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传(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经典典藏版)》由姜雯漪编著,林徽因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机智幽默的谈吐,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个才情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越成就的建筑学家;她是一个让人神魂颠倒的情人,一个让人如沐春风的朋友,更是一个可以患难与共的妻子;她对任何美的景、美的人、美的事都会兴奋……她,就是中国近百年文化史上“才貌双全”的集佳话、传奇、才艺、品学、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从北总布胡同的“太太客厅”,到西南联大她与丈夫梁思成一起脱坯和泥筑建的屋宅,再到她患病时煎熬五年困苦闭封却依旧未曾懈怠建筑研究片刻的李庄生涯。林徽因,一步一步,走得铿锵、热烈,又哀艳、笃定,寸寸皆是庄严并令人钦佩。
《林徽因传(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经典典藏版)》由姜雯漪编著,《林徽因传(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经典典藏版)》中的《有你是最好的时光》林徽因用最清澈的文字、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林徽因的传奇一生:她的才华,她的性格,她的信仰,她的苦难,她的事业,她美丽之外的坎坎坷坷、灿烂与辉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品,四月是人间最美的时节,到处孕育着爱和希望。这位极富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的女子,早已化为传奇,于历史中定格为“人间的四月天”。
那座古朴灵性的深深庭院,带着温厚的江南底蕴。只是不知道青瓦灰墙下,有过几多冷暖交替的从前;老旧的木楼上,又有何人凝注过飞人百姓家的堂前燕。
园内的栀子花还在不识愁滋味地开着,梁间的燕巢仍在,桌上的景泰蓝花瓶已落满尘埃。它们还不知道,这宅院里的人都去了哪里。
幸福宁静之下总是隐藏着苦涩的暗涌,就像花容月貌终将抵不过春恨秋悲的凋零。
这深深庭院,倒是适合上演这么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前尘往事。
林徽因出身高贵,是真正的书香门第的后代。祖父林孝恂历任浙江海宁、石门、仁和各州县,他资助的旅日青年学子多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父亲林长民1906年赴日留学,回国之后就读于杭州东文学校,后再次东渡日本,于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法律。林长民气质儒雅,善诗文,工书法,翻译过《西方东侵史》,也是《译林》月刊的创始人之一。徽因的叔叔、姑姑们也是才华横溢。总之,林家人才辈出,风气向学,志在荡涤陋习,除旧迎新。
只有一个人与这个环境格格不入,那就是徽因的母亲何雪媛。
何雪媛是林长民的续弦。她来自浙江小城嘉兴,家里开着小作坊,属于典型的小家碧玉。林长民原配是门当户对的叶氏,两人系指腹为婚,感情淡薄。叶氏早早病逝,来不及留下一儿半女。何雪媛在这样的情况下嫁入林家,名为续弦,实与原配无异。对于一个小作坊主的女儿来说,已经是祖坟冒青烟的喜事了。
但何雪媛并不幸福。她大字不识,又不会女红,脾气也不好。因此,她和丈夫没有任何共同语言。她也不理解林家上下那种读书人的作为:一家子聚在一起吟诗作对,讲历史典故,针砭时弊,激扬文字。她不懂,更没有兴趣,觉得他们很可笑。如果是算计升官发财的途径,也情有可原,可这些丝毫没有实用价值的行为有何用呢?
林家人也曾试图向何雪媛解释这一切,但很快发现他们根本是两个世界的人,于是他们不再跟她费口舌,丈夫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她试图参与一些家务事,但那套小作坊带来的行事做派根本人不了婆婆的法眼。甚至连佣人也把她的指挥当耳边风,他们只听游氏——这个优雅干练,有文化的女人的话。
何雪媛就这样在书香门第中煎熬着,性格渐渐变得暴躁,喜怒无常。特别是女儿林徽因被公公婆婆带走教读书识字这件事更让她感到孤立无援。何雪媛常常无故冲小小的徽因发脾气,过后又后悔甚至哭泣起来。徽因战战兢兢地和母亲相处着,不知如何是好。
父母的言行势必会影响孩子日后的人生。何雪媛给了林徽因性格上负面的影响,至少急躁是其中之一。几十年后,林徽因为人妻为人母,仍然和母亲住在一起,两个急躁的女性处在同一屋檐下,冲突无可避免。她在给好友费慰梅的信中说:“我自己的母亲碰巧是个极其无能又爱管闲事的女人,而且她还是天下最没有耐性的人。刚才这又是为了女佣人……我经常和妈妈争吵,但这完全是傻帽和自找苦吃。”
林徽因爱着母亲,但无法令人放松的母女关系也成了她一生的精神包袱。徽因好友金岳霖写给费正清的信中如此看待林母:
她属于完全不同的一代人,却又生活在一个比较现代的家庭中,她在这个家庭中主意很多,也有些能量,可是完全没有正经事可做,她做的只是偶尔落到她手中的事。她自己因为非常非常寂寞。迫切需要与人交谈,唯一能够与之交流的就是徽因,但徽因由于全然不了解她的一般观念和感受,几乎不能和她交流。其结果是她和自己的女儿之间除了争吵以外别无接触。她们彼此相爱,却又相互不喜欢。
何雪媛和林徽因的关系,就像她和林长民一样,无话可说,说话必争吵。何雪媛就在这种“无话可说”“无事可做”的状态下,直到她八十多岁去世。她的一生中经历了两件大事情,一是给自己51岁的女儿送终,二是几年后给女婿送终。为她送终的,则是她女婿的续弦。
P4-5
世间女子,纷丽多姿。唯独有她,哀艳如诗。
她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作家,一个建筑学者,一个传奇。
她是林徽因,最令人怀念的民国女子。
她美艳如花,风华绝代,但是她生命中的一半时间都在和肺病作斗争,中年以后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
她出身名门,留学欧美,但是她有一个寂寞的童年,她是一个怨妾的女儿,二十一岁时父亲去世。
她可以在北京城豪华的“太太客厅”里优雅地谈笑风生,她也可以风餐露宿,坐三等火车,住鸡毛小店,出没于荒郊野外进行考察。
她是三角恋的女主角,诗人徐志摩为她抛弃发妻,哲人金岳霖为她终身守候,建筑学家梁思成呵护了她一辈子。
她是家庭妇女,也是作家;她是两个孩子的慈母,也是建筑师;她是优雅的沙龙女主人,也是风餐露宿进行田野考察的学者;她是貌美如花、情感细腻的女性,也是四处奔走、理智刚毅的男性;她拖着病弱的身躯,却带给身边的人们无限的活力。
她真诚、热情、细腻、直率,同时也有几分自恋、自傲,她一生缺乏女性朋友,是有名的“刀子嘴,豆腐心”。
这就是我们要给大家说的林徽因,一个多面的、并不完美的林徽因,一个超越了绯闻女主角的林徽因。
很难说林徽因是幸运的,抑或是不幸。上帝关闭一扇窗,也许会为你打开一扇门;同样,如果上帝打开一扇门,也许就会关闭一扇窗。
大多数时候,生命或多或少,都会给我们暗黑的底子,有的人偏要把它涂成明亮的彩色,有的人,却在黑暗中沉沦下去。林徽因是前者。
爱情,是大部分女性存在的理由。所以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庐隐嫁了有妇之夫,高傲的张爱玲在胡兰成面前,低到了尘埃里。
可是,爱情常常承受不起生命的重量,一些女子为了钟爱的男子,殉了情,殉了一生。
没有了爱情,生命的意义何在呢?
林徽因爱了建筑,这是她十六岁就认定的梦想。她选了一个学建筑的丈夫,一同在这个领域探索。作为一个女人,她对建筑是纯粹的爱,她帮助丈夫撰写了《中国建筑史》而没有署名。
对于女子来说,爱情就是手中的沙粒,你拽得越紧,就流失得越彻底。你必须要寻找到另外的理由来充实生命,比如一份职业,一种爱好,一种生活状态。 当爱情不是生命的唯一,爱情之花,反而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次第开放。
人们都认为理智是爱情的天敌,其实它们是亲密的朋友。爱情是花,理智是阻光,没有阳光的沐浴,花儿会很快萎谢。林徽因理智地选择了梁思成,爱情的鲜花变成了婚姻的硕果,一生一世。陆小曼不理智地嫁给了徐志摩,爱情的鲜花残酷地萎靡在无聊的鸦片床上。
女性常常夸大自己的脆弱,认为自己是一株藤蔓,必须缠绕在一棵树上。其实如果内心强大,女性本身就是一棵树。林徽因用脚去丈量,用心去写作,用病体去工作,在忙碌中她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不管身边是什么样的男性,都不必去依附。她赢得了他们的爱和尊重,一辈子。
从北总布胡同的“太太客厅”,到西南联大她与丈夫梁思成一起脱坯和泥筑建的屋宅,再到她患病时煎熬五年困苦闭封却依旧未曾懈怠建筑研究片刻的李庄生涯。林徽因,一步一步,走得铿锵、热烈,又哀艳、笃定,寸寸皆是庄严并令人钦佩。
她的人生不算长,可是经历了繁华与优渥,也历尽了贫困与疾病;收获了亲情、友情与爱情,也获得了圆满的婚姻。也正是因为这样,为林徽因立传,实在是一件美好的事。《林徽因传:有你是最好的时光》将要叙述的,是她的才华,她的性格,她的信仰,她的苦难,她的事业,美丽之外的坎坎坷坷、灿烂与辉煌……除此之外,本书还收录了林徽因所有最经典最唯美最精致的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书信,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春风,让你邂逅一位真实的林徽因。
林徽因是美人,是才女,而终归根本,也许正如其子梁从诫所说,她,不过是梁思成的淑静之妻,梁从诫的温柔母亲,懂得爱与被爱,知足、珍重的简单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