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书法之美(品读古代书家)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简墨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品读古代书家的书。作者简墨本身即为书家兼作家,文字和书法功底颇深。她将书法之美用独有的散文语言来诠释,诉诸笔下,尽皆精妙传神,令人叹美不止。这是中国散文界首家以抒情散文手法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解析,是充满诗意的强力制作,体裁上具有颠覆性的突破。作者沉浸于中国文化,对历代书家及其作品逐一细剖,并以极大的耐心和爱意,将它们奉献给读者。

该书前期一经在论坛贴出,即迅速被书法网、中国书法家网、大象艺术网等国内数十家大型文化网站转载,反响强烈,得到国内众多大家的盛誉,并被许多读者称赞“恍如仙子笔记”、“美得叫人窒息”。

简墨的“之美”系列开创了文化散文的新体裁,以崭新的视角鉴赏中国传统艺术,以独特的见解阐述中国文化的精髓。作者远离浮躁,安于一隅,心境澄澈,语言纯美,为当代人释缓疲惫、焦虑、重新获得精神支持和温柔援手架起了一座桥梁。《书法之美》突破了以往历史文化题材艰涩难懂的瓶颈,即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涉猎不深的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书法之美和文学之美双重的曼妙。

内容推荐

本书以散文化的优美笔调,品读古代三十四位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无论是生平故事还是艺术风格,均作了感性细腻的分析,对广大书法爱好者及普通文艺爱好者均有启迪。

目录

之一 总有些花朵要牺牲

之二 悲痛的飞白

之三 灯笼照亮

之四 美人羲之

之五 谢前谢后

之六 比好更好的好女子

之七 夫人们

之八 徽之的分镜头

之九 事事了了

之十 可爱

之十一 那样的舞蹈

之十二 弯下腰去

之十三 雪封门

之十四 在柳边

之十五 一棵树

之十六 浣花笺纸桃花色

之十七 大江日夜流

之十八 提笔就老

之十九 孤独的旅梦人

之二十 处处黄州

之二十一 山谷道中

之二十二 孩童“米米”

之二十三 无限江山

之二十四 另一种彩虹

之二十五 心画未成

之二十六 闺中翰墨

之二十七 雨打风吹去

之二十八 如此痈狂

之二十九 败笔残生淡笔书

之三十 诗人万岁

之三十一 谁有我痴

之三十二 艮

之三十三 温柔的战士

之三十四 以诗歌的姿势

后记

试读章节

在这样的夏日,热得昏头涨脑,转身的工夫,忽然地就想起了玉兰花。让人措手不及地慌忙。

在花事记录里,怎么能把她漏掉和忘记?

其实,漏掉是有原因的:春夏秋冬,我的窗外,看不到一点花影。就是开在早春的那些花儿,都看不见。在原来的老房子住时,也曾在院子里栽了玫瑰的,从前这样的下午,可以一个人对着那些柔软的花瓣静静地呆很久。也很为没有更好的修习环境而遗憾过,可是,转而想:也罢,倘若志诚,红尘也即深山——瞧瞧,就这么一转花朵念头,即闻到了空气里淡淡的香。

就随后想到,禅宗有云:不是旗动,不是风动,不过是人心在动罢了。

——就这样,我们为着他,那个没有面孔但有着清香名字的男人,动了心。

只因他是这样一个容易被忽略和遗忘的人,像那悄悄牺牲了的花朵。

有关他的史料多么少!翻遍了,见《后汉书·张奂传》仅写着“长子芝最知名,及弟昶并善草书”半行,而西晋书家卫恒著《四体书势》,也不过如此记载:“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称善作。后有崔瑗、崔实,亦称皆工……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即便韦仲将韦诞,那位三国魏光禄大夫,当时的好大书家,他亦三言两语:“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崔氏法之。书体甚浓,结字工巧,时有不及。张芝喜而学焉。转精其巧,可谓草圣……”直到唐开元年间的杰出书家和评论家张怀瑾,在其《书断》这部中国书法史上杰出的专著中用数百字论述了他,才让我们认实了他的书艺——笔势连绵的“今草”。

他多孤独呀,他一个人——是的,一个人,在那遥远得我们的爱惜鞭长莫及的东汉。白天也许必须去田里劳作,夜里便带满身的尘土归来,闭眼歇息片刻,然后提笔书写……用不停歇的书写捱过夜晚,黄灯像一只温情的舌头将人舔舐,几案旁酒碗狼藉,如同一个个渴望温暖宠溺的怀抱,屋外风沙漫天,而他面容忧悒……

他誓死不当廉价的小官员,为了好大的理想,而躲避到这样遥远的荒漠,轻醉,心伤。他仍然常常做着一个梦。他说,他梦见家乡的玉兰花开了;他说,他忽然想起,自己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去过了。他太耽溺池墨,又孤独。

他注定是个孤独的男人,如同月色里落下的柔软的花瓣。

他的别名叫个“据说”:据说章草是他所在的东汉章帝时流行的一种草书,据说他写得最好,据说他因此被尊称“草圣”……据说,后来东晋的庾亮,在他哥哥庾翼处看到王羲之的信札后,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之感,不禁心悦诚服,写信对王羲之说:我原有张芝的草书十纸,过江时仓卒间丢失,现在看到您的章草,宛若神明,可谓张芝再生啊……唉,我听了这为颂赞王羲之的“据说”,想念的却是更远的张芝。

唉,王羲之得到的够多了,张芝却什么都没有。

记得在军事学上,德国人克劳塞维茨曾这样讲过:“黎明前的黑暗最黑,此时,一星半点的微光,正是将帅之能。”他呀,恰生在最黑的黑暗里,却自觉成长为将军——即便睡里梦里他也在“临池”,以至于池水也成了墨水。后来他从民间和同时代的杜度、崔瑗、崔寔那里吸足了草书的艺术精萃,创造了跨时代的大草,即有别于章草的“一笔书”,使草书得以从章草的窠臼中脱身而出。自此,使中国书法进入了一个无拘无束,汪洋恣肆的阔大空间,将书家的艺术个性彻底地解放开来……这意义,有如书界的原子弹和那爆炸之际花朵样开放的漂亮。

也因此,后来的人——包括鼎鼎大名的王羲之,都对他心存感激:羲之早年就师法他,推崇他,自认为草书不如他,狂草大师怀素也自谓草书得于“二张(张芝、张旭)”,草书大家孙过庭更在其《书谱》中多次提及将他的草书作为一生修炼的蓝本,称“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就这样,他的书法口口相传,神龙见首不见尾地飞翔在民间,愈发瑰奇。

据说,他还是第一个制造真正意义上的毛笔的人。宗师的意义就在这里:他不仅仅是一个创作家,还像一个幼稚园阿姨,管小朋友的学习教益,也管吃喝拉撒——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天知道,他是在怎样炎热或是寒冷的午后,摆弄着那些鬃毛(兔毛、羊毫、马尾、自己的胡须……)、竹管、丝线、刀片,冥思苦想、汗水淋漓地用尽办法制伏它们。实验了多少回?割伤过手指的吧?制作不成功时难过了吗?用第一只糙得不像样的毛笔写的第一个字又是什么呢……

不知道。

有关他的所有的盛名和艰难过往,还有他用功练习的故事(呵呵,他居然把家里所有人的衣裳统统书写得没法看了才允许染煮。哪有那么多新衣裳写字和染煮?于是他后来还草地为席,石板为桌,布帛代纸,写完字后拿布帛到池塘漂洗,晒干再用……瞧这痴迷劲儿,够任性和可爱),以及他写作书论《笔心论》五章的契机、端起和内容……唉,我所能够想象出的细节根本无法拼贴出他的整个轮廓,而那些无味无声的细节也都在那样口说无凭的岁月里消散,决绝,凄艳,一如刹那芳华的白玉兰——一个花瓣,安静在天底下,偶随风动,开在潮湿的三月,落在有雨的长夜,天明了,也只暗香拂乱,却自洁净,随水、随尘,各有忧惕,息了明媚。

也许,我不该用花比他,不该用凄艳比他。可是又拿什么来形容这样的一名男子呢?

许多的事情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过去,如静静流淌的河水从光滑的青石上淌过,而我就是那站在岸边蒿草里的人。以为一切不动声色,一切从容不迫,却在蓦然回首时发现澄澈的水流里有着迂回缠绵的回文的纠缠……那一刻会有悚然惊心的热烈,这和我的沉静多么相悖!却又只能这样了。只听听他,我就好像被他摄住,动弹不得——如果多一张船票,我当然会搭上开往东汉的轮渡,去那里找到他。去到哪里也要找到他,然后,温暖他。

他在他视若性命的书法的历史上,完成了一个句读,一个花朵模样的句读——你愿意说他是书法的胎记也没什么不可以。一个天才书家的继续,一个花朵的饱满的身姿和芬芳,便是委地飘零无人收留的忘记,彻底忘记。

可是,除了辽远的青山,还有什么,能承载这样一唱三叹墨迹淋漓的人生?还有什么,能收容这样江海般激切却多生涡漩的飞扬灵魂?他揉揉手腕,沉默清寂,就这么,托体山阿,临水照花。

他都这样了,到这里,到泯然无迹,可是,我依然无法去说一点——哪怕一点点他的笔墨。我埋头造自己的句子,却不爱引用。到无辞时,深怪他没留下一点落在实处的手笔——断简、残纸,或寸帛,那一定无比美丽的书写,那锦瑟无端的没有题目和主题的诗句。

然而,几回回甲子,哪堪挽留?夜雨浓,空对着,剪不了的烛花,弹不了的铗,我多么无措。

于是,我呀,也就只能三行两行,悼念悼念那些早开又早谢、吉光片羽的花朵,仰望一眼星空样的花朵和花朵样的星空——那些属于人类的不折不扣的光荣。

你也一样。

P1-3

序言

一 您和我

这一个作为代序。说您,说我,也说他。因此提到“缘”这个字。

在写这些伟大和可爱的人物时,我常常恍惚觉出这个字的好处来——缘。多么捉摸不定,有时在路上,想着他或她,想着想着,脚步都踉跄了,险些跌倒;再或者,每次用三个或四个小时去写他或她,一个人,和他(她)的字、他(她)的遭际、他(她)的内在品质、他(她)的长或短促的生命、他(她)的创造力和他(她)的彼时或忧或喜的心情……在一起,心里就涌动,不能止息。他或她,和我,分别有三或四个小时的缘,去相会。正如,亲爱的朋友,您和我有着您读这本书所用的时间一样长度的缘一样。

还正如,您,我亲爱的网络上(婆家一样的“万松浦书院网论坛”,以及娘家一样的“陈村小众菜园论坛”)的朋友,所提笔在我的几本作品后的留言,所用的时间一样:一分钟、三分钟、十分钟……已经不少了,我的朋友,想来这世界苍茫,人海无边,您和我能有几分钟的缘,可以微笑了,在一起(读书可不就是“在一起”?难道不是?),足够珍惜。佛也说,哪怕今世的擦肩而过也是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的,更何况这样坐而谈天——谈我们都爱着的书法的那个天——的好因缘和欢喜缘。

在我们这些说话有些天真气派、多少有点不合时宜的人,书法可不就是我们的天?

我们多么快乐!团团坐,老实念书,虚心泡茶,累了聊天,世界清凉,朋友温煦,好像一起活在童年,噼噼啪啪光脚跑;又好像劈头遭遇最好的爱情,心甘情愿被颠倒。

我们微笑。

二 他

哦,说到佛,就说一点那个有大根器的、成佛而去的人吧,我喜欢他的字——他的字未必最好,却最是冲淡自然,如深山里的松涛或是泉声,打人人心。

这位落座之前都要摇一摇藤椅以免压死小虫的律宗高僧,他舍弃了生命中的曾经——谁能舍弃生命中的曾经?您,或者我?他能——他喝茶水白水也好,菜有盐无盐也好,都能咽下。好多事情——好的,坏的,咽下去是最好的方法。

他离开时什么都没说,只写下:“悲欣交集。”

因此,后来有人说他残忍,不顾娇妻的哭泣什么的,道理一大堆。但我想,不能怪他,要怪,就怪这世界上,有微笑,就带来哭泣。怪微笑吧。

因此,他的舍了微笑,就免掉了更大声音、如浪千叠的哭泣。

三 他和您和我

他没有错。

他早别离,早脱身。这很好。就像我的妈妈,她早别离,早脱身。这很好。

您和我也要别离,在合上书本的那一刻。就像常常是在最快乐的时候,别离会来临。就这样,不管我们把这个过程想象和揪扯得多么长久。终于,我们还是要分手了,推着各自高高的行李堆。两个疲倦的旅人,我们需要的只是会心一笑。

不分手不可以。谁能推开了寂寥?那贴身防备、紧紧逼催的冤家?

一本书的旅程。

时间带来一切,也带走一切。在这里,我们——他(她),和您,和我——微笑相遇,一拥皆春色,而彼此清香满怀,但我们也在这里微笑别离——就像从没想起,也从没忘记。

后记

我们一不小心就买了这么多的书,文学名著、画册、字帖和有关艺术的书。

即便已经读了十遍、二十遍、三十遍……半辈子,她们依然可以像拍死一只蚊子一样,把我们轻轻巧巧就撂倒在她们的石榴裙下。我们被她们奴役了。

或者说,收留。

不同的母亲生下了不同的我们,而她们,是我们同一个的养母。

母亲们是我们人间的母亲,暂时的母亲,她终究走远,去到她独自享用春光和温暖、不用再劳碌和操心的地方,母亲呵,母亲,她如此心急,哪管幼小的我们不舍的目光,甩开我们挽留的手臂,无视我们追跑的双足,无闻我们无望无告的泣哭……我们痛别母亲后,望向她消逝了背影的转角呆立许久——许久也还是要回身的,因为在这许久的伫望中,儿童的我们已不觉过了青春期,身体已长到母亲那么高,心灵也已苍老无比。到绝望时,我们回身,红肿着眼睛和脚踝,不顾一切,扑向她们的怀抱。

她们的抚爱使得我们的忧伤和伤口悠悠长长成无奈的微笑,那些大大小小、浅浅深深、每每淅沥细雨、大雪满天都会打回忧伤和伤口原形的微笑呵……她们是我们天上的、永久的母亲。收留吧。

她们“蒙以养正”,养我们劳累呵,累得这么老了,老掉了牙,我们却如同爱她们的照片一样爱着她们,像她们红颜不老。我们当然不在乎她们今天在他们眼里已略嫌过时的衣裳。他们?不爱她们。当然,她们更不爱他们。

他们不配。

她们是一些真正的射线,准确地、源源不断地发射给我们,具有打通我们的一切感官的能量,我们因此获得了放肆的想象,让我们感到,人生在世莫大的愉快也不过如此。事实也的确如此。它比一切其他愉快都更愉快。这是他们——没有阅读经验或优质阅读经验的人无法想象的。这是传达者和接收者的双重胜利。

她们有时更像一个月老,那个著名的灵媒人物,高高在上,明睁大眼,看见一切,洞察一切,抛出红线,准确地缚住我们的手腕和脚踝,将我们和我们心仪的对象一一绑定,结合在一起,获得幸福。我们任何一对统统被这热辣海潮似的幸福打懵,醒来后,我们不约而同地深长叹一口气——因为谁都晓得了:我们将幸福终生。

这突来的幸福是如此之剧烈,第一次的痛和醉一样剧烈,以至于完全值得为它哭上那么几回。

我们当然不在乎他们蹲在路边的讥笑嘲笑讪笑皮笑肉不笑。

不用表白,甚至不用辩解——善不用辩解,也不用躲,只有恶才喋喋不休,步步进逼。

可回转身来,面对她们,我们意兴湍飞,激切不禁,我们语无伦次,言不及义。我们愉快,乃至幸福。

因为这样幸福,我们充满力气,没有什么可以将我们轻易打倒。好像可以这样过下去一百年。

我们因此多活了足够一百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5: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