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项目的准备
2.运营设计
3.物理设计
4.整合
5.商业规划
6.评价和实施
简介
1.BRT的定义
2.BRT的历史
3.发展中城市的公共交通
4.BRT规划流程概述
第1章 项目启动
1.1 项目推动
1.2 政治的保证
1.3 愿景陈述
1.4 改善运输的障碍
1.5 收益
第2章 公共交通技术
2.1 公共交通技术简介
2.2 技术选型标准
2.3 技术决策
第3章 项目建立
3.1 法律基础
3.2 开发团队
3.3 项目范围和时间表
3.4 规划设计预算
3.5 资金和融资渠道
3.6 项目阶段
3.7 规划中常见错误
第4章 客流需求分析
4.1 背景及情况分析
4.2 客流快速评估方法
4.3 在没有模型情况下的详细客流需求估计
4.4 利用公共交通模型估测客流需求
4.5 利用完整交通模型估测客流需求
第5章 走廊选择
5.1 走廊的选取
5.2 走廊建设方案分析
5.3 窄路面的建设方案
5.4 走廊比选的框架
5.5 走廊的长度
5.6 走廊的数量
5.7 车站和车道的布局
第6章 沟通交流
6.1 各利益相关者分析
6.2 制定沟通策略
6.3 公众参与过程
第7章 线网及运营服务设计
7.1 “开放式”与“封闭式”系统
7.2 干线一支线服务与直达线路服务
7.3 线路设计
第8章 系统运力及速度
8.1 运力需求计算
8.2 车辆尺寸
8.3 车辆一站台的界面
8.4 多个停靠泊位及快线服务
8.5 车队编组
8.6 车站间距
第9章 路口及信号控制
9.1 路口的评估
9.2 限制车辆的转弯活动
9.3 快速公交车辆转弯的设计
9.4 车站相对于路口的位置
9.5 环岛
9.6 交通信号优先
第10章 乘客服务
10.1 乘客信息
10.2 系统的专业化
10.3 安全保障
10.4 舒适的乘车环境
10.5 服务的分类
第11章 基础设施
11.1 概念设计与具体工程设计
11.2 行车道
11.3 车站
11.4 换乘站、总站和停车保养场
11.5 控制中心
11.6 支线基础设施
11.7 基础设施的成本
第12章 科技
12.1 车辆技术
12.2 票务系统
12.3 智能交通系统(ITS)
12.4 设备采购过程
第13章 模式整合
13.1 走廊整合
13.2 行人
13.3 自行车
13.4 其他公共运输系统
13.5 出租车(的士)
13.6 停车换乘
第14章 交通需求管理与土地利用的整合
14.1 限制机动车的使用
14.2 BRT和土地使用政策整合
第15章 商业与体制结构
15.1 现有系统的转型
15.2 商业结构
15.3 体制结构
15.4 经营者投标
第16章 运营成本和票价
16.1 运营成本
16.2 票价水平
16.3 收入分配
16.4 票价政策
16.5 售检票系统选择
16.6 重新估计运营成本
第17章 融资
17.1 融资概述
17.2 快速公交的规划和运营的融资
17.3 快速公交基础设施的融资
17.4 设备融资(车辆、售检票系统等)
17.5 为维修和保养提供资金
第18章 市场营销
18.1 系统名称
18.2 系统标志和口号
18.3 营销竞选策略
18.4 公众教育计划
第19章 评价
19.1 交通影响
19.2 经济影响
19.3 环境影响
19.4 社会影响
19.5 城市影响
19.6 监测和评价计划
第20章 实施计划
20.1 实施机构
20.2 运行合同承包
20.3 建设
20.4 维护
资源
附件1:BRT系统比较
附件2:BNT顾问索引
附件3:选取顾问的应用模板
附件4:财政机构列表
附件5:特许权合同模板
缩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