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罗马人的故事(Ⅱ汉尼拔战记)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日)盐野七生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盐野七生编著的《罗马人的故事(Ⅱ汉尼拔战记)》是一部激发国家和企业发挥最大活力和创造力的书,一部被当作领导者论、组织论、国家论教材的书。盐野七生是最受男性欢迎的传奇日本女作家,定居罗马30多年,15年写就的传奇帝国。

内容推荐

盐野七生编著的《罗马人的故事(Ⅱ汉尼拔战记)》以战争为题材,描述130年间罗马称霸地中海的历史。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2年,盖世名将汉尼拔从西班牙率军,带领着他的象队,翻越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本土,历时16年的战争,双方八回合的交战,难分难解。16年间汉尼拔令罗马捉襟见肘,不得安宁。最终西阿庇击败盖世名将汉尼拔。令人击掌称快的战争场面,胜利逆转的精彩情节,引人思索。战争人反映类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为什么知识优越的希腊人、军事力量强大的迦太基人最后会败给罗马人?《罗马人的故事(Ⅱ汉尼拔战记)》出版后,斩获意大利国家勋章及日本国内的各项大奖。

目录

推荐序1 为什么是罗马?(王石)

推荐序2 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王巍)

给中国版的序

致读者

第一章 第一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

第二章 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后 (公元前241年~公元前219年)

第三章 第二次布匿战争初期 (公元前219年~公元前216年)

第四章 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前期 (公元前215年~公元前211年)

第五章 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后期 (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6年)

第六章 第二次布匿战争后期 (公元前205年~公元前201年)

第七章 布匿战争以后 (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83年)

第八章 马其顿衰亡 (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67年)

第九章 迦太基衰亡 (公元前149年~公元前146年)

年表

参考文献

图片版权

试读章节

公元前265年,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摆在了罗马元老院的面前,这是他们从未遇到过的问题。他们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答复前来寻求救援的墨西拿居民代表。

此时的墨西拿正陷入一场危机之中。因为西西里第一强国锡拉库萨(又译叙拉古)已经把进攻的目标定在这里了。墨西拿人认为,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除这一危机,必须依靠外力的帮助。但是,究竟是向迦太基寻求帮助,还是向罗马寻求救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最后,罗马派占了上风,原因在于近在眼前的雷焦。

雷焦现在是卡拉布里亚地方的首府所在地,位于墨西拿海峡的对岸,与墨西拿隔海相望。雷焦与墨西拿、锡拉库萨一样,都是源自希腊人殖民的城市。自从罗马统一了北自卢比孔河南到墨西拿海峡的意大利半岛后,雷焦也进入罗马的保护伞之下。它是罗马联盟的同盟城市,享有完全的国内自治权。所以,一抬头就能看到雷焦的墨西拿人选择了放弃迦太基,转而向罗马请求救援。

然而,罗马人却非常犹豫。罗马人尊重法律。如果是建立了同盟关系的友邦请求救援,他们有义务提供支援。但是罗马和墨西拿没有同盟关系。

更何况,尽管海峡狭窄,但去墨西拿必须横渡大海。罗马军团还未曾有过横渡大海的经历。不要说战船,就是运输船,他们也拿不出来。迄今为止,如果有需要用到船只的地方,港口城市那不勒斯或塔兰托就会作为罗马联盟的同盟城市,代罗马完成使命。正因为如此,就不难理解罗马人对于是否要亲自下海表现出的犹豫不决态度。说到底,罗马人终究是一个农牧民族。

但是,如果罗马拒绝墨西拿的请求,无疑,墨西拿会转而向迦太基寻求帮助。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的那个时候,迦太基已经把西西里的西半部分纳入他们的势力之中。此前的西西里历史可以说是希腊殖民城市间冲突不断的历史,迦太基坐收了渔翁之利。位于西西里东半边的锡拉库萨和墨西拿,为罗马和迦太基之间发生冲突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但是,如果迦太基把墨西拿也收入其势力范围的话,情形就会大变,罗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缓冲地。在雅典开始衰落后的这一时期,迦太基是地中海的第一大航海国家。如果迦太基把墨西拿也变成他们的基地的话,不难想象,环绕南意大利的海域的制海权就是迦太基的了。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威胁到以罗马为盟主的罗马联盟各城邦的安全。

对于拥有地中海最强大战船力量的迦太基来说,即使罗马人染指墨西拿,墨西拿海峡也不是问题。但是,对罗马人来说,把墨西拿拱手让给迦太基,意味着在意大利本土和西西里岛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

尽管如此,元老院依然难以作出抉择,他们为此破例把这一问题直接交给了罗马的最高决策机构——市民大会进行议决。而之前的做法是,元老院首先讨论议定一个政策,再征求市民大会的同意。对于这一次的问题,由享有市民权的人——有义务服兵役的人——所组成的市民大会给出的答案是接受墨西拿的请求。

决定参战的罗马人没有想到,这次交战会引发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正式对决,以至于第一次战争就持续了漫长的23年。

P17-18

序言

这是一部煌煌十五册的巨著,作者盐野七生写了十五年,我曾整整读了一年。读后,逢人就推荐。我读的是台湾出版的繁体横排本,当时感到奇怪:为什么这样的书,在大陆却看不到?没想到,现在就有了简体中文版。大概是因为此前我在各个场合不遗余力的推荐,中信出版社希望我能为之写篇序言。

过去我也读过罗马史,比如《罗马帝国衰亡史》,但这类史书,更多是从政治、军事的角度来理解罗马帝国。盐野七生不同,她以现代史观的方法论来解读罗马,这其间涉及国家与民族、君主与公民、宗教与人性、权力与秩序、科学与技术、领导与公关等方方面面,视野极广,见人所未见。正如她自己所说:“别的研究者是写自己知道的,而我则是写我想知道的。”

我是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所以对书中所讲罗马帝国的城市与建筑极为关心。在第十册《条条大路通罗马》中,作者专门讲了罗马的道路建设:与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倒不如说“条条大路起罗马”。罗马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心脏,而这些四通八达的国家公路,有如血管脉络,把政令和资源高效率地传输到帝国的每个角落。

盐野七生说,东方帝国在修建长城的时候,罗马人正在修建罗马大路。接着,她就告诉读者,两千年过去了,罗马修的大路现在还在使用。这时,你会很自然地想:中国的长城,现在除了收门票之外,还有没有用?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修建的,而且从工程的角度讲,也有很多质量问题。同样是国家主导的巨型工程,哪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更有用?

当然,这些都是我的联想。为什么罗马修的路现在还能用?作者展示了一张罗马大路的剖面图,告诉你这个路是怎么修的,为什么能连续使用上千年?这样的图示还有很多。作者很愿意从科学与技术的角度解释,罗马帝国有其与众不同的力量,而建筑在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建筑给市民和士兵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在作者的描述之下,罗马帝国宛如一个强大的跨国企业,《罗马法》就好比这个企业的内部规章。这个企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思维惯性、话语系统、人力资源储备,甚至还有自己的保安系统。制度、人才、资源配置等等,都是罗马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这部书会被国外一些研究者拿来当作领导者论、组织论、国家论的现成教材。

盐野七生贯穿始终地自我设问,并希望回答: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成就如此大业,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够建立并长期维持一个巨大的文明圈的呢?一望而知,作者认为罗马帝国的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与它所秉持的价值取向与施政目标有关。

作者认为:罗马的力量,来自保障国民安全的基础设施和贵族行为理应高尚的传统。国民最需要的是安全系统,其次是尊贵和快乐的生活。罗马皇帝努力满足了国民的需要。一切政令、公共设施、对外战争,都是为了满足国民的安全感和享受需要。

其次,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

罗马帝国是多神教的国家,罗马人把被帝国征服的民族的神,全部当作自己的神来供奉。这样的神有30万个。罗马甚至赋予被征服者公民权,历届罗马皇帝里有很多被征服者。试想,这在东方帝国,可能吗?

这些分析让我非常受启发。作为国家来说,自由与宽容,这才是罗马帝国的立国之本,作为跨国企业来说,宽容开放,兼收并蓄应当是它的核心价值观念。正是这些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赋予罗马帝国强大的力量,并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这也是我向朋友们力荐这本书的原因。

作为一个先睹为快的中国读者,我只能谈谈一点浅见,作为对作者盐野七生的感谢。如果这篇小文又能够对读者有小小的帮助,会令我更加高兴。

是为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4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