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勇、张斌、王宁主编的《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2007)》共分5个部分,内容包括: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框架说明;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方法论说明;公共财政建设状况的考评:指标权重与考评过程;公共财政建设状况的描述;数据汇总与分析(2007年)。
本书适合财政政策及理论研究人员、财政系统管理决策人员、高校财政学专业师生阅读。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2007)》始终力求融入两个方面的功能:标识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方向,为中国公共财政建设导航;刻画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进程,揭示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成果。可以说,为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提供“路线图”和“考评卷”,全面而系统的推进中国公共财政建设进程,是从事此项研究的梦想与追求。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2007)》由高培勇、张斌、王宁主编。
1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框架说明001
1.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001
1.1.1 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001
1.1.2 指标体系设计的技术原则002
1.2 指标体系的基本设计思路003
1.2.1 评价财政公共化的理论基础003
1.2.2 设计指标体系的三种基本思路006
1.2.3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职能与特征008
1.3 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010
1.3.1 评价财政公共化的十大因素指标010
1.3.2 因素的分项011
1.4 指标体系的解释013
1.4.1 政府干预度013
1.4.2 非营利化016
1.4.3 收支集中度017
1.4.4 财政法治化018
1.4.5 财政民主化019
1.4.6 分权规范度020
1.4.7 财政均等化021
1.4.8 可持续性022
1.4.9 绩效改善度023
1.4.10 财政国际化024
2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方法论说明026
2.1 公共财政建设指数框架026
2.1.1 指数的结构026
2.1.2 几个关键问题027
2.2 财政公共化考评指标的筛选028
2.3 财政公共化因素重要程度的分析029
2.3.1 因素重要程度分析模型029
2.3.2 判断矩阵030
2.3.3 决策参与者贡献程度分析031
2.3.4 财政公共化因素综合权向量的确定032
2.4 公共财政建设考评指数的构成方法032
2.4.1 指标映射032
2.4.2 权重合成034
2.4.3 公共财政建设考评指数的构成035
3 公共财政建设状况的考评:指标权重与考评过程036
3.1 指标权重及其意义036
3.2 考评过程037
3.2.1 调查对象确定038
3.2.2 调查问卷设计039
3.2.3 调查质量控制039
3.2.4 抽样精度040
4 公共财政建设状况的描述042
4.1 公共财政建设指数的结构与分值042
4.2 基础环境评价指数044
4.2.1 政府干预度指数045
4.2.2 非营利化指数056
4.2.3 收支集中度指数060
4.3 制度框架评价指数064
4.3.1 财政法治化指数064
4.3.2 财政民主化指数074
4.3.3 分权规范度指数092
4.4 运行绩效评价指数104
4.4.1 财政均等化指数104
4.4.2 可持续性指数119
4.4.3 绩效改善度指数123
4.5 财政国际化评价指数133
5 数据汇总与分析(2007年)135
5.1 基础环境指标评价135
5.2 制度框架指标评价136
5.3 运行绩效指标评价138
附录一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各层级指标得分一览表(2007年)141
附录二 公共财政建设调查问卷145
附录三 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调研数据报告(2006年)157
主要参考文献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