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编委会编著的《文明礼仪(7)》内容介绍:本教材编写以礼仪知识为载体,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同时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明成果,包括“个人礼仪”“校园礼仪”“生活礼仪”“交往礼仪”“公众礼仪”“涉外礼仪”等方面的内容,设置由易到难,体例编排图文并茂,渗透德育、美育、爱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生成长启示教育等内容,并以研究性实践体验活动为创新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从而切实推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文明礼仪编委会编著的《文明礼仪(7)》内容简介: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千百年来,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文明礼仪处处可见,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礼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鲁迅先生说过:“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就是要求我们要时刻完善自己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完善。
《文明礼仪(7)》是一本青少年课外读物。
情景一在校园道路上,有几个低年级的同学有说有笑地向图书馆走去。迎面走来一位老师,他们也不认识,但当这位老师走到这几名同学身边时,只有一位女同学恭敬地鞠了一躬,说了声“老师好”。老师当然也很高兴地回答了一句“你好”,其他同学都没有吭声。等老师走过去之后,有人说那个女生不认识那个老师还给他鞠躬,有人说她根本是装样子,做给别人看的。这位女同学没有反驳他们,只是说了一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是学生的最基本要求。”
情景二在学校操场上,一位同学看见了一袋乱扔的垃圾,弯下腰将它捡起来扔到了附近的垃圾桶里。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但是他爱护卫生、保护环境的行为影响了周围的同学,其他同学看见了这位同学的做法,受到感染,下次也会这么做,同时他们也明白了乱扔垃圾是不文明的行为。
在校园等公共场所,我们如何才能做一名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在图书馆、阅览室,我们应该注意整洁,遵守规则。不能穿背心和拖鞋入内。查阅目录卡片时,不要把卡片翻乱或撕坏,也不能用笔在卡片上涂抹画线。
就座时,轻轻移动椅子,不要发出声音。不要帮同学占座位。走路时要轻,阅读时不要出声,不要和熟人交谈,更不能大声喧哗、吃零食、扔废纸。不要在阅览室睡觉。
图书馆、阅览室的图书、桌椅、板凳等公共财产,应该注意爱护,不要随意刻画、破坏。
不能私自剪裁图书资料。对开架书刊应逐册取阅,
阅读后立即放回原处。
在体育馆、操场观看比赛时我们应该注意提前入
场,入场后尽快到观众席。如在开始后到场则应悄悄入座,穿过座位时姿势要低,脚步要轻,不要影响他人正常观看比赛。
观看时坐姿要稳,不要时常左右摇晃,不要大声喧哗,高声喊叫,外出时对起身为你让座的同排观众要致谢。
观看比赛应对比赛双方一视同仁,持公正态度。
礼貌地对待运动比赛,对运动员偶尔的失误应予以理解、鼓励,不可当场出言不逊或向他人乱扔物品。
要尊重裁判员的工作。体育竞技时难免会出现判断失误,此时不应对裁判员起哄、无礼。
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防止唾沫星飞溅到他人的身上,要保持场内的公共卫生。
退场时不要拥挤,不要站在过道或体育场门口,以防止出现安全事故。P22-23
文明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这对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套《文明礼仪》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的要求,由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的教材编写组精心编写的。
全套教材共分十册,供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全部阶段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的学生使用。教材编写以礼仪知识为载体,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同时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明成果,包括“个人礼仪”“校园礼仪”“生活礼仪”“交往礼仪”“公众礼仪”“涉外礼仪”等方面的内容,设置由易到难,体例编排图文并茂,渗透德育、美育、爱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生成长启示教育等内容,并以研究性实践体验活动为创新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从而切实推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本套书在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陕西省委宣传部领导、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领导的多方指导和大力支持。值此出版之际,特别感谢沈卡利和成立笠同志给予的指导,感谢西安高新第三中学、西安市东元路学校的领导和师生给予的帮助,感谢张晏、石伟、闫英利老师的指导,同时感谢对这套教材提出修改意见、提供过帮助和支持的所有专家、学者和教师。
本书如有不当之处,请广大师生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