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一生成果丰硕,有小说集5部,杂文集17部,散文诗集1部,回忆散文1部,书信1400多封,1912年至1936年的日记(1922年佚),《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共400万字;外国作家、作品译文250万字;辑录、校勘古籍18种,100余万字。
程帆主编的《鲁迅小说散文杂文精选(无障碍阅读学生版)》精选鲁迅经典,篇篇震撼心灵,深入赏析文章,领悟闪光的思想,让你全面认识鲁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鲁迅小说散文杂文精选(无障碍阅读学生版修订版)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程帆 |
出版社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鲁迅一生成果丰硕,有小说集5部,杂文集17部,散文诗集1部,回忆散文1部,书信1400多封,1912年至1936年的日记(1922年佚),《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共400万字;外国作家、作品译文250万字;辑录、校勘古籍18种,100余万字。 程帆主编的《鲁迅小说散文杂文精选(无障碍阅读学生版)》精选鲁迅经典,篇篇震撼心灵,深入赏析文章,领悟闪光的思想,让你全面认识鲁迅。 目录 小说 《呐喊》 狂人日记 孔乙己 药 明天 一件小事 风波 故乡 阿Q正传 社戏 白光 《彷徨》 祝福 在酒楼上 幸福的家庭 长明灯 高老夫子 孤独者 伤逝——涓生的手记 离婚 《故事新编》 铸剑 散文 《朝花夕拾》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野革》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雪 风筝 过客 好的故事 立论 这样的战士 杂文 《坟》 娜拉走后怎样——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讲 论雷峰塔的倒掉 看镜有感 春末闲谈 灯下漫笔 《热风》 随感录三十八 随感录四十八 随感录六十六生命的路 《翠盖集》 夏三虫 我观北大 《华盖集续编》 一点比喻 记念刘和珍君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 《阿Q正传》的成因 《而已集》 黄花节的杂感 略论中国人的脸 读书杂谈——七月十六日在广州知用中学 《三闲集》 无声的中国——二月十六日在香港青年会讲 “醉眼”中的朦胧 《二心集》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友邦惊诧”论 《甯腔北调集》 为了忘却的记念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致《文学月报》编辑的一封信 上海的少女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作文秘诀 《伪自由书》 出卖灵魂的秘诀 现代史 中国人的生命圈 言论自由的界限 《准风月谈》 “揩油” 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 喝茶 《花边文学》 未来的光荣 朋友 《且介亭杂文》 拿来主义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忆刘半农君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说“面子” 《且介亭杂文:集》 论“人言可畏” 《且介亭杂文末编》 “京派”与“海派”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序言 鲁迅(1881—195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中国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 人。 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一个 书香门第。祖父为同治进士,就任京职,父亲周伯宜 为晚清秀才,母亲鲁瑞。鲁迅的童年,是在优裕富足 的环境中度过的。 周家命运的转折,出现于1893年。这一年,鲁迅 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被革职查办,入狱8年。为使祖 父活命,家里每年花费大量钱财疏通关节。恰在此时 ,鲁迅的父亲也身染重病,三年后病故,周家“由小 康人家而坠入困顿”,彻底败落下来。少年时期的家 道中落,对鲁迅一生产生了深刻影响。1898年,17岁 的鲁迅来到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改名为周树人 。这是一所新式学堂。第二年,鲁迅转入学堂附设的 矿路铁路学堂。在南京读书期间,鲁迅接触到进步的 科技、文艺书籍,阅读了一些新思想的书籍和翻译小 说,特别是严复的《天演论》,它所宣传的进化论思 想,影响了鲁迅很长时间。 鲁迅学习刻苦。1902年,他考取公费,赴日本留 学。鲁迅先在一所学校学习日文,第二年进入仙台医 学专门学校,学习现代医学。一次,鲁迅在一部纪录 日俄战争的幻灯画片上,看到中国人围观日军杀害中 国人的画面,内心受到极大震动,他认为,“凡是愚 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 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 不幸的”,救国救民需要先拯救他们的思想,他希望 用文学改造国民的“劣根性”,遂弃医从文,开始了 文学活动。 1907年,鲁迅拟在东京创办杂志《新生》,因经 费问题未能如愿。1908年他师从章太炎,加入光复会 ,并和二弟周作人翻译了一些东欧和俄国的短篇小说 ,结集为《域外小说集》。 鲁迅在日本留学七年,1909年回到中国,担任浙 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员、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绍兴 师范学校校长等职务。1911年他写出第一篇小说《怀 旧》。 1912年,鲁迅受蔡元培之邀,到北京的教育部工 作,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教育部佥事 。他对民国政府、社会改革颇为失望,整日沉迷于收 集研究拓本、校编《后汉书》、《嵇康集》之中,思 想经历了一段苦闷时期。后来,鲁迅受到钱玄同影响 ,重新投身新文化运动,并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 校教授和北京大学讲师。 1918年,他首次用“鲁迅”笔名,在《新青年》 发表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 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短篇白话文小说。1921年12月, 鲁迅发表小说《阿Q正传》,塑造了阿Q这一影响深远 的文学形象。1924年,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 堂等人创办同人周刊《语丝》。五四运动前后,鲁迅 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 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 《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 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被段祺瑞 执政府通缉,离开北京。1927年10月,鲁迅辞去中山 大学职务,到达上海。此后10年,鲁迅一直住在上海 公共租界’(今鲁迅公园一带)。1950年起,鲁迅先 后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 权保障同盟。1927年到1956年间,鲁迅创作了很多回 忆性散文与思想性杂文;翻译、介绍外国的进步文学 作品;领导、支持“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 体;主编《莽尿》、《语丝》、《奔流》、《萌芽》 等文艺期刊;提携柔石、萧红这样的青年作者。 1956年10月19日,鲁迅因肺结核在上海逝世,享 年55岁。在他隆重的悼念仪式上,民众代表在灵柩上 覆盖写有“民族魂”的旗帜。1956年,鲁迅墓迁移至 上海虹口公园。 鲁迅一生成果丰硕,有小说集5部,杂文集17部 ,散文诗集1部,回忆散文1部,书信1400多封,1912 年至1936年的日记(1922年佚),《中国小说史略》 、《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共400万字;外国 作家、作品译文250万字;辑录、校勘古籍18种,100 余万字。 鲁迅的小说,收在《呐喊》、《彷徨》、《故事 新编》三个小说集中,共55篇。《呐喊》出版于1925 年8月,收录鲁迅1918至1922年间创作的14篇小说, 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 、《阿Q正传》等。在《呐喊》中,鲁迅以社会底层 人民为主人公,第一个关注起中国农民的命运,塑造 了阿Q、闺土、华老栓这样经典的艺术形象。小说关 注知识分子命运,写出了孔乙己、陈士成这些知识分 子成为封建科举制度崩塌后的殉葬品的命运悲剧。《 呐喊》描写这些最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状态, 意在揭示他们的悲剧命运。 1924年至1925年,鲁迅创作第二部小说集《彷徨 》,收录小说11篇。在《彷徨》中,鲁迅特别关注位 于中国社会底层妇女的命运问题,《祝福》、《离婚 》、《伤逝》中的祥林嫂、爱姑、子君,与《明天》 里的单四嫂子,组成了鲁迅小说中不朽的妇女形象画 廊。鲁迅继续关注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在酒楼上 》、《高老夫子》、《伤逝》等,塑造了吕纬甫、魏 连殳、涓生等知识分子,在不知往何处去的路途中探 索彷徨的形象。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 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 注意。”以艺术的形式拯救国民思想,是《呐喊》、 《彷徨》两部小说集的一个主要写作目的。 《故事新编》出版于1936年1月,收录作者1922 年至1935年所作历史小说8篇:《补天》、《奔月》 、《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 攻》、《起死》。小说素材来自于“神话、传说及史 实的演义”,鲁迅以荒诞手法表现严肃主题,创立了 一种历史小说的新写法。 鲁迅的散文,有《野草》和《朝花夕拾》两本集 子。《野草》1927年7月出版,收录1924年至1926年 写就的22篇散文。《野草》是大革命退潮时期鲁迅彷 徨的心态写照,它描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抒写心灵 深处的痛苦。《这样的战士》、《过客》,表现探索 前进道路的坚毅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为“三·一 八”惨案而作,歌颂“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秋 夜》叙写在洒满繁霜的园里,小粉红花瑟缩地做着春 天的梦。有一些作品,由折隐晦,流露出空虚、寂寞 的情绪,是作者彷徨心绪的反映。《求乞者》、《复 仇》是对虚伪和旁观的针砭。而《雪》、《好的故事 》,清新明丽,超拔脱俗,乃中国现代散文之精品。 鲁迅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作家的思想 感情通过诗的形象表现出来,呈现出迷离奇幻的意境 ,开中国散文诗之先河。 《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连续刊载于《莽原》 ,总题目《旧事重提》,1927年5月成书时改为《朝 花夕拾》。这10篇“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深情 怀念了滋养过作者的人们,回忆性质浓厚。《阿长与 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琐记》,以舒展深情的语调,记述 少儿时期的生活片断,仿佛一幅幅色彩鲜明的世俗画 。《藤野先生》、《范爱农》,抒发对亲朋师友的怀 念。《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 隐喻鲁迅对现实生活的针砭。《朝花夕拾》展现故乡 风貌、流连风俗人情,格调明净细致。 鲁迅写有16部杂文集,共700多篇杂文。从1918 年在《新青年》上发表“随感录”起,至1956年逝世 时未竞的《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杂文创作 贯穿鲁迅文学创作始终。其杂文创作,可以1927年为 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从1918年至1 926年,有杂文集《坟》、《 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这一时期的 杂文,一是广泛的社会批评。如对封建主义的批判: 《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从伦理 道德角度批判封建节烈观念和父权主义;《春末闲谈 》、《灯下漫笔》揭露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批判人 们的奴性思想;《说胡须》、《看镜有感》,反对国 粹主义。如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丧家的”“资本 家的乏走狗”》、《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提 出著名的“打落水狗”的主张和坚持“韧性战斗”的 精神;对“整理国故”的否定和对欧化绅士的批判。 二是与政治斗争紧密相联的政治批评。女师大事件和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怒不可遏,写出悲愤 的《无花的蔷薇》、《记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抨击 暴虐的北洋军阀和为虎作伥的现代评论派文人,发出 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 灭亡”的呼喊。 从1927年到1 956年,是鲁迅杂文创作后期,杂 文集有《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 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 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等 。此期杂文内容可概括为:第一、关注重大时事的政 治评论。如《中国人的生命圈》、《“友邦惊诧”论 》,揭露日寇暴行,以及国民党当局的媚外本质;《 为了忘却的记念》,揭露国民党发起的文化“围剿” ,控诉其杀害五位“左联”作家的罪行;第二、对社 会现象的批判。《二丑艺术》、《帮闲法发隐》,批 判二丑的投机艺术和小市民的市侩哲学,揭露帮闲者 “倚徙华洋之间,往来主奴之界”实质,抨击社会丑 恶。第三、时事短评与文化战线上的斗争。如《对于 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对左翼文艺提出中肯的意见; 与新月派、“自由人”、“论语派”展开论争等。这 一时期的杂文,成果最丰,成就最大。 毛泽东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 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 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 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这 是对鲁迅最确切的评价。 导语 鲁迅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他的文章巧妙地融思想性于艺术创造之中,不着痕迹、天衣无缝。刻画人物,则入木三分;抒发感情,则淋漓尽致,字里行间闪耀着深邃的思想光辉。让我们走进程帆主编的《鲁迅小说散文杂文精选(无障碍阅读学生版修订版)》中去领略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的风采。 精彩页 故乡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我这次是专为了别他而来的。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所以必须赶在正月初一以前,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 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教我坐下,歇息,喝茶,且不谈搬家的事。宏儿没有见过我,远远的对面站着只是看。 但我们终于谈到搬家的事。我说外间的寓所已经租定了,又买了几件家具,此外须将家里所有的木器卖去,再去增添。母亲也说好,而且行李也略已齐集,木器不便搬运的,也小半卖去了,只是收不起钱来。 “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可以走了。”母亲说。 “是的。” “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年;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他是能装掠捉小鸟雀的。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么?” “有胡又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