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说月报(第14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由小说月报编辑部编,在编辑体例上参照历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由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两个板块构成,每一板块中的作品均按所获票数多少排序。为帮助读者了解获奖作者的创作情况,作品前后另附有作者照片、小传和创作谈。全书之后附有《小说月报》第十四届百花奖全部获奖名单,以便读者查询。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小说月报(第14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小说月报编辑部 |
出版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本《小说月报(第14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由小说月报编辑部编,在编辑体例上参照历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由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两个板块构成,每一板块中的作品均按所获票数多少排序。为帮助读者了解获奖作者的创作情况,作品前后另附有作者照片、小传和创作谈。全书之后附有《小说月报》第十四届百花奖全部获奖名单,以便读者查询。 内容推荐 这本《小说月报(第14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由小说月报编辑部编,书中收入了迟子建、孙惠芬、范小青、叶广芩、苏童、韩少功等人的小说作品,包括《琴断口》、《鬼魅丹青》、《后颈窝的表情》、《像水一样柔软》、《鱼肠剑》等。 这本《小说月报(第14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适合小说爱好者阅读。 目录 [中篇小说] 方方小传 琴断口 很多的事情都是偶然 迟子建小传 鬼魅丹青 你是不是个“好裁缝” 孙惠芬小传 致无尽关系 后颈窝的表情 衣向东小传 养父养母 父母万岁 徐坤小传 通天河 通天,还是不通天? 范小青小传 嫁入豪门 老宅里的小茶几 胡学文小传 像水一样柔软 皮尖草 陈河小传 我是一只小小鸟 成长的代价 叶广芩小传 状元媒 拾取朝外大街记忆的碎片 阿袁小传 鱼肠剑 女人都有一把鱼肠剑 [短篇小说] 刘庆邦小传 人事 短篇小说的力量 苏童小传 香草营 关于香草营 裘山山小传 致爱丽丝 九香是我对生活的愿望 铁凝小传 咳嗽天鹅 材料和小说 乔叶小传 妊娠纹 每个人都长有妊娠纹 韩少功小传 怒目金刚 草民的语言 须一瓜小传 红痣 文学是内宇宙的天文望远镜 滕肖澜小传 星空下跳舞的女人 女人应该怎样活着 陈世旭小传 立冬·立春 关于《立冬·立春》 王保忠小传 家长会 《家长会》之外 与小说相遇的瞬间(编后语) 附录: 《小说月报》第十四届百花奖获奖篇目 试读章节 夜里什么时候下的雪,没有人知道。雪不大,细粉一样,在南方温暖的冬天里落地即化。地上没有结冰,只是有些湿漉。这份湿漉让干燥的冬天多出几丝清新。空气立即就显得干净,吸上一口,甚至有甜滋滋的感觉。 天没亮,杨小北推着摩托车出门。走前他披了件雨衣。摩托开出半里路,雨衣也没湿多少。以杨小北的性格,这样的粉细雨雪,根本无需雨衣。因为雨衣很厚,套在身上笨得像熊。但是米加珍说,往后你要为我好好儿照顾自己,不准生病,不准受伤,不准饿肚皮,不准瘦。米加珍有点儿小霸道,也有些小精灵古怪。杨小北偏喜欢她这个样子。杨小北心里想,呵呵,小时候就最喜欢桃花岛的黄蓉,现在遇上一个,岂不正中下怀。所以杨小北本来已经推车出了门,耳边忽响起米加珍的声音,便又折转回家,取了这件雨衣套上。爱情有时候就是容易让人莫名其妙。 杨小北从他的住处到公司的路上,要过白水河。白水河的水像别处的水一样,既不白也不清亮。杨小北原先看报上说现在已没有一条干净的河流了,他还不信。自第一次看到白水河,他就信了。白水河上游造纸厂排放的污水早将河水染得乌黑。河两边原本有许多垂杨柳,因为水的缘故,也都在慢慢枯死。有一天米加珍指着那些杨柳说,树比黄花瘦。说得杨小北大笑,心里越发喜欢这个女孩儿。而那时,米加珍的男朋友是蒋汉。 白水河上架着一座桥,九十年代初期修建。米加珍的外公总说,没修桥时,水是清的,修完了桥,就站在桥上看着水变黑。米加珍最早向蒋汉转述这番话时,蒋汉笑,说你外公净瞎扯,这跟修桥有什么关系?明明是造纸厂污染的嘛。米加珍觉得蒋汉说得在理。可她再向杨小北转述时,杨小北却说,你外公说得不错呀。因为有了桥,交通便利了,才会有人在那里开家造纸厂。因为开了造纸厂,河水才渐渐发黑。每一件事的背后,其实都有无数你意想不到的原因。你外公脑子虽然糊涂,但他的眼光还是比别人看得更深一层。米加珍高兴了,觉得更深一层的是杨小北的思想。 但是白水河上的这座桥,却在这个下着小雪的夜晚悄然坍塌。垮桥的声音有如惊雷,在这个雪花飞扬的冬夜,却只如一声轻微的咔嚓,居然没有被人听到。 白水桥北岸是工业新区。刚刚搬进去几家公司。杨小北所在的白水铁艺公司进驻新区已有一个多月。天寒地冻,一路无人,正是飙车的好时候,但因天下雨雪,路有点儿打滑,杨小北耳边又净是米加珍的声音,所以他骑着摩托并没有风驰电掣。他像以往一样开上了白水桥;风是冰凉的,但杨小北的心里却热热乎乎。他觉得自己有着用不完的力量,这一切,都源于米加珍。是米加珍的爱情,令他天天都热血沸腾。杨小北想,眼下,正是他人生最紧要的时候,虽说紧要,他却如此幸福。米加珍已经决定离开蒋汉,从此成为他的女友。现在他只需以胜利者的身份跟蒋汉摊牌。 然而,幸福的杨小北却没有像以往一样顺利地驰车过桥。行至白水桥中部,他突然觉得天旋地转,蓦然下栽,几乎不及思索,便听到轰的一声,他落进了河里。 杨小北在瞬间失忆。不知道是过了几分钟还是几秒钟,总之他清醒过来时,全身都痛。他环顾四周片刻,明白了三件事:第一是他还没有死;第二是白水桥垮了:第三,雨衣救了他。第一件事让他备感庆幸,第二件事却令他震惊无比,而第三件事则让他心里充满感恩。如果不是米加珍再三叮咛,他何曾会穿这件雨衣。而如果他没穿这件雨衣,在这个寒冷的早晨,他或许已经走进了另一个世界。白水桥裸露的钢筋将雨衣钩挂住,使得他得以漂浮在水面。 杨小北慢慢地爬上了岸,失魂落魄地站在河边。蒙咙间他看到白水桥垮成了一个“厂”字。只是那一撇没那么陡峭。“厂”字的下部已经伸进水里。杨小北的摩托车就卡在一块破碎的水泥板边。一半在水面上,一半在水里。 杨小北觉得额上有些痛,他伸手抹了一把,手上立即黏黏糊糊。之后他又抬了下腿,腿也痛得厉害。他知道自己已然受伤。他恐怕这伤会感染,殃及身体甚至面容,耳边米加珍的声音又响了起来。于是,他顾不上摩托车,尽着自己最大力气,一瘸一拐地穿越小路朝医院而去。 杨小北离开不到五分钟,另一辆摩托车以相同的方式也栽了下去。骑摩托车的人是蒋汉。蒋汉没有杨小北的运气,他的头扎在杨小北掉下去的摩托车把手上,当即昏迷。只几秒钟他的摩托车便沉入水底,沉重的车身钩挂着蒋汉的棉衣,将他也带到水下。 其实很快,第三辆车开了过来。这是一辆小汽车。像前面的杨小北和蒋汉一样,他也掉了下去。这个倒霉蛋儿叫马元凯。马元凯没有被摔晕,因为他买的是一辆二手的桑塔纳。前车主出过车祸,车门一直不好用。这个坏门在最关键的时候自动打开。马元凯莫名被甩了出来,落在水泥块上。他的腿大概是断掉了,疼得钻心。他不禁嗷嗷地狂号。大约正是这剧痛,令他无法昏迷。 发现自己的跌落原因是桥垮了,马元凯吓了一跳。四周无人,他号了几声,知道眼下只能自己靠自己。于是他忍着钻心的痛,拖着断腿连游带爬上了岸。在他离开断桥时,不经意间看到落在那里的摩托车。马元凯认出那是杨小北的。想起昨晚和蒋汉一起喝酒,想起蒋汉因失去米加珍的痛苦神情,马元凯愤然想,摔死你老子一点儿也不心疼。 马元凯在河边捡了根粗树枝,拄在手上,走走停停,沿着土坡上了桥。这一刻,天还黑着。黎明前的黑暗真是有些漫长。马元凯想,他妈的,我这样回去要走到几点啊?想罢,又想在他之前落水的杨小北,不知他是怎么回去的?一想到这儿,马元凯突然觉得自己真不能走。因为,如果他走了,后面再来车呢?他的车门是坏的,别人难道也会像他这样?必定要被闷在车里。设若来的车是辆班车呢?马元凯汗毛都竖了起来,他竟情不自禁打了个寒噤。他想他就是天大的胆,也不敢看到河上到处漂着死人。 马元凯不走了,他坐在了路中间。等着过来的车。不到十分钟,果然一辆卡车轰隆而来。马元凯拼了命爬起来,伸出手呼叫着,停车!停车!司机以为是一个想搭便车的便不理,想要绕过立在路中间的马元凯。马元凯大为生气,待汽车从他身边擦过时,举起手持的树枝,照着汽车猛抽了一下。卡车司机恼怒了,停车下来,一句话没说,伸手便推马元凯,嘴上叫骂着,你找死啊! 马元凯根本不经推,当即倒下。嘴上哎哟哎哟地放声大叫,声音甚是惨烈。司机怔了一下,又说,你他妈一个大男人,起码也让我多推几下再倒下去吧?还这么个叫法。你吓也要把我吓死。马元凯呻吟着说,兄弟,我吓不死你。可是你要记着,今天你的命是我给你留下的。 卡车司机疑惑地望望他,然后朝前走了十来米,蒙咙间看到断桥,惊吓得脸都变了形,调转身,哇哇叫着,直奔马元凯,连哭带喊说,恩人啊,大哥!你你你,掉下桥了?自己爬上来的?大哥,大哥,你饶了我吧。你就是我再生父母。大哥,你是个福人,掉到桥底下还能爬上来救我。是我这个坏种不知好歹。说话间,就要搀马元凯起来。马元凯说,慢着。你恩人大哥的腿怕是已经断掉了。你要小心伺候着。 卡车司机在马元凯的指挥下,将马元凯背到驾驶室。按照马元凯的要求,将卡车开在路中间。然后,打开大灯,照着断桥那边。幸亏桥那边是新区,清晨几无车辆行人。 天色终于发白了。车也多了起来。每到一辆车,见自己被堵,司机先都骂上几句。再细看,却也个个吓一身冷汗,哪里还敢骂人,知道自己是被人救了命。卡车司机令一辆小车将马元凯送去医院,临走前对马元凯说,大哥,这里一搞定,我就去医院看你。大哥腿脚将来如果不方便,小弟我上门来伺候。马元凯笑笑说,喂,你别一口一个大哥,把我叫得那么老。大叔,我今年才二十五岁。卡车司机说,比我儿子大两岁,我随他叫。马元凯不由笑了起来。车启动后,马元凯觉得自己开始发烧了。 在这个下着细雪的早上,白河桥的坍塌,是天大的事情。天还没亮得彻底,警察就一路呼啸地赶到。惊动得市领导和记者也纷纷前来。打捞车从河水里找出两辆摩托,一辆汽车,以及一具尸体。尸体死因非常明显,脑袋扎在摩托车的刹车把上,以致昏迷,然后被水淹死。那辆摩托车的车把手上,还有血迹。警察因此分析出,他不是第一个落水的人。P005-007 后记 与小说相遇的瞬间 每期《小说月报》出刊后,都有读者向编辑部投书或上网发言,表达对于刊物的意见、诉说小说带来的触动。这些来自读者的真实声音,有时没有华丽词藻,却是句句充满慧心,也许不过寥寥数语,然而字字发自肺腑,提醒我们不断审视自身工作的意义。其中有位朋友分享的,不是阅读心得,而是亲身经历,一次相遇,与《小说月报》的不期而遇:“一次堵在高速上,百无聊赖中,发现旁边的货车司机在聚精会神地读一本杂志:小说月报。”或许,在那位平凡的货车司机身上,重叠着众多《小说月报》读者的身影,而让他阅读的姿态显得特别的,则是画面的背景:道路的拥堵,使得生活的速度骤然变慢,前往某处的行程短暂休止……这个司空见惯的场景,也可能转化为一个契机,让习惯了高速运转的人们于难耐的“百无聊赖”之后,把眼光从远方的目标处暂时移开,返视自我,也张望他人——在这样的“休止”与“移开”、“返视,,和“张望”中。我们与小说相遇了,小说冷静地将我们的生活撕开一道裂口,那是从现实世界中逃逸的出口,也是可以“聚精会神”沉浸其中的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同毛细血管般遍布地面的高速公路一样,我们的身边也已搭建起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信息更新的频率从印刷媒体的“以日计算”提速到以小时、以分钟计算,信息带来的冲击与刺激更漫溢出耳目感官的承受范围,直抵肉身。有人为此兴奋,仿佛看到了突破身心潜能、迈向“更快更高更强”的诱人前景,提前预言了新媒体艺术对传统文学样式的超越;也有人为此焦虑,忧心伴随信息饕餮、阅读快餐而滋生的思维平面化、感官碎片化及注意力的短暂化,会毒害阅读者的感受能力,使文学陷入危机。人们的兴奋与焦虑,自有其原委,可是这些关于文学“被超越”、“被危机”的想象,均低估了“人”的因素——正如批评家莱昂内尔·特里林所言,所有对“我们为何阅读文学”的追问,答案可能五花八门,但最终可以归结于“人”,文学的创造与体验正是超越了具体时代的“人类之物种特征”(见《文学体验导论》)。即使在这个势如破竹般席卷而来的新时代,人们根深蒂固的情感反应方式并不会改变:在潮水般涌来的信息裹挟下,人们仍会感受到孤帆漂流于大海般的无力与惶恐;在高速运转的生活突然中断的时刻,人们仍无法摆脱无聊与厌烦;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宏大叙事覆盖下,仍会有属于个人的微末情感无以言表:在每一个必须做出抉择与取舍的十字路口,人们仍会无所适从,不知身在何处——在这样无力、无聊、无以言表、无所适从的瞬间,人们还是会与文学、与小说不期而遇。 小说以虚构为根底,但小说亦有其实体性,存在于纸面上的印刷文字会在读者的阅览、品味中一次次被“触碰、摩挲、捡起、翻动”,小说在读者那里激起的情感反应,对小说作品的不同评价、解读甚至争议,都包含在特里林所说的“文学体验’,当中。《小说月报》作为一份精选中国当代中短篇小说佳作的文学选刊,矢志提供给读者的,不只是平面的小说文本,而是更为丰富立体的“文学体验”,创设《小说月报》百花奖,邀请读者参与投票评选,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这本《小说月报第十四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收录的10部中篇小说和10篇短篇小说,是广大读者从《小说月报》2009&2010年度所选载的194部中篇小说和145篇短篇小说中投票评选出来的获奖之作,本书与《小说月报第十四届百花奖入围作品集》一起,不仅记录下当代中国文学的一段历程,也再现了读者对当代小说的“触碰、摩挲、捡起、翻动”。小说从作者手中诞生,经由刊物的传递,与读者相遇,又依据读者的评判。结集为一部全新的小说集,一次“文学体验的血液循环”就此实现,小说正是在这样的循环流转之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每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的获奖结果,都会引起小说作者、读者与编者的关注与思索,为何恰恰是这些作品能得到最多读者的青睐,或许没有单一的答案,反而会激发当代小说的关注者提出更多有建设性的新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获奖作品与以往历届一样,都是由作者所耳闻目接的活生生的平凡人物,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某类关系、某种气息、某段回忆所衍生而得。在本书收入的获奖作品创作谈中,作者们坦承如何从某位亲戚和邻居,裁缝和保姆,偶遇的路人,乃至隐身于“草民”中的奇人那里“借用”了一段遭遇、一类性格、一句妙语、一个姿势。小说家们用这些俗常的片段,表现命运的风寒,被岁月渐磨渐老的心,人们内心需要以光年计算的丰富辽阔的内宇宙,以及苦苦泅渡却终生也无法抵达之处。他们也丝毫没有回避,自己试图表达的,有时仅仅是迷茫、困惑、失控与犹豫。 在阅读这些创作谈的过程中,编者不止一次联想到学者汪晖最近在一次演讲中对于鲁迅经典小说《阿Q正传》的重新解读。与以往对于阿Q“精神胜利法”以及“国民性”话题连篇累牍、陈陈相因的论述不同,这一重读把目光放置于阿Q生命中若干看似无关紧要的片段,阿Q的挫败、发愣、忧愁与“忽忽不乐”,他源于生存本能的不满足和饥饿感,他的“似乎从来没有经验过”的无聊,以及押赴刑场途中突然萌生的灵魂被撕咬的痛楚,在这些一闪而过的瞬间,阿Q短暂地从“精神胜利法”营造的幻觉、编造的故事中醒来——就如同在高速公路上因为拥堵而中断、失序的状态下,人们从预先设定好的生活程序和被安排好扮演的角色中暂时挣脱出来一样——得以用身体感觉触碰自身的现实处境,寻回真实的生存感觉。以这样一种对《阿Q正传》的新解为参照,或许可以说,本书作者对“迷茫、困惑、失控与犹豫”的表达,也是从生活的微小“裂口”中找回真实生存感觉的一种努力,从中可以看到鲁迅及现代文学大家开创的小说传统的赓续与延伸。 本书在编辑体例上参照历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由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两个板块构成,每一板块中的作品均按所获票数多少排序。为帮助读者了解获奖作者的创作情况,作品前后另附有作者照片、小传和创作谈。全书之后附有《小说月报》第十四届百花奖全部获奖名单,以便读者查询。 在本书编辑过程中,承蒙诸位获奖作家大力支持,值此机会表示我们最诚挚的谢意。同时,还要对责任编辑奖和读者奖的获得者,一并表示最衷心的祝贺。感谢各界朋友对本刊始终如一的厚爱与支持,真诚期望您对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给予批评指正。 《小说月报》编辑部 2011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