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芒康来说,我们跟那些肩负生活重担的马帮一样,都是绝对的匆匆过客。老玖没有任何停留的意思,我也不打算提出这样的请求。
我对这头沉默的牦牛想无可想。他没有丝毫成都好男人(我也根本不知道他来自哪个蛮荒山村)的气质,甚至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怜香惜玉”这个词。作为对他不闻不问的报复,我一直用耳塞堵着耳朵,虽然没有播放任何声音,但除了破越野车的吼叫什么都听不到。他对此压根没在意。
在芒康“开膛破肚”的街道上,风沙时不时呼啸而过,街头为数不少的居民和过客或停或走,全然习以为常。老玖把车停在一家“邛徕饭店”门口,我们的午饭就这么定点了。他从不需要征求我的意见,或者说,他根本没感觉到我的存在。尽管这趟暴走西藏的旅程,我们的协议是他出车,我付油钱,但显然这份协议是不平等的。
芒康盐井的“玉照”在那些旅游杂志上已引诱我多年。这次突如其来过镜芒康,老玖虽然不可能安排前往,甚至无意在芒康多作停留,但我还是趁着他在“邛徕饭店”等饭菜的时候,到街边向包车的司机打听盐田的情况。
大概二三十分钟后,藏族司机突然中断讲述问:“你们两个人,一千块,我拉你们去盐井看看?”
我这才注意到老玖不知什么时候站在身后。我不抱任何希望地随口说了一句:“芒康盐井,去不?”
“去!”老玖对藏族司机说,“对不住了,兄弟,她是我的客人”。
“美女,你给他好多钱?我八百就走!”藏族司机不甘心。
“谢谢你,大哥!我被他绑架了,只能跟他走。”我不好意思地谢过司机,跟老玖上了老长城车,“其实,他那车比你这破车好多了。”
“好马配好鞍,美女坐破车。”老玖大大咧咧地一笑,将车开出了芒康县城。
古老盐井的现实与传说
在茶马古道滇藏道,现在的214国道云南与西藏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名叫盐井的小镇。这是一个绿树掩映的藏式小村落,绛红色的澜沧江汹涌而过,在蓝天白云下本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这个千百年来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却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老制盐技术,以及藏式天主教堂,生活着藏族和纳西族人。据说,那里的纳西民族乡和曲孜卡乡至今仍在用那种古老的方法制盐。
我们赶到盐井,是下午三点左右。烈日当空,蓝天白云下,盐井小镇静静绽放。没心思在镇上晃悠,径直扑到江边,一睹传说中盐田的风采。
盐田是用木头架子在江边依山势搭建的,高低错落,一块挨着一块,中间有狭窄的栈道相连。勤劳的当地妇女用木桶将取自盐井的卤水背上盐田,弯腰弓背,将卤水倾泻进盐田里,盐田里荡漾的卤水在阳光底下闪耀着金黄色的光芒。如果说盐井是深植这片土地下的根,那澜沧江边绛红的盐田就是一簇簇火红盛开的花。
没人确切地知道盐井产盐的历史到底有多长。至少在传说中,已早有关于盐井的美丽神话。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横断山脉高山峡谷里的居民生活得异常艰难,当地神山达美雍雪山向观世音菩萨汇报了这里的情况,善良的菩萨化出一对凤凰来到了澜沧江两岸,化身成了盐井。从此,盐井周围的老百姓以卖盐为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和其他产盐地一样,为争夺宝贵的食盐,战争在所难免。《格萨尔王传》里的“羌岭之战”,就是记述的格萨尔王与纳西王羌巴争夺食盐而发生的交战,最后格萨尔王取得了胜利,占领了盐井,活捉了纳西王的儿子友拉。友拉后来成了格萨尔王的纳西大臣,继续管理盐田,因此西藏有了唯一一个纳西民族乡。而那种最古老、最原始的制盐方式,据说就是从那时传下来的。
“盐田像白纸一样铺在江边,我却没一块纸一样的盐田。”像民谣讲的那样,盐田以前是领主的私有财产,盐民租6块盐田,就要把其中4块出产的盐作为租金交给领主,剩下的交完盐税后才是自己的。现在盐田也已像耕地一样承包到户,并产生了数十户产盐专业户。而对于生活在盐井的大多数居民来说,“半盐半农”还是主要的生计,既有自己的盐田,又有自己的耕地。
制盐,原来只是女人的事
那里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流传千年的古老制盐法:在河床上有盐矿的地方打井,在河岸上用木架搭建土台盐田,用木桶背取卤水倒进盐田,等待风和阳光把卤水晒成盐巴。因此,我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盐,正是辛勤的汗水在风和阳光作用下的结晶。
可能与茶马古道的商贸形式有关,男人们都赶着骡马贩盐卖茶,这些并不轻松的制盐工作就几乎完全成了女人的事。这里的女人从小到大,也许从未走出过这深山峡谷,从未想过要离开澜沧江边,她们的一生就在盐井和盐田间来回穿梭。唯有挂在头上、背在背上的卤水桶,与她们相伴终身。但她们总是笑眯眯的,或者吹着口哨,或者唱着民歌,快乐得像澜沧江里奔涌的浪花。
如果说从绛红色的卤水,到晶莹雪白的盐巴,是风与太阳的洁白颂歌,那她们黝黑外表下,那颗纯洁的心,不正是这首颂歌最纯真的曲谱?
澜沧江边深达数米的盐井,盐水冒着滚滚热气。女人们通常分两组交换着背取最好的两眼井里的盐水,背干了,就坐在井边休息一下,等盐水再冒出来,又接着背。P2-4
那一夜,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醒来的时候,也不知道是第二天的几点。班公错的涛声与鸟叫在耳边重新响起,我爬起床,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身形跟老玖相仿的藏族同胞。
“小姐,是你要回拉萨?”他用生硬的汉语问。
“回拉萨?”我愣愣地瞪着他。就算我对未知的旅程一直惶恐不安,也没想过要立即回拉萨。我本能地去敲隔壁的房门。
“他走了。他叫我拉你回拉萨。”
我举起的手无力地滑下,全身瘫软地靠在墙上,眼泪不争气地涌了出来。我这次不期而至的藏地大穿越,就这样毫无准备地结束了。那个萍水相逢的男人虽然不声不响地为我租下了回拉萨的车,我的心却跟着他一起与我的肉体不辞而别。
我没问那位藏族司机老玖的去向,但凭直觉,我相信他已经跟我背道而驰。离开班公错的路上,我一直扭着头望着身后通往新疆的路。我相信,那条路上颠簸着那头野牦牛和他的老爷车。他没有目的地,他的旅途没有终点,不过可能有了新的旅伴。
狮泉河,神山圣湖,霍尔,公珠错,仲巴,萨嘎,拉孜,日喀则,拉萨。虽然藏族同胞的丰田霸道车开得飞快,根本无暇休息与停留,但每过一处,我都会争分夺秒触景伤情。尽管我知道,我不过是在与他分别后若干触景伤情的旅伴之一,但他仍然是我眼前一直挥之不去的影子。我的藏地之行完全进入了垃圾时段。一个伤心女人形单影只回到伤心老家的过程,不提也罢。
回到成都,在自己的蜗居里,我几乎有半个月足不出户,每天都靠翻看他留下的那些照片打发时光。我不知道他在哪里,也不知道他跟谁在一起,但一想起他,我心里涌起的只有嫉妒,只有失落。
偶然的一天,我找到一张西藏地图,将我与他一起走过的每一个节点标示出来,再用红线连起来,猛地发现,竟那么酷似一个希腊字母符号“Ω”。这莫非有着非凡的寓意?(Ω,Omega,是第二十四个希腊字母,亦是最后一个希腊字母,通常用来代指事情的终结,对应指开始的Alpha。《圣经·启示录》说:我是Alpha、我是omega、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我是初、我是终。)
我们走过的路线,连接了进藏出藏的几条主干线,形成了一个大大的“Ω”,却始终没有交集,没有结合,没有原点。这条穿越线路似乎从一开始就预示了结局,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或者,起点即是终点,终点即是起点。
在成都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做梦都没想过这次行程会那样开始;在班公错那个多愁善感的夜晚,我也没有想到我们的行程就这样结束。
不知道,对老玖来说,开始无法预料,结局是否早有预谋。
写在前面
芒康 茶马古道的商道传奇/1
芒康盐井 茶马古道上仅存的原始制盐风景线/2
茶马古道 大隐于世的进藏”丝绸之路”/6
藏茶 藏族同胞视同生命的神秘之茶/9
邦达仓传奇 茶马古道走出的“商道”/12
然乌 心灰意冷的温暖记忆/19
然乌湖 意料之外的非惊艳邂逅/20
来古村 爱在冰川融化时/23
林芝 藏地江南悄然盛放的“隐秘莲花”/31
米堆冰川 纯属路过/32
鲁朗林海 失足草甸的意外温情/34
藏香石锅鸡 鲁朗美丽夜/35
南迦巴瓦 那一场无言的等待与守候/37
八一镇 林芝仙境的现代化角落/39
巴松错 兴尽知返的意外邂逅/42
邦达 谁都有一个暂时的秘密/45
昌都 那些不知不觉的美丽嬗变/47
昌都镇 澜沧江源·东女国·土司与活佛/48
强巴林寺 拜见大活佛向巴克珠/52
噶玛沟 深入民间艺术之乡/57
噶玛寺 西藏第一位活佛在这里“转世”/58
活佛转世制度 藏传佛教独创的传承方式/60
唐卡用斑斓色彩描绘虔诚信仰/63
打造铜佛像化腐朽为神奇/70
类乌齐 虫草季里看原生态人生/75
国道317 疑似最烂的国道线/76
查杰玛大殿 来不及瞻仰的传奇胜迹/79
虫草街 藏地大篷车的幸福生活/81
孜珠寺 一座神山的密语与宝藏/85
国道317上的天然画廊/86
孜珠寺,“我们回家了”/89
“六座山峰“上的本教传奇/91
《极乐与地狱》 孜珠山上12年一次的”警世大片”/101
再见,孜珠寺!/104
丁真活佛和他的圆通法门/106
丁青 “一妻多夫”与“东方吉卜赛”/108
那曲 藏北高原“天上的街市”/115
巴青 冰雹、修车铺与狗/116
索县 小布达拉与搓衣板路/118
那曲 是个多大的城市/123
纳木错 情人湖的眼泪有点成/129
那根拉山口 生命禁区第一站/130
徒步扎西半岛 猝不及防的高原反应/133
纳木错之夜 情人湖星夜传说/137
天湖日出 想象总比现实精彩/140
拉萨圣城其实可以这样玩/143
布达拉宫 打望与被打望的圣地/144
大昭寺 转与不转的风景/146
八一农场 离天堂最近的《归园田居》/149
玛吉阿米 与仓央嘉措一起发呆/151 “
山南 走过西藏的灵魂栖息地/155
神猴与罗刹女 流传千年的藏地造人传说/156
雍布拉康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新房”/157
泽当 山南明月照不还/160
羊卓雍错 圣湖宁静应如许/163
桑丁寺 寻访藏地唯一女活佛/165
江孜 英雄之城的别样温情/169
乃钦康桑雪山 传说中的“红河谷”/170
江孜 英雄城堡的寂静后街/171
白居寺 因塔闻名的另类名刹/173
日喀则 一座庙与一座城的尴尬与融合/175
日喀则 过目难忘的尴尬之城/176
扎什伦布寺 班禅大师驻锡福地/177
展佛法会 扎什伦布寺的邂逅与顿悟/179
萨迦 一个西藏人留给历史的见证/183
萨迦镇 跳不过去的辉煌烙印/184
定日 不要迷恋珠峰,珠峰只是传说/189
拉孜 在繁华与没落间尴尬的三岔口/190
定日 马车上的高原故乡/191
珠峰 无言的守望者与失落的过客/194
阿里 非常之路通往非常目的地/197
夜宿昂仁 藏戏寻根/198
萨嘎日俄松勒 地图上不一定找得到的“神山”/201
老仲巴 一路风尘中的温馨MoteI/203
前方狮泉河 欢迎进入阿里时间/205
神山圣湖 绝世美丽总在狂野后/211
冈仁波齐 山不在高,有神则灵/212
玛旁雍错 圣湖的风与鬼湖的惨叫/214
普兰 喜马拉雅山下的童话世界/216
科迦村 古老的科迦寺与有趣的“男人节”/218
古格王朝被黄沙湮灭的阿里传奇/221
札达土林 漫道黄沙掩不住的象雄文明/22_2
托林寺 一个王朝的“虹身成就”/224
阿里传奇 吐蕃王朝的终结与古格王朝的崛起/226
古格遗址 王朝多少事都付黄土中/228
日土西藏以西的记忆与哀愁/231
狮泉河 阿里“看不见”的大美/232
日土宗 西藏最西边的记忆/233
班公错 往事如水不如烟/235
后记 从没想过就这样结束/239
几年前,《中国国家地理》把这条从东到西连接上海与西藏的公路称为中国最美的景观大道,318国道就一直是我的梦。这个梦的高潮部分,应该是进入西藏以后。
有人说,318国道是中国的“66号公路”。沿着这条路,不仅可以领略诸如长江口、钱塘江、西湖、太湖、黄山、庐山、鄱阳湖、洞庭湖、天柱山、神农架、三峡、张家界、武陵源、黄龙洞、峨眉山、贡嘎山、海螺沟、折多山、雅拉雪山、省儿山、南迦巴瓦、加拉白垒,以及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的绝世美景。也有人说,这条几乎一路紧贴北纬30°线的景观大道,更是一条人文奇葩处处绽放的生命线。多如牛毛的名山古刹不值一提,仅是三星堆的发现与雪域高原的秘境就足以令世人称奇。
一路咆哮喘息的长城老越野车,显得沉默开车的老玖越发像头牛,加上他从一出发就不再修理的头发胡须,进藏后他就变成了一头真正的牦牛。说心里话,从出发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后悔上了他这台破车,更后悔选择了他这个旅伴,居然一时冲动就结伴,漫无目的地进了西藏。
准确地说,他的确不适合自驾旅行,从成都发车到现在已经过去一天一夜了,除了吃饭和睡觉,他一直驱赶着他的破车勇往直前,对车外的川西高原美景连看也懒得看一眼。更让人绝望的是,除了偶尔一个从喉咙深处冒出来的“嗯”,他可以一句话也不说。
车过理塘,我不再指望他“节外生枝”地带我去亚丁、稻城。西藏,就这样一声不吭地出现在我面前,既在意料中,又在意料外。
《迷藏(藏地秘境大穿越)》由行者六九所著。
《迷藏(藏地秘境大穿越)》内容简介:她,一个弱女子,在那个炎炎夏日的成都街头与一个神秘男人不期而遇,从此开始了一段意想不到的西藏自驾之旅。两人耗时数月,从“天险”的317国道进藏,历经林芝、昌都、那曲、拉萨、山南、日喀则、阿里等大半个西藏。
一路发生许多故事,守望雪山、觐见活佛、拜访藏民、探寻文明,然而在班公错那个寻常的夜晚,这段旅程又出乎意料地戛然而止。数年过去,她对那次西藏之旅终究念念不忘,在无数的夜晚为之辗转反侧,梦想回到西藏,回到旅途开始的地方。
神山冈仁波齐、天葬、一妻多夫制、活佛转世、古格王朝……一个个诱人的名字将我们引向秘境西藏,守望雪山、觐见活佛、拜访藏民、探寻文明,自然必不可少。
这是一段旅程、一次奇遇、一场爱情,这是一次偶然发生却又戛然而止的藏地大穿越之旅。一本书成为作者的西藏记忆,也是众多人的西藏印象。
《迷藏(藏地秘境大穿越)》涉及众多西藏文化解密,古格王朝、活佛转世、天葬、一妻多夫等众多话题都在本书中一一呈现,作者行者六九更是被破例允许登上古格王城拍摄到了珍贵的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