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国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加强思想交流、注重学术对话也至关重要。
周为民主编的《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从总体上集中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和话语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等问题,而核心是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这为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个重要视域:马克思主义研究要面向问题,尤其是“中国问题”,同时也可从“中国问题”视角来理解、研究与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要发展,必须面向问题,既面向全球问题,也面向中国问题。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本质上就是面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把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方向,旨在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中央党校特色。周为民主编的这本《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从总体上集中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和话语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等问题,而核心是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已成立五年多,特出版《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专辑,向教研部五岁生日献礼。
注重建构以“聚焦、一体、集群”为发展思路的学术共同体(代序)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论
整体性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发展
构建中国现代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基本理论依据
发展哲学视域中的文明冲突论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实然国家与应然国家——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解读
“自由的精神生产”的现实性与超越性
资本逻辑与公平正义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双重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和话语权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及走向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现代性个体价值启蒙——一种基于历史发展逻辑的梳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三个维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反思
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
清理与前瞻: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
当前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及前景
等级、阶级与人的解放
形塑“环境正义”: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功能区划和利益补偿
需求变化、产能过剩与社会主要矛盾
论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还会走多远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民族复兴强大力量
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基本规律探析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转型
完整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