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根据1977年10月在成都召开的生物学教材会议讨论修改的北京师范大学《普通动物学》教学大纲编写的。
教材中在系统讲述有关动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力求结合我国的科学实际,并注意介绍当前本学科的进展情况。在内容安排上仍采用系统动物学的形式,但尽可能地把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同时,另立专章讲述动物进化、动物地理和动物生态,介绍动物界生命活动的一些基本规律,为有关的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刘凌云教授和郑光美院士主编的《普通动物学》(第3版)的修订版,是“高等教育百门精品教材”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的编写力求能反映本学科的基础理论、新技术、新成就,并适用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具有中国特色,第4版突出体现以下3个特色:
1.以动物演化为线索,突出进化历史中发生重大质变的事件(例如细胞、体制、胚层、体腔、体节、脊索、脊椎、四肢、体温等)及其与动物组织、器官、系统出现或复杂化的相关性,使学生能结合动物进化发展的内在联系来掌握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主要规律。
书中对各类群及其代表动物的选取,以演化上、经济上和科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的为重点,并以我国动物为首选代表。
全书着重加强基础。同时根据动物学发展的现状,适当拓宽口径,增加了非重点的及新发现的小门类,供学有余力、有兴趣、有需要的读者参考。
2.进一步精练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注意加强结构与功能、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每章之后有思考题,便于教与学。
3.全书注意介绍现代动物科学知识和动物学宏观与微观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如进化理论、行为学、动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以及联系、反映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有关的新知识。书中提出不少尚未解决、有待研究的问题,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书可供综合大学、师范院校、农林院校、医学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供相关科研工作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