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机电产业的实证分析/人民日报学术文库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作者 张军生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中国经济地位提升,竞争力有待提高

1.1.2 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升产业竞争力

1.1.3 全球产业转移为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机遇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1.2.1 关于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1.2.2 关于产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1.2.3 关于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和实证研究

1.2.4 现有研究文献的不足之处

 1.3 本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4 本书的研究思路和框架结构

 1.5 本书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6 关于产业分类的应用

 1.7 样本统计数据说明

第2章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2.1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2.1.1 显示性指标

2.1.2 分析性指标

 2.2 构建本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2.2.1 构建的原则

2.2.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本章小结

第3章 全球产业转移与中国制造业的结构调整

 3.1 全球产业转移的回顾与展望

3.1.1 20世纪50年代的全球产业转移

3.1.2 20世纪60年代的全球产业转移

3.1.3 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产业转移

3.1.4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及以后的全球产业转移

 3.2 21世纪全球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

3.2.1 特点和趋势之一:全球产业转移规模扩大化

3.2.2 特点和趋势之二:全球产业转移类型多样化

3.2.3 特点和趋势之三:全球产业转移分工专业化

3.2.4 特点和趋势之四:跨国公司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承载体和助推器

 3.3 全球产业转移下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3.1 全球产业转移下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3.3.2 全球产业转移下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4.1 制造业的界定与分类

 4.2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4.2.1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4.2.2 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ERCA)

4.2.3 贸易竞争指数(NTB)

 4.3 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4.3.1 比较优势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

4.3.2 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和潜在优势分析

 5.1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5.1.1 国际市场占有率

5.1.2 市场渗透率

5.1.3 相对竞争优势指数

 5.2 中国制造业的潜在优势分析

5.2.1 出口增长率

5.2.2 产业内贸易指数(IIT)

 5.3 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和潜在优势的动态变化

5.3.1 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动态分析

5.3.2 中国制造业潜在优势的动态分析

5.3.3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动态分析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机电产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6.1 典型产业的选择

 6.2 机电产业比较优势的国际比较

6.2.1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6.2.2 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6.2.3 贸易竞争指数

 6.3 机电产业竞争优势的国际比较

 6.4 机电产业内贸易的国际比较

6.4.1 机电产业内贸易程度的国际比较

6.4.2 机电产业内贸易类型的国际比较

 6.5 机电产业综合竞争力变化的国际比较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7.1 直接影响因素分析

7.1.1 劳动生产率

7.1.2 经济效益指标

7.1.3 规模经济效益

 7.2 间接影响因素分析

7.2.1 技术因素

7.2.2 产业关联度

7.2.3 市场结构和竞争状况

7.2.4 政府行为

 7.3 机电产业专业化分工程度

 本章小结

第8章 中国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增长模式的实证分析

 8.1 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跨期增长的实证分析

8.1.1 变量的选取

8.1.2 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的计算

8.1.3 模型的设定

8.1.4 计量结果与结论

 8.2 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内生性增长的实证分析

8.2.1 内生性检验的实证方法

8.2.2 模型的设定

8.2.3 计量结果与结论

 8.3 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内生性增长的个案分析——华为公司

8.3.1 华为概况

8.3.2 华为的核心技术战略

8.3.3 华为的研发投入与人力资本投入

8.3.4 华为的市场主导战略

8.3.5 华为与竞争对手的博弈——中国机电产业发展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及建议

 9.1 结论

9.1.1 结论一: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

9.1.2结论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源于竞争优势的确立

9.1.3 结论三:中国机电产业仍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

9.1.4 结论四:中国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遵循内生性增长模式

 9.2 提升中国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9.2.1 制度建设是提升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9.2.2 自主创新是提升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源泉

9.2.3 产业政策是提升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后记

内容推荐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机电产业的实证分析》在波特“钻石模型”以及国内学者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五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估;并运用面板数据构造固定效应模型对典型制造业(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增长模式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同时在国际比较基础上探寻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通过考察,发现中国机电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显不足,科技研发人员的投入明显落后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增长。为此,从制度建设、自主创新、产业政策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此外,张军生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机电产业的实证分析》从华为公司的个案研究中发现,人力资本、研发投入、核心技术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实现中国制造业和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内生性增长的源泉。

编辑推荐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逐步加深,中国产业和企业也必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提高产业竞争力才能在强手如林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尤其是机电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关系到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因此,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已经引起我国政府、产业界以及学术界广泛的关注。进入2008年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并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世界经济形势日趋严峻。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正确评价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如何确定中国制造业和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如何探寻中国制造业和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增长的内在机制,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张军生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机电产业的实证分析》试图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进行初步的探索,提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以供有关各界参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3: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