖泊,古老的建筑和历史遗迹,他寻访乡野,用眼睛和耳朵敏锐地捕捉着大自然丰富的色彩和声音,森林、草地、山谷、溪流、羊群、野花、会唱歌的小鸟、精灵般的昆虫和小动物,在书中,他描绘了一个几近出神入化的境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清新的原野/绿色经典生态文学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约翰·巴勒斯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约翰·巴勒斯所著的《清新的原野(绿色经典生态文学丛书)》是作者游历英国的旅行笔记。1883年5月,约翰?巴勒斯来到大西洋彼岸,仿佛带着某种使命一样,几乎漫游了整个大不列颠岛。他探寻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田野、森林、湖泊,古老的建筑和历史遗迹,他寻访乡野,用眼睛和耳朵敏锐地捕捉着大自然丰富的色彩和声音,森林、草地、山谷、溪流、羊群、野花、会唱歌的小鸟、精灵般的昆虫和小动物,在书中,他描绘了一个几近出神入化的境界。 内容推荐 约翰·巴勒斯所著的《清新的原野(绿色经典生态文学丛书)》作者以优美的文字和诗性的语言绘声绘色地将自然的原野描述下来。他寻访放牧、割草或耕作的农夫,以欣赏的眼光赞美他们的劳动。《清新的原野(绿色经典生态文学丛书)》中他叩访那片岛屿上最伟大的作家和诗人,那片土地上的灵魂和精神象征——卡莱尔、华兹华斯,怀着虔敬之心两度拜访卡莱尔的故乡,参观其家族在乡间的墓地及其在伦敦的故居,研究他的历史、精神世界和孤独的心路历程。 目录 英格兰的自然 英格兰的森林 在卡莱尔的故乡 追寻夜莺 英国和美国的鸣禽 关于英国鸟类的印象 在华兹华斯的故乡 英国野花一瞥 丰饶的大不列颠 星期日,走进切尼路 在海上 试读章节 英格兰的自然 当我们还在海上漂泊,相隔数英里,便嗅到大西洋彼岸之自然的第一缕气息,那是从爱尔兰乡下人的烟囱里飘来的煤烟味。那么亲切,简直就像壁炉边的气味!它在内心搅动,以重现那些久已忘怀的往事。人们熟知这作为旧大陆特有的、混合着泥土的芳香与成熟的、岁月深处古代遗物的气味。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燃料能产生像泥煤这样令人愉快的香味。除非哪个爱尔兰人缩小到非常小,才很有可能张大他的鼻孔,在捕捉祖先的燃料之香上唤起一丝模糊的记忆。厚积的、油腻腻的泥煤——森林和植物历经若干年代留住的精髓一是那么独特,在这个古老的世界上先于我们躺在这里;它由植物缓慢成熟而积聚,因生命灭绝、文明逝去而形成,无数生物的生长成就了人的生命和灵魂。而如今,泥煤已减少到只够滋养霉菌的数量。 伴随着烟囱呼出来的气息,从那儿很快飞来了烟囱燕,它们疲倦地落在汽船的甲板上。令人兴奋并暗含着某种象征——维吉尔和里奥克利特斯的鸟儿。这燕子熟悉欧洲每一个村舍的屋顶和烟囱,熟悉破败的修道院和古城堡的残垣断壁。除了那漆黑油亮的胸脯,它看上去跟我们的谷仓燕没什么两样,那紧挨着眼睛的小巧的黑脑盖儿以相同的样式呈现,身上的羽毛闪着钢蓝色的光泽,剪刀般的尾部,可爱的脚爪,以及愉快的吱吱的叫声,也都与谷仓燕别无二致。但是它的习性却与众不同。欧洲的燕子在烟囱上筑巢,而与烟囱燕一起鸣唱的我们的小鸟或雨燕,则把巢筑在谷仓或房子的缝隙里。 我们毫不怀疑我们乘坐的汽船,它的导航者正是这些小燕子,事实也说明:航标灯总是明亮地从港口那儿招示我们,那里天空晴暖。第二天早上,我们发现我们自己正航行在海峡之间,在夏天充足的阳光里取暖。在海上沙漠里经历痛苦和禁食的十个日夜之后,终于航行到克莱德河湾,从那里继续往前行驶到格拉斯哥。五月中旬一个完美的早晨,天空阳光灿烂,大地一片碧绿。人们经历了什么,只有这些人自己知道。在苏格兰的无数个坏天气里诞生了一个好天气。而当这个好天气确实到来的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为它所付出的一切代价都是值得的。所有好天气里的精神和情感尽在其中。因为气候适宜,雨雾中带刺的玫瑰正在开放。据说,在五月里,这样的好天气属实不难遇到,不过,像我们这般幸运,能经历一连串好天气的时候并不多见。我们进港的那天仿佛是从上百个天气里挑选出来的一个好日子。 在经过大西洋海湾之后,情绪不佳的旅行者变得愉快起来,人们精力充沛,目光中充满了爱和友善。轮船的甲板是观光最难得的胜地,它刚好无遮无拦地提供了视线所需的高度。然而我们还是大大低估了一些有利条件:苏格兰的阳光像威士忌般令人迷醉,克莱德河流域的风光跟欧洲附近的风光不可同日而语。这就是欧洲,几小时里在你面前闪过的仿佛是经过删节的、什锦一样拼在一起的景致——左边是高地、湖泊和带顶的城堡一样的峭壁,右边则是低地、园林和农场,庄园主宅第的甬道和无与伦比的绿地。而眼睛是守旧的,喜欢永恒和秩序井然的面貌,为了平和而心满意足。苏格兰威士忌般美妙的海滨上散落着石屋,这些石屋由坚硬的砖石建筑而成。此外,你可以看见清新的田野,放牧的牛羊,爬满常春藤的墙壁,高大的植物,完好的道路,青翠的群山。景致随处可见。我们在格里诺克逗留一小时,而后在潮汐涌动的浪峰上让我们的船随潮水慢慢起伏。在这里,美丽的风景环绕着我们。你几乎可以听到牛在青葱的草地上吃草的声音,这让人觉得就像自己在品尝那草。无疑,这里是乡村的天堂。我们能看见土埂上的毛茛科植物,在右边的草地上,一只云雀的歌声间或传到我们的耳朵里。事实上,这一段航程没有什么可爱之处和新奇的地方,给人的印象只是坐在海上的汽船里到远离故乡的地方去。后来,我们突然从荒凉的水域进入一片绿洲,阳光照射下的风景里几乎看不见水。P1-4 序言 二十世纪下半叶,尤其是后二十年来,美国文坛上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生态文学,它以描写自然为主题,以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内容,展现出一道亮丽的自然与心灵的风景,有美国文学史上的“新文艺复兴”之称。它已经成为美国文学的主要流派,堪称美国文学中最令人激动的领域。 现代社会对自然造成的人为破坏,已经成为举世关注的问题,人类所面临的是核战争的威胁、慢性辐射的毒害、化学或生物战争、世界人口的可怕增长、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加剧、热带雨林的过度砍伐、表层土壤和地表水的急剧丧失、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垃圾泛滥、植物和动物不断增快的灭绝速度…… 在此背景下,“生态”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核心话题。在现代文明世界里,与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相伴的则是信仰缺失、欲望泛滥、自我原子化、生存意义平面化等人类精神方面的危机。自然生态的危机和人的精神生态的危机密不可分,人怎么对待自然,就怎么对待社会和他人。仅仅通过生态科学发展提高环保技术、完善环保政策还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人和自然的矛盾,关键是要通过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的变革来培育一种新的生活世界观和生态文化。因此,对自然的歌颂与描写、对保持我们脚下一片净土的向往与追求,已经跨越了国界,具有一种普遍意义。 首先,生态文学注重的是生态系统的整体观,自然不再仅仅是人类展示自身的舞台背景,而是直接成为写作的主要对象。以这种生态整体观作为指导去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势必决定了人类所有与自然有关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的判断标准不再是从人类中心主义出发、以人类利益为价值判断的终极尺度。它关注的是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和谐、稳定和持续性的自然存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将自然生态的整体利益作为根本前提和最高价值,才有可能真正认识到生态破坏与危机对人类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只有确保了整个自然的再生性存在,才能确保人类健康安全的持续生存。 其次,在考察自然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对人的影响,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人对自然的赞美,人与自然重建和谐关系等方面时,生态文学重视的是人对自然的责任与义务,热切地呼吁保护自然万物和维护生态平衡,热情地赞美为生态整体利益而遏制人类不断膨胀的自我欲望,尤其是要反思和批判人对自然的征服、控制、改造、掠夺和摧残等等工具化对待自然的态度。生态文学探寻的是导致生态灾难的社会原因,文化是如何决定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与方式,社会文化因素的合力是如何影响地球生态的。这就要求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向生物中心主义过渡,承认万物有其不依赖于人的标准的“内在价值”。人类与其它生命一样,只是地球生命团体中的成员。所有物种都是互相依赖的系统的一部分。所有生物都以自己的方式追寻自身生命的完善。人类并非天生就高于其它生命。 在全球性生态危机之中,探索自然与人的关系,唤醒人的生态意识,已成为文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主要功能。生态文学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学的定义,作家必须以全新的位置意识和生存方式呈现人与世界,与此同时,文学所要呈现的对象,则从人类社会延伸向整个世界与宇宙,文学关注的将不仅仅是人类的利益,而是整个生态圈的利益,并从是否对这个生态整体的利益有所贡献来确立文学品质的标准。文学在升华为守护家园的事业以后,文学家的使命也必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他不应再像主体性文学时代的文学家那样简单地讴歌人的力量、描述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表现人对世界的征服,而应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视野,反映和推动人们守护家园的事业。 作为一个文学流派,生态文学的源头是英国博物学家和作家吉尔伯特·怀特的《塞尔朋自然史》。美国作家亨利·梭罗、约翰·巴勒斯、约翰·缪尔、玛丽·奥斯汀、阿尔多·利奥波德、雷切尔·卡森等继承了这一传统,使之延伸到了美国。生态文学之引人注目,不单是因为万物关联的深刻思想,对当下人类困境的触及与揭示,更在于它形式上的新颖和独特,它主要以散文、日记等形式出现。其最典型的表达方式是以第一人称为主,以写实的方式来描述作者由钢筋水泥的文明世界走进荒野冰川的自然环境时那种身心双重的朝圣与历险,是将个人体验与对自然的观察融合无间的结果。 生态文学也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它从开始时偏重科学考察的纯粹自然史,逐渐过渡到将文学的诗意与科学的精确结合起来;由早期的以探索自然与个人的思想行为关系为主的自然散记,发展到当代主张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态文学。 生态文学促使人们去理解文化对自然的影响,把人与自然的生态关联视为社会和文化问题的深层内涵和动因,并从自然生态寻求走出生存困境的深刻智慧。因此,阅读生态文学作品,我们不应将它们看做游山玩水的休闲读物,而应看做人类为摆脱生存困境、寻求精神健康的朝圣记录。 本丛书选译的三位作家均为美国生态文学名家,他们的著作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经典,收录的他们的作品多为国内首译,具有填补空白的重大意义。 主编马永波 二0一二年三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