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经验,我们一般会想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这是因为老年人见到的事情多、阅历丰富。
但是,对小朋友来说,经验却并不一定都是好事情,因为经验会影响你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你只能从原本的经验出发思考问题,却创造不出跳出经验圈子的新发现。
许多少年发明家都不相信自己以往的经验,他们只相信自己的直觉,并自由地思考问题。
小朋友听说过“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句古语吗?
初生的小牛犊没有见过老虎,不知道老虎的厉害,对于对付老虎的经验也是一片空白,但是当它发现有只老虎拦住去路的时候,以为老虎只是跟其他动物一样的普通“入侵者”,就本能地冲上前去和老虎一争高下。而老虎反而被这意想不到的对抗吓得不知所措,因此落荒而逃了。
诚然,凭经验去做事是很容易,但是这容易让人心理疲劳和精神I懈怠,创新精神也就不会有了。
小朋友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要被经验阻挡住了创新的思维。
如果有了新的点子,就想办法去实验,因为经验只能让你的思维懈怠,你的思维也只能是在原地打转。
我们每个人都期望自己做任何事都能成功,害怕失败,因为失败会遭到别人的耻笑,同时会给自己带来损失,也让自己难过。
由于失败之后带来了太多我们不想承受的影响,因此,大多数人都希望做事十拿九稳。
但是,这种害怕失败的做事方法对小朋友创新意识的提高却是非常不利的。
创新都要逆前人的思维而动,需要承受试验的失败,创新也不是一定就能成功,要冒很大的风险。
小朋友可以试着将自己新奇古怪的想法运用到实验中去,只有不怕失败、勇于实践的人才能有所成就。
你知道吗?爱迪生小时候还曾学母鸡孵化小鸡呢。
人们思维的懒惰特性和失败恐惧心理限制了创新思维的发挥,如果让你骑着自行车在大路上行走,你会毫不费力地骑上好几个小时。
但是,如果让你在一条只有10厘米的白线上骑自行车,你的信心肯定就会动摇,因为你害怕自己骑不好而遭到别人的讥笑。
因此,小朋友要想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坦然面对失败的考验。
无数历史故事证明:
只有能跳出失败圈子的人,才能让自己的思维变得具有创新的特质。
我们都喜欢生活在整齐、干净的环境中。
也许妈妈经常会提醒你卧室要整理干净,穿衣服要干净整洁等,总之,就是要求小朋友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但是,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整齐划一的生活环境会无形中阻碍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
至于那些比较混乱的地方,比如喧嚣的大街、拥挤的人群以及堆积的垃圾山和没有规划的街市,父母都会告诉你这些地
方很乱,你不适合来这里玩耍,你需要到超市买东西,去经过人工刻意修饰的公园玩。
在这样的环境下,小朋友的眼中只有秩序,你们已经习惯了接受这些整洁有序的环境:
(1)桌子上的物品必须摆放整齐,进门后鞋子要摆端正。
(2)作画的时候你必须按照现实或画册上的事物进行描绘……
任何个人随意的思维模式在大人眼中都是不正确的:
(1)他们要求你起床后必须叠被子。
(2)说话要想好了再说,学会隐藏情感……
这些,父母认为是天经地义并且是有教养的象征。
其实,这些深藏在大脑中的潜规则已经束缚了你的想象力,你的创意也会逐渐消失,变得和其他大多数小朋友一样了。
因为,创意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乱七八糟的过程,强制地去整理和规定只能使大脑受到太多规定的束缚,使创新意识受到遏制,不利于大脑的开发。
小朋友,你知道权威的意思吗?
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吧,比如,妈妈老对你讲:
“上学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靠右走。”
这就是一种权威,权威就是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
小朋友整天接受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回家又要听爸爸妈妈的话。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只有去大胆的质疑权威,才有可能创新。
比如做实验的时候,老师要求你必须按照他的要求或者书上的步骤做,那么,你就要仔细想一下,为什么必须要这样去做呢?
可不可以将实验步骤颠倒一下看看是怎样的结果呢?为什么不能在电线杆、大树下躲避雷雨呢?……
这些“为什么”就是你质疑权威的最好例证。
小朋友在读书和看电视的时候,不要一味相信这些信息都是 真的,要学会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最好认真思考自己的疑问,“尽信书不如无书”。
如果你不懂得质疑权威,那么你看再多的书也都是死书,没有什么意义。
有些过时的权威知识,到现在可不一定就是权威,所以我们要学会大胆质疑权威。比如:
(1)布鲁诺就是大胆地怀疑“地心说”,并通过自己不断地观察,发现了“日心说”。
(2)伽利略就是不相信亚里士多德的重物先落地的理论,才发现了两个轻重铁球同时着地的自由落体理论。
因此,小朋友要对权威保持一定的怀疑精神。
这样,才能发现新科学,创造新知识。P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