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眼光、有责任心的作家,在儿童的眼光面前应该充当儿童攀登艺术高峰的向导者的角色。“中华原创儿童文学网书系”在选取作品时就是为了充当这一角色,避免全然服从于儿童已有的认识、欣赏水平,而是既考虑儿童已有的认识、欣赏水平,也考虑如何让儿童得到提高,让儿童服从于作家的艺术旨意,装上审美翅膀,飞向高格的艺术王国,在高格的艺术王国中得到熏陶,得到培育。因此,书中的作品必然在儿童文学的百花园中显得出类拔萃,能以它较高的艺术品位,培育儿童,提高儿童的欣赏水平,还可以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经得起他们去反复品读,显示作品有留之久远的价值。本书为“中华原创儿童文学网书系”丛书之《奔跑的槐花精灵》。
最佳原创少年文学读本汇集了当今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家群,包括阳光姐姐伍美珍、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中国科幻巨擘叶永烈等著名作家,旨在为少年儿童打造一套经典的原创读本。本丛书共8卷,其中童话2卷、小说2卷、散文2卷、科幻1卷、寓言1卷。在品读名家精品之外,我们还特别聘请专家撰写“写作点睛”,告诉小学生和初中生写作的诀窍和想象力的来源,让写作文从此不再是难题!
本书为“中华原创儿童文学网书系”丛书之《奔跑的槐花精灵》。
女生娜佳
于立极
“老师,我要给你提意见!”俄罗斯留学生娜佳板着脸,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向我举手。
“请讲。”我停止了讲授。
“为什么你不能今天告诉我们成绩?”娜佳又重复了她上课前的提问。真要命,她一着急,语调更是该抑的扬,该扬的抑,就像一张行将报废的老唱片。
“刚才我不是说了吗?教务处并没要求我今天一定要告诉你们成绩!”我微微皱起了眉头,刚才已经解释过了,怎么还问个没完?
“以前刘老师总是第二天就把成绩告诉我们的……”娜佳不服气地嘀咕着。
我没有理她,继续上课。这个黄发褐眼的娜佳,老是跟我作对!两个月前,我调到了这所外国语大学工作。他们原来的听力老师到英格兰留学去了,汉学院便安排我为外国留学生讲授一年级的汉语听力课程。第一节课,娜佳就好像不太喜欢我,对原来的刘老师的去向问个没完,还用她那双褐色的大眼珠子滴溜溜地审视着,偶尔还对我的讲课直言不讳地品评一番。尽管不很舒服,但她的好多批评意见我都接受了,因为其中不无道理。比如说,我讲到中国人有尊敬老人的习惯,上车时会让座,娜佳就会站起来反驳说,老师讲得不对,我看到的不是这样!娜佳说的是事实。我感到他们年龄虽小,却聪明得很,备课时便不敢懈怠,多了几分认真。本来接手时我是有几分顾虑的,因为毕竟没教过外国学生。为了打消我的顾虑,刘老师说,你别看他们长得人高马大,年龄却大多在十八岁以下,也就是咱们的中学生呗!这样一说,就由不得我不接了,否则就让人看扁了。只是没想到顾虑这么快就成为了现实——他们可远不比我们的中学生那样好教。就说今天的矛盾吧,其实很简单。昨天期中考试,今天他们就要考试成绩。十多个外国留学生的卷子并不难批,也并不是我不想尽快批好卷子,而是刚批了几份卷子就接到学校的紧急任务,一直忙到半夜,卷子自然没批完。留学生们很不高兴,表现最强烈的就是娜佳。我已经告诉她明天就可以看到成绩,用得着这样不依不饶吗?
尽管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我仍然镇定自若,按预定计划进行讲授。课上到一半的时候,我发现韩国留学生林仙河趴在桌子上,便走上前。旁边的班长郑善美说她病了,身上在发烧。以我曾在医科大学工作多年的经验判断,林仙河肯定是感冒了。不用去医院,我就能为她开药治疗,我说下课后带她去药房。
娜佳插了一句:“我们不敢吃中国的药。”
我问:“为什么?”
她回答说:“你们的药量大,吃了以后回国吃我们的药就不管用了。”
后来我咨询了资深医生,才知道娜佳说的不对,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服药不按医嘱,病未治愈就擅自停药引起的,病转成慢性,什么药都不会好用的。当时我没有反驳她,而是问:“那你们生病怎么办。”
“我们不吃药。”
“就这么顶着?你知道吗?感冒生百病,可以引发肺炎、心肌炎等多种疾病,不行,必须吃药!”
下课了,就当我要陪林仙河去药房的时候,娜佳竟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我说:“老师,你对我们的意见很不在意,能换一个班教吗?”
好家伙!这是对我“吹哨”了。卷子成绩早晚之争,无论如何也不该严重到要“下课”的份儿呀J这娜佳长得真是外国脑袋,太不通中国人情了。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我强压下愤怒的情绪,不动声色地说:“我的课是汉学院安排的,你找他们好了。” 说完,我带着林仙河去药房买药,郑善美等几个韩国留学生陪着我们,没想到娜佳也跟了来。中途我发现林仙河好像想对我说什么,一问原来是她没带人民币,我说:“老师替你付!”
娜佳闻声拿出人民币来,我笑一笑推回去:“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老师掏钱给学生买药不是正常的事吗?”
娜佳这回依了我。我去药房买了药,给林仙河服上,然后把剩下的药交给她,告诉她服用方法。起身离开的一瞥之间,我发现娜佳的眼睛里闪过了一道涟漪。
我在等让我丢尽脸面的“下课”通知,但出乎意料的是汉学院方面并没有什么动静,我也就按时去上课。计划中是给他们播放中国电影,深入训练口语。那天我选的是香港言情片《星愿》,任贤齐和张柏芝主演,把一个爱情故事演绎得很是凄楚动人。中途,我发现玛莎频频把目光投向身边的娜佳,目光中满是迷惑不解。定睛一看,娜佳那张平时几乎没有多少表情的异国的脸,竟然淌下了两行异国的泪水,她竟然哭了!还不时用手指擦去眼角的泪珠。突然我心里早有的成见开始如冰山般坍塌下来,开始冰消雪化了:不同国家的人们还是可以沟通的,娜佳不也有一颗易感的心吗?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下课后娜佳并没有去教务处告我的状。班长郑善美对我说,在带林仙河看病之后,娜佳说我还算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就这样,我没有被“下课”,这使我有了充足的时间去了解这些外国留学生。时间一长,我的才能得以从容展现,班长反映说,同学们对我的课开始满意起来了,娜佳转而成为了我的拥护者,她甚至去跟汉学院讲我比原来的听力老师讲得还好。再后来,娜佳和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她变得愿意和我说话了,说话的时候很活泼,一副完全信任我的样子。我开始有点儿喜欢她了,并且渐渐发现在她看似无表情的面孔之下,跳动的是一颗和中国人毫无二致的心。熟了以后,她和我讲了很多事,讲班里所有的女生都有男朋友,问我这在中国是不是算早恋?讲俄罗斯好多女生16岁就未婚先孕,男朋友不愿意负责任,生下的孩子只能自己一个人抚养……她还告诉我她的业余职业是推销啤酒,一晚可以挣200多元人民币,已经用自己挣的钱买了一处房子等等。
我曾听“的士”司机说,我们学校的很多俄罗斯女生在外打工,深夜里他送过好多次。我疑心娜佳实践了我教的中国“语言艺术”,她做的不是什么“推销啤酒”,而是陪酒女郎,后来事实果然证实了我的推测。
那天,为了体验生活,我跟随公安局的朋友到了一家大连很著名的星级酒店,据线报这里有人非法销售毒品。在灯火迷蒙的地下一层酒吧里落座后,我的眼睛慢慢适应了这里的光线。突然间我的目光定住了,我竟然在这里遇见了我的学生娜佳!她真的在做陪酒女郎。尽管早有预见,但我的心里仍然波涛汹涌,一时难平。我的学生——娜佳就在不远处的桌子陪一个爆发户模样的客人。我把自己藏在暗影里,努力让自己不引人注意,特别不想让娜佳注意。
没过多久,娜佳那桌骚乱起来,原来客人喝醉了酒,想要调戏娜佳!娜佳把酒泼在那人脸上,那人大骂起来,甚至举起了拳头,旁边的人拉也拉不住。我让我的警察朋友去干涉,可他指指身上的便衣说我在执行任务,不能暴露身份!见场面越发紧张激烈起来,我急了,站起身来要冲过去。朋友按住我问为什么要为一个俄罗斯女孩出头?我说她是我的学生!朋友说那好你别着急,这事我来处理,说着拿起了手机。不一会儿,就有巡冲了进来,平息了事端。我疑心娜佳发现了我,她的目光曾经在我们这一桌停留过瞬间,但我认为娜佳不一定就能发现我——我想她一定不想在这种场合和我攀谈。
事后,我和我的警察朋友关于俄罗斯有过一次长谈,因为我俩在大学里学的都是俄语,如今没什么用处了,得转学英语。我俩从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住在大连棒槌岛国宾馆接受中医治疗谈起,谈到前苏联到现在的俄罗斯的巨大变迁,不免心生慨叹。朋友说,一个昔日被我们尊称为“老大哥”的国度,如今他们的女孩子堕落到我们这里来陪酒,真是让人伤感呀!我却认为不必如此悲观:国家的发展和人的成长有何两样?也许就是因为他们的下一代能审时度势反省自己,放下大国子民的架子,方显英雄能屈能伸的本色,俄罗斯的再度强大才指日可待!
前不久,我讲完规定托着一个生日蛋糕,原来这一天正是她十八岁生目。我非常高兴地留了课程准备下课,娜佳站了起来,带着一脸灿烂的异国微笑。她的手中下来,让全班同学都为她庆祝生日J
班长郑善美要去为娜佳买礼物,我让她替我买一束鲜花。郑善美回来之后,我把鲜花亲手送到娜佳面前。此时的娜佳脸上喜悦的表情就像所有中国女生一样,欢欢喜喜地从我手中接过鲜花。生日蜡烛被点燃了,把光芒投射在周围每一个人的兴奋的脸上,我看着娜佳日渐成熟的身影,注意到她的黄发已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金发,~双大眼睛褐得更加明亮动人了。我欣慰地想,这世上又一位女生迈入了十八岁的花季了。
娜佳在把切好的蛋糕递给我的时候,低声说了一句:“那天真的非常感谢你!”
我抬头望向她的眼睛,那里面盛满了感激和敬意,还有一丝女生卖弄聪明时特有的狡黠。
我微笑了,用目光告诉她我明白一切。然后,我在《生日快乐》的乐曲声中高举起酒杯,大声说:“让我们为了娜佳,为了十八岁,干杯!”
写作点睛
散文是一种写作手法多样和自由的文体。散文作家常常借鉴小说的表现手法,将事件和人物叙述得张弛有致引入入胜。作家在这篇文章中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在事件的冲突中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情绪。作家着力于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冲突,将一个中国教师和外国学生的冲突与融合表现得令人信服。“冲突——化解”的小说叙事传统在这里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来自俄罗斯的女生娜佳是以一种对立的姿态出场的。对于教师不能及时公布考试成绩这样一个在中国人看来司空见惯的小问题,娜佳却紧紧抓住不放,甚至公开表示要因此调换教师。随着交往的增多和了解的加深,我渐渐发现了娜佳的可爱之处,娜佳也成了我的拥护者。作家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来描写人物:娜佳对我没有及时发试卷的不满;娜佳对我自己掏钱给学生买药的行为的赞赏;娜佳看电影时流下的泪水;娜佳在酒吧中的冲突;娜佳手捧生日蛋糕的微笑。娜佳的形象在这些事件和场景中渐渐丰富起来。
作家在记录事件的同时,也记录了事件发生时的心理活动。这些细腻的心理描写自然率真,没有过多的修饰与剪裁,真实地记录了人物在事件中的态度和立场,增加了文章的情趣和理趣。
P6-11
儿童文学作为审美艺术,审美主体是儿童。离了儿童,儿童文学这个审美客体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作为主编,考虑到这套书是面向9~15岁的儿童,在选取作品时,十分尊重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十分尊重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审美情趣。
如何去把握这个年龄段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审美情趣呢?过去我们一谈到年龄特点,说得最多的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已有能力,诸如他们已经具备哪些知识,哪些基本观念,有哪些兴趣爱好,从家庭到学校,他们一般能够做些什么等等,这些认识和能力其实是儿童在这个年龄段身心成长所达到的水准。已经达到的水准固然要重视、要尊重,因为不重视、不尊重,作品就无法为他们所接受。但仅仅看到孩子的已有水准,仅仅照顾他们一些十分幼稚的认识和快感还是不够的。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儿童时时刻刻在成长,每个年龄段的儿童都蕴育着那个年龄段的潜在能力,潜在能力随时可能变显在能力。从儿童潜在心理来讲,成长是他们最强烈的渴望,不管他们自己意识到没有,他们时时刻刻都在不由自主地模仿大人,向大入学习,盼望自己快快长大。过去由于对儿童特点把握上的偏差,导致对儿童文学的认识上出现失误。人们往往以为儿童文学就是追随儿童已经获得的能力和一些幼稚的情趣,只要满足了儿童的需要,就算是好作品了。殊不知,把儿童每时每刻在成长给忘记了,不去理会儿童成长在知识、能力、观念、情感上的要求,不去理会儿童成长对艺术的需求,不去挖掘、开发儿童的艺术潜能,不把适合儿童接受,同时适合他们提高的艺术拿出来,作品必然是低水准的。那么,一个有眼光、有责任心的作家,在儿童的眼光面前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我认为应该充当儿童攀登艺术高峰的向导者的角色。这套丛书在选取作品时就是为了充当这一角色,避免全然服从于儿童已有的认识、欣赏水平,而是既考虑儿童已有的认识、欣赏水平,也考虑如何让儿童得到提高,让儿童服从于作家的艺术旨意,装上审美翅膀,飞向高格的艺术王国,在高格的艺术王国中得到熏陶,得到培育。因此,这套书的作品必然在儿童文学的百花园中显得出类拔萃,能以它较高的艺术品位,培育儿童,提高儿童的欣赏水平,还可以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经得起他们去反复品读,显示作品有留之久远的价值。
为了使这套书符合以上要求,在选取作品上主编做了如下工作:
1.注意通过作品要有新的东西给予儿童,使儿童每阅读一篇作品都有新的感觉,都能得到新的收获。这里的新,就如知识的增长一样,是相对于已知而言,是强调作家的给予要大大多于已知。如果没有丰富的信息,永远是等量输入,儿童通过作品就谈不上增长见识了。至于儿童已经显现的艺术感知,作家当然不能排斥它,要十分尊重它、用心表现它。因为这既是作家创作目的之一,又是创作手段之一,作家只有在儿童获取已有感知的同时,又善于把握儿童内在能力,发现儿童的好奇心、求知点,去恰到好处地表现儿童从未感受过的感知,新的感知才能在不经意之中为儿童所接受。诸如对科幻小说的选取,王晋康的《龙的传人》、叶永烈的《腐蚀》、刘慈欣的《圆圆的肥皂泡》、刘兴诗的《悲歌》、星河的《朝圣》、韩松的《宇宙墓碑》等对未来科学、未来世界都有着自己新的见解、新的观念,而且在艺术构思、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方面,丝毫不亚于主流文学,值得孩子们好好品读。
2.注意要有比儿童的艺术感知高一筹的作品献给儿童。这里所说的高一筹,是相对于通俗浅白而言,是指艺术的高水准、高质量。比如讲故事,作品要善于把握自然法则、逻辑规律,要精通变化三味,能巧妙设置悬念与释疑;塑造人物,要能将作家的人生体验、学识人格、描写性格与典型方面的招数,表现得生动活脱而又内涵深刻;对那充满幻想的艺术画面,似幻犹真也好,前后呼应也好,左右逢源也好,能给入以和谐一体、自成一格、韵味无穷的感觉;文字上不是白开水一杯,而是反复锤炼、贴切精妙、生动传神等等。就好比熔炉,作家能将一些艺术手法创造性地熔铸成一个高格的意境,那么它们给儿童的就绝非只是一时快感,而是经得起反复咀嚼、持久享受,甚至是能滋润终身的。如沈石溪的《天命》、李丽萍的《选一个人进天国》、薛涛的《绿山谷》、常新港的《长夜难眠》、张品成的《摘下帽子》等,无论情节的设置、人物的塑造、内涵的揭示、语言的锤炼,其艺术功力都是很高的。
3.注意要以社会化的情感打动儿童。作家如果仅仅是表现一些孩子随意而发的情绪,而不是表达人类共同的有意义的情感,虽然也能博得儿童读者一笑,但却是一笑了之的事。这里所说的共同的有意义的情感,是饱含人生的真理,饱含大多数人的利益。如果作品传达的是伟大的爱,比之狭隘的爱,比之私仇小怨,其感染入的程度,其引起共鸣的广度,其陶冶心灵的深度,都会远远超出随意型、情绪型、私利型情感对儿童的深远影响。也许有人要说,就儿童而言,情感问题用得着提到这个高度吗?我认为不是提到什么高度的问题,往往人性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就能从儿童身上得到强烈反映。创作中的形象思维活动,个别与一般、感性与理性的把握在儿童文学中同样是哪方面都离不了的。离了一般大众,离了理性认识,情感谈不上社会化,就找不到更多知音,无法引起更多读者的共鸣;当然,离了个别形象,离了艺术感知,作品就不像是艺术,就会使读者感到索然无味,也同样找不到更多知音,引不起更多读者的共鸣。所以在选取作品时两方面都没有忽略。如金波的《雨人》将雨拟人化,对造福于人类的雨饱含深情,给予颂扬,既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又使孩子的情感得到升华。又如周锐的《咔!咔!咔!咔!》、黄蓓佳的《欢喜河娃》等,或爱,或恨,或悲,或喜,或郁,或欢,都可见人类共同的、基本的、有价值的情感反映,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带来内心的感动。
4.注意思想观念的正确处理。儿童刚来到这世上,经历少,见识少,受教育少,许多看法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如果作家们一味强调形象,排斥观念,或单纯地收集儿童认识上的幼稚、错误作为笑料,这对儿童的成长是极不负责任的。也许有的作家要说儿童文学嘛,还是多给予一些形象,少来点说教。这不是说教的问题,观念是人们对事物、对人生的认识和看法。只要你是个成人,凡事都有自己的观念。一个善于思维,擅长描写的儿童文学作家,他必定会把对人生、世事的认识寓于形象中,让形象与思想融于一体,使形象变得沉甸甸的,给儿童以成长的指导和对未来的启示。如洪烛的《国风悠悠》、陈启文的《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毛云尔的《木鱼》、海东升的《1983年的哲人》、杜文娟的《歌唱每座高山、每条河))等,无论描绘社会环境、自然风光、日常生活,那别具一格的意境,形散而神不散所蕴含的旨意,都有着对生活的独到发现,能给孩子们带来许多新的感受和思想启迪。
总之,真心为了儿童,真心为了儿童的成长,儿童文学就应该以培育审美主体为目的,对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较高要求。我就是根据这一较高要求,对作品优中选优,组成了这套“最佳原创少年文学读本”。丛书共8本,包括小说2本、童话2本、散文2本、科幻1本、寓言1本,欢迎大家品读。
杨实诚
2010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