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个税我们知多少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聂庆轶
出版社 立信会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聂庆轶的《个税我们知多少》的写作主要围绕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知识和1980年以来的基本事实展开。本书没有著名经济理论的介绍,没有玄奥的税收效应分析,只讲生活中的事实,只讲历史的真相,只讲简单浅显的道理。本书力图用直白、明了的语言介绍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知识、历史和观点,书中的案例、叙述尽量简洁,希望读者能在工作学习之余、闲聊之余、休息之余随手翻阅而有所得。

内容推荐

聂庆轶编著的《个税我们知多少》介绍了个人所得税法的构成要素;对工资薪金收入、劳务报酬收入、财产租赁收入等各个税目费用的扣除方法、税率的确定、计算公式的应用等作了详细的诠释,并都配有具体案例以利读者理解、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对目前不同税目常见的、流行的节税方法也作了介绍,并作了客观的评论。对我国自1980年以来《个人所得税法》一些重要的内容的发展演变作了翔实的记录。

《个税我们知多少》还记录整理了2005年以来个人所得税改革进程中一些主要的观点,如减少中低收入者的负担、生计费用与通货膨胀、直接税的比重等,帮助读者对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脉络有个清晰的认识。

目录

第一章 基础知识一二三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法构成要素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申报与缴纳

第二章 税额计算和节税

 第一节 不同课征制度与税额计算

 第二节 直接税、间接税与税负

 第三节 应纳税额计算和常见节税方法

第三章 个人所得税改革和反思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反思与探索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一、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业户以及在中国境内有所得的外籍人员(包括无国籍人员,下同)和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同胞。上述纳税人依据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标准,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分别承担不同的纳税义务。这里所说的“住所”和“居住时间”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含义有所不同,在《个人所得税法》中有它特定的含义。

所谓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人。习惯性居住地是判定居民纳税人还是非居民纳税人的一个重要依据。它是指个人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消除后所要回到的地方,它不是指某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居住地或实际居住地。纳税人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而居住在中国境外,但这些原因消除后,他仍要回到中国境内,则中国是他的习惯性居住地。

所谓居住时间满1年,是指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即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日。在计算居住天数时,临时离境应视同在中国居住,并不扣减其在中国居住的天数。这里所说的临时离境,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一次离境不超过30日或多次离境累计不超过90日。

1.居民纳税人

上面所说的“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条件,只要满足一个就是居民纳税人。居民要比公民的概念更大。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居民纳税人包括两类:①在中国境内定居的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但不包括具有中国国籍却并没有在中国大陆定居,而居住在海外的华侨和居住在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的同胞。现行《个人所得税法》中关于“中国境内”的含义是指中国大陆地区,目前还不包括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②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海外华侨和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如果从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一次离境不满30日或者多次离境累计不满90日的,应视同居住在中国。

居民纳税人具有无限纳税义务。其所取得的应税收入,无论是来源于中国境内还是中国境外,都要向中国政府缴纳个人所得税。

2.非居民纳税人

不符合以上两个判定条件的,即指习惯性居住地不在中国境内,或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就是非居民纳税人。所谓习惯性居住地不在中国境内的个人,现实生活中就是指外籍人员、海外华侨或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同胞。

非居民纳税人只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即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应税收入向中国政府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对其所得来源地的确定就显得十分重要。

对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确定,不是以款项的支付地为标准,也不是以取得者是否居住在中国境内为标准,具体规定如下:

(1)工资、薪金所得,以纳税人任职、受雇的企业、事业、机关、学校等单位的所在地为所得来源地。

(2)生产、经营所得,以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地作为所得来源地。

(3)劳务报酬所得,以纳税人提供劳务的地点为所得来源地。

(4)不动产转让所得,以不动产坐落地为所得来源地;动产转让所得,以实现转让地为所得来源地。

(5)财产租赁所得,以被租赁财产的使用地为所得来源地。

(6)利息、股息、红利,以支付利息、股息、红利的企业、机构、组织的所在地为所得来源地。

(7)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特许权的使用地为所得来源地。

所得来源地与所得支付地的含义还有所区别。它们两者可以是一致的,在它们不一致时,以上述所得来源地为准。例如,一个美国专家在中国某地做一次讲演,随即回国。该专家在美国通过某银行才拿到讲演费。劳务报酬支付地在美国,但劳务报酬所得来源地在中国,应就劳务报酬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再如,一个日本人在上海有一套公寓,他把它借给旅居上海的日本朋友。房租支付地在日本,但因房屋使用地在上海,应就房屋租赁所得向中国缴税。又如,一个英国作家一本书在中国出版发行获得稿费,他可能从来没有到过中国,但仍应就稿酬所得向中国缴税。

此外,就工资、薪金税目而言,例如90日以下、1年以上5年以下、5年以上等;所发工资由中国境内雇主还是由境外雇主支付;以及多次逗留、多次往返、入境离境的当天如何计算在中国的天数等,是否应就相关收入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还有一些具体规定。这里不做介绍了。

自2001年1月1日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投资人也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P2-4

序言

个人所得税是一个与普通百姓有密切联系的税种,大多数家庭、大多数人都与它发生过缴纳关系。例如,几乎我们每个人都缴纳过居民储蓄利息收入个人所得税。在1999年开征到2008年停征期间,有利息收入就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哪怕只有1元的利息收入,也曾规定要缴纳0.2元税款。工资、薪金收入,几经调整,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已有大幅下降,但仍是个庞大的群体。因此,对个人所得税改革关心的人很多。如果在搜索网页上输入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您将发现有10多个栏目、相关结果有近4 000万条信息,而且每天都在持续增加。每次对个人所得税法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听证或听取民众意见的过程中,都会吸引全国从上到下的高度注意,数以万计的百姓、专家、官员等在网络、报纸杂志、重要的会议上发表意见,为国家的正确决策贡献力量。但在这热火朝天、轰轰烈烈的讨论中,有的意见饱含着真知灼见,有些意见只是个人感受,有些意见明显缺乏个人所得税的最基本的知识。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个税我们知多少》这本书,使关心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人们在了解个人所得税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个人所得税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演变过程,学会个人所得税的各个税目主要的计算方法,增加对个人所得税在未来改革取向上的探讨兴趣。

在第一章“基础知识一二三”中,介绍了个人所得税法的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等构成要素的概念、主要内容等基本知识;也介绍了个人所得税缴纳、申报的一些知识,主要的程序,我国代扣代缴的一般做法以及申报缴纳的常见报表。

在第二章“税额计算和节税”中,介绍了不同的课税制度、直接税、间接税等对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的影响。然后,较详细地介绍了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各个税目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包括它们的税率、费用扣除方法、减免税规定以及常见的节税方法,并专门对一些节税的方法作了或多或少的评论。

在第三章“个人所得税改革和反思”中,回顾、简介了1980年颁布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法》、1987年颁布实施的《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以及1994年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的时代背景和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等主要内容。着重指出,至今在舆论上、研究中对于它们广泛存在的某些误解。本书对2005年以来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归纳并罗列了有影响的主要观点。本书对部分观点并不苟同,有的还作了评论,但笔者尊重他们的观点。正是各种不同观点的碰撞,推动了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本书的写作主要围绕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知识和1980年以来的基本事实展开,从原计划写作20万字,压缩为约10万字。本书没有著名经济理论的介绍,没有玄奥的税收效应分析,只讲生活中的事实,只讲历史的真相,只讲简单浅显的道理。本书力图用直白、明了的语言介绍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知识、历史和观点,书中的案例、叙述尽量简洁,希望读者能在工作学习之余、闲聊之余、休息之余随手翻阅而有所得。

最后笔者表示:

感谢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吴绍中老师、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的陈传兴老师、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赵迎春老师在工作中曾经给我的鼓励。他们一直在激励我继续努力。

感谢在我任教的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的同学在教学讨论中积极发言。他们给了我很多启发。

感谢方士华编辑对本书的写作和出版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聂庆轶

2011年1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0: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