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塞利格曼的幸福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美)马丁·塞利格曼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塞利格曼博士用大量令人信服的实验和调查证据告诉人们:乐观的人能在逆境中更好地成长,也更容易走上一条绝妙无比的成功之路!不过,如果你天生是一名悲观主义者,你也不用沮丧,因为书中肯定地指出:乐观是一种可以掌握的技巧!如果需要的话,你可以运用塞利格曼博士推荐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改变自己悲观的生活态度,这种方法就是学习乐观的ABCDE技术。

内容推荐

塞利格曼博士继《真实的幸福》后,将风行全球20年、上百万人受益的乐观学习法带到中国,彻底改变悲观困扰的人生。

如果你是商人,你需要乐观,渡过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

如果你是职场人士,你需要乐观,扛过每一个难关和挑战。

如果你是家长,你需要乐观,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榜样。

如果你是学生,你需要乐观,以应对学业的压力。

如果你是运动员,你需要乐观,抓住最后1秒的胜利机会。

这是一本启迪心灵、塑造幸福人生的心理自助书。

目录

第一部分 什么是悲观,什么是乐观

 第1章 悲观者与乐观者的画像

 第2章 悲观者的无助感源

 第3章 悲观者眼中的挫折

 第4章 从悲观滑向抑郁

 第5章 想法决定悲喜人生

第二部分 乐观的人生为什么精彩

 第6章 乐观奠定成功的事业

 第7章 孩子为什么会悲观

 第8章 乐观的孩子成绩好

 第9章 乐观造就孩子冠军

 第10章 乐观的身体不生病

 第11章 乐观的领袖得民心

第三部分 如何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第12章 乐活人生的ABCDE

 第13章 帮你的孩子远离悲观

 第14章 组织需要怎样的乐观

 第15章 乐观可以有弹性

试读章节

抑郁的时代,悲观的自我

伴随这些自由而来的是危机。因为自我的时代也是一个跟悲观现象非常接近的时代,而抑郁症就是悲观的终极表现。现在抑郁症正大肆流行。抑郁症所导致的自杀已经夺去了跟死于艾滋病一样多的生命,而且自杀的流行范围远比艾滋病更广。现在严重抑郁症的人数比50年前多了10倍,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两倍,而且发病期比上一代人提早了10年。

不久之前,抑郁症也只有两种被接受的治疗法:心理分析法和生物医学法。心理分析法主要依据的是弗洛伊德的理论。弗洛伊德的治疗法其实是基于很少的观察和很多的想象,他认为抑郁症的成因是病人对自己的愤怒,抑郁的人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而且想去自杀。弗洛伊德认为抑郁症患者在他襁褓期时就学会了恨自己。在他童年期的某一天,他母亲暂时离开他,这引起了孩子被抛弃的感觉。对某些孩子来说,他会因此很愤怒,但是因为母亲是他深爱的人,他不能对她生气,所以他把怒气转到自己身上,或更准确地说,是他母亲认同的那些部分的他,这就变成了一个具有摧毁力的习惯。从此以后,只要有被抛弃的感觉,他就对自己生气,而不是对造成这个感觉的祸首生气。憎恶自己、抑郁症、自杀,一个接一个地来了。

从弗洛伊德的观点来说,你无法轻松地摆脱抑郁症,抑郁症是童年期冲突的产物,在防御机制的层层坚冰下保存着。弗洛伊德认为只有打破这些冰冻层才能解决这些远久的冲突,抑郁症的倾向才会减轻。弗洛伊德对抑郁症的治疗法是年复一年的心理分析,患者在治疗师的引导下奋力挣扎,最后找出童年期的心病,对自己的愤怒正本清源。

美国人非常相信这套治疗法,但我认为这种看法是荒谬的。它让病人花上几年的时光去回想一些遥远过去的阴暗记忆,以克服目前的一个困难,而这个困难即使不治疗,过几个月也会自己消失。90%以上的病例都是断断续续发作的抑郁症,抑郁症时好时坏,病情从3个月到12个月不等,成千上万的病人用这种方法治疗了无数个疗程,而心理分析法对抑郁症几乎毫无疗效可言。

最糟的是,心理分析治疗的理论将病因怪罪到病人身上。心理分析理论认为,正是这些人性格上的缺陷才使他们患上抑郁症,是病人自己要去心情低沉的,是他自己要将日子过得低迷、毫无生趣,要去自我了断的,因为他受到自我惩罚的驱使,要使自己过得生不如死。

上面的批评并不是说弗洛伊德的所有理论都一无是处。弗洛伊德是个伟大的解放者。他早期研究歇斯底里症(没有任何生理原因的身体功能丧失,如麻痹),大胆地检验人的性行为,敢于挑战它黑暗的一面。他成功地用性欲解释了歇斯底里症,并促使他用同一模式去解释其他心理疾病。他认为现在的痛苦都源自过去的罪恶;他认为人性本恶。这是一个最基本且最普遍的事实,所有人都一样。这个错误的前提开启了一个任何事情都可以用下列理由来解释的时代。

你渴望与你的母亲发生性关系。

你想去杀死你的父亲。

你偷偷地幻想你的新生婴儿会死,因为你希望他去死。

你自己愿意将日子过得了无生趣、生不如死。

你内心最令人厌恶、最隐秘的秘密就代表了你的本质。

在这种方式下,语言失去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变成了与情绪、与人类共同经验所分离的一个东西。

对于抑郁症,另一个比较能令人接受的疗法是生物医学法。精神科医生认为抑郁症是生理病症,是遗传上的缺陷造成的,是由于大脑化学物质不平衡。精神科医生用药物和电击疗法来治疗抑郁症,这是一个快速、便宜、效力一般的治疗法。  生物医学法和心理分析法一样,只对了一部分。的确有些抑郁症是由于大脑功能的不健全,而且有一些的确是遗传得来的。很多抗抑郁症药物对抑郁症患者有效,但药效很慢;电击疗法的效果比较快。这些治疗法都有副作用,有相当多的抑郁症患者不能忍受这些副作用。此外,也有很多抑郁症患不是因为遗传而得上抑郁症的,这样,抗抑郁症的药对他们就没有效了。

最糟的是,生物医学的治疗法使得病人依赖外界的力量——药物。抗抑郁症药物并不会上瘾,病人并不会像抽鸦片那样,抽不着时便痛苦不堪地犯瘾,但治疗成功的病人一旦不再吃药时,抑郁症又会卷土重来。治愈的病人不敢像平常人一样将他现在的快乐归功于自己,他只敢归功于药物。这造成了一个药物过量的社会,不用镇定剂心情就无法平静,不吃迷幻药就看不见美好。一个本来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的情绪困难,现在变成要靠外力来解决了。

·假如大多数的抑郁症比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分析师所想象的更简单。

·假如抑郁症不是你自己有意跟自己过不去,而是无端降临到你身上的。

·假如抑郁症不是一种病而只是严重的心情低落。

·假如你不是过去冲突的囚犯,而是眼前的困难引发了你的抑郁。

·假如你的抑郁不能归罪于你的基因或是大脑生化的问题。

·假如抑郁症是由我们对生命中的悲剧或挫折所做的错误推论而引发的。

·假如抑郁症只有在我们对挫折的原因有着悲观的想法时才发生。

·假如我们可以舍去悲观而学习对挫折抱有新的、乐观的看法。

P11-13

序言

最初研究习得性乐观的时候,我一直都以为自己仍在从事悲观的研究,和所有拥有临床心理学背景的研究者一样,我习惯于关注个体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矫正这些问题,至于个体身上所具有的那些积极品质以及如何使这些品质得到培育,并使其变得更好并不在我的研究范围之内。

积极心理学的坐标

不过与理查德·派因(Richard Pine)在1988年的一次会晤使我的学术生涯发生了重大转变,这好像是命运注定的一样,理查德最终成为了我的文稿代理人、顾问和挚友。我当时向理查德介绍了我的悲观研究,而他却说“你的研究内容不是关于悲观的,而是关于乐观的”。

他对我说了让我吃惊的话:“我希望你可以写一本有关乐观的书,它一定会产生重大影响!”我真的这样做了。随后一场重要的心理学运动出现了:积极心理学运动。1996年,我当选为美国心理协会的主席,获得了有史以来最多的票数,这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这本书的深孚众望,以及这个主题所延伸出的研究领域和价值。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一书是我所设想的积极心理学的基础,它是引导积极心理学运动发展的坐标。

为什么越来越抑郁

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从事无助感和扩大个人控制方法的相关研究,正如你将在第4章和第5章中所看到的那样,大部分发达国家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抑郁流行病——尤其在年轻人中间。为什么越富裕、越强大、书籍越多或教育越发达的国家,抑郁却越流行呢?

现在有三股力量已经聚集在一起,我想强调一下第三股,因为它最令人惊讶,也是最不可思议的。本书在结尾部分中对其他两股力量进行了讨论:第一股力量是“自我”的失常。在一个个人主义猖獗的社会,人们越来越相信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在这个信念系统的支配下,人们所面临的失败常常会使人变得极度沮丧。

第二股力量注重“我们”,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个人的失败得到缓冲。人们对上帝、社区、国家以及家庭的信任在过去的40年里已经完全被侵蚀了,我们过去所依赖的精神居所现在似乎已经变得有些陈腐了。

自尊中的抑郁与暴力

我想要强调的是,自尊运动就是第三股力量。我有5个孩子,他们的年龄在4~28岁,所以,为了这一整代人的发展,我每晚都阅读儿童书籍。过去的25年里,我亲眼见证了儿童书籍的日新月异。25年前(正处极度抑郁年代),儿童书籍多是关于如何很好地适应这个世界、关于如何坚持到底、关于如何克服障碍的。而现在的许多儿童书籍却都是关于感觉良好、高度自尊、高度自信方面的内容。

这是自尊运动所导致的结果之一。我不是反对自尊,而是相信自尊只是一个能读出这个系统状态的刻度表而已,自尊本身并不是终点。

当你在学业或工作上表现良好时,当你与所爱的人相处融洽时,当你的娱乐生活很美好时,这个刻度值就会很高;当你做得不好时,它的刻度值就会很低。自尊似乎只是一种反映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表现得如何的表征或关联。

一部分高自尊的孩子的脾气很烈。当这些孩子遭遇真实世界时,世界会告诉他们,他们并不像被教导的那样强大,于是,他们会表现出暴力行为。因此,如今美国年轻人中问出现了双生流行病——抑郁和暴力。这可能都来自不恰当的观念:高度重视年轻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重视我们如何评价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表现。

乐观的惊人效果

如果宣扬自尊不是控制抑郁流行的有效方法,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我和同事一直以来都在进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两个项目:一个是有关年轻人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新生;另一个是有关青春期以前儿童的。

我们的研究选取了有患抑郁症危险的年轻人,教授他们学习乐观的一些技巧,这些技巧你在本书的第11章到第13章中都可以读到,由此检验我们是否能预防抑郁症和焦虑症。

经过18个月的训练,我报告了第一批结果,包括119名控制组被试和106名参加16小时习得性乐观工作坊被试的数据。控制组有32%的学生存在中度至重度抑郁情绪,而相比之下,参加预防工作坊的学生中只有22%存在抑郁情绪。焦虑症方面也出现了类似结果。

近来,我和同事推出了有关各个年龄段学龄儿童的习得性乐观项目。

1.经过20年的追踪研究,我们发现存在中度至重度抑郁症状的孩子的比例很令人震惊(20%~45%)。

2.参加乐观工作坊的孩子中出现中度到重度抑郁症状的比例只是控制组的一半。

3.习得性乐观的益处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表现出来。当控制组儿童进入青春期,第一次遭到社会的拒绝时,控制组在24个月里有44%的孩子出现了中度至重度抑郁症状,而学习了乐观技巧的孩子只有22%出现中度或重度抑郁症状。

战胜“魔兽”的世纪之剑

如果在青春期之前、儿童期末期教导孩子习得性乐观,那他们就能学会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富有成效的策略。当有免疫力的孩子利用了这些技巧来应对青春期的首次否定后,那么他们在未来就会越来越好地使用这些技巧。

抑郁的流行不能通过百忧解来解决,因为我们无法给予整代人抗抑郁药物。抗抑郁药物在青春期以前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让一整代人依赖药物控制自己的情绪存在着严重的道德伦理危险。我们也不会对一整代人进行治疗,因为没有足够的且训练有素的治疗者可以完成这项工作。

我们所能做的便是提供本书中的技巧,并把它们转换成一种教育模式,从而克服我们生活中的抑郁以及孩子生活中的抑郁。乐观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只要你怀揣着对未来的积极信念,你一定可以过得更幸福。

书评(媒体评论)

“塞利格曼的幸福课”是新世纪人类行为的指南。看过这本书的人,不管是门外汉还是专业人士都会受惠。这本书不仅包含了具体的自我评估工具,而且语言生动风趣,道出了活出真我的真正涵义。

希斯赞特米哈伊,心流之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