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梁启超的忠实追随者;他,是当代中国新儒家的开创者;他,是首部《中华民国宪法》的起草者;他,是在1948年被毛泽东宣布的头等战犯之一;他,就是一生跌宕,游走在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张君劢。由郑大华编著的这本《张君劢》为我们展示的就是他的一生。全书以中国传统思想在中国现代化历程中的创造性转化为经,以张君劢纵横捭阖于哲学、文化、法学、政治等领域为纬,突现了一代学人在风云变幻的中国现代史上的风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张君劢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郑大华 |
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他,是梁启超的忠实追随者;他,是当代中国新儒家的开创者;他,是首部《中华民国宪法》的起草者;他,是在1948年被毛泽东宣布的头等战犯之一;他,就是一生跌宕,游走在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张君劢。由郑大华编著的这本《张君劢》为我们展示的就是他的一生。全书以中国传统思想在中国现代化历程中的创造性转化为经,以张君劢纵横捭阖于哲学、文化、法学、政治等领域为纬,突现了一代学人在风云变幻的中国现代史上的风范。 内容推荐 张君劢(1887-1969),原名嘉森,字士林,号立斋,别署“世界室主人”,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宝山区)人,近现代哲学家、法学家、政治学家、杰出学者。郑大华编著的这本《张君劢》全面深入地介绍了张君劢的文化理念与学术生涯,展示了张君劢在学术与政治之间往复游移的一生,对于张氏的文化思想、宪政思想、民主社会主义的主张,以及主稿《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新儒家思想史》等,都有比较详细的讨论和分析评述。《张君劢》一书将张君劢的思想、言论、著述与活动融为一体,资料丰富,文字流畅,阐述深刻,极具整体性和历史感,堪称是一部成功的传记著作。 目录 前言 序言 第一章 早年生活 第一节 少年登科 第二节 留学日本的日子 第三节 从联袁到反袁 第四节 欧战的旁观者 第五节 参战引起的风波 第二章 明争与暗斗 第一节 航向“学问国” 第二节 人生观之论战 第三节 批评国民党 第四节 翻译《政治典范》 第五节 《新路》的创办与查禁 第三章 探索民族复兴之路 第一节 组建国家社会党 第二节 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 第三节 明日之中国文化 第四章 投身抗战与建国主张 第一节 投身抗战 第二节 立国之道 第三节 创办民族文化书院 第五章 致力于民主宪政运动 第一节 参加第一次宪政运动 第二节 组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第三节 参加第二次宪政运动 第六章 卷入政治漩涡 第一节 起草《中华民国宪法》 第二节 调停东北内战 第三节 组建民主社会党 第四节 “张君卖”及其原因分析 第五节 最后一名“头等战犯” 第七章 花果飘零 第一节 海外的飘零生活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上) 第三节 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中) 第四节 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下) 第五节 病逝旧金山 附录一 张君劢著(译)作索引 附录二 张君劢年谱简编 跋 试读章节 5月初,民盟中央随还都的国民政府迁到南京。从此,调停东北内战的工作在南京、上海两地进行。进人5月后,国共双方军队不仅在四平街越打越激烈,而且东北战火已开始向关内蔓延。5月15日,张君劢与民盟在沪的其他政协代表沈钧儒、黄炎培、章伯钧和梁漱溟举行记者招待会,提出对时局的四项主张,号召全国同胞一致起来,制止内战,挽救危局;要求国共双方尊重军事调处执行部停战令之性质,全国各地一律停战;重开政治协商会议,并督促各项协议之实施。17日,张君劢、黄炎培、沈钧儒、章伯钧和梁漱溟又根据民盟4月底的调停方案,提出三条建议,并由张君劢领衔,分电南京的蒋介石和延安的毛泽东。这三条建议是:(一)中共军队退出长春;(二)中央不再进兵长春;(三)东北政务委员会驻长春主持政务,就地组织警察,行使职权,所有委员人选由各方协商,而由中央简命之。其他一切问题,概俟停战后协商解决。电报发出后的第三天(19日),即收到毛泽东的复电,原则上同意民盟的三条建议,“长春双方都不驻兵”,由“三三制民主政府”主持接收,市长由中间人士担任。但蒋介石对此电没有作出任何反应。 收到毛泽东复电的第二天(5月20日),共产党军队撤出了四平街,而且一撤就是300里,连公主岭和长春市也一起放弃了。既然如此,国民党方面要求占领长春的目的已经达到,所谓“时局关键”已不复存在,就应该接受民盟的建议,宣布停战。但蒋介石却认为共产党军队从四平街、长春一线撤退,意味着他们已经“溃败”,国民党军队不仅不应该就此停战,而应乘胜追击,将东北共产党军队一网打尽,一劳永逸地解决东北问题。因此,5月23日,国民党军队占领长春后,蒋介石不但没有下停战令,反而命令其军队继续分兵两路,北攻哈尔滨,东攻吉林,蒋本人也于前一日带着宋美龄、白崇禧径飞沈阳,给东北的国民党军队鼓动打气去了。临行之前,马歇尔要求他下停战令,他推托说:“等我到东北看看再说。”24日,他托宋美龄致信马歇尔,提出了新的停战条件,除要求中共遵守以前达成的停战、复员整军和恢复交通这三项协定外,还节外生枝地提出了所谓接受主权问题和美方决定权问题。 马歇尔收到宋美龄的信后,又将它交给了周恩来。为了谋求和平,周恩来在26日复马歇尔的信中,作了最大限度的让步,“先表示同意赞成,末后才点出两点不懂的意思,一是关于接受东北主权问题,一是关于美方决定权问题”,并就“这两点不懂的意思”作了一些必要的补充说明。 马歇尔当即就把周的复信转给了国民党方面。当时马歇尔和民盟负责人都天天盼蒋介石能很快飞回南京,履行诺言,颁布停战令,以便继续和谈,解决所有争议问题。5月29日,民盟在上海的政协代表张君劢、黄炎培、沈钧儒、章伯钧、梁漱溟等五人,由张君劢领衔,致电蒋介石,催其“早日言旋”。但与马歇尔和民盟负责人的盼望相反,蒋呆在沈阳就是迟迟不归。蒋不回南京,无人敢下停战令,国共军队继续在东北交战,全面内战一触即发。如何使东北内战停下来,成了时局的关键问题。 6月2日,张君劢发表《从外交内政两方面解决东北问题方案》一文。他认为,要解决东北问题,除外交上需“彻底实行中苏条约”和“对于苏联的亲善政策,不可有丝毫忽略”外,就内政方面而言,首先必须立即宣布停战。东北问题不是外交问题,而是内政问题;既是内政问题,那就不存在主权是否由政府接受,而是政府的法令能否贯彻的问题。而要使政府的法令得到贯彻,国共之间就应早日开始协商,而不应彼此诉诸武力。如果“中央以为法令之贯彻与否须视中央兵力达到一村一落为止境,那么收复中东路还不够,还须进兵至穷乡僻壤,甚至东北各县收复亦还不够,更须收复山东、河北两省与延安地区,此种方法便是武力解决而已”。在他看来,“中央政府最初说长春接收后,一切问题可以付诸谈判,现在这目的既达,所以停战令应即日宣布”。在宣布停战令的同时,还“恢复长春路上交通”,并将“两方军队各撤退若干里,以免冲突”。 P284-286 序言 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于1941年3月,正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国民党独裁统治破坏的危难之际。民盟以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尊重思想自由、提倡依法治国为政治纲领。民盟凝聚了当时绝大多数进步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可谓群贤毕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黄炎培、张澜、沈钧儒、杨明轩、闻一多、李公朴、梁漱溟、史良、胡愈之、楚图南、吴晗、费孝通……这些民盟前辈精英们纵横捭阖、开阔放达,本着知识分子的人文良知和社会责任“奔走国是”,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社会等领域都提出了明确的纲领和主张,将平等、民主、自由的思想播撒在中国的土地上。 在那苍黄翻覆、陵谷变迁的大时代,在那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动荡岁月里,历史的浪潮将中国民主同盟,将有志于民族振兴的贤良才俊推上了风口浪尖,他们在改变中国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他们为历史的进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民主政治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将自己的荣辱与民族存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中国的民主、繁荣奋斗了一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探索,至今仍具有巨大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在和平盛世的今天,为了保存这珍贵的历史财富,为了让后人记住先辈们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及他们为国为民、励精图治的奋斗事迹,我们通过多年的精心准备和积累,出版了《民盟历史文献》丛书,这不仅仅是追忆往昔、缅怀先贤,也不仅仅是为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去厘清历史、臧否人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回顾那段曲折的历史,传承民盟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真挚感情;纪念民盟先贤为新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呈现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嬗变和进步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同时也是为了民盟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需要;为了让那些隽永传奇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历史再现后人的眼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民盟历史文献》丛书的出版,是对先贤们多党合作历史的尊崇和传承。 《民盟历史文献》编委会 后记 在《民盟历史文献》丛书付梓之际,掩卷回首,民盟先贤们的音容笑貌挥之不去,不绝如缕,久久难忘。在编辑此丛书的过程中,我们每每被他们为信仰、为理想奋斗的坚定精神所感召和感动。 人不能没有理想和信仰,一个民族也不能没有自己的理想和信仰。我们的先辈们,正是怀揣民族富强、人民福祉的赤诚之心,身先士卒、鞠躬尽瘁;凭借自身高尚的人文品格和社会良知,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为中国社会的前途和命运探索了一条新的宪政之路;和平、民主是人类社会的两大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民主党派所共同追求的理想。 如今,面对着他们的拳拳之心和丰功伟绩,我们感叹!赞叹!怀念!更要继承! 《民盟历史文献》在整个创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厚爱。我们要特别感谢为此丛书孜孜不倦地考证、核实、梳理、完善的各位专家、学者,是他们的认真严谨,才使此丛书能够客观地展现历史的真貌;更要特别感谢中共中央统战部与民盟中央给予我们的鼎力支持和重视,没有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我们不可能完成如此厚重的出版工作任务;还要感谢各省、市、地区的民盟组织,为搜集、挖掘、抢救民盟的历史文献资料做出的不懈努力和贡献;感谢每一本书的作者,是他们的辛勤笔耕和一点一滴的忠实记录,才集成了民盟历史的全貌;感谢为此丛书付出辛劳的编辑以及所有工作人员,感谢你们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 谨以此丛书献给所有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献给为共和国诞生抛洒了智慧和热血的先贤们;献给那一段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峥嵘岁月。 《民盟历史文献》编委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