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诺思的制度与经济绩效理论研究--兼与马克思制度分析之比较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刘和旺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思是20世纪少数几个敢问并试图回答“是什么使经济增长或衰退”这种大问题的经济学家之一。为了寻求经济绩效之源,他终生求索,从马克思走向了认知科学,提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经济绩效理论。本研究主要围绕诺思经济思想演变的主线索——“经济绩效探源”,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进行全面的梳理,试图挖掘其经济绩效思想演变的内在逻辑、历史地位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并对诺思与马克思的制度分析进行了比较,以期对诺思制度与经济绩效理论的全面理解及诺思与马克思的比较分析有所助益。

内容推荐

经济绩效(Economic PerfbHIlance)的源泉是什么?这是经济学中古老而又长青的话题,也是经济发展问题的核心一。自亚当·斯密(Adam smith)以降,有的经济学家强调要素积累,有的强调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但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制度更为重要,因为这些因素的社会投入程度决定于制度中的激励结构。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经济学家重新恢复了对经济绩效的源泉问题的讨论,相关研究文献浩繁。尽管其观点、方法不尽相同,但是制度影响经济绩效,已是不争的事实。迄今,制度与经济绩效理论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绝大部分理论性都很强,有着明确的理论假设、研究设计和验证逻辑;研究选取的学科角度、课题和研究方法也多种多样。目前,制度与经济绩效理论已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最有活力的领域之一。许多学者强调了制度是经济绩效的源泉,不同的制度质量决定了国家间经济绩效的差异。他们的研究强烈地受到诺思等人的影响,同时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诺思的经济绩效理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思(Douglass C.North)是20世纪少数几个敢问并试图回答“是什么使经济增长或衰退”这种大问题的经济学家之一。为了寻求经济绩效之源,他终生求索,提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经济绩效理论。

本文主要围绕诺思经济思想演变的主线索——“经济绩效探源”,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进行全面的梳理,试图挖掘其经济绩效思想演变的内在逻辑、历史地位及理论和现实意义。具体而言,本文重点厘清诺思的经济绩效理论为何,以及怎样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阐述诺思的市场和制度(产权、国家、意识形态)作用于经济绩效的具体机制,揭示其理论变迁的内在逻辑;同时,结合他人在诺思之后理论的新发展,对其理论(方法论)的特点及历史地位等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诺思与马克思制度分析进行比较。

根据研究目标、研究对象和学术思想史的一般要求,本文在概述诺思经济思想演变线索及其分期的基础上,大体以时间为序较为系统地考察诺思对经济绩效源泉探讨所经历的阶段、基本观点,并对其进行总结和评价,兼与马克思制度分析进行比较。相应的,本文做出如下安排:

导论,概述了研究意义、研究动态、生平和贡献、论文结构、研究方法,以及逻辑创新点。尽管国外制度与经济绩效理论(实证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国内学者对新制度经济学大师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也多有研究,但是,国内学者对于诺思后期(90年代之后)诺思本人和他人对制度与经济绩效理论的发展和超越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欲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诺思的制度与经济绩效理论,并试图结合新近的文献对其进行评价。

第一章,简要阐述了诺思经济思想演变的主要线索、“经济绩效”、“交易费用”、“制度”等的含义及“经济绩效标准”、从新古典分析转入制度分析的原因、制度与经济绩效分析发展过程及其一般框架。诺思经济思想演变的主要线索是围绕“经济绩效探源”,它经历了从新古典经济学分析到制度分析的转变。诺思的一国三方模型虽然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但它并没有提供一个新的、更一般的理论框架来解释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的过程,现有的理论也不能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20世纪70年代前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衰退,凯恩斯主义日渐式微,包括新制度经济学在内的形形色色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涌起。诺思的“制度”先后被视为“作为组织的制度”、一“作为规则的制度”和“作为文化的制度”,制度的功能也相应扩展。基于交易费用理论和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诺思通过对“交易费用”的不断阐释和交易类型的区分逐渐建立了制度分析的一般框架,囊括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理论,其中,产权理论居于核心地位。现在,诺思认为衡量经济绩效的标准不仅包括物质维度(物质福利),而且还应该考虑道德维度,要依据经济发展水平而定。

第二章,阐述了诺思的市场与经济绩效理论形成的背景、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并进行评价。诺思早期(1950—1968年)坚持竞争性市场决定企业家才能、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乃经济绩效的源泉。作为一个“虔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之所以选择在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围内考察经济绩效,除了受当时的学术氛围影响之外,也与诺思早年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迷恋有关。市场经济与经济绩效理论主要包括他的输出基础理论和区域专业化与一国三方模型,前者强调了大宗商品出口(如棉花)通过乘数效应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后者是前者在区域经济中的具体运用,但它侧重于区域专业化和区际贸易的相互依赖关系。诺思是最早提出“输出基础理论”的经济学家之一,其理论对当代某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仍有解释力;其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对于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早期新古典分析也孕育了后期制度分析的萌芽,20世纪70年代之后,诺思转向了对竞争性(有效)市场所需的制度条件或制度转型的分析,但是完全竞争市场仍是其制度分析的基准(benchmark),他也始终坚持他后来称之为“科学的”新古典经济学,该基调与其制度分析的两难冲突也是诺思迄今不断求索和困惑的根源。

第三章,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首先阐述诺思的产权与经济绩效理论的发展过程;其次围绕产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非效率的产权为何存在来展开对诺思的经济绩效理论的分析;最后进行评析。诺思产权理论的特色或贡献在于,他把产权的理论运用-I-)~史分析并使之动态化。20世纪70年代,他的制度分析聚焦于“社会转型时期产权的作用”和“有效率的产权”,80年代之后,“非效率的产权为何长期存在及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及“国家在交易费用和竞争压力的约束下怎样界定产权”则成为诺思关注的焦点。现在,他认为产权明确及实施完善仅仅是保证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产权清晰固然重要,但是产权保护更加重要。他还反复强调产权(制度)作为一种激励结构依然重要,但是,维持激励更加重要。诺思等对产权制度激励功能的强调逐渐成为后期许多学者经验分析或实证研究的基础,这些研究不仅检验或证实了、而且也发展了诺思的产权与经济绩效理论。

第四章,尽管国内许多学者对诺思的新古典国家理论非常熟悉,但对诺思后期他自己和其他学者对他早期国家理论的发展和超越则鲜有研究。为此,本章首先阐述了诺思国家理论形成的背景及其过程;其次,探讨诺思的国家与经济绩效理论,旨在梳理国家在经济增长中内在矛盾及其诺思化解这个矛盾的学术探索;最后,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新发展扼要评述国家理论(方法论)特色。就其理论自身来说,从产权理论发展到国家理论是势所必然,也是诺思的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分析自身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现有的公共选择理论虽然为诺思后来的分析提供了素材,但是它们忽视了权力和意识形态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政治家的作用并没有被很好地整合到各自的模型中去,其l解释力有限。从现实来说,政府在现代经济中所占比重,以及由它实施无所不在的规制,是决定一国经济绩效的关键因素。诺思后期拓展了新古典国家模型,引入了时间因素,关注“如何约束统治者随意掠夺行为,使统治者所做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承诺可信”的问题。在诺思看来,国家既是暴力的合法垄断者,又是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它既扮演生产性角色,也扮演再分配性角色。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衰退的根源。诺思和温加斯特通过对光荣革命的经典案例研究表明,解决国家的本质两难问题势必要求采用现代国家制度,并由此揭示了宪政作用于经济绩效的具体机制。尽管人们对宪政与经济绩效的实证研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是诺思将政治家的“可信承诺”这个概念置于经济发展研究的中心位置,很多证据表明这种强调是完全应该的。诺思博采众家之长,综合运用了多种经济学理论尤其是交易费用理论,形成了新制度经济学中较为成熟的国家理论,并开创了交易费用政治学。在经济学文献中,诺思第一个系统阐述了统治者如何会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的问题,提出了衔接政治学和经济学之间的经典问题——承诺问题,也是新制度主义的核心问题,对承诺问题的分析颠覆了他之前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第五章,较为系统地探讨诺思意识形态(认知)与经济绩效理论,具体说来,首先,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析诺思引入意识形态的原因及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大体过程;其次,探讨认知、制度演化与经济绩效的关系;最后,对诺思的意识形态与经济绩效分析框架及其有关的实证研究进行评析。从理论上说,为了应对新古典国家理论,或者说制度与经济绩效分析所面临的挑战,诺思引入了意识形态理论。诺思早期(1981)努力将意识形态整合到他的理论模型之中,但他并未建立起相应的理论体系,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仅仅是一个开端。20世纪90年代之后,他的重点转向认知科学,分析了不确定性情形下个体或集体的决策行为,以及认知、信念与制度的互动及其对长期经济绩效的影响。借助于认知心理学尤其是哈耶克和哈钦斯(Hutchins)的认知理论,诺思初步揭示了信念或心智模式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尽管诺思所做的工作更多的是现有理论的综合,而且断言居多,缺乏严密的论证。但是,他指出了意识形态是影响经济绩效的个人或集体选择的关键及其作用机理,这无疑推进了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世界范围内文化与经济绩效研究热潮。而且,他在更广泛的学术背景下寻求制度范式的综合,这种基于个体心理的制度分析令人振奋地复活了斯密、休谟和哈耶克的“道德科学”,可能形成一个前景看好的“行为制度理论”。

第六章,阐述了诺思的“三位一体”的经济绩效理论、制度与经济绩效理论新进展、诺思经济绩效理论的合理因素和局限性及其启示和借鉴。为了解决制度内生、搭便车和承诺的自我实施等问题,诺思制度与经济绩效的分析引入了意识形态(认知)因素,由此形成了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三位一体”的制度变迁理论或经济绩效理论,从比较视角来看,诺思三位一体的经济绩效理论特色更加明显。诺思等提出了制度(变迁)是现代经济增长或者说西方世界的兴起的决定因素,这既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同时也引发了激烈争论。围绕制度与经济绩效的实证研究已经涌现了大量文献,它们大多采用了制度的代理工具变量及其指标体系,通过跨国(地区)回归分析和个别或几个国家案例分析,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了诺思制度与经济绩效理论。如果结合前三章对诺思贡献的评价,可以发现他在制度与经济绩效理论尤其是实证研究及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中的开拓性贡献。诺思把“制度”和“时间”因素纳入传统的经济学分析,不仅拓展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而且使其理论对现实尤其是转型经济和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他对认知、制度演化和经济绩效的研究,再次使他置身于理论的前沿,这也与行为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诺思的经济绩效理论的局限性不仅表现在其阶级局限性,而且还表现在其体系中蕴涵着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和冲突。尽管如此,他的理论还是告诉我们,要重视制度的作用,但又不能迷信制度;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同等重要等。

第七章,笔者专门就马克思与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进行比较。诺思的制度分析是植根于马克思的制度宏观分析框架,并着力打造制度分析的微观基础。具体表现为:在马克思的宏观分析框架下,诺思深入探讨了马克思已经论及但未深入阐述的各种类型的制度,并试图借助于交易费用理论,来解释生产力(技术)——生产关系(制度结构或产权结构)——上层建筑(国家或意识形态)之间的具体作用机制。

第八章,在第七章的基础上,本章力图主张转轨时期制度分析应当整合诺思与马克思的制度分析进路,并着重分析了诺思制度分析对转轨时期的制度分析的借鉴和启示。

第九章,总结本论文的基本观点、局限性,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目录

摘要/1

导言/1

第一章 诺思经济思想的演变/24

 第一节 经济思想演变的主线索

一、演变过程中的辩证法

二、经济绩效探源

 第二节 经济思想演变的阶段性

一、早期新古典经济学分析

二、从新古典分析转向制度分析

三、制度与经济绩效分析发展的两个阶段

 第三节 制度与经济绩效分析的一般框架

一、制度含义的演变

二、交易费用与制度分析的总框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制度分析的萌芽——竞争性市场与经济绩效/55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经济绩效研究主题的确立

一、研究主题确立的背景

二、经济绩效研究主题的确立

三、市场经济与经济绩效分析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竞争性市场与经济绩效

一、输出基础理论

二、区域专业化和一国三方模型

 第三节 市场经济与经济绩效理论评析

一、理论溯源

二、评价与借鉴

三、制度分析的萌芽和分工理论的发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产权与经济绩效理论/90

 第一节 产权理论的演变

一、朴素产权理论

二、现代产权理论

 第二节 产权与经济绩效理论

一、转型时期产权的作用

二、非效率产权为何存在

 第三节 产权与经济绩效理论评析

一、产权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吗

二、产权与经济绩效理论经验研究新进展及诺思的贡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家与经济绩效理论/126

 第一节 国家理论

一、国家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国家理论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国家与经济绩效

一、国家实质

二、可信承诺、宪政与经济绩效

 第三节 国家与经济绩效理论评析

一、国家与经济绩效理论溯源

二、国家与经济绩效理论的特点

三、国家与经济绩效理论的主要贡献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意识形态(认知)与经济绩效理论/177

 第一节 意识形态(认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意识形态与经济绩效研究回顾

二、新古典国家理论的困境与意识形态的引入

三、意识形态(认知)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认知、制度演化与经济绩效

一、认知与制度演化的一般模型

二、认知与经济绩效理论

 第三节 认知与经济绩效理论评析

一、认知与经济绩效的分析框架

二、意识形态与经济绩效理论的经验研究

三、认知与经济绩效理论(方法论)评价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制度与经济绩效理论的总体评价/223

 第一节 三位一体的经济绩效理论

 一、内在逻辑审视

 二、比较视角

 第二节 制度与经济绩效理论新进展及诺思的主要贡献

一、制度(变迁)与西方世界的兴起 

二、实证研究新进展及诺思的开拓性贡献

 第三节 经济绩效理论的合理因素和局限性

一、合理因素

二、局限性

第七章 马克思与诺思的制度分析之比较/257

 第一节 制度分析的一般框架之比较

一、马克思制度分析的一般框架

二、诺思的制度理论为何转向交易费用的制度分析

三、诺思与马克思的制度分析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产权理论比较

一、马克思与诺思产权范畴之间的关系

二、马克思产权理论对诺思的影响

三、马克思与诺思方法论上的互补

 第三节 国家理论比较

一、马克思国家理论及其贡献

二、诺思国家理论进路及其贡献

 第四节 意识形态理论比较

一、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

二、诺思的实证意识形态理论

 第五节 马克思与诺思制度变迁理论之比较

一、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

二、诺思制度变迁理论

三、两种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与综合

第八章 诺思理论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启示和借鉴意义/298

 第一节 转轨时期的制度分析方法初探:整合马克思与诺思的制度分析299

一、制度经济学理论整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二、方法论基础: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相结合

三、“权力—效率”问题的经济学分析框架

四、制度与认知的路径依赖理论

 第二节 诺思制度分析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要重视制度的作用,但同时要警惕和批评“神化制度”现象或“制度崇拜症”326

二、理论移植和制度移植要慎之又慎,要以符合国情为前提

三、努力促进制度的良性循环

四、创造技术进步的体制基础

第九章 研究结论、局限性和展望/335

一、研究结论、局限性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339

后记/37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3: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