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中国象棋/阅读中华国粹
分类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其他运动
作者 刘海军
出版社 泰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阅读中华国粹》丛书囊括占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傅璇琮编著的《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中国象棋》介绍了认识中国象棋、中国象棋的起源与发展演变、中国象棋常识、著名棋人、中国象棋的文化内涵等。

内容推荐

傅璇琮编著的《阅读中华国粹》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中国象棋》为其中一册,内容包括认识中国象棋、中国象棋的起源与发展演变、中国象棋常识、著名棋人、中国象棋的文化内涵等。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中国象棋》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

目录

 第一章 认识中国象棋

第一节 中国象棋名字的由来及其别称

 一、象棋名字的由来

第二节 棋盘与棋子

 一、棋盘

 二、棋子的名称

 三、棋子的价值与运用原则

 四、棋子的来历及包含的信息

第三节 中国象棋的特点

 一、简单易学

 二、普及面广

 三、对抗性强

 四、寓教于乐

第四节 中国象棋的功能

 一、益智功能

 二、娱乐功能

 三、塑造功能

 四、审美功能

 第二章 中国象棋的起源与发展演变

第一节 有关中国象棋起源的几种说法

 一、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

 二、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

 三、起源于周武王伐纣

 四、起源于战国之时

 五、起源于北周武帝时

第二节 中国象棋的孕育及雏形

 一、中国象棋象棋的孕育及萌芽——先秦秦汉时期的六博与塞戏

 二、中国象棋的雏形——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三节 中国象棋的定型——唐宋时期

 一、唐朝的象棋活动

 二、两宋的象棋发展情况

第四节 中国象棋的繁荣——明清时期

 一、明代象棋情况

 二、清代象棋发展状况

第五节 新中国的象棋活动

 第三章 中国象棋常识

第一节 走棋、吃子及胜负

 一、走棋

 二、吃子

 三、胜、负、和

第二节 开局、中局与残局

 一、开局

 二、中局

 三、残局

第三节 术语、歌诀与谚语

 一、象棋术语

 二、常见象棋歌诀

 三、象棋谚语

 第四章 著名棋人

第一节 “巡河炮王”巴吉人

 一、得名“巴不斗”

 二、将军拉下马

 三、沿河十八打

第二节 爱国棋王谢侠逊

 一、少有棋名

 二、爱国排局

 三、南洋劝募

 四、推广象棋

 五、国际象棋第一人

第三节 一代宗师杨官磷

 一、广州战“天王”

 二、征战穗港沪

 三、勇夺三连冠

第四节 棋坛神话胡荣华

 一、少年露峥嵘

 二、十连霸伟业

 三、棋坛常青树

第五节 其他著名棋手-

 一、“七省棋王”周德裕

 二、“西北棋王”彭述圣

 三、“无敌中炮”林弈仙

 四、华南四大天王

 第五章 中国象棋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象棋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象棋中的儒家思想

 二、象棋中的兵学思想

 三、象棋中的易文化

 四、象棋中的思辨哲学

第二节 中国象棋的文化特征

 一、象征性

 二、完整性

 三、丰富性

第三节 多样化的中国象棋文化

 一、棋诗

 二、棋联

 三、棋谜

 四、棋语

第四节 象棋与人生

 一、象棋哲学

 二、象棋三境界说

 三、棋理与智慧

 第六章 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及围棋之比较

第一节 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的比较

 一、兵种大比拼

 二、棋盘有奥秘

 三、一般中藏特殊

 四、谋略各有道

第二节 中国象棋与围棋的比较

 一、棋盘的路数

 二、棋子的功能

 三、棋局的风格

 四、棋理的差别

 第七章 中国象棋的传播

第一节 中国象棋的国际化传播

 一、中国象棋在亚洲的传播

 二、中国象棋在全球的传播

第二节 越南象棋

 一、异军突起

 二、民间盛行

 三、人棋比赛

第三节 朝鲜象棋

 一、棋盘的异同

 二、规则的异同

 三、战术的异同

第四节 日本象棋

 一、棋盘特点

 二、棋子构成

 三、在日本的盛行

试读章节

公园石桌,树荫底下,老少爷们或蹲或站,弯腰伸脖,或摇旗呐喊,或指指点点,征战杀伐,互不相让,沉浸其中者,象棋也。

田间村头,街头巷尾,一二老者,右手茶壶,左手蒲扇,怡然自得,逍遥其间者,象棋也。

清代袁枚曾有诗日:“拢袖观棋有所思,分明楚汉两军峙。非常喜欢非常恼,不着棋人总不知。”没错,这正是象棋的魅力。它可以寄托精神,调畅情志,养心益智,可以说,它已经深深融人了老百姓的生活中,成为普及面最广的一项体育娱乐活动。

第一节 中国象棋名字的由来及其别称

一、象棋名字的由来

中国象棋有32枚棋子,位置最重要的是将和帅,威力最大者莫过于“车”,进可攻退可守的是“炮”与“马”,数量最多者非兵莫属,为什么偏以行动颇显笨拙的“象”为棋名呢?

最常见的说法是:古时常把象征刺杀技击的舞蹈称“象舞”,象棋即是一种象征战争厮杀的棋戏。《潜确居类书》云:“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

知识小百科

唐牛僧孺的《玄怪录》中有一则神仙传说:巴邛地区有户人家,橘园中结了两只奇异的橘子,人头般大小。剖开一看,但见每只橘子里,都有一位须眉斑白、面色红润的老头儿“象戏于其中”。他们不仅分胜负,还有古怪的赌注。后来,“橘中之戏”就成了古代象棋的别称。之象为棋势也。”类似的记载也可见于公元前一世纪大学者刘向的《说苑》,称象棋是因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而得名。

从棋子名称来看,将、士、象、车、马、炮、兵都代表了古战争中的武士、军械。北宋司马光改象棋为“七国象戏”,用偏、裨、弓、驽、刀、剑、炮等武官官职与军械名称为棋子名称。至于《楚辞》以及《韩非子》、《战国策》中所提到的“枭”与“散”,史学家们认为分别具有“将”和“卒”之意。因象棋是模拟战争的棋戏.在古时还被当做学习“用兵布阵”的工具。

可以看出.象棋是古代战争模型的缩影,融汇了统治阶层的思想和意识,高度浓缩了中国古代的治国之术、统兵之术。是中国人民智慧的集中体现。

知识小百科

楚河汉界的由来

“楚河汉界”指的是河南省荥阳市黄河南岸广武山上的鸿沟。沟口宽约800米,深达200米,是古代的一处军事要地。西汉初年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仅在荥阳一带就爆发了“大战七十,小战四十”,因种种原因,项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鸿沟便成了楚汉的边界。现在鸿沟两边还有当年两军对垒的城址,东边是霸王城,西边是汉王城。  另外,象棋还有象戏、橘中戏、象弈等别称。

第二节 棋盘与棋子

一、棋盘

象棋盘由9道直线和10道横线交叉组成。棋盘上共有90个交叉点。象棋子就摆放和活动在这些交叉点上。

1.直线:棋盘上较长的平行排列的边,共有9条直线,其中7条被河界隔断。用红色棋子一方的直线从右往左依次用中文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表示;用黑色棋子一方的直线在红方对面也从右往左依次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8、9表示。

2.横线:棋盘上较短的平行排列的边共有10条横线.用红色棋子一方的横线从红方底线算起,从下往上依次用中文数字一至十表示;用黑色棋于一方的横线则从黑方底线开始,依次用阿拉伯数字l一10表示。

3.交叉点:直线与横线相交的地方称为“交叉点”。整个棋盘共有90个交叉点,棋子就摆放和活动在这些交叉点上。

4.河界:棋盘中央没有画直线的地方称为“河界”。它代表棋战双方的分界线。确定了各自的地域。上多书“楚河汉界”4字。

5.九宫:棋盘两端各画有斜交叉线的地方称为“九宫”。P2-6

序言

傅璇琮

2001年,泰山出版社编纂、出版一部千万言的大书:《中华名人轶事》。当时我应邀撰一序言,认为这部书“为我们提供了开发我国丰富史学资源的经验,使学术资料性与普及可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是新世纪初对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次有意义的探讨”。我觉得,这也可以用来评估这部《阅读中华国粹》,作充分肯定。且这部《阅读中华国粹》,种数100种,字数近2000万字,不仅数量已超过《中华名人轶事》,且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确可以说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即国粹的经典之作。

国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梁启超在1902年写给黄遵宪的信中就直接使用了“国粹”这一概念,其观点在于“养成国民,当以保存国粹为主义,当取旧学磨洗而光大之。”当时国粹派的代表人物黄节在写于1902年的《国粹保存主义》一文中写道:“夫国粹者,国家特别之精神也。”章太炎1906年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里,也提出了“用国粹激动种性”的问题。

1905年《国粹学报》在上海的创刊第一次将“国粹”的概念带入了大众的视野。当时国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陈去病、黄侃、马叙伦等。为应对西方文化输入的影响,他们高扬起“国学”旗帜:“不自主其国,而奴隶于人之国,谓之国奴;不自主其学,而奴隶于人之学,谓之学奴。奴于外族之专制谓之国奴,奴于东西之学,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国之不立而学之日亡,于是瞻天与火,类族辨物,创为《国粹学报》,以告海内。”(章太炎:《国粹学报发刊词》)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艰难跋涉,中华民族经历着一次伟大的历史复兴,中国崛起于世界之林,随着经济的发展强大,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20世纪,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学已是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学。特别是当前新世纪,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更有大的发展,我们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加以宣扬和传播,以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认知和用心守护。

因此,这套图书的出版恰逢其时。

我觉得,这套书有四大特色:

第一,这套书是在当下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重视学术资料性,约请各领域专家学者撰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煌煌百种全面系统阐释中华国粹。同时,每一种书都有深入探索,在“历史——文化”的综合视野下,又对各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具体探讨。它既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这当能使我们现代年轻一代,认识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中华国粹之独特魅力,进而弘扬中华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第二,注意对文化作历史性的线索梳理,探索不同时代特色和社会风貌,又沟通古今,着重联系现实,吸收当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新鲜知识,形成更为独到的研究视野与观念。其中不少书,历史记述,多从先秦两汉开始,直至20世纪,这确为古为今用提供值得思索的文本,可以说是通过对各项国粹的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总结规律,并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发展策略。

第三,既有历史发展梳理,又注意地域文化研索。这套书,好多种都具体描述地方特色,如《木雕》一书,既统述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自商周至明清),又分列江浙地区、闽台地区、广东地区,及徽州、湘南、山东曲阜、云南剑川,以及少数民族的木雕艺术特色。又如《饮食文化》,分述中国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记述中注意与社会风尚、民间习俗相结合,确能引起人们的乡思之情。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整体,但它是由许多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所组成和融汇而成。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不同的色彩,这就使得我们整个中华文化多姿多彩。展示地区文化的特点,无疑将把我们的文化史研究引向深入。同时,不少书还探讨好几种国粹品种对国外的影响,这也很值得注意。中华文明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已经形成一种异彩纷呈,底蕴丰富的文化形象,现在这套书所述,对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十分吸引人的佳例。

第四,这套书,每一本都配有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特别是在品赏山水、田园,及领略各种戏曲、说唱等艺术品种时,真是“使笔如画”,使读者徜徉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阅读者当会一身轻松,得到知识增进、审美真切的愉悦。

时代呼唤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建设。我们当遵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们希望这套国粹经典阐释,不仅促进青少年阅读,同时还能服务于当前文化的开启奋进新程。铸就辉煌前景。

2011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5: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