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共和先锋卢性正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康学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康学编著的《共和先锋卢性正》以民间调查及历史记载的史料为依据,直实地记录和描述了辛亥革命志士卢性正一生的传奇经历。作品所写故事跌宕起伏鲜活生动,艺术感染力强,是读者了解辛亥革命真实历史的又一部好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内容推荐

李康学编著的《共和先锋卢性正》在民间调查及权威史志记载等资料的基础上,艺术地加工描述了辛亥革命志士卢性正为推翻满清帝制、追求民主共和而战斗一生的传奇经历。不同于辛亥间其他耀眼的革命领袖,《共和先锋卢性正》中的主人公卢性正,就像当时千万国民一样,被时代大变局裹挟而进历史洪流,成了历史演变的主要力量,但浪花过后,却是一片宁静,又被历史所遗忘。其命运的偶然与必然经历过程,使读者看后过目难忘,发人深省。

目录

第一章 引子

第二章 千年未变的名字

 1.益阳之殇6

 2.卢氏一脉8

第三章 命运的偶然与必然

 1.少年聪颖14

 2.书生、狂生17

 3.放浪形骸的岁月20

 4.剪辫受惩24

 5.初识夏寿华27

第四章 结识龙头大哥

 1.家与国的衰落32

 2.身处江湖34

 3.情定梅香37

 4.仗义追债39

 5.结盟山堂45

 6.对簿公堂50

第五章 举兵“勤王”

 1.时务学堂起风波55

 2.汉口密谋58

 3.联络会党61

 4.王秀方之死63

 5.谋刺与逃亡65

第六章 参加华兴会

 1.英豪相会69

 2.创立公司72

 3.矿洞密谋74

 4.公开的秘密77

 5.省城大搜捕8l

第七章 日本留学

 1.别了,故乡85

 2.聚义东京89

 3.马福益之死92

 4.首倡同盟会96

第八章 参与萍浏醴起义

 1.滔海一死之痛惜。100

 2.鸳鸯楼留别103

 3.奔波湘赣边105

 4.冤家路窄108

 5.负伤获救111

第九章 广西施教

 1.遭受通缉:118

 2.祭悼秋瑾121

 3.参与钦廉防城起义‘125

 4.隐蔽龙州128

 5.潜伏校园130

第十章 喋血黄花岗

 1.同谋香港133

 2.联络党人136

 3.绝命书139

 4.发枪走火141

 5.血战清军143

 6.走避香港147

第十一章 充当联络特使

 1.再图大举151

 2.共订盟约155

 3.智盗金佛157

 4.策反湘籍军官160

 5.回返香港见黄兴163

第十二章 光复益阳

 1.武昌告捷166

 2.借兵围县衙168

 3.刀断知县辫子170

 4.出任益阳督军173

 5.长沙反正175

 6.焦达峰之死178

第十三章 前线督战

 1.参与汉阳保卫战182

 2.战场策反185

 3.撤离汉口187

 4.出任副官长189

 5.攻占南京:192

第十四章 南北议和

 1.推选临时大总统195

 2.见证孙中山宣读誓词197

 3.组建北伐军200

 4.妥协与退让203

 5.平息叛兵206

第十五章 实业救国

 1.主动辞职210

 2.鹦鹉洲办实业212

 3.扣船风波216

 4.积劳成疾218

第十六章 英年早逝

 1.临终嘱托222

 2.逝后痛悼225

 3.迁葬墓地228

 4.百年的胜利231

试读章节

这一年,以“利益均沾”、“不宜偏私”的借口为名,欧洲列强如飞鸟投林般涌人中国,是年9月2日,在英法两国的“劝说”下,清政府同意普鲁士及德意志公会各国享有和取得英法两国同等待遇。随后诸如奥地利、西班牙、意大利,甚至连丹麦这样的欧洲小国都可以跑到“中华上邦”耀武扬威一番。

“西方的海权国家从南面向北上推进,而陆上大国俄罗斯则从北面向下推进,它们形成了一种钳形攻势,目标直指中国的心脏北京”。西方咄咄逼人的攻势激发了文人士大夫们空前的危机感,成为了推动时局转变的重要因素。

这一年,太平天国军占据的安庆失陷,天京门户洞开。11月20日,曾国藩被任命统率苏皖赣浙四省军务,围剿太平军。清军终于形成了有力的指挥和统一的调度。“反观洪杨,自三王内讧以后,石达开远行,内部即少可仗之才,李秀成、陈玉成仅为战将,虽东西驰突,不无一逞之威,然中枢不能发踪指示,阃外不能利害专断,狼奔豕突,漫无把握,两两相较,成败自判矣。”这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以西方精神改造国民性的大规模社会运动已然崩溃,走到了尽头。天平天国运动被誉为中国历史上农民运动最高峰,但同时也是19世纪最为残酷的屠杀。如此惨重的牺牲并未建立起地上的“天国”,更没有挽狂澜于既倒。“满一汉一夷”组成的联军怀揣着各自的目的最终镇压了这场革命,但是以西方精神改造国民性的观念却流传了下来,以后这种改造国民性的大规模社会运动还将兴起二次。用新思想塑造一代新人,成为了后世革命家共通的梦想。

但是身处1861年的中国精英们并没有意识到应该走得这么远,“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成为了那个时代最流行的政治口号。西方势力的向东方传统的逼近不仅仅给予了古老的中国以亡国灭种的压力,也指明了自强振兴的道路。赫德领导的海关成为了中国有史以来最为高效廉洁的海关,虽然关税很低,但这笔钱成为了清政府一笔可观而稳定的收人,为日后中国近代化提供了发展的资金;外国势力进驻中国客观上也为中国的民族工商业者提供了一面可以对抗政府苛捐杂税的旗帜,使自由贸易原则得以贯彻,让普通的中国百姓看到了一个与以前截然不同的政府.夕}、国殖民地和租界,犹如一个个“国中之国”,成了国人窥望西方的“猫眼”,每当战乱、国变之时这里就会涌人万千国民,逃难的百姓,落魄的商人,下野的官僚,光杆的司令,当然还少不了被通缉的革命志士,宣传民主的文化名流。这里的异国风情,这里的高效和秩序,都给当时的中国人留下的深刻的印象。曾国藩的一段日记,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国精英们的普遍观念:

“眉生言及夷务,余以欲制夷人,不宜在关税之多寡、礼节之恭倨上着眼。即内地人民处处媚夷、艳夷而鄙华,借夷而压华,虽极可恨可恶,而远识者尚不宜在此等处着眼。吾辈着眼之地,前乎此者,洋人十年(1860年)八月人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伐匪,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炮弹、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但使彼之所长,我皆有之,顺则报德有其具,逆则报怨亦有其具。若在我者,挟持无具,则曲固罪也,直亦罪也,怨之罪也,德之亦罪也。内地之民,人人媚夷,吾固无能制之,人人仇夷,吾亦不能用之也。”

咸丰一时之气血与无知,换来的却是千古之奇祸,自己也在自怨自艾中,英年早逝。但是,在中国,最高统治者的死亡,往往也是一个除旧布新的契机,而此时正是这样一个契机。

是年11月辛酉政变爆发,肃顺被诛,当年因才华外露而与帝位失之交臂的“鬼子六”恭亲王奕诉与两宫合谋夺取了帝国大权,年号由“祺祥”变为“同治”,新的统治核心形成了。

1月20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这个没有编制,没有行政级别……

P3-4

序言

今年是2013年,一百零一年前,我的叔太公卢性正去世了。他生前为共和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当年,像我叔太公一样为共和而捐躯的英雄们,不会不去设想革命成功后的世界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而今,堪可告慰的是,我们所在的这片热土,再也不是百年前那个风雨飘摇,任人凌辱的国家,我们所在的时代,再也不是百年前那个愚昧落后,固步自封的时代。但我们的任务仍很艰巨。辛亥革命带来的果实在百年来持续发酵,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好好总结辛亥革命带来的经验与教训,去完成辛亥百年都尚未完成的任务。特别是要知道,一个时代的弄潮儿,总要学会更成熟、更开放、更长远地去应对整个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复杂局面。

谁更好地理解了历史,谁就更好地掌握了未来。因而,我觉得,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无论是出于私人的一点小情感,还是出于天下之大公大同的愿望,去回头再来看看我叔太公卢性正这样一个辛亥人物,都是有一些意义的。叔太公卢性正在辛亥革命史上是一个犹如流星划过夜空般的人物,民国《益阳县志》有其简传:“卢性正,字淑雍,五里卢家村人。光绪壬寅补邑痒生。随夏寿华(思痛)赴广西,任太平府中学堂教员,暗中联络志士成立革命团体;旋赴安南、缅句各地秘密工作,黄花岗之役性正与马事败,与寿华黄兴等易装得脱。辛亥回县,首举义旗,以与省会响应,事定,赴省助都督焦达峰筹光复经费,多所建白。复佐李协和练兵筹饷,以收拾长江下游,及抵南京,积劳成疾,民元夏六月回籍,旋卒,年甫四十,人多惜之。”辛亥革命前前后后那么多年,如我叔太公一般的人物千千万万,他们甚至有着不同的革命目的,不同的革命追求,不同的革命手段。然而,正是这样千百万的普普通通的革命者,却铸就了一个伟大的辛亥,这不能不让我们对革命和革命者本身去进行更多的思考。

前年初春的一日,长期蛰居湘西张家界的作家李康学来到京城,与我相约见了一面,其时我正写一篇怀念叔太公卢性正的文章,他看后极感兴趣,认为卢性正这样一个人物不应该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而是应该好好地去发掘、思考,让其发挥更多的现实价值。这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即鼓励他去写,让他不必拘泥于具体的历史细节,只要能在文学艺术上能更好地体现我叔太公卢性正这样一个人物的特殊价值即可,并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原始资料与他。他回湖南后也即到叔太公卢性正的老家桃江进行了许多田野调查,搜集了许多第一手的可靠资料,同时阅读了大量有关辛亥革命的史料。接着,他与其子共商拟出提纲,经过一年多来的刻苦用心写作,初稿经征求我等意见后再商议修改,最后终于写成了现在这本长篇传记小说。

我觉得,这本传记小说与我当初的期望值已经是相当接近了。可圈可点之处很多,有几点个人心得是需要不吝赘语与广大读者再次分享的。

其一是作品的主基调很健康,全书弘扬的是共和革命的主题思想,主人公是为推翻千年帝制而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共和先锋式人物.这些英雄的行为在历史上早已被肯定,他们本就是青春励志的典范。所以,为共和革命而唱赞歌的作品也理应受到时代的追捧。

其二是作品的虚实结合得好。作为一部长篇传记小说,有两个基调我以为必须把握好,一是大的史事必须合乎真实,不能凭空编造:二是不拘泥于真实人真实事的叙写,也要有“虚”的写法,即细节上允许展开描写,以求达到艺术的完美效果。这二者在此书中可以说都把握得很好。比如,此书所写的卢性正、黄兴、夏思痛等人物,从真实性上来说,大的史事可以说都是合乎真实的,但在细节的构想铺排及描述上,作品已作了相……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3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