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成败论
4月初,我应邀出席北方某省图书印制质量总结表彰大会,住在一家大宾馆。翌日,接待方问我住的还可以吗?我回答说:基本不错。但是,这家宾馆的管理工作还有诸多不到位之处。我列举出三点:走廊和会议室的墙角明显有污垢,是拖地不到位所致;房间暖水瓶里的水是温的,显然是上午打扫房间时灌的开水,由于暖瓶保温不好,到晚上客人回来时水已经温了;窗帘拉一半就拉不动了,显然是滑钩已坏,未能及时修理。这几项都是小事,只要管理上严格些,工作时精心些,就可以解决。解决这些问题,几乎不用投入什么资源,只需让服务员的工作到位就可以了。
事情虽小,但是影响不一定小,如果下次再来让我自己选择,肯定要换一家宾馆。推理之,一定有和我一样想法的客人,住一次后再没有回头。在宾馆管理者不经意中就失去了不少客人,这就是服务上的失败。如果稍微做些管理改善工作,订出必须达到的服务标准,让客人感到舒适,情况就会不同。如果服务标准再高一点儿,让客人感到很满意,结果就会相反,在不知不觉中增加很多回头客,就会获得服务上的成功。其实,上下就差那么一点儿,结果会完全不同。
同样,印刷业也是服务性行业,只不过是专业性很强的服务加工业。要稳定客户群,员工不但要有出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做事到位。做事到位,是印刷企业员工必须具备的工作作风。往往因为就差那么一点儿,导致负面结果,例如:
就因为有几处脏点而被客户拒收——这单又砸了!
就因为有几箱少几本书而被客户投诉——再这样我们就走了!
就因为打包带斜而被斥为不良包装——这么简单的事也做不好,你们怎能保证质量!
就因为送货晚了10分钟赶不上装火车,而被斥为无能力履行合同——你们要承担发行上的全部损失!
都是一些只要工作再做到位些就不至于发生的简单问题,即非技术性问题,却会导致生意以双方不愉快而收场。可能多付5%的力气就能做到位,就不会发生严重的后果。如果再多付5%的力气,超出客户的期望值一点点儿,可能就会使客户喜出望外,事情的结局完全相反。
客户指责我们的经常是那5%没有做到的地方。
客户表扬我们的经常是那5%超过他们所期望的地方。
一件工作的成败,常常是由最后的5%来决定的,我把这叫做“5%成败论”。
假设把一件事情做完需要付出100%的力气,由于种种原因,你只做到95%就不做了,少做了5%,导致的结果常常是上司、客户、朋友说你不行,没本事,没把事情做好,即因做事不到位而导致失败;相反,由于敬业精神,你不但做到100%,而且超出要求,做到105%,多做了5%,导致的结果常常是上司、客户、朋友说你很行,有本领,可信任,事情做得很好,即因做事很到位而获得成功。上下只差5%,会导致失败或成功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在日常工作中,成功的人所付出的力气有时真的是比失败的人所付出的力气多不了多少。失败的人所付出的上班时间经常和成功的人一样多,少也少不了多少,但是却少了一份敬业精神。
为什么有人付出了95%的力气,而最后不肯再付出5%呢?
这个问题也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主要就是工作作风不扎实,做事虎头蛇尾,粗心大意,工作要求标准低,“差不多”就行了。也有些人工作主动性差,遇事总是抱以等一等、拖一拖的心态,直到不做不行了再做。他们缺乏敬业精神,工作只是为了应付差事,自己的所作所为和公司经营的根本目标脱节。这个根本目标就是“满足客户的要求”,而“辨明市场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欲望”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就像本文开头讲的暖水瓶里的温水事例一样,服务员完成了打开水的服务,而没考虑要达到让客人最终能喝上开水这个根本目的。如果改成客人到房间后再送开水,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就人而言,就差5%,有时会导致一个人做事的失败,进而导致做人的失败。
就企业而言,就差5%,有时会导致产品的失败,进而导致企业的失败。
这不是危言耸听,只要我们环顾一下周围,这种事例到处都有,而且,并未被认识到。
这5%说说容易,改变并不容易。只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才会多付出一些智慧和力量把自己承担的工作做到完美。
还是说一个轻松的故事来结束本文吧。
我上中学时看过一部匈牙利的黑白电影,片名叫《废品的报复》,讲一个人在服装厂工作,有一天下班后去和刚结识的女友跳舞,刚跳没多久,新裤子的纽扣绷掉了。这种裤子没有裤带,靠纽扣系牢,纽扣掉了,此君只好一手提着裤子,一手和女友跳舞,洋相百出。刚结识的女友认为他有毛病,挥手而去。他很愤怒,去商店投诉,一查,这条裤子原来是他做的。这就是“废品的报复”。
一条新裤子,可能就差最后这几针,扣子没钉牢,导致了次品;检验又没把关,次品出厂,导致客户投诉、退货、名誉受损。
你看,就差这么一点火候,导致了多么严重的后果!实际工作中就是这样,成功和失败之间往往就差当事人的那么一点功夫。
P3-5
张林桂先生只是用了“一点点”的时间完成了《5%成败论》的编纂,但就是这“一点点”,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成功人士的成功之道。
——中国音乐文学家学会副会长 谢安庆
《5%成败论》是张林桂提出的管理思想之一,几年来被他演绎得很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有的员工用《5%成败沦》的思想去教育子女上进,有的企业用《5%成败论》作为培训教材,提升员工的素质。
——本书作者的工作伙伴、出色管理培训师 谢施欣
《5%成败论》让我们从事营销工作的同事受益颇深。每次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阻力时,都能从中受到启发而豁然找到方向。如今,《5%成败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的指引。
——交通银行天坛支行副行长 王慧
《5%成败论》不但适合印刷行业的管理者们阅读,同样适合所有渴望小断超越、追求完美的管理者们阅读。
——北京金威达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雪茜
张林桂先生的《5%成败论》是最好的MBA教材。
——上海印刷协会顾问 车茂丰
《5%成败论》用一个个来自实战的管理案例和看似简单实则令人深省的故事,引发读者对企业管理理念的思考。书中的许多观点和感悟引发我强烈的共鸣。
——北京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 任玉成
《5%成败论》是关于细节决定成败的另一种说法,在物资充分涌流、事事追求完美的今天,5%的差距足以决定一项业务的去留。
——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晓东
印刷行业像张林桂先生这样学贯中西的人风毛麟角。一切有战略眼光和务实作风的经理人,都应该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顾问何远裕
5%的成功和5%的失败,其结果大不一样,这点给我的启迪很大。
——著名翻译家、教授 丁一
林桂是北方人,却有那么细的心思,令人惊讶。我也到过古老板的印刷厂,可是没有细致观察古老板成功的关键。林桂善于观察、善于总结,而且都能升华为一定的思想。
——著名印后专家、教授 王淮珠
序言
与时俱进,走在行业前列的人
《5%成败论》:印企管理的新感悟、新解读
5%成败论:成功其实很简单
自序
再版自序
壹·5%定成败
5%成败论
再谈5%成败论
杂谈5%成败论
寻找缺失的5%
5%的成功使95%同显价值
只要有5%的希望,就一定属于我们
以创新精神做好关键的5%
贰·用心管理功于精细
永远的卧铺,永远的希望
顺势而生的小路
知己知彼,动而不迷
大堂里那幅巨大的画
兼六园的由来
咖啡厅和二锅头
夸张的色彩
红色的名牌外套
下班后开会的日子
挖坑和煮鸡蛋
你们的利润是真的吗?
电梯里的脚印
立即行动
再谈立即行动
三秒钟的书
别人黑着,我们亮着
寻找心动的角度
诚信让企业光彩四射
抗拒诱惑
垃圾堆旁的现场会
他们没说
二十年后的再思考
又逛神田书店街
重提五年前的相约
我唱那份相同的职业情感
招财蛙的蛙声鸣起的联想
Cottee 08008——建立企业的咖啡文化
以专业精神对待业余
小园子告诉你怎样才能成功——六说兼六园
品德与修养是成功的土壤
当公司的队伍走过主席台时
工作要创新,环境要更新
把资金之舞跳得再好一些——记2008资金疯狂之舞
客户的建议我们要认真对待
小雪的信
叁·感悟他人留心借鉴
多裁了3毫米——日本东京书籍印刷株式会社见闻
勤奋、乐观、创新的松井先生——日本3M彩色印刷株式会社参观印象
从和姜昆老师说相声感悟名人成功
名片,通名用也——和张慈中老师谈名片
任主席的两张办公桌
苏太的XO酱
苏太的XO酱续记
不要解释,只要成果
古老板和香港的企业精神
钱主编来看我
勇者社长杨瑞雪
模范客户宁成春
画家杨彦与紫气东来
李栓科的南极新年贺卡
漫画家蔡志忠的敬业课
我和小蔡
一言九鼎 诚信为先
王立鹏先生说“华联印刷正派”
王慧和小菲
专家委员会主任武文祥——为祝贺武老印刷工作六十年而作
肆·职业生涯追随梦想
我那不断飞扬的梦想
为梦想,我自愿跳“火坑”
那时我胆子很大,要求兼任党委书记
逆境起步,让人振奋
企业重建要从营销开始
全身心投入,成功才有希望
当厂长,就要敢于趟雷
被反对时要沉住气
集合不完美可以创造完美
多迈一次腿,多动一次脑
初处的香港让我很困惑
从办事员做起好处无穷
接待员,让我受益匪浅
廉价劳动力不是长久卖点
用员工的高职业素质降低管理成本
企业的最佳规模受管理素质制约
香港企业在内地谨防经验主义
在泥滩中我斗志昂扬
深圳速度带我奔跑
客户舍近求远的背后
我心永远是热血青年
香港企业内迁必须重新学习
我把重新起跑视为光荣
资本,不会考虑感情
在北京也能实现超深圳速度
我最大的成功是未被钱撂倒过
我心如水永向前
我靠“融合”起飞
“八年抗战”成过去,经营成败自评说
5%成败论:成功其实很简单
在这个万马奔腾、百舸争流的年代,“成功”一词越来越引人注目,人人都希望成功,不希望失败。
在这个竞争激烈、节奏快速的时代,人们有了太多的目标,太多的计划,太多的愿望。什么是成功呢?无非是目标达到、计划完成、愿望实现。或者简而言之,就是做好了想做的事情。
但是,目标有大小,计划有高低,愿望有难易,如果目标不大,计划很低,愿望简单,那么成功就变得很容易,然而,这不能叫做真正的成功。成功是应当纵横比较的,以目标为例,目标要和昨天比,超过了,是成功;超不过,不能算成功;目标要和别人比,超过了,算成功;超不过,不能算成功。
在当今社会,提到成功,有人首先想到的是“当官”、“发财”,然而,在我接触的各类人士中,设定的人生目标类型不只是“财富”、“职务”,更有“精神”、“品德”、“健康”、“快乐”和“责任”,最近又有了“环保”、“慈善”等新的内容,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社会进一步成熟的表现。
无论哪一类型目标的成功,都需要不懈追求,不断地坚持,勇敢冲刺,全身心投入,积极地拼搏,持久地激情,不计条件地艰苦奋斗,等等。这些都是本书作者张林桂总经理所一直倡导的。在这本《5%成败论》一书中,他却把成功变得很简单,那就是做好成功过程的最后的5%,要高度重视5%。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应当是可以感受到:成功其实很简单。
张林桂总经理是我们北京印刷学院兼职教授,校友会副会长,我非常熟悉的一位好朋友。
上个月末,张总谈到《5%成败论》即将再版,并请我给写个序,我没有犹豫,即刻应允。为什么呢?因为我看过这本书,可读性很强,开卷有益,会给人以很多启示,引发很多思考。我们学校也有不少教职员工看过这本书,反应热烈,管理学院还把这本书作为了师生课外阅读参考书。所以,能为这样一本我们熟悉并受欢迎的书作序是一件快乐的事。
张林桂总经理还有一个特点是喜欢交朋友,他在学校、客户、供应商中有很多朋友,加上他善于观察、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所以,他写出了不少成功者的案例,其中不乏有姜昆、蔡志忠等大名鼎鼎的文化名人。
我愿意为此书作序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十分了解作者,张林桂是一位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知识分子典型。在他四十二年的职业生涯中,一半在学校,一半在企业。这种经历决定了他的管理特色和文章特色,讲的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写的都是如何想办法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些,以达到成功。他的大量的成功实践使他对成功的感悟成为了生动的企业管理案例。
明确阐述自己对成功的感悟,用自己和他人的成功实践作为案例佐证这些感悟,使本书浑然一体,成就了一本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诠释“成功”的励志书,适合各类有志于事业成功的人士阅读。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本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课辅助教材,一本大专院校师生了解企业、企业家乃至社会的课外参考书。为此,我郑重地向院校师生和各界人士推荐《5%成败论——位经理人对成功的感悟》(修订版)一书。
本书是2006年出版的《5%成败论——一位经理人对成功的感悟》的修订版。在这部以企业管理为题材的著作中,作者以亲切、细腻的笔法,以质朴、平实的语言,叙述了其20多年来印刷企业管理工作实践中大大小小的无数管理案例,总结出企业成功的一些规律和法则,揭示出细节决定成败的企业管理理念。修订后的版本精简为四个主题:一是5%定成败、二是用心管理功于精细、三是感悟他人留心借鉴、四是职业生涯追随梦想;同时又在每个主题中增加了许多内容鲜活的管理案例,其中有对原版故事的继续和深化,更有新增的管理感悟,内容更加丰富,观点更加明确,值得重读。
一个经理人对成功的感悟,一个学者对企业管理的思考,多年勤于笔耕的著名印刷企业经理人张林桂第二部管理文集就这样问世了。
该书从企业管理的小事着手,通过一个个富有趣味的管理故事,以亲切、细腻的笔法,以厚重、内醒的文化特质,对现代企业管理文化进行全新解读。如叙家常,娓娓道来,启发众人关于企业管理理念的深度思考。5%定成败,简单的成功法则,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