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陕北》分“扭转乾坤的秘密”“铜墙铁壁的玄机”“失败者的叹息”三个部分。编者刘卫平从公开出版物上选取了邬吉成、师哲、彭德怀、杨尚昆、胡绩伟、习仲勋、周恩来、汪东兴等人关于转战陕北的回忆性质的文章或日记,以及几位国民党官兵当时在陕北经历的回忆文章,另外还收录了当时《边区群众报》的13篇关于转战陕北的报道。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转战陕北(红色延安口述历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刘卫平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转战陕北》分“扭转乾坤的秘密”“铜墙铁壁的玄机”“失败者的叹息”三个部分。编者刘卫平从公开出版物上选取了邬吉成、师哲、彭德怀、杨尚昆、胡绩伟、习仲勋、周恩来、汪东兴等人关于转战陕北的回忆性质的文章或日记,以及几位国民党官兵当时在陕北经历的回忆文章,另外还收录了当时《边区群众报》的13篇关于转战陕北的报道。 内容推荐 “延安,一段值得永远珍藏的中国记忆;延安,一个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话题”! “红色延安口述·历史”是一套以口述实录、访谈录、回忆录、老照片以及有关原始档案为基本内容的党史史料集成。我们试图以亲历者、当事人、知情者的讲述与回忆来补充党史中的历史要点和历史细节,还原历史事件,呈现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辉煌历程,再现一个本色、真实的延安。 1947年3月,在国民党军进攻延安的枪炮声中,中共中央与毛主席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刘卫平编著的《转战陕北》编选余秋里、师哲、童小鹏、彭德怀、杨尚昆、习仲勋等人的回忆文章,当年延安《边区群众报》的相关新闻报道,以及原国民党部分参战人员的自述,较为丰富生动地再现了那段历史的细节。 目录 英明的决策伟大的胜利(代前言) 第一部分 扭转乾坤的秘密 延安保卫战余秋里 随卫党中央、毛主席撤离延安邬吉成 我的转战陕北之路师哲口述师秋朗笔录 周恩来在全国解放战争中 在西北解放战争中 忆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 在新华社西北前线分社社长的岗位上 忆党中央在转战陕北中召开的小河会议习 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的新式整军 转战途中与妻书(一)(二) 汪东兴日记选录 第二部分 铜墙铁壁的玄机 延安游击队 汤洛战地日记选录 《边区群众报》关于转战陕北的报道文章精选(13篇) 安塞破荻特务暴动阴谋特务头子武国民公决枪毙 志丹全县牛犋紧张春耕宣传边区战况安定群众情绪组织调剂劳力具体解决困难 子长各级干部坚持原地斗争日夜支援前线到处打击敌人 边府发布指示号召边区军民严密保管粮秣保证战时供给 担架队员夸蟠龙 首批知识青年参军米中学生赶赴前线 坚决保家自卫志丹民兵游击队展开反“清剿” 义合区如何动员干部参军 绥区群众机智勇敢捉敌兵 保证供给渡过春荒支援反攻边府、联司指示武装保卫秋收 提高技术减少死亡率第一后方医院有成绩 米脂青阳川群众要求彻底翻身封存地主财产准备平分 义合区黄家川开始土改放手发动贫雇农形成核心 第三部分 失败者的叹息 胡宗南部进犯延安纪略 胡宗南部窜犯延安后的种种 整编第十七师从担任护路到守备延安的经过 青化砭战役整编第三十一旅被歼经过 整编第一三五旅羊马河被歼记 整编第一六七旅蟠龙战役被歼纪实 第一次榆林战役 沙家店战役整编第三十六师被歼经过 整编第七十六师在清涧战役中被歼 第二次榆林战役 蒋军整编第二十九军瓦子街战役就歼记 蒋军胡宗南部撤出延安的经过 试读章节 牵住牛鼻子 终于把胡宗南的牛鼻子牵住了! 3月初,胡宗南15个旅14万人,伙同马鸿逵、马步芳、邓宝珊所部共34个旅23万余人向陕甘宁边区进犯。而我西北野战兵团在陕北只有两万多人,不到敌人的1/10。而只要在延安以南进行7天的顽强阻击,延安就可以完全撤空。 3月18日傍晚,已经听到了南郊的枪声,这时延安已经撤空,只剩下毛泽东和他身边的几个工作人员以及彭德怀。毛泽东于晚6时,乘那辆宋庆龄赠送的救护车从王家坪出发。 由于任弼时患病,阿洛夫又是个外国人,还离不了翻译,所以我们三人和家属是先行离开延安到子长县瓦窑堡以东的任家山。 毛泽东18日当晚抵达延川县永坪镇以南一个小山村刘家渠休息。次日上午9时许,敌机来袭,毛泽东的汽车没有任何掩护,被敌机发现,猛烈扫射,汽车挡板玻璃被击穿,但人员尚安全。 21日傍晚,毛泽东经清涧县的高家硷,也抵达任家山。此地是预先准备好的,中央书记处的5位书记都集中在这里。毛泽东就是在这里组织了3月25日的青化砭战役。此次战役消灭了敌人先遣部队三十一旅旅部和一个团。整个战斗只用了两个小时,不仅俘获了全部人员及旅长李纪云,而且把战场打扫得千干净净,使进驻延安的敌军好几天找不到先遣军的下落。 初战告捷,士气大振!为这次的漂亮仗,毛泽东发了嘉奖令。 敌人真的占了延安,我方才提出“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它不只是口号,而是全军的战斗目标! 就在3月25日这夭,另一股敌军约一个旅,直奔延川县城北的拐峁。这里离清涧县城只有60华里,而且一马平川,似有奔袭清涧以截断我东去之路的意图(清涧县城是通往绥德到山西的交通要道)。中央分析:敌企图占领清涧县城以切断我们去山西的通道,以便把我们围困在山沟里“剿灭”。所以,当天夜里通知我:立即组织各单位迅速东进,在敌人占领清涧之前,绕过它北上,经过九里山,到石嘴蜂以东的枣林沟,枣林沟是个小山村。我接到命令,立即组织中央机关行动:首先用6辆吉普车把5位书记及他们身边的工作人员送到枣林沟,行车两个小时就到了;一部分千部骑马,走了一天半;其余如三局等步行,整整走了3天。毛泽东批评我“把队伍带散了”。这一点,我始终没有明白:怎样使汽车、马和步行一齐行动? 我们到了枣林沟,敌人仍驻拐峁,并未前进。到了4月上旬,毛泽东、任弼时转移到靖边县青阳岔后,敌人依然停留在拐峁,并未占领清涧。这时,毛泽东分析:敌人不占领清涧,是特意给我们留出一条东去山西的通路,我们只要一过黄河到山西,他们就可以大吹大擂,说他们在陕北获得了全胜。你想得美!我们偏不东渡!牵住牛鼻子不撒手! 3月30日中央在枣林沟开了个会,决定成立前委、工委和后委。前委即中央,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组成,继续留在陕北,牵制敌人兵力,同时代表中央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工委由刘少奇、朱德组成,赴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在那里领导全国的群众运动、土地改革和根据地的建设工作;后委由叶剑英、杨尚昆负责,驻山西临县三交镇附近。会后,继续向西北移动,到了田家坪(田庄),3月31日从这里分头行动,各奔前程。 这次会议总结了行军的经验教训,决定进一步精简中央机关,将大部分人送到后委所在地。 会议还免去了我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之职。一方面由于行军以后,这个办公室已失去作用;另一方面是要我陪同阿洛夫去三交。毛泽东一方面是考虑阿洛夫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如果传出去了会给人以口实,说有洋人参与中国内战,大造舆论。但阿洛夫不理解,坚持要跟中央走,为了他,让我专门陪护。从延安撤出的一路上,我为阿洛夫尽力提供照顾,但他总是不满,他要和中央首长享受同等待遇,甚至还要超过中央首长,使我十分为难。他多次向毛泽东说我不关心他,把他丢了不管,等等。在刘家渠,他对毛泽东说了我许多坏话,还无理取闹,使毛泽东很不快。这次决定他去后方,去了之后再没闹意见。 前委留下的人很少,并按军事序列行动,代号为“三支队”,由任弼时任司令员,陆定一任政委。到了青阳岔,为保密起见,中央领导都用化名,毛泽东化名李得胜,周恩来化名胡必成,任弼时化名史林,陆定一化名郑位。 中央在枣林沟开的那个会,周恩来未参加,他是3月28日赴三交的。3月31日,刘少奇、朱德离开陕北,东渡黄河,经三交赴河北平山县的西柏坡,我和阿洛夫也搭乘他们的汽车到黄河渡口。 我们住在三交,便于中央随叫随到,我多次陪阿洛夫、米大夫往返陕北和三交之间,一年中渡黄河有八九次。 叶剑英安排我住在三交镇附近一个小山村武家沟,刚到就碰上周恩来,他很奇怪地问我:“你不是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怎么来这里了?” 我回答了他的问话后,接着说:“主席正等你回去。主席、你、任弼时代表中央,就等你回去了。” 他说:“这边事情还很多。”好像很为难的样子。他正在组织后委和党委,对外事、统战、群众运动等方面的工作作部署。他又问我河西那边还要做些什么。 我说:“已经决定不要庞大的办公系统,但我认为警卫工作有专人负责才好,建议你把汪东兴带上,让他负责警卫。”汪东兴曾在社会部二室工作,我在社会部党委工作,对他有所了解,故而推荐。 周恩来当即让人把李克农找来,商定带汪东兴去河西。他使三交的工作走上轨道之后,于4月10日到青阳岔同毛泽东、任弼时会合。军委总参谋长彭德怀在前线,周恩来实际上起着军委参谋长的作用,协助毛泽东联系各地,指挥全国。 我把阿洛夫安顿好,带警卫员返回河西,到西北局所在地的子长县马蹄沟。西北局书记习仲勋、西北联防司令部司令员贺龙、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绥德地委书记张邦英、绥德县委书记张方海,以及王维舟、张经武、贾拓夫、周兴等都在这一带,我同他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帮助他们工作,也参加西北局系统的干部会议,同他们几乎天天见面。毛泽东也常派人到这里来找我,要我帮他回忆某个文件、起草信件、找人谈话、同“远方”联络等等。 P23-26 序言 英明的决策伟大的胜利 习仲勋 1988年4月21日,是转战陕北胜利40周年。40年前的今天,革命圣地延安,被蒋胡军占领一年一个月零三天后,又重新回到人民的手中。 这一年,是最艰苦、最严峻、最困难的一年,也是我西北野战军运用“蘑菇”战术,在运动中歼敌有生力量,以少胜多,创造奇迹的一年。广大军民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直接指挥下,用血与火写成的战争史诗,将载入中国革命史册,永放光辉。 每当我回忆起这段艰辛岁月,就深切怀念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怀念那些驰骋疆场、无私奉献、长眠在陕北大地的英勇将士,怀念边区勤劳勇敢、信念坚定、忘我支援战争的英雄人民。 (一)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撕毁停战协议和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我军遵照党中央关于“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经过8个月的战斗,共歼敌65个旅(师)计71万人。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计划破产后,又集中兵力,向我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发动所谓“重点进攻”。1947年2月中旬,蒋介石先把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召到南京,又于2月28日偕空军副司令王叔铭飞抵西安,策划进犯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军事部署。国民党军集中了34个旅(师),共23万余入,由胡宗南集团从南线进攻,青(海)宁(夏)二马(马步芳、马鸿逵)及邓宝珊集团分别从西线、北线策应,并调集全国3/5的空军进行配合,妄图一举占领延安,压迫我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到黄河以东,以便掩饰其全面进攻的失败,提高日益衰颓的士气,尔后再抽出胡宗南集团这支最大的战略预备队,加强华北或其他战场的进攻。 当时,我们在陕甘宁边区的部队仅有6个野战旅共2.6万余人和3个地方旅(师),而且装备极差。面对兵力、装备占绝对优势的敌人的进攻,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决定,暂时放弃延安,运用“蘑菇”战术,把敌人拖在陕北,消灭在陕北,支援其他战场我军作战。 西北野战军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方针,同强敌“蘑菇”周旋,艰苦奋战。一年间,经历了内线防御、内线反攻、外线进攻三个阶段,进行了大小15个战役,共歼敌10余万人,毙、俘敌中将整编军长、师长7人,少将旅(师)长、参谋长等25人。而我军在战斗中迅速发展壮大到11万余人,其中野战军近8万人。 内线防御阶段(1947年3月13日—1947年8月12日),由于敌我力量异常悬殊,我军的基本作战方针是:诱敌深入,与敌在延安以北的山区周旋,陷敌于十分疲惫、十分缺粮之困境,尔后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敌人薄弱或孤立的部分,在运动中予以各个歼灭,以逐渐削弱敌人的有生力量,求得战略形势的根本改变。 3月13日,胡宗南以整编第一军、第二十九军等部共15个旅14万余人在空军配合下,由洛川、宜川之线分两路向延安进攻。我教导旅和警备第七团,等部队依托既设阵地,交替掩护,节节抵抗,经七天激战,予敌以5000余人的杀伤,胜利完成了掩护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群众安全转移、疏散的任务后,于3月19日晨主动撤出战斗。此后,针对敌人急于寻找我军主力决战的心理,以独立第一旅一部,诱敌北进安塞,而主力隐蔽集结在延安东北。先后在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三战三捷,全歼敌三十一旅、一三五旅和一六七旅,毙、俘敌1.43万余人,生俘敌旅长李纪云、麦宗禹和李昆岗,大大鼓舞了边区军民战胜敌人的信心。5月4日,在真武洞召开了5万人参加的祝捷大会。紧接着挥师西进,大战陇东,北进三边,狠揍宁马,再歼青、宁马家军2400余人,生擒敌少将副旅长陈应权、上校团长马奠邦(马鸿宾之女婿),收复了环县、曲子、华池、定边、安边、盐池等地。为了贯彻中央军委关于“三军(刘邓、陈谢、陈粟)配合,两翼(陕北、胶东)牵制”的战略部署,西野主力于7月30日挥师榆林,以调动胡宗南主力北上,配合陈谢兵团迅速渡河,南进豫西。虽两次攻城未克,但却歼守敌邓宝珊部5200余人,达到了诱敌董钊、刘戡、钟松率10个旅北上榆林的目的。5个月的防御作战,共歼敌3个旅部、11个团,毙、伤敌2.5万余人,扭转了困难局势,打开了胜利局面,为以后转入内线反攻,奠定了基础。 内线反攻阶段(1947年8月一1948年2月),我军的战略方针是:继续牵制胡宗南集团于西北战场,逐渐歼灭其有生力量,收复失地,扩大与巩固解放区,为收复延安,转入外线进攻创造条件。 榆林战役后,南北我军和党中央机关到达无定河以东、黄河以西、南北约40里、东西约50里的狭小地区。胡宗南误认为我正东渡黄河的后方机关是我军主力,企图以7个旅南北夹击,结束陕北之战。这时,我们抓住钟松自恃援榆有功,骄狂至甚,孤军突击的有利战机,以第三纵队并指挥绥德警备第四、第六团,在乌龙铺以南地区,坚决抗击刘戡所部西援;以第一、第二纵队迅速包围并攻击沙家店之敌整编三十六师师部及一六五旅;以教导旅、新四旅对西援进至常高山之敌一二三旅发动猛攻。经10个多小时激战,即于8月20日傍晚,全歼胡宗南三大主力之一整编三十六师师部及两个旅,取得歼敌6000余人的重大胜利,成为我军进入反攻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 (三)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转战陕北的战争,是人民的战争,胜利也是人民的胜利。胡宗南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开始后,中央西北局和边区政府,立即动员和组织各级党委、政府和160多万群众迅速进入战争状态,一切工作服从战争,男女老少都为战争服务。那时候,所有党、政、企业、学校的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县不离县,区不离区,乡不离乡,就地坚持各种形式的斗争,处处都是为“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陕甘宁边区”而战的繁忙景象。 蒋胡军进攻延安前后,全边区共组织了2万余人的游击队和10多万民兵,活跃在整个陕北的沟沟岔岔、山山峁峁,断敌交通,打敌据点,伏击车队,缉查敌特,配合主力作战,搞得敌人昼夜不宁。仅延安游击队13个月就同敌作战128次,歼敌731名,缴获各种武器590支(件),击毁汽车两辆,破坏/敌电线20多公里,拔除了敌长官部设在枣园的特务机关。南泥湾垦区游击队,在敌人攻占该地后一个多月,就在延(安)宜(川)公路两侧七战七捷,毙、俘胡军270名,缴获面粉99].袋,临真区政府很快恢复工作。延川游击队在1947年4至6月,共捕捉敌侦探和逃兵520人,逮捕伪保长18人,完全摧毁了敌人刚刚搞起的保甲统治。沙家店大捷后,敌7个旅南逃,沿途民兵和游击队设置路障,连续出击,使敌15日内行程不足100公里,我追击部队迂回敌前,击溃4个整编旅,歼敌4100余入。在敌后游击战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集体和功臣模范,许多同志光荣献身,他们被边区人民永远敬仰。 在转战陕北的日子里,边区的男女老少,都紧急动员起来,勇敢地参加担架运输、供应粮草、挑水送饭、做鞋洗衣、带路送信、教护伤员、站岗放哨、坚壁清野等支前活动。据1947年3月至1948年2月的不完全统计,全边区参加抬担架、当向导、后勤运输、看押俘虏、修筑工事的民兵民工达218.2万人次,支援牲畜147.8万头,做军鞋92.8万双,筹送粮食120余万石,柴草1.2亿斤,动员了4.2万青年参了军。 广大群众宁肯吃糠咽菜,也要把仅有的一点粮食送给自己的军队。1947年10月问,我在绥德、米脂、清涧一带,亲眼看到许多乡亲把还未完全成熟的高粱、豇豆采收回来,连夜炒干交给部队。清涧县东区直川山,有个闹红时期的妇女模范刘大娘,听说毛主席也和大家一起吃黑豆榆树叶子面,难受得热泪直流,把坚壁在后山的五升麦种、三升豌豆种取回,连夜磨成面,擀成杂面条,托人捎给毛主席。 边区160万群众都是人民军队的耳目,自动探听敌情,传递情报,敌人的一举一动我们都了如指掌;而对敌人却严密封锁消息,守口如瓶,使敌人像瞎子一样乱撞乱窜,不是跳进我伏击圈,就是被我小部队牵上到处“游行”。羊马河全歼敌一三五旅后,为了攻打蟠龙,我三五九旅诱敌北进绥德。董钊、刘戡率领的9个半旅排成纵横几十里的方阵,从我军隐蔽集结的地区通过。当时西野指挥机关就驻在一个叫新庄的小山村,敌人在山岗上像放羊似的搜索前进了三四个小时,却丝毫没有察觉。 人心的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有全边区的人民竭诚至亲地拥护我军,无私无畏地支援我军,必然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而遭到灭亡。 (此文系习仲勋为纪念转战陕北胜利40周年而作。原载《延安游击队》,收入本书时删去了最后一段。作者当时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西北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前敌委员会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委员)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