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北京深处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张淑媛//张淑新//韩然
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以北京现有的历史文物和遗存以及传统语言习俗为主要线索,介绍该遗存的历史发展、文化内涵及围绕该物该处所发生的真实事件和趣闻传说。语言力求幽默活泼,内容力求多彩,叙事力求简洁。以求人们通过我们的书能够对北京有些许了解,能够对北京的历史文化有皮毛的知解。

尽管皇城已经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悄然逝去,但它留下的地名已经深深地镌刻在北京城发展史的丰碑上,深深雕刻在北京人和热爱北京文化的中外人民的心中,并永远保留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中。

内容推荐

北京是一个有着三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城,又是一个拥有一千多年国都历史的胜地,饱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至今还保留着金碧辉煌的帝居紫禁城、美不胜收的明清皇家园林、神圣的皇家寺庙、恢弘的帝王陵墓以及数不胜数的历史遗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日月如梭,时代变迁,尽管宽阔的道路替代了环绕北京的城墙,高楼大厦正在逐步取代青砖灰瓦的四合院,但北京仍保留着浓郁的帝都历史风貌。

目录

北京:充满古都神韵的当代壮美都市(代序)

第一编 皇朝建都

 石敬瑭盗卖燕云十六州

 辽代的燕京 地位并不高

 契丹辽燕京城 妙笔生花的汉文城门名

 金代的中都——从宋手里抢的燕山府

 海陵完颜亮的德行

 杀死正室皇太后

 创“射鬼箭”的完颜阿骨打

 庶子不服庶出 完颜亮想当皇帝

 完颜亮杀弟 舍我其谁 登帝位

 圣文神武皇帝“裸逐为戏”的卧室生活

 “海陵王”不是尊称

 金朝国小京城多

 海陵迁都燕京的引子——水中莲花

 隐匿罪恶 吃饱肚子 攻打北宋 海陵迁都

 海陵迁都 燕王迁墓

 百里传土筐 扩建金中都

 从汴京照猫画虎来的中都城

 迁完都城 迁祖坟

 升潞县为通州 修汴京以攻南宋

 一报还一报 海陵命丧本家人的手里

 南宋二帝阶下囚 屈辱过路燕京城

 元代的大都新城——三头六臂哪吒城

 和尚出身的文化人子聪

 刘秉忠从和尚到光禄大夫

 占星者谶言 忽必烈肝儿颤 移址建大都

 元大都是半年休眠半年醒的城

 朝廷官员 大都上都两头跑

 秋季 元帝回大都猫冬

 卢沟桥葬刘秉忠

 元大都的创意 哪吒闹海

 “三头六臂”的元大都新城

 披草挂帘的“蓑衣城”

 明代的北京城——永乐皇帝自南京迁来的帝业

 开国皇帝朱元璋 饥民出身的小和尚

 大元终结者朱元璋 开辟大明新乾坤

 大将军徐达 克大都 定北平

 元僧以宋理宗头盖骨为酒碗 明太祖寻遗骨回故陵

 燕王朱棣 北平守边

 燕王伐南京 即住永乐帝

 永乐坐龙廷 北平改北京

 永乐帝公开备材料 暗中迁都北京城

 为建万年都 采伐千年木

 石窝采凿汉白玉 旱船拽运北京城

 城砖 金砖 琉璃瓦 取自泥土化神奇

 永乐帝在南京 三次巡幸北京城

 寻形胜吉壤天寿山 定不拔之地十三陵

 迁都北京的生米 小火慢煮成熟饭

 锅盖即将揭开 文武大臣终于唱出迁都的颂歌

 伟大时刻 正式营建北京的工程开始

 大明天子永乐帝 关怀照料建都人

 历史掀开新一页 北京成为大明王朝新国都

 北京 皇皇帝都城

 充满音乐感和色彩美的明北京城

 大明皇帝子孙 继续完善北京城

 北京的双重城楼 雄伟的城关

 北京城门的瓮城 城中之城 又一道关隘

 北京城墙的水关又一道城关

 北京的城墙是一道高屋建瓴的御敌防线

 北京城的护城河 一箭之地的防御线

 明北京城依然是“三头六臂哪吒城”

 神话传说 大将军徐达神箭定北京

 高亮赶水 错扎龙王苦水囊

 龙毁西直门城墙角

 九门八点一口钟

 崇文门铁塔镇海眼

 大明王朝建外城 护卫北京城

 北京城外设信地

 数万官兵严守内外城门

 秘密地下藏兵坑道

 民间传说的北京城天堑关隘

 四山一挡八十万窖兵

 四道弓箭长阵 防守北京城池

 北京城里的弓箭阵势图

 北京人世代生活在神话世界里

 关羽大帝 把守北京南东西三面城门

 正阳门的关帝庙

 真武大帝 守护北面二城门

 法力无边的观世音菩萨 协同关羽共守正阳门

 北京城九门十座庙 一座无神道

 雷击三大殿 逆言南迁者掉脑袋瓜儿

 欲迁都回南京的明仁宗 险些没当成皇太子

 弟弟不满哥哥被立皇太子

 拥戴皇太子 解缙蒙受不白之冤

 一把辛酸泪 皇太子终于熬上皇位

 想回南京的明仁宗 永远地留在了北京

 “好圣孙”宣德帝 继续以北京为皇朝帝都

 皇帝父子宽厚忍让 唤不醒汉赵二王的亲情

 北京皇城内 铜缸焚汉王

 明英宗朝 再次溅起国都南迁的微澜

 明崇祯帝 耳边又掠过南迁的小风

 大明王朝陷入外患内忧的绝境

 大明朝的外患 关外建州女真

 明朝设中央直属辽东都指挥使司

 明朝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统辖一百八十四女真卫

 为繁荣女真经济 明政府设关开市

 关怀东北军民 明政府垦荒漕运

 明洪武帝 封藩王镇守大明东北地区

 东北一带风俗礼仪与中原相同

 明朝开国 命令辽东建学校

 辽东奴儿干自古是中国的边疆国土

 大明王朝的内忧 李自成饥民起义军

 被掳的压寨丈夫 成为李自成战略谋臣

 吃他娘 穿他娘 闯王来了不纳粮

 关内李自成与关外皇太极的“默契”颠覆大明王朝

 大顺朝终于了断大明朝

 李自成坐上北京的龙延宝座

 吴三桂不是为陈圆圆冲冠一怒

 吴三桂衷心拥戴明太子当皇帝

 李自成紫禁城登基 成为合法皇帝

 大顺朝不顺 李自成最后的命运

 推翻者与被推翻者 联手抗清

 郑成功保卫台湾 清康熙要遗弃宝岛

 明崇祯帝的皇太子被多尔衮以真为伪杀害

 明两皇子被清康熙帝以真作假杀害

 吴三桂借清兵以救大明朝

 避“圣讳”清朝改北京城门名

 清末北京外城“东富西贵,南贫北贱”

 民国时的巡城顺口溜

 神圣的帝都京城 被肆意践踏摧毁

 洋人先下手 拆毁北京城墙

 环城铁道破城墙而过

 东交民巷使馆区 改城墙水关为“车站门”

 北洋政府 开辟和平门

 北洋当局拆毁城楼

 日本侵华军毁城墙扒豁子

 北平当局改东西豁子为两城门

 京城陆续拆城

 北京城门的俗称

第二编 帝都皇宸

 曾经的辉煌 明北京皇城

 南城太孙宫

 西苑太液池

 太监 内府衙门

 清朝的皇城

 保存完整的人类杰作——紫禁城(今故宫)

 皇帝的“年号”

 一个皇帝多个年号

 一个年号多个皇帝

 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年号的撞车

 明朝皇帝终生在紫禁城里干事业

 明朝皇帝大臣上朝很辛苦

 清朝皇帝一年有十个月不在紫禁城度时光

 清朝紫禁城趣事——-护军躺被窝里喊“哦”

 紫禁城南书房的大酱缸

第三编 皇家园林

 皇城内的西苑太液池(今北海公园>

 大明朝的开放式皇家园林

 明朝文武官员畅游西苑太液

 清代西苑是皇家专属禁地

 中华民国开辟西苑为民众公园

 玲珑小城——团城

 五指连峰的后苑万岁山(今景山公园)

 颐和园里万寿山

 明朝的西湖好山园

 西湖岸畔 木球使者化缘来的功德寺

 石人“天眼”开

 清乾隆帝改好山园为清漪园

 清西太后大胆动用海军款 重修颐和园

 修一个颐和园 毁一支海军舰队

 光绪帝亲政紫禁城 西太后“颐养”颐和园

 人间仙境颐和园

 西太后睡觉的寝宫乐寿堂

 颐和园里的光绪帝牢房

 园子内慈禧玩乐区

 枯荣百年的颐和园长廊

 九霄云上的万寿山

 万寿山后 宫廷内部买卖街

 蓬莱仙海昆明湖

 颐和园的绝妙造园意境——仙蝠捧寿

 果郡王私游清漪园 二十余人受连累被严惩

 颐和园里的皇家海军水操学堂

 戊戌变法和戊戌政变

 颐和园差点成清逊帝的私宅

 颐和园的初次开放

 颐和园侥幸没变成溥仪的私人财产

 玉泉山静明园

 玉泉山洞天福地

 清康熙圈玉泉山为静明园

 圣安寺三佛像移进静明园

 玉泉垂虹

 香山静宜园

 香山 漫山杏花香

 香山独有翠色

 重岗叠翠香山寺

 香山古迹遍山崖

 香山为静宜园

 静宜园内垣二十景

 静宜园外垣八景

 香山大昭庙

 香山碧云寺

 明太监坟地扩建碧云寺

 西山晴雪与香山红叶

 圆明园五园

 清帝扩建圆明园

 圆明园的古典景观

 圆明园后湖九岛的妙境楼阁

 九岛外 景观如仙境

 圆明园的西洋景观

 圆明园的造湖意境——福海神龟

 圆明园的买卖街

 摊派外省官员修建圆明园

 世界顶级皇家园林毁于英法联军

 抢劫和焚烧圆明园的外国现场报道

 被抢掠的中国珍宝无法估算

 清西苑畅春园

 明朝的京国第一名园——李园(清华园)

 清康熙帝在清华园建畅春园

 风景如画畅春园

 畅春园内买卖街——苏州街

 消暑夏宫畅春园也毁于英法联军

 西郊公园——北京动物园

 从王爷园邸到皇家园林的乐善园

 说不清哪个贝子的三贝子花园

 清末京师农事试验场

 晚清万牲园

 不知大限将至的西太后兴致勃勃观禽兽

 三贝子花园变迁为北京西郊公园

第四编 帝祚坛庙

 帝都北京的坛庙祭祀

 效法唐宋 明朝郊祀

 礼之大在祀 祀之大在郊

 皇朝太庙(今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明朝皇帝与元配皇后一对一享太庙

 清朝11个皇帝和24个皇后共享香火

 事死如事生 太庙的日常祭祀

 皇后的“谥”、“封号”、“徽号”和“尊号”

 皇帝的“庙号”、“徽号”、“尊号”及“尊谥”

 太庙的神主

 太庙的大祀日

 太庙是全国最大的庙

 太庙改为劳动人民文化宫

 皇朝社稷坛(今中山公园)

 社稷坛五色土

 “社”是土地“稷”是五谷

 社稷坛的大祀和建坛

 社稷坛改成中山公园

 公园内点缀有圆明园的历史文物

 标志中国人耻辱的克林德碑

 日本侵华军抢公园名贵金鱼和大门铜钉帽

 祭祀皇天上帝的天坛(今天坛公园>

 美妙的祈年殿

 奇妙的回音壁

 神奇的圜丘坛

 以九计数的圜丘坛

 圜丘坛中心的太极石

 天坛充满“天”的神秘

 通往圜丘坛的丹陛桥

 诡秘的“鬼门关”

 牺牲所里的神牲

 七十二地煞如地狱般恐惧

 神秘的七星石

 皇帝斋宫致斋

 明洪武帝废除斋戒宰牛犊为膳食的周礼

 夜半三更 皇帝登圜丘坛祭祀

 演奏祭祀礼乐的天坛神乐观

 天坛对民众的开放

 日本侵华军在天坛的罪恶

 祭祀巴皇地祗的地坛——方泽坛(今地坛公园)

 方泽坛为方形

 方泽坛祭祀是大祀规格

 民国时期地坛改为公园

 祭祀太阳的日坛—一朝日坛(今日坛公园)

 朝日坛祭祀大明之神——太阳

 朝日坛为中祀规格

 鸦片战争终结了日坛祀日

 日坛成坟地后改公园

 祭祀月亮的月坛——夕月坛(今月坛公园)

 夕月坛祭祀夜明之神——月亮

 民间也拜月

 皇朝山川坛

 明永乐帝迁都后的北京山川坛

 天神坛和地祗坛

 清朝另建的风云雷雨庙

 京师箕位建风神庙

 京师东方建云神庙 西方建雷神庙

 雨神与西苑龙神合祀在时应宫

 祭祀值年神的太岁坛

 太岁是年神

 皇朝把“太岁”视作“丰年之神”祭祀

 祭祀战旗的旗纛庙

 祭祀人鬼的城隍庙

 城隍在人间的地位

 城隍老爷的出巡

 城隍的加官晋爵

 北京的都城隍庙

 山川坛内“人鬼”迁往都城隍庙

 祭祀炎帝神农氏的先农坛

 先农坛的耕糟礼

 明朝耕糟礼 皇帝 三公 九卿都推犁

 清朝修改耕糟礼

 为听颂歌 清帝四推犁

 清乾隆帝改建观耕台

 民国先农坛 南辟公园 北为游艺园

 侵华日军传播瘟疫 先农坛生石灰活烧中国人

 先农坛北部神坛变民居

 祭奠黄帝轩辕氏的先蚕坛

 大明皇朝在安定门外建先蚕坛

 明嘉靖皇帝亲自规定先蚕坛

 明朝皇后行亲蚕礼

 皇后以千金之躯出宫祭祀先蚕坛

 皇后亲自动手采桑叶

 明朝再造西苑先蚕坛

 清朝北海另建自家先蚕坛

 中国古代的蚕神——轩辕黄帝

 历代帝王庙

 明洪武帝增祭元世祖忽必烈

 明皇朝初在南京创建历代帝王庙

 明永乐帝迁都北京仅建三皇庙

 明嘉靖皇帝建立历代帝王庙

 大臣建议 改洪恩灵济宫为历代帝王庙

 皇帝批准 在保安寺故址建历代帝王庙

 撤抗清天子位 辽金皇帝登堂入室

 国子监孔子庙

 大明皇帝尊孔祭孔

 明朝全国学校都建孔庙

 北京这里 孔庙首建于蒙古灭金时期

 明朝在北京新建孔子庙 庙宇更恢弘

 明嘉靖皇帝更定孔子祀典

 孔夫子还原布衣先师

 孔庙的“释菜礼”宁过厚 不过薄

 左庙右学 孔庙是国子监太学的尊师场所

 太学国子监

 元朝先建国子学 后建国子监

 明永乐皇帝迁都 北京建立国子监

 明朝不断完善北京国子监

 清朝在国子监增设辟雍

 国子监的学官和学业

 国子监学生 有官生和民生

 落第的举人贡生

 等待廷试的贡生

 皇帝特别恩典的国子监恩生

 国子监的功生和例生

 来国子监留学的夷生

 勋爵 公主 驸马的幼勋臣

 国子监生的升级制度严格得很

 明皇朝常给国子监生派任务

 皇朝直接从国子监挑选官员

 对品行不端的国子监生严惩不贷

 国子监生的毕业出路

 民国接扩国子监大成殿

 民族英雄文丞相祠

 文天祥不幸被捕送燕京

 元主劝降 文天祥不屈

 忽必烈在燕南城柴市杀害了文天祥

 天怒神怨 文天祥被害

 文天祥就义在汉族人聚集地燕南城柴市

 元朝人记载 文天祥就义地点是燕南城柴市

 元朝在大都南北城共有四处柴市

 文天祥夫人收尸骨

 文天祥遗体被抬出“都城小南门”

 文天祥继子赴南城寻找继父遗骨

 文天祥就义时元大都北城还是建筑工地无柴市可寻

 忽必烈为震慑“背国谋叛”的燕京人民在南城杀害文天祥

 皇朝常规不在刑场立祠

 明朝将文天祥列入国家祭祀礼典

 北京城的守护神于谦祠

 莫须有罪名 于谦冤死在北京西四牌楼下

 建祠以国礼祭祀于谦

第五编 皇帝陵寝

 明皇帝十三陵

 明成祖朱棣驾崩 葬入长陵

 明成祖永乐帝的长陵——十三陵之祖

 长陵的白石牌楼和大红门

 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

 石人石马的长陵神路

 龙凤门与棂星门

 芦席大殿与渡桥

 华美富丽的长陵宫殿

 前宫后寝的帝陵地宫

 大明天子与皇后合葬

 祭礼完备的长陵

 巩华城与昌平镇

 示子孙以不拔之地 明朝皇帝陵

 明朝最后一帝崇祯朱由检的思陵

 明崇祯帝年号的由来

 与不幸伴随一生的朱明天子

 倒霉的皇帝生于末世运偏梢

 大顺李自成下达诛杀崇祯令

 旧朝臣子哭末帝

 丧国之君草草葬进妃子墓

 明崇祯帝的谥号和庙号

 旧朝太监苦央求 清朝被迫修思陵

 生随天子死伴君 太监墓地在何方

 反清志士悼崇祯 “攒宫”不买清朝账

 命途多舛朱祁钰 天寿独缺景泰陵

 明景泰帝有功于大明朝

 弟弟囚禁明英宗 英宗恨死景泰帝

 襄王一篇文 景泰陵成景泰洼

 金山口葬景泰帝

 短寿皇帝一月终 景泰洼改明庆陵

 明建文帝陵寝的离奇传说

 年轻的侄皇帝 埋下丢皇位的祸根

 建文帝的削藩 引发燕王朱棣的警觉

 和尚策划 燕王起兵

 燕王靖难 朱棣攻进南京

 祖父生前有预感 提前备下孙儿逃生路

 建文帝的逃亡生涯

 建文帝的最后归宿——“天下大师之墓”

 天下大师之墓踪迹难寻

 明朝皇帝无陵祭奠建文帝

 明皇朝帝陵的丧葬礼仪

 寿终正寝的入殓

 惊动神鬼的发引

 安神礼后的入葬礼

 题写神主褙享太庙

 清明 霜降中元和冬至的四大祭日

 四大祭献的礼仪隆重祭品丰富

 金山明景泰帝陵是五大祭日

 入土为安以后建荐扬大斋

 驾崩四十九天投山简升度亡魂

 明朝皇后与皇帝合葬于帝陵

 明嘉靖皇帝有三位皇后合葬

 明朝公主皇子 葬在西山金山口

 清乾隆帝修过的明帝陵

 民国政府修缮明永乐皇帝的长陵

 北京之外还有明朝帝陵

 清朝入关后的东陵

 清朝的西陵

 清东西陵的建筑完全仿照明十三陵

 清朝皇后单独建陵

 清东陵的福临骨灰陵

 福临在其母庄妃与多尔衮的政治交易中上台

 福临和董鄂妃死后都是火化的

 清顺治帝用了明崇祯帝的陵址

 毁明朝西苑宫殿 建清顺治帝孝陵

 雍正无颜见地下父祖 迁坟西陵

 雍正坟西迁 给乾隆出了个大难题

 雍正一带头 儿孙乱埋东西陵

 民国政府的钱 西陵埋了光绪帝

 溥仪没葬在清西陵

 清乾隆帝地宫豪华 陪葬盖世 却对皇后母子薄情寡义

 慈禧那拉氏和慈安钮钴禄氏的皇后陵

 慈禧定要独享皇后陵

 慈禧临死之际 毒杀了光绪皇帝

 慈禧呜呼前 全面重修再建自家陵寝

 空前豪华的慈禧陵隆恩殿

 绝后的慈禧陪葬稀世珍宝

 清朝在东北的帝陵

后记

试读章节

金代的中都——从宋手里抢的燕山府

辽以燕京为南京的历史不过几十年,在历史的转瞬间便被宋联合着金灭掉了。

起于东北的女真完颜氏、金的首领完颜阿骨打,以胜利者的姿态率先闯入燕京皇宫大内,准备视察这曾为唐幽州城治、曾为辽陪都宫殿的壮观。就在这一刻,旧朝的大殿突然摆动起来,表现出对这位闯入者的强烈不满,吓得完颜氏赶紧跑出。城里不敢待了,只好在城东的紫村建了一个寨子驻扎。依照合约,金将燕京还给宋。宋徽宗赵佶宣和五年(1123年)将燕京划人自己的版图,设燕山府,辖一府、九州和三十个县。但是“燕山府”这一称谓仅仅保持了两年,宋宣和七年(1125年)就被毁掉合约的金太宗完颜晟夺走,依旧称燕京。再两年后的宋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被金灭,宋两代皇帝宋徽宗赵估与长子宋钦宗赵桓双双被昔日的同盟军金所掠,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靖康耻”。

金朝初年,金太宗完颜晟在与宋联合灭掉辽,得到辽的大片土地后,又背信弃义,将原约定还给宋朝的燕山府又一次抢回来,恢复旧名燕京,燕京此时仅为金的六京之一的陪都。直到海陵完颜亮于1153年,自上京迁都于燕京,并改称为中都,北京这里才不再是陪都,而正式成为金朝的首都。

但时间刚过去八年,在1161年,海陵却又一次自中都迁都于汴京,将尚书省、枢密院等政府机构全部搬过去,金中都再一次降为陪都。也就在这一年,皇帝位落到曹国公乌禄手里,完颜亮的生命也随之终结,汴京的都城地位也在这一年戛然而止。

乌禄的汉文名雍,加上姓氏,全称完颜雍,他舍弃了汴京,继续以燕京为中都。但是到了金朝末年的金宣宗,为了逃避蒙古铁骑,在1214年又一次把都城自中都迁出到汴京这一原宋朝的国都。末后的两代金帝在汴京躲了整二十年,终于被蒙古于1234年灭掉。

历史上,谈到金朝在北京的都城时,都是以海陵迁都为界点。北京自辽燕京成为宋燕山府至金海陵迁中都之前,作为都城历史,中间留有过一段空白。

海陵,姓完颜,女真名“迭古乃”,汉文名“亮”。仿汉族文化人的习惯,他还有个字叫“元功”。他的父亲是金的创建者完颜阿骨打的庶长子,名叫完颜宗斡。宗斡的母亲不是父亲阿骨打的正妻,而是妾一类的偏室,这位宗斡就成为“庶出”。偏他又比父亲正妻生的儿子出世要早,位居老大,因此被称庶长子。依据帝王文化传统,虽然都是一个爹养的一个姓氏的儿子,但庶出地位比正妻生的嫡出儿子地位要低。即便是长子,位置也在嫡出的弟弟之下。宗斡本身对自己的庶出长子的地位心里有没有过膈应,咱们不知道,但给他的儿子完颜亮却带来过不愉快,并影响到他的一生,我们后面要谈到。

帝王家的不讲理常常招致后代的铁血纷争。

海陵完颜亮的德行

完颜亮的母亲是大氏。他也很不幸,生母大氏也是偏室,父亲的正室嫡妻是徒单氏。徒单氏一生未育,可见并不受宠。宗斡就让另一个次室李氏生的第一个儿子完颜充让给徒单氏当儿子抚养,这个儿子是头生的长子。轮到大氏生的头一个儿子完颜亮就排行在老二了,所以他也属于庶出。他的母亲在他之后又连生了两个儿子,可见大氏相当得完颜亮父亲的宠爱,要不然怎么能接二连三地生儿子呢?但是儿子生得多,并不等于地位提高了,没有生育过的徒单氏作为正妻还是位居完颜亮母亲之上。

因为亲生母亲的地位低于父亲的正室,完颜亮得管徒单氏叫嫡母,管自己生母只称“母”而已。别人的妈是嫡,自己的娘是庶,这让完颜亮自然心中不痛快,无形中就与徒单氏产生了隔阂。后来在完颜亮当了皇帝以后,不得不把嫡母徒单氏与母亲大氏一起尊为皇太后。皇太后徒单氏居东宫永寿宫,亲母大氏居西宫永宁宫。王朝一般都是以北为上,以东为尊,辽朝也不例外,因此别人的妈以正妻地位居东,而生养了皇帝的母亲却要依照王朝惯例居西宫,即便同尊太后,还要有妻妾之分,身为皇帝的完颜亮自然心中不舒服。

杀死正室皇太后

完颜亮别看脾气暴躁,但是孝顺,他没有违背母亲接徒单氏进燕京的遗嘱,趁从上京往中都大房山迁祖父皇帝们的陵墓时,捏着鼻子让徒单氏跟着棺材一起来到中都。这徒老太太也是,明知完颜亮这头野马驹子对自己不满,您就少说话呀,偏不,这老太太偏爱管闲事。有一回,完颜亮想要把自己姐姐的亲闺女义察纳入后宫,充当妃子。舅舅纳外甥女为妾,够牲口的。徒单氏端出皇太后嫡母的派头,坚决不让海陵这么做,完颜亮拧不过老太太,只好撒手。但完颜亮不是好惹的主儿,借自己的这位外甥女与他人通奸的事,把这风流女子杀了。自己得不到,别人也休想得到!这事当然又加深了太后与皇帝长少两辈人的矛盾。最终让完颜亮对徒单氏起杀心的,是在伐宋的问题上。

完颜亮和他祖先一样,一心一意要灭掉尚在南方临安的宋朝——这时候的宋朝被称作南宋。后来完颜亮从中都搬迁到汴京后,越发坚定地要与宋开战。随同一起迁到汴京的徒老太太坚决反对,说国家祖祖辈辈居守上京,偏你不安分守己,从上京迁到中都,现在又从中都迁到汴京,还没消停呢,又千里迢迢去攻打人家宋朝,兴师动众让士兵渡黄河、涉淮河地折腾,劳民伤财呀。对于老太太的态度,完颜亮恼怒异常,每次从徒单氏所居的宁德宫回来,就暴跳如雷地大发脾气。搞得旁人莫名其妙,不知道这位皇帝因为什么发火。

话说回来,完颜亮如果听从了这位老太太的话,还不至于后来丢了皇位,被人杀了,死后都不得安宁,被贬为庶人呢!

徒单氏不但把这劝谏的话对完颜亮说,还对带兵出征契丹前来告辞的大臣枢密使师恭发牢骚讲了,这就让完颜亮起了疑心。这疑心就在于,当初徒单氏不是把完颜充认作儿子抚养吗?虽然不是亲生母子,但也有扶养之恩和母子之情。现在不但完颜充身为郑王爷,人家还生了四个儿子,现在也长成了四个生龙活虎的大老爷们儿,也都在朝廷任职,重权在握。倘若这位皇太后心怀不满,联合儿子和四个孙子外带握有兵权将兵在外的师恭里应外合图谋不轨,完颜亮还有活路吗?干脆先下手为强。就这样,完颜亮杀人之心陡起。

在徒单氏对师恭讲过话不久,完颜亮就派翰林待制、点检、尚衣局、武库的几位官员以及太后所居汴京宁德宫护卫高福带领四十名士兵秉承旨意去杀害太后。临行还嘱咐:“要命令太后跪着接诏,这样不用费事就可以动手。”

这群人如狼似虎奔到宁德宫,喝令徒单氏跪下听皇帝诏。徒单氏愕然:作为嫡母皇太后接受儿子皇帝的诏,为什么要下跪?但不容质问,在几条大汉的虎视眈眈下,这位孤孤单单的老太太不得不屈下高贵的膝盖,跪在地上,准备听儿皇帝的诏。就在皇太后徒单氏委屈地下跪以后,尚衣局使虎特末从背后狠命打去。“瞠”的一声,老太太被打倒在地,两次挣扎爬起来求生,都被踹倒。见老太太未死,德宁宫护卫高福几人上来“嘁哩喀喳”把老太太用绳子勒死了。

徒单氏这年五十三岁,不到六十花甲,不算寿终。

杀死徒单氏还不算完,还按照完颜亮的命令杀死了徒太后的妹妹安特、外甥女义察的乳母和宁德宫的十几个侍女。

杀死了皇太后徒单氏并不解恨,完颜亮又命令在宫中焚烧了皇太后徒单氏的尸体,把焦骨扔进水井,毁尸灭迹。徒单氏抱养的儿子完颜充也没能逃脱厄运,他的四个儿子被杀的被杀,逃亡的逃亡。那位带兵出征的师恭也被召回,还莫名其妙呢,就被杀掉了。

从完颜亮的所作所为上可以看出,他是个德行很差的人。

P6-8

序言

北京是一个有着三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城,又是一个拥有一千多年国都历史的胜地,饱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至今还保留着金碧辉煌的帝居紫禁城、美不胜收的明清皇家园林、神圣的皇家寺庙、恢弘的帝王陵墓以及数不胜数的历史遗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日月如梭,时代变迁,尽管宽阔的道路替代了环绕北京的城墙,高楼大厦正在逐步取代青砖灰瓦的四合院,但北京仍保留着浓郁的帝都历史风貌。

耸立在世界最大城市广场——天安门广场前面巍峨的正阳门城楼,就是北京当年内城南面的正中大门,号称“国门”。它的正前方,新修复起来的永定门,则是外城的正门。与正阳门南北斜向相对的西北方向的德胜门城楼,是当年内城德胜门的箭楼。

如果把正阳门与东西两个地名崇文门和宣武门用长线连接起来,再把东二环路上的朝阳门、东直门,与北二环路上的安定门、德胜门和西二环路上的西直门、阜成门共计9个地名,全部用直线连接起来,就是一道完整的北京内城的城墙。而那9个城门地名,便是北京内城的九座城楼所在地。

外城,如果把东便门、广渠门与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和广安门、西便门以直线连接,就是外城的轮廓。不消说,那7个城门名称,就是外城当年的城门。

20世纪以来,北京城门与城墙不断被改观,先是在正阳门与宣武门之间的城墙处开辟了和平门。接着,又在北京城东长安街延长线的城墙处辟建国门,在西长安街延长线的城墙处辟复兴门。这样,北京内城便在九门之外多出3个城门。这3个城门地名,也被遗留在今天北京城墙沿线的二环路上。北京的城墙,从清朝末年被进入中国的外国人开拆豁口起,到城墙的逐渐损毁,到最终的消失,走完了它的历史。这是北京的喜还是悲,自有今人和后人评说。

天安门是今天北京的政治中心,在帝王时代的明王朝,同样是皇朝的重地——紫禁城的正门。直到清朝乾隆年间,才把它降作皇城正门使用,而把午门提升为紫禁城的正门。明朝的皇城正门大明门,我们今天看不到了,但是可以根据方位推算出来,它就在今天正阳门后的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上。它曾有着一副感天动地的门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在皇城这大明门的后面直到今天的天安门(明代为承天门)之间,原有一道长长的天街,又名千步廊街,两边是前带有走廊的连脊宫殿式的黄琉璃瓦房屋,它们各自背倚一道自天安门延伸过来的红色皇城城墙,这条天街就在今天的天安门广场正中的、自北向南的一条带状位置上。在今天的东、西长安街起点,原有皇城的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又名东长安门、西长安门)各一座,各自面朝着东、西长安街。

今天的天安门广场,东面有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着全国最丰富的历史文物;西面有人民大会堂,是中国人民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在地。在明代,这里同样是国家权力机关的集中地。东面国家博物馆及前面的广场一部分,为明朝宗人府以及吏、户、礼、兵、工等掌管国计民生的六部(包括远在西单的刑部)。红墙环绕,朝着东长安街开有一门,名“东公生门”。西部人民大会堂及广场一部分,则是当年明朝军队最高指挥部的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以及皇帝亲军锦衣卫、旗手卫和太常寺、通政使司所在地。也是红墙绕府,朝着西长安街开有“西公生门”。

今天,天安门东的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原是明清两皇朝祭祀皇帝祖宗的太庙。天安门西的中山公园,则是皇朝祭祀土地和五谷的社稷坛。这两个庙坛,是皇朝依据那部规范国君行为的《周礼》所规定的“左祖右社”而设立。遵照这套国家礼仪,皇朝还设计了“前朝后市”的城市建设蓝图。这个“前朝”就是指今天紫禁城内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明朝初建时分别名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皇帝与大臣商讨国是的场所;“后市”,在今天故宫博物院神武门(明朝为玄武门)外的景山前街。那是明朝一个高档次的皇城内的集市,每月逢“四”,也就是初四日、十四日、二十四日开市三天,允许百姓自由出入皇城贸易。凡是许可销售的京城任何名牌商品,均可在此买卖。

今天,故宫神武门外,是一条宁静而优美的最富有古都韵味和魅力的街道。每逢秋季,道路两边金黄色的银杏树渲染着蓝色的天空,微波粼粼的故宫筒子河和铁灰色的古老紫禁城城墙与银杏相映生辉。那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巧夺天工的玲珑角楼就矗立在紫禁城墙头,倒映在水面,宛如天庭仙境,神韵悠长。高耸在苍松翠柏之中的景山,连绵起伏,耸起五个山头。山顶端五座形态多姿的金顶彩亭相互辉映,与金碧辉煌的紫禁城遥遥对峙,从红墙内俯瞰着这条如画如梦的古老而又清新的街道。

北京城内今天仍保留有两处广阔的水面,一处是钟鼓楼附近的什刹三海,碧波荡漾的水面烘托着巍峨的京城北部德胜门箭楼;另一处是倒映着琼岛白塔的北海和金鳌玉■桥以南的中海和南海,万顷绿水曾经滋润过旧日的皇朝宫廷。元明清三朝以及民国时代,有条长长的玉河从什刹海的前海流出,自西至东,再自北至南,流淌过今天的东不压桥胡同、北河胡同、南河沿和北河沿大街。穿过皇城,流过今天的正义路街心花园,再到今前门东大街。而这条今天车辆川流不息的宽阔的前门东大街,曾经是那道钢铁般护卫北京内城的南面城墙。城墙外,依照中国城池惯例有一条常流不息的护城河。那贯穿皇城东部的玉河就是自城墙下开辟的水关,汇入这条环绕北京九门的河流。

今天,在北京东南角还静静屹立着一座多窗口的角楼,当年它也曾经这样静静地凝视着护城河水自脚下流过,进入到那条曾经运载过负有历史重任的漕粮的通惠河,缓缓东去,连接着那条贯穿于中国南北大地的京杭大运河。通过这道水流命脉,富饶南方的粮食和建筑材料等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运送进皇朝帝都北京城。

后记

小时候来往于颐和园,路过北京大学附近,总是能看到两座相去甚远的红色小庙门孤零零矗立在农田土路中,每次看到都很惊讶,不知道它是什么庙,为什么会被孤独地抛在这里,无助地注视着寥寥行人和匆匆车辆。直到今天我们写作这部书寻找古代资料时,才知道原来这就是中国清代在北京海淀建造的第一座皇家园林,那座占地十余亩,有山有水,有着精巧华贵宫殿和众多亭台楼阁的畅春园。

我们这些与共和国共同成长起来的同辈人尚且不知道这里曾经有过宏丽的园林,。那么我们的后代和后代的后代,还会知道这里当初是什么地方吗?为此,我们要告诉我们周围的同辈人,告诉我们的后代和后后代们,这里曾经有过一片山水相间的花园,它曾经是如此的华美,如此的巧夺天工,却被毁灭在侵略者的大火中。不但我们应该知道,世界也应该知道,特别是那些曾经举火焚烧过这座皇家园林人的后代应该知道,你们的祖宗焚烧的不仅是一座世界一流的园林,而且焚烧的是中国文化和世界历史,焚烧的是世界文明,是人类建筑史的罕见精华。

一切都应该被记住,无论是曾经帮助过我们的,还是曾经毁灭过我们的。特别是后者,忘却耻辱的人是没有自尊的人。同样,忘记耻辱的民族,也是缺乏自尊的民族。

这部书是以北京现有的历史文物和遗存以及传统语言习俗为主要线索,介绍该遗存的历史发展、文化内涵及围绕该物该处所发生的真实事件和趣闻传说。语言力求幽默活泼,内容力求多彩,叙事力求简洁。以求人们通过我们的书能够对北京有些许了解,能够对北京的历史文化有皮毛的知解。

现在一谈到北京的历史文化,人们就以为是清朝的历史。其实对两手空空骑着战马从关外冲杀进来的清朝来说,它全盘继承了明皇朝的典章制度、汉语汉字、中原风俗习惯和传统,就连宫廷内吃的点心、包儿饭也都是一成不变从人家明朝继承下来的,更何谈其他呢!

汉族是一个凝聚力很强同时包容性也很大的民族,汉文化历史久远、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融合能力。北京历史文化乃至中国的历史文化,正确的提法,应该是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大融合,是以汉文化为主而融合了其他民族甚至包括世界民族文化的融合体,这一融合形成了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汉语、汉字,从古至今,无论是哪一个朝代、哪一个民族统治,它都是中国人民通用的语言和通用的文字,这一点是任何人也否定不了的。前车可鉴,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个地区,一旦,哪怕只是暂时地脱离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土壤,就会成为莽莽荒草覆盖着的废墟。客观评价汉文化的地位和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民族无论大还是小,其地位是平等的,其文化各有长短,各有精华与糟粕,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我们写的这部书可以说是一部关于北京的旅游书籍,但又不同于一般旅游作品。我们在尽力全面介绍北京的方方面面的同时,对于景点内的小景点并不一一详细讲解,因为现存的各景点和旅游区都有自己专门的导游资料,无须我们重述。

同时对于现存的文物和遗存,我们也尽量不用专业语言和专业数字介绍。与其介绍某物有多少多少米长,倒不如讲它大约有几丈几尺长。这是因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在长久文化习俗中,还是习惯于使用“尺”和“丈”度量,脑子里很少有关于“米”的抽象概念。更何况,千百年来,中国一直有着自己的计量单位。用今天西式“米”的概念去讲述古代例如天坛的周长和高度是多少,总感到淡薄,缺少了深远韵味。当然在不可避免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采用米的计量。在讲到古人的年岁、度量衡的数字及农历日期时,我们坚持使用汉字写法的数字,只因为古人的岁数、度量衡、农历日期与我们今天的计数方式不同,不能一对一地以今天的周岁去套古人的虚岁,用今天的十两一斤的斤两简单换成譬如十六两一斤的重量,同样农历正月初一并不是我们今天的新年1月1日。

我们曾经写过一部《趣谈北京皇城》,其中也写到过紫禁城、皇城和西苑等内容,为了避免重复,则尽量回避并采写新的内容,使两书互为补充。因为我们不能对不起信任并且曾经读过我们作品的读者,不能让他们在不同的书籍中读到完全相同的章节。

在这里,我们对中国旅游出版社在本书的编辑出版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提出的中肯的修改意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在这部书稿的写作过程中参与部分篇章撰写工作的韩矣、张一弛等人表示诚恳的谢意!

最后,我们要谢谢读者,谢谢你们选择阅读我们的作品。

2010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