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爱无疆(鲁甸地震抗震救灾100个感人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蔡春生//刘建华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刚才听了大家的意见,我谈谈我的想法,钢结构房还是要得的,关键是选择轻型钢材还是重钢……”在八宝村安置点,唐正云与村民们热烈地讨论着。唐正云对记者说:“这里的群众团结得很,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共同管理生活账目,天天公示开支,青壮劳力组织起来就近打工,恢复重建方案出台了,这几天他们就在规划着如何建设新家园的事。”

重建好家园是唐正云目前最大的心愿。他说:“龙泉社区在整个鲁甸6.5级地震中损失最重、死伤人数最多、房屋倒塌最严重、过渡安置最难、恢复重建任务最重。”

10月中旬从北京参加“寻找最美村官”颁奖典礼回来后,唐正云没有睡过一个像样的觉,灰街子集中安置点还住着3000多名群众。虽然上面要求各家各户分灶吃饭,但在灰街子安置点,还有八宝、沿河的黄泥坡、红石岩、三板桥3个社150多户群众还是集体吃饭。

深秋时节,在薄雾笼罩的龙头山镇灰街子安置点,受灾群众正在忙活着做饭,虽然住在帐篷里,但已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

“大爹,昨晚睡得怎么样啊?大姐,今天的中饭很可口哟……”趁吃午饭时间,唐正云带着防火、治安巡查员巡逻在各帐篷间。

地震虽然过去两个多月,可唐正云还是闲不下来。在龙头山灰街子集中安置点,小到一桶方便面的分配,大到整个恢复重建的全面工作,电话一个接着一个,事情一件接着一件。

“比起地震那个月,工作有头绪多了。”唐正云说,那段时间里,几千名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在安置点“大食堂”吃饭、领物资,实在忙不过来。“那段时间我简直无法睡觉。”唐正云略显疲惫地说。这位被媒体称作“铁汉子”的44岁党总支书记,在失去8位亲人的情况下,肩负5000多受灾群众的过渡安置,曾经连续工作6天6夜没合过一次眼。

“支书家损失惨重,这几个月来他太辛苦了。”社区主任邵发平沙哑着嗓子说,地震发生那晚上几千人站在大雨中哭成一片,我们社区干部怎么能放得下,唐支书带领我们尽全力抢救和安抚大家。两个多月来,抢险救灾、过渡安置、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唐支书一刻也没有闲过。

“去了的人已经去了,还有这么多活着的人需要招呼。”唐正云喃喃自语道。

“我叔叔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忙得不可开交。”地震发生以来,一直跟着唐正云的侄子唐纯华告诉记者:“他是支书,面对这么大的灾害,全村人都需要他。”

地震发生以来,唐纯华已经成了叔叔的临时部下,他和村里的10多个年轻人组成了一个志愿小队,帮忙运送和分发物资,如今天天在村里提醒村民们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现在工作压力一点没减少。维护秩序、伙食供应、火灾防范、组织群众生产自救……社区临时党支部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令人感到高兴的是,整个安置点的生活正在变得更加有序:大食堂里有了荤菜,帐篷里通上了电,医疗服务点、通讯保障点、净水供应点甚至淋浴点等服务设施不断在建设。恢复重建已经拉开帷幕,有的家已经热火朝天干起来了,省、市、县领导还经常来看望大家,受灾群众心里都是热乎乎的……”穿梭在集中安置点上,唐正云有做不完的事。

“新闻媒体对你做了很多报道,祝贺你又获得了2014年度全国最美村官,你可是我省今年唯一入选的村官。”

“荣誉不是我个人的,我只是在尽自己的责任。.”面对记者的祝贺,唐正云淡淡地说了一句后,起身穿过帐篷“巷道”。建新房的钢结构运到了,他要组织人员接收卸货,重建家园的任务才刚刚开始。

“使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生态功能和环境质量明显提升。”这是中央、省、市、县领导的要求,也是灾区人民的希望。作为受灾最重的龙泉社区总支书记,唐正云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

P172-P173

目录

为救灾牺牲的90后武警战士谢樵:

 战士忠诚青春不朽

昭通市鲁甸县公安消防大队政治教导员陈蓉:

 废墟上的铿锵玫瑰

龙头山派出所所长夏大猛:

 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民警杨洪仟:

 英魂永驻

“乌蒙铁军”:

 率村民生死大转移

云南边防总队灾区义诊:

 “我们没有撤退时间表”

云南巧家民警唐远均:

 直面灾难不退缩

巧家县公安局副局长、交警大队长古永熙:

 瘫倒在救灾一线

昭通军分区昭阳区人武部部长李四刚:

 带领民兵拼命救灾的急先锋

成都军区13集团军刘科:

 “小伙子,你们立大功了,千万注意安全!”

解放军昆明民族干部学院30名少数民族学员:

 “军人就该冲锋在前”

灾区的“桥头交警哥”罗辉:

 一位心系灾区的好警察

民警莫大钢:

 痛失亲人仍坚守救灾一线

检察官马勇: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坚守

彝良县委常委、县人武部政委沈古才:

 人民的需要就是我的工作

武警黄金部队:

 灾难中,那群最可爱的人

云南边防总队副总队长张琪:

 指挥抗震救灾,是我无上光荣的责任

昭阳区人武部政委夏洪帅:

 用爱撑起生命的脊梁

陆军第14集团军某炮兵团余才皓:

 唯一的请求

云南省昭通军分区:

 争分夺秒营救不畏艰险冲锋

昭通交警:

 保障生命通道线畅通

云南消防总队特勤支队:

 英勇善战的“橙衣军团”

武警云南总队昭通支队朱发栋:

 “大爷,我的军帽你戴着”

武警云南总队“8·03”抗震救灾心理服务:

 炎炎夏目送清凉

云南昭通军分区政委张亮:

 “精神不垮人就不会垮”

第二炮兵抗震救灾部队肖权:

 “开路先锋”

鲁甸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冯国凤:

 走在抗震救灾前沿的女法官

一对并肩奋战灾区的警察夫妻:

“再累我也要挺住”

武警8751部队政委向荣贵:

 “诸葛政委”

妹妹为救被埋哥哥刨断手指:

 “你们能不能帮我,找到哥哥的录取通知书”

七旬夫妇:

 徒手挖出四位家人

龙头山龙泉村村民蔡关兵:

 斧头劈铁锹撬救出三人

牺牲在抢通现场的共产党员缪方洲:

 用生命延续“生命线”

孕妇互相鼓励:

 为了宝宝坚持!

双臂保持托举姿势的女孩田应先:

 地震前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

舍身护奶奶的三兄弟:

 出于本能的反应

累倒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共产党员周清顺:

 村组长的担当与燃烧

抗震救灾英雄梁龙洲:

 他的青春和生命定格在路上

客车司机马永富震中安全转移乘客:

“一个都不能少”

巧家县马树镇水磨村民小组长胡兴柱:

 临危不乱冲锋在前

巧家县包谷垴乡红石岩村党总支书记蒋先林:

 不顾群众就是失职

昭交集团鲁甸分公司党支部书记马殿敏:

 “灾难面前要敢于担当”

龙头山镇党委书记李善云:

 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昭通电视台丁永权:

 把悲伤留给自己

鲁甸县火德红镇党委书记臧尔方:

 钉在岗位上的共产党员

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社区党总支书记唐正云:

 废墟上屹立不倒的主心骨

龙头山镇光明村党总支书记谭德军:

 “我是支书,我先来”

小寨镇党委挂职副书记高燕:

 孩子们的“临时妈妈”

“父子兵”忙救援:

 灾区5日才见面

村医黄明学:

 坚守灾区

李家妮:

 为了那份深沉厚重的爱

李学科:

 带病抗震救灾的“90后”新农村指导员

龙头山供电所副所长李锐:

 铁打的汉子累倒抢险现场

鲁甸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卢敏:

 “龙头山镇最忙的人”

巧家县药山镇泥石流隐患点检测员李乾章:

 挽救全村66个生命

挖掘机手李才清:

 清障保通的开路先锋

鲁甸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张顺云:

 人刨手抬也要抢通生命线

包谷垴乡红箐村村支书孙选伟:

 舍小家顾大家

包谷垴乡周家坪村残疾党员何荣华:

 他把乡亲视亲人

大学生村官王世金:

 地震中展本色

鲁甸地方公路管理段段长张煜:

 危难之处显本色

巧家县新店镇开基村大学生村官杨德坪:

 在救灾路上扛好“村官旗帜”

鲁甸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马茜:

 灾区救援“千里马”

巧家县新店镇青山村张家宝:

 强忍丧子之痛带病率领受灾群众自救

病床上的常礼焕:

 坚决要求回岗位

昭通总段应急中心机械操作手胡廷斌:

 感动在身边最美交通人

鲁甸县火德红镇李家山村村医杨国兰:

 生命的守护者

被垮塌的房屋掩埋的供电员工赵旗:

 “我还能坚持,先送重伤员”

巧家县检察院检察长石安军:

 危急关头勇担当

追忆在鲁甸“8·03”地震中不幸遇难的龙头山

 司法所女干警马金凤:

 永不凋谢的“金凤”花

昭通市交通运输局何明瑞:

 一个抗震救灾急先锋与病危老父亲的特殊约定

鲁甸县交通局总工程师李云曦:

 勇于担当的“80后”

“切糕王子”阿迪力·买买提吐热:

万斤切糕送灾民

“草根慈善家”阿里木江·哈力克:

 “为灾区人民做一锅地道的新疆手抓饭!”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蔡侯友:

 灾区“新闻父女兵”

昭通日报专职摄影师张广玉:

 冲锋在灾区一线的“摩托车记者”

山东党员赵龙海:

 千里送爱心

黑龙江党员曹树贵:

 万里援灾区

滑板明星耿星:

 摩托行走震区

丁福凤、丁福建:

 姐弟携手在救灾中升华青春

携500万资金前往一线救灾的邓启平:

 鲁甸灾区“硬汉哥”

杨四龙的感恩车队:

 这回不送土豆送拖拉机

巧家县防震减灾局杨嵛:

 8天免费为医院伤员提供饭菜1658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伟:

 “捕捉”地震波轨迹的人

张中华:

 灾区有个独臂志愿者

云南昆钢钢结构有限公司:

 “板房学校”保开学“抗震民居”启新篇

社会各界在鲁甸6.5级地震抗震救灾中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澎湃的力量高扬的旗帜

玉溪市人民医院医疗队:

 不畏艰险不辱使命

蒙牛志愿救援队:

 “哪儿有需要就上哪儿”

震区里的农民工“义务接送摩托队”:

 “灾难面前,我们都是中国人”

活跃在灾区的心理疏导服务志愿者:

 青春在灾区绽放

通信抢险队员黄明:

 在余震中架起生命线

昭通市疾控中心:

 扛起灾区防疫重任

鲁甸县国税局:

 奔走在灾区的国税人

抗震救灾免费图书阅读点:

 给灾区群众一个心灵的港湾

中电投牛栏江公司:

 一个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昭通市广播电视系统:

 “铁肩担道义大爱存天地”

三峡集团:

 情系鲁甸

中国移动云南公司:

 那些闪光的瞬间

“8·03”鲁甸地震各民族抗震救灾纪实:

 废墟上绽放的民族团结之花

内容推荐

蔡春生、刘建华主编的《大爱无疆(鲁甸地震抗震救灾100个感人故事)》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有关方面要抓紧了解灾情,组织群众避险,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涌现出来,让人泪流。该书选编出100个感人的故事,记述鲁甸地震中的大爱,展现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同时也是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生动的素材。

编辑推荐

蔡春生、刘建华主编的《大爱无疆(鲁甸地震抗震救灾100个感人故事)》是第一部讲述鲁甸地震抗震救灾故事的书籍。100个故事告诉你:

什么是战士的忠诚,为救受灾群众舍生忘死;

什么是党员干部的无私奉献,亲人逝去房屋倒塌都挡不住救灾中的义无反顾:

什么是受灾群众的朴实菩良,危难中的相互帮扶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

什么是志愿者的千里驰援送温暖,心手相连渡难关;

什么是大爱无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7: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