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斯大林第一选择的中国盟友为什么不是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首次访苏如何抓住机遇,成功打破了谈判僵局?毛泽东两次要求入朝部队暂停行动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访苏,毛泽东在幕后扮演了何种角色?毛泽东如何看待斯大林问题?曾经亲密的中苏两国为何从蜜月期走到了终点?……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档案栏目编著的《中苏外交档案解密》将一一为你解密!揭开了中苏关系中,那些影响中国命运的事件真相,与专家、学者、亲历者一起,走进政治家们深藏不露的内心世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作者 |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档案栏目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二战后,斯大林第一选择的中国盟友为什么不是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首次访苏如何抓住机遇,成功打破了谈判僵局?毛泽东两次要求入朝部队暂停行动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访苏,毛泽东在幕后扮演了何种角色?毛泽东如何看待斯大林问题?曾经亲密的中苏两国为何从蜜月期走到了终点?……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档案栏目编著的《中苏外交档案解密》将一一为你解密!揭开了中苏关系中,那些影响中国命运的事件真相,与专家、学者、亲历者一起,走进政治家们深藏不露的内心世界。 内容推荐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由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档案栏目编著。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根据大量新发现的历史档案,揭开了许多被遮蔽的史实,澄清了许多误读,也揭露了许多当年蓄意的谎言,它对每个关心中国历史和未来的读者都是开卷有益的。 苏联解体后,原苏共党组织的档案馆全部转入俄罗斯国家档案系统,在其中著名的和比较著名的140多个档案馆中。就收藏了前苏联档案3000多万件。近十年来,这些档案逐渐被解密,公之于众。通过这些档案的解密,一段尘封的历史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我们也终于有机会看到,在错综复杂的中苏外交关系当中,那些影响中国命运的事件的真相以及政治家们深藏不露的内心世界。 目录 第一章 斯大林的选择(上) 第二章 斯大林的选择(下) 第三章 交锋莫斯科(上) 第四章 交锋莫斯科(下) 第五章 歃血为盟(上) 第六章 歃血为盟(下) 第七章 亲密同志(上) 第八章 亲密同志(下) 第九章 独领风骚(上) 第十章 独领风骚(下) 第十一章 山雨欲来(上) 第十二章 山雨欲来(下) 第十三章 分庭抗礼 第十四章 蘑菇云下 第十五章 兵戎相见 第十六章 危机之下 试读章节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虽然保证了北京与莫斯科之间的盟友关系,但这仅仅是表面的和谐。因为双方利益的冲突,斯大林对毛泽东的猜疑和不满也有所增加。再加上历史的原因,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始终持一种不太信任的态度。因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缔结后,的确需要在共同处理一些重大国际事务的斗争实践中增加友谊和信任。 毛泽东心里应该很清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以后,斯大林对毛泽东还是不信任。围绕中国出兵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都说明斯大林心里在打鼓,他不相信中国人会单独出兵与美国入作战。你陆军出去了,我飞机一上,你又回来了,那我怎么办?所以这个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斯大林对毛泽东的不信任,背后就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很可能会成为一张废纸。那中国所需要的帮助和援助就不可能到来……国内的许多问题,管理问题,苏联专家等一系列问题,谁来帮助解决?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担任毛泽东秘书的胡乔木曾经说过:“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20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毛主席很难下决心。一是1946年我们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二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胡耀邦曾经回忆说:“考虑出兵不出兵朝鲜的问题,毛主席一个礼拜不刮胡子,留那么长。想通以后开了个会,大家意见统一了,他就刮胡子了。”兵是出了,但是如果没有苏联的军事援助,志愿军抵御美军的进攻谈何容易!在中国已经出兵的情况下,斯大林真的会明哲保身,隔岸观火吗? 10月25日,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朝鲜打响了第一场遭遇战。出人意料的是,10月29日,苏联的驻华顾问就通知周恩来,斯大林已同意苏联空军“在安东担任防空”的任务,并可飞越中朝边境,还答应10天后将基地从沈阳移至安东。11月1日,苏联空军首次在鸭绿江上空投入战斗。在之前的多次交涉中,斯大林始终强调苏联没有做好准备。那么,苏联空军为什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迅速出动,并在鸭绿江上空作战呢? 其实,斯大林早已做好了两手准备。就在中国决心孤军奋战的时候,苏联空军也在紧张地整编和集结。10月24日,也就是志愿军入朝后第一次战役打响的前一天,苏联各空军师和坦克团的组建工作结束,并陆续开始按计划运往中国。 然而,苏联虽然派了大量的空军支援朝鲜,但出于对美苏关系的考虑,苏联在心理上和作战技术的发挥方面都给苏联飞行员造成了障碍。在所下达的命令中,严禁任何飞机从苏联领土起飞,投入作战;苏联飞机要消除一切自身的标志:伪装成中国或朝鲜的飞机;所有苏联飞行员都要穿上中国军人的军服,并写下保证书,宣誓决不泄露他们曾到过朝鲜作战。苏联飞行员还奉命在任何时候都不得在空中通话时使用俄语。最为重要的是,绝对不能有苏联飞行员被俘。斯大林所顾虑的,当然是担心苏联空军参战的事实暴露以后,激化美苏之间的矛盾。 这个美国都知道。为什么呢,在空军作战的时候,飞机很近的。一看,苏联是白种人,和我们中国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一看就知道。当时只不过我们没有宣传,美国人、苏联也没有宣传。这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情。 ——李海文(《师哲口述:中苏关系见证录》作者) 到了1950年底,战局的进一步发展要求苏联空军的作战半径继续向南扩展。在第三次战役时,中朝军队已经越过三八线,而苏联空军由于其基地在中国境内,受到飞行距离的限制,无法进一步南下,致使中朝军队在南部地区的物资运输和部队调动,完全处于敌方空军的威胁之下。 毛泽东深知,此前苏联空军只在中朝边境作战。而要进入朝鲜纵深地区,对斯大林来说,又是一个难题。那么,斯大林会答应毛泽东提出的进一步要求吗? 出人意料的是,斯大林立即表示将着手解决。后来由于朝鲜境内机场的修建工作屡遭美国轰炸机的破坏,因而苏联空军部队未能进驻朝鲜。但这些情况足以说明,斯大林对于使用苏联空军支援中朝军队作战问题的考虑,确实比中国出兵前有了很大的改观。双方也因此逐渐取得了信任。 在战争过程中,面对中朝双方对于战争指挥权的问题,斯大林完全赞成由中国同志来统一指挥。并同意彭德怀在三次战役之后提出的休整补充建议,以缓解志愿军的压力。 1951年7月10日,中美朝进行开城停战谈判,由于中美双方在战俘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谈判陷入胶着状态。当毛泽东提出继续打下去的时候,斯大林从苏联与美国对抗的全球战略出发,再次表示了对毛泽东的支持。 朝鲜战争期间,苏联不仅在军事方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援助,对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方面的援助更是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中国现代工业基本建设的重点项目,就是苏联在朝鲜战争期间开始援建的。从1950年到1953年,先后来华工作的苏联专家共计1093人。他们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苏联专家源源不断地来,各大企业的恢复……增加贷款、援建项目等等。所以我认为毛泽东这样做,是取得了他预想的结果。这样子,中苏同盟是经过朝鲜战争,特别是经过中国出兵的这个决定,才得以真正地建立起来。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充中心主任) 1953年3月5日,在朝鲜战争的军事冲突和停战谈判都处于僵局的时候,斯大林去世了。 随着苏联新任领导人的上台以及对外政策的变化,停战谈判中趋向让步和缓和的方针逐渐占了上风。毛泽东审时度势,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采纳了苏共领导人的意见。 1953年7月27日,艰苦的板门店谈判终于有了结果,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朝鲜战争结束。中苏同盟关系也从此走上了新的发展历程。 毛泽东与斯大林之间的这次合作,为中苏同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着实感到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在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利益,在联手对付帝国主义的挑衅和侵略时,如何平等、互利、处理好兄弟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当重大的课题,同时也潜藏着一种令人忧心的危机。那么,斯大林逝世后,他的继任者又将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呢? P88-92 书评(媒体评论) 在过去的冷战时代,中苏关系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苏关系的演变,在政治、外交、经济和文化各方面。都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不仅如此,中苏关系的演变还牵动了整个国际格局,对战后一系列重大国际事务的处理,对冷战的加剧、转型和终结,亦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惟其如此,这才是一段特别引起政治家和学者乃至国人关注的历史。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 沈志华 我们这一代人与新中国一起成长。儿时经历了中苏关系的蜜月,少年时为批判“苏修”的“九评”所震撼,青年时为珍宝岛的反击战而热血沸腾,不惑之年又经历了中苏关系的正常化和苏联解体。历史的一页已经翻过去了,但岁月留痕。作为这一代人中从事历史和国际问题研究的学者,我们对中苏关系怀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总觉得这段历史中还有太多的神话和迷雾有待我们来澄清,有太多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给我们以启迪。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章百家 中苏关系演变的历史极其值得回顾,因为其中有太多值得反思和借鉴的地方。两国不对称的同盟关系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为纽带,共产国际传统家长模式为基础,已然勾勒出了其同室操戈的命运轨迹。正常的国家关系以利益的博弈为永恒,“同志加兄弟”注定是短命的范式。中苏两国从亲密无间到兵戎相见的关系发展脉络,实际是冷战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关系共性的一个突出反映。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教授 李丹慧 中苏关系曾经对当代中国历史产生过极为深刻的影响,虽然它早已经是过去时,但其阴影远未褪尽,重读这段历史对于中国人未来的命运仍然至关重要。《中苏外交档案解密》根据大量新发现的历史档案,揭开了许多被遮蔽的史实,澄清了许多误读,也揭露了许多当年蓄意的谎言,它对每个关心中国历史和未来的读者都是开卷有益的。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牛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