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是杭州最亮丽的风景线,也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古今沧桑的见证。西湖是杭州的象征,也是杭州的幸运。西湖与杭州难分彼此,说杭州,离不了说西湖;游杭州,则多半是游西湖。反映在诗文上也如此。本书是一本关于西湖和杭州的现当代散文选,所选为辛亥革命以来近一个世纪内的作品,侧重于文艺性的美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说不尽的西子湖/西湖文化博览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吴战垒编 |
出版社 | 杭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西湖是杭州最亮丽的风景线,也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古今沧桑的见证。西湖是杭州的象征,也是杭州的幸运。西湖与杭州难分彼此,说杭州,离不了说西湖;游杭州,则多半是游西湖。反映在诗文上也如此。本书是一本关于西湖和杭州的现当代散文选,所选为辛亥革命以来近一个世纪内的作品,侧重于文艺性的美文。 内容推荐 本书是“西湖文化博览”丛书中的《说不尽的西子湖》分册,本书收集了数十则短篇,从作家到故事都是地道“杭产”。不过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在这些“过去时”的“老故事”里读出“现代时”的“新概念”来。书中具体收录了:《说不尽的西子湖》、《在西湖——抗战结束那一天》、《“一市秋茶说岳王”》等散文。 目录 花坞 玉皇山 西溪的晴雨 超山的梅花 皋亭山 西湖的雪景 西泠片羽 和洪深游杭州 西湖春游 游了三个湖 西湖漫笔 西湖即景 迟桂花 湖上行 武林秋 杭州三日 说不尽的西子湖 湖上杂忆 西湖忆旧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湖上 西湖船 钱江看潮记 春日游杭记 苏堤 在西湖——抗战结束那一天 雷峰塔下 “后市街”的童年 西湖之子 丑西湖 论雷峰塔的倒掉 忆杭州 让西湖更美 西湖旧屐录 西湖梦 “一市秋茶说岳王” 关于岳王坟 三祭岳坟 西湖园林风格漫谈 不敢写西湖 杭州回忆 杭州 初恋 清河坊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玉玲珑阁丛谈 白云庵中的革命掌故 旧家的火葬 杭州人的“那个” 杭州杂记 浙江的感兴 西湖茶事 编后记 试读章节 “花坞”这一个名字,大约是到过杭州,或在杭州住上几年的人,没有一个不晓得的,尤其是游西溪的人,平常总要一到花坞。二三十年前,汽车不通,公路未筑,要去游一次,真不容易;所以明明知道这花坞的幽深清绝,但脚力不健,非好游如好色的诗人,不大会去。现在可不同了,从湖滨向北向西的坐汽车去,不消半个钟头,就能到花坞口外。而花坞的住民,每到了春秋佳日的放假日期,也会成群结队,在花坞口的那座凉亭里鹄候,预备来做一个临时导游的脚色,好轻轻快快地赚取游客的两毛小洋;现在的花坞,可真成了第二云栖,或第三九溪十八涧了。 花坞的好处,是在它的三面环山,一谷直下的地理位置,石人坞不及它的深,龙归坞没有它的秀。而竹木萧疏,清溪蜿绕,庵堂错落,尼媪翩翩,更是花坞独有的迷人风韵。将人来比花坞,就像浔阳商妇,老抱琵琶;将花来比花坞,更像碧桃开谢,未死春心;将菜来比花坞,只好说冬菇烧豆腐,汤清而味隽了。 我的第一次去花坞,是在松木场放马山背后养病的时候,记得是一天日和风定的清秋的下午,坐了黄包车,过古荡,过东岳,看了伴凤居,访过风木庵(是钱唐丁氏的别业),感到了口渴,就问车夫,这附近可有清静的乞茶之处?他就把我拉到了花坞的中间。 伴凤居虽则结构堂皇,可是里面却也坍败得可以;至于杨家牌楼附近的风木庵哩,丁氏的手迹尚新,茅庵的木架也在,但不晓怎么,一走进去,就感到了一种扑人的霉灰冷气。当时大厅上停在那里的两口丁氏的棺材,想是这一种冷气的发源之处,但泥墙倾圮,蛛网绕梁,与壁上挂在那里的字画屏条一对比,极自然地令人生出了“俯仰之间,已成陈迹”的感想。因为刚刚在看了这两处衰落的别墅之后,所以一到花坞,就觉得清新安逸,像世外桃源的样子了。 自北高峰后,向北直下的这一条坞里,没有洋楼,也没有伟大的建筑,而从竹叶杂树中间透露出来的屋檐半角,女墙一围,看将过去却又显得异常的整洁,异常的清丽。英文字典里有c0Itage(“村舍”或“小屋”,编者注。下同。)的这一个名字;而形容这些茅屋田庄安闲小洁的字眼,又有着许多像Tiny,Dainty,Snug(小巧,精致,整洁)的绝妙佳词,我虽则还没有到过英国的乡间,但到了花坞,看了这些小庵却不能自已地便想起了这种只在小说里读过的英文字母。我手指着那些在林间散点着的小小的茅庵,回头来就问车夫:“我们可能进去?”车夫说:“自然是可以的。”于是就在一曲溪旁,走上了山路高一段的地方,到了静掩在那里的,双黑板的墙门之外。 车夫使劲敲了几下,庵里的木鱼声停了,接着门里头就有一位女人的声音,问外面谁在敲门。车夫说明了来意,铁门闩一响,半边的门开了,出来迎接我们的,却是一位白发盈头,皱纹很少的老婆婆。 庵里面的洁净,一间一间小房间的布置的清华,以及庭前屋后树木的参差掩映,和厅上佛座下经卷的纵横,你若看了之后,仍不起皈依弃世之心的,我敢断定你就是没有感觉的木石。 那位带发修行的老比丘尼去为我们烧茶煮水的中间,我远远听见了几声从谷底传来的鹊噪的声音;大约天时向暮,乌鹊来归巢了,谷里的静,反因这几声的急噪,而加深了二层。 我们静坐着,喝干了两壶极清极酽的茶后,该回去了,迟疑了一会,我就拿出了一张纸币,当作茶钱,那一位老比丘尼却笑起来了,并且婉慢地说: “先生!这可以不必;我们是清修的庵,茶水是不用钱买的。” 推让了半天,她不得已就将这一元纸币交给了车夫,说:“这给你做个外快罢!” 这老尼的风度,和这一次逛花坞的情趣,我在十余年后的现在,还在津津地感到回味。所以前一礼拜的星期日,和新来杭州住的几位朋友遇见之后,他们问我“上那里去玩?”我就立时提出了花坞,他们是有一乘自备汽车的,经松木场,过古荡东岳而去花坞,只须二十分钟,就可以到。 十余年来的变革,在花坞里也留下了痕迹。竹木的清幽,山溪的静妙,虽则还同太古时一样,但房屋加多了,地价当然也增高了几百倍;而最令人感到不快的,却是这花坞的住民的变作了狡猾的商人。庵里的尼媪,和退院的老僧,也不像从前的恬淡了,建筑物和器具之类,并且处处还受着了欧洲的下劣趣味的恶化。 同去的几位,因为没有见到十余年前花坞的处女时期,所以仍旧感觉得是非常满意,以为九溪十八涧、云栖决没有这样的清幽深邃;但在我的内心,却想起了一位素朴天真,沉静幽娴的少女,忽被有钱有势的人奸了以后又被弃的状态。 1935年3月24日 P1-3 后记 西湖是杭州最亮丽的风景线,也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古今沧桑的见证。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他在卸任前恋恋不舍地吟道:“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作为诗人兼地方官,他所牵系的固然有杭州的政事民情,但临别之际特地加以表白的却是对于西湖的深情眷恋。无独有偶,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也当过杭州的长官,他同样倾心于西湖之美,曾以绝代佳人西施为比,从而留下了“西子湖”的美称。东坡是四川人,蜀中本多佳山水,他却对西湖情有独钟,感叹说:“故乡无此好湖山!” 的确,西湖是杭州的象征,也是杭州的幸运。西湖与杭州难分彼此,说杭州,离不了说西湖;游杭州,则多半是游西湖。反映在诗文上也如此。 历代关于西湖和杭州的诗文很多,选本也不少。本书是一本关于西湖和杭州的现当代散文选,所选为辛亥革命以来近一个世纪内的作品,侧重于文艺性的美文,因篇幅有限,故选择较严。见闻未周,取舍失当,自知难免,恳望读者教正。 在编选中偶然发现,倘以1949年共和国建立为分期界线,则前30余年作品多,名文迭出,作者面也宽;后半个世纪作品相对较少,总体质量似乎也不如前期。其中固然有“文革”十余年的空白期,但其他深层的社会文化原因似乎也值得反思。 汉晋时代班固、张衡、左思等写过《两都赋》《西京赋》《东京赋》《三都赋》等名文,这都是擅写历史名城的大手笔,今天仍然需要这样的大手笔。现在奉献给读者的这本杭州散文选,大多出于现当代名家之手,在某种意义上也不妨权当“杭州赋”看。 杭州在变,西湖在变,说不完,道不尽。 吴战垒 2000年初夏 于杭州武林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