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类生命与健康面临着最具威胁的三大疾病或称“三大杀手”、“三大元凶”,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其发病之众,危害之大,为万病之最。今天,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健康养生的关注也就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怎样生活得更美好、更健康,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秉承传播医学知识,普及健康的理念,组织编写的“远离疾病,让生活更美好”这套名医问答丛书。是一套健康科普读物,其实用性、指导性均强。丛书编写的出发点是通过对全民健康知识的普及,以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让生活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已成为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元凶”,我们当如何应对?我国著名中医学家潘朝曦教授,浓缩40年医学教学与临床经验,精心为您编写了这套“远离疾病,让生活更美好”名医问答丛书。书中以问答和讲故事的形式为您详细讲述这三大疾病防治与康复方面的知识,让您实现智慧人生,尽享康乐和谐的生活。
大医者,愿天下无病;大医者,愿人间生活更美好。
心血管病基础知识
你了解心血管病吗
什么是心血管病?常见的心血管病有哪些?
为什么说心血管病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心血管病会遗传吗?
为什么说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病的“祸根”?
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什么是血脂?血脂对人有危害吗?
“黄色瘤”、“老年环”和血脂增高有关吗?
血脂是不是降得越低越好?
“三高”为什么会结伴为患?
吃素的人也会得高血脂吗?
高血压和高血压病是一回事吗?
什么是舒张压和收缩压?
高血压病有哪些危害?
单纯舒张压升高有没有危害?
什么是高血压性心脏病?
中医是如何认识高血压的?
什么是冠心病?
得了冠心病还能长寿吗?
冠心病与性别也有关系吗?
为什么说隐匿型冠心病是隐藏的“杀手”?
什么是心绞痛?
心绞痛离心肌梗死有多远?
为什么说急性心肌梗死是威胁生命的“炸弹”?
患了心肌梗死就是判了“死刑”吗?
什么叫猝死?猝死有哪些常见原因?
中医是如何认识冠心病的?
怎么会被心血管病缠上的
高血脂是怎么“恋”上你的?
精神紧张为什么易患高血压病?
高血压对肥胖者“情有独钟”吗?
高血压是怎么找上门的?
打呼噜也会导致高血压吗?
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哪些?
什么样的人容易患冠心病?
为什么“大腹便便”的人容易“结缘”冠心病?
“甲减”患者为什么易得冠心病?
为什么说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诱因?
为什么高脂血症是引起冠心病的第一诱因?
痛风与冠心病有关系吗?
为什么糖尿病容易引起冠心病?
为什么说吸烟是患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社会心理应激因素与冠心病有什么关系?
心绞痛与哪些因素有关?
为什么饱餐易引起心绞痛?
为什么大便秘结易引起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有哪些?
哪些人易患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高脂血症诊断的标准是什么?
血脂要多长时间检查一次?
怎样看懂血脂报告单?
你会正确测量血压吗?
正常人双侧手臂血压一样吗?
正常人血压也会波动吗?
高血压一定会头晕吗?
如何诊断高血压病?
高血压患者为何要查小便和眼底?
监测动态血压有何价值?
高血压性心脏病有哪些表现?如何诊断?
心电图检查能发现心脏的哪些问题?
心电图ST-T改变一定是心肌缺血吗?
心电图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何价值?
心脏也能做超声波检查吗?什么是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了解哪些信息?
冠心病也能做CT检查吗?
冠脉造影是怎么回事?
如何才能确诊为冠心病?
哪些病易被误诊为冠心病?
怎样早期发现冠心病?
隐性冠心病有哪些蛛丝马迹?
典型心绞痛和不典型心绞痛有哪些不同表现?
胸痛就是心绞痛吗?如何诊断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前有哪些先兆?
为什么腹痛也有可能是心肌梗死?
为什么无痛型心肌梗死更致命?
如何远离心血管病的困扰
预防
为什么说预防心血管病越早越好?
预防高脂血症该怎么做?
如何早期发现高血压?
哪些人更要关注血压检测?
预防高血压要从娃娃抓起?
少吃盐能预防高血压病?
怎样预防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应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治疗
降低血脂的西药主要有哪几类?
他汀类降脂药物是人人都能吃的“香饽饽”吗?
中药降脂效果如何?常用有哪些降脂中药?
高血压急症有哪些?
高血压病能治愈吗?
高血压治疗原则和目标是什么?
老年人比年轻人血压标准要高一些吗?
高血压病患者理想的血压水平是多少?
临界高血压是否需要治疗?
降压药吃了后就不能停下来吗?
常用降压药有哪几类?
什么样的降压药最理想?
选用降压药也有禁忌吗?
降压药能合用吗?怎么搭配好?
肾脏损害的高血压患者如何选用降压药?
高血压病如何进行非药物治疗?
中医是怎样治疗高血压病的?
能降血压的中药有哪些?中成药又有哪些呢?
冠心病患者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治疗冠心病有哪些常用药物?
冠心病患者血脂不高为何也要用降脂药?
治疗冠心病为什么常用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与阿司匹林有什么不同?
抗心绞痛药为何不可吃吃停停,不可“急刹车”?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何要住院治疗?
心绞痛患者忌用哪些药?
冠心病患者出院后还需注意哪些问题?
什么是溶栓治疗?
什么样的心脏病可以介入治疗?
心脏支架术后为何还要吃药?
遇到有人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时该怎么办?如何现场抢救?
家中要备哪些冠心病“急救药”?如何用好这些药?
中医是怎样治疗冠心病的?
治疗冠心病可选用哪些中成药?
心绞痛发作哪些中成药能急救?
哪些中药对冠心病有帮助?
康复保健
生活护理
冠心病患者能否有性生活?
冠心病患者要“高枕”才能“无忧”吗?
冠心病患者为什么要防止便秘?
心理护理
高血压病患者如何平稳情绪?
如何让冠心病患者走出抑郁的困扰?
四季养护
高血压病患者如何安度酷暑、严冬?
高血压病患者春季要如何保养?
冠心病患者如何安然过冬?
运动保健
高血压患者适合哪些体育锻炼?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能进行运动训练吗?
饮食护理
怎样把增高的血脂吃回去?
高血压病患者要戒烟限酒吗?
高血压病患者常吃哪些食物有益处?
冠心病患者能吃鸡蛋吗?
哪些食物对冠心病患者有利?应避免吃哪些食物?
心血管病患者能进补吗?
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饮食应注意什么?
为什么说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病的“祸根”?
目前,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现在社会最主要的致死和致残的原因,它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前所未有的:这一疾病流行了100多年,而且呈越演越烈之势。动脉硬化及其并发症不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发达国家,都是导致死亡的第一大杀手。在世界范围内,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导致死亡的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52%,远远超过了列第二位死因的肿瘤。动脉硬化即动脉血管内壁有脂肪、胆固醇等沉积,并伴随着纤维组织的形成与钙化等病变。这种病变发展至心脏冠状动脉时则形成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及急性死亡)。从正常动脉到无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血管狭窄,需要十余年到几十年的时间;但从无症状的动脉硬化到有症状的动脉硬化,如冠心病或中风,只需要几分钟。很多患者因毫无思想准备,也无预防措施,所以死亡率很高。此外,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发生,就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因为全身的器官、组织都需要血液的供应来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血管淤积狭窄、堵塞)可以出现脑动脉硬化,如慢性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心脏血管动脉硬化,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肾脏血管动脉硬化,如肾功能不全、肾衰等;下肢动脉硬化,导致腿部肌肉的供血不足而发生间歇性跛行,甚至需要截肢。可见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性。
故事链接
周阿姨今年62岁,子女都在国外工作。前几年老伴去世了,孩子们就给她请了一个保姆。周阿姨平日养些花花草草,日子倒也过得悠闲自得。可看似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的周阿姨,也有自己的苦恼,就是身体过于肥胖,常出现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特别是近期记忆)、肢体怕冷无力等症状。医生告诉周阿姨,因为身体过胖,血脂过高,导致了动脉粥样硬化。上述症状的出现,说明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对脑功能产生了影响,并且出现了周围血管病变,如不及时治疗还可能演变成为心绞痛、脑梗塞、肾衰竭等病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像周阿姨这样的中老年人大多会因体重超标,出现血脂增高,而血脂增高是导致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由于动脉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引起心、脑、肾等多种脏器的损害,所以中老年人应积极地防治动脉硬化。对于那些已经患有动脉硬化的朋友们,除了遵照医嘱口服药物外,还应进行适当的运动,保持膳食平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远离动脉硬化的危害。
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血管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其改变一般先由动脉血管内膜开始,其特点是内膜上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沉积、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继之动脉中层逐渐蜕变和钙化,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粥样物质在动脉内壁沉积多了,势必导致动脉管腔狭窄,这样则会造成该动脉所供血的组织或器官缺血或坏死。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大、中动脉,包括心脏的冠状动脉、头部的脑动脉等要塞通道,因而常造成心、脑、肾等器官的缺血、缺氧而发生病变。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有多种,最常见的有:多种原因导致的血管内壁的炎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其中,高血压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血压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是由于血压高极易损伤血管内膜,从而易导致血中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加速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而动脉因粥样硬化所致的狭窄又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因此,二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形影不离。
什么是血脂?血脂对人有危害吗?
所谓血脂,是血液中所含脂类物质的总称。血液中的脂类物质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中风;发生在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发生在下肢,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此外,高血脂可引发高血压、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可能与癌症的发病有关。血脂升高固然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但过低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也不见得是好事。血脂太低可见于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晚期。所以,若发现血脂异常,一定要认真对待,咨询医生,合理治疗,并做到定期复查。P5-7
今年是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lO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而美好的重要内涵就是“和谐”,天人的和谐,国际的和谐,国家的和谐,社会家庭的和谐,一直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和文化核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核心理念可以用一个“和”字来总概。早在东方哲学源头《易经》的卦象与爻辞里就已借泰卦、否卦阐述了万物交感为泰、为吉;万物背离凝固为否、为害的尚和理念。周代史伯及其后的孔子、老子、孟子、苟子等先哲曾提出“和实生物”、“保合太和”、“以和为贵”、“冲气以为和”、“地利不如人和”、“万物各得其和”等论述。这些论述分别从不同角度与层面对“和”的内涵及重要性作了充分的阐述。然而自近代以来,由于对中国古代的哲学研究和重视不力,“和”作为一个文化的重要核心受到冷落。在倡导“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今天,重申“和”的重要性,继承“和”的大智慧则显得尤为重要与及时。只有做到社会发展与秩序、精神与物质、生存与环境方面的平衡与和谐,才能重建美好的未来,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真正更加美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也不断得以改善和提高。然而,人们在享受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依然没有摆脱各种病魔的困扰,这是现代人类在享受高度物质文明生活中所显露出的不和谐之音。千百年来,人类为了摆脱疾病的困扰,实现“天人之和”、“身心之和”,一刻也没有停息研究探索,在这个方面也可以说,一部人类的历史也就是一部人类与各种疾病顽强作斗争的历史。
当前,人类生命与健康面临着最具威胁的三大疾病或称“三大杀手”、“三大元凶”,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其发病之众,危害之大,为万病之最。这类疾病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们生活方式的原因,也有外在物质环境方面的原因。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其结果是相同的,这就是由于这些疾病的存在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今天,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健康养生的关注也就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怎样生活得更美好、更健康,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秉承传播医学知识,普及健康的理念,苏州大学出版社策划组织编写了“远离疾病,让生活更美好”名医问答丛书。这是一套健康科普读物,其实用性、指导性均强。阅读书稿时我发现,该丛书编写的出发点是通过对全民健康知识的普及,以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让生活更加和谐、更加美好。这无论是从推行我们民族的核心文化理念,还是从健康世博来说都是一件实事和大好事。健康即美,美必健康;和谐即美,美必和谐,这也就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精神与主旨。
值得一提的是,担任此套图书主编的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潘朝曦教授。潘朝曦教授先后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当代中医泰斗张伯臾教授,尽得心传,学养宽博深厚,以擅治各种疑难重危病症且疗效显著而闻名海内外。潘朝曦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名医特诊部特邀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导师等职,近40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科研积淀,为这套丛书的成功编写提供了保障与前提。潘朝曦教授早已医名广被,临床与教学工作又特别繁忙,何以能投入大量精力,甚至放弃春节假期来编写此书,这本身就是一种以民族兴旺为己任的学者良知和对人民大爱情怀的体现。这种以民族兴旺和解除人民疾苦为己任的精神,我觉得很值得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提倡和发扬。
科普读物的编写往往费时费力,需要有四两拨千斤的功力,要做到既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又要把握好学术上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确非易事。潘朝曦教授凭着深厚的中西医学研究的积淀,又有着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积累,加之他流畅活泼的文笔和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来从事这套极具实用性的健康科普著作的编写,对于广大读者和国家民族来说,自然是一件幸事。相信本套丛书的编写,定会为人们在健康养生方面提供丰富有益的知识营养和有效的指导,让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故乐为之序。
周汉民
2010年4月18日于上海
(周汉民为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任委员、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