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创全新立体阅读模式,打破传统阅读障碍,每章节配备音乐随播,让文字发出声音,让阅读深入灵魂。让每一个翻开的人,都爱上这种阅读享受。
夏苏末编著的《将来的你会感谢现在不放弃的自己》一部现代年轻人的梦想圣经,一本让所有年轻人感同身受的青春励志故事集,集中最正能量的励志之光,驱散前行的迷雾。让你在绝望中寻找到希望,在艰难中勇敢前行!
40位青春见证者的真实励志故事,给每一个在低谷的你,给每一个在困顿中停滞不前的你。只想告诉你,这个世界不是只有你,在孤单、艰难中前行。
征集《将来的你,会感谢现在不放弃的自己》最正能量故事中,你就是下一个故事主角。参与方式详见书末。
现在的无助、难过、孤独、困惑……最终都会成为将来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盔甲。
会有人懂得我们的孤独,会有人陪我们颠沛流离,时光会证明我们的坚持,一切都是值得的。
夏苏末编著的《将来的你会感谢现在不放弃的自己》是一部青春成长励志圣经。
40位青春见证者,用他们真实的故事,来讲诉普通人如何在人生谷底时找到自己的定位,重新站起来,然后坚持走下去;如何在瓶颈、绝境的时候,找到一条奇迹之路,来引导自己走出困境。这40个故事,就是我们青春成长最好的见证,见证我们的孤独,见证我们的困惑,见证我们永不灭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看到自己,都能在其中得到温暖的慰藉和坚韧的力量。
他找到了真正的自己,自信的喜悦涌过心头,这样的归属感让人无法抗拒。
自此之后,他一路担当男主角,同时自编自导独幕剧,还尝试着改编和导演外国剧本,对电影也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学校拍不起电影,技术组的同学在毕业前才有机会摸一下十六毫米的摄影机。大二那年,他看到有人在拍超八毫米影片,终于忍不住跟父亲要了钱,委托同学从香港带回了一台机器。
摄影机到手,他兴奋地从观景窗望出去,璀璨的目光下,一簇鲜花舒展着花叶,饱满的水珠慵懒地卧在叶面上,在阳光的折射下晶莹似琥珀,缤纷的美景淡入心灵,扰得人心怦怦直跳。
“你有什么打算?”高一那年,他的父亲曾如此问。
“什么科目都不喜欢,我只想当导演。”他回答说。
那时他对电影充满了向往,却对导演不明所以。
此刻,观景窗折射进他眼里的是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可以由他尽情挥洒。他顿时觉得热血沸腾,觉得应该立马做点什么。
他找来朋友,拿出竹条和宣纸,用小锯在每根细弱竹条的端口锯出缺口,周而复始。然后,他们用绳子将竹条的各种零件连接到一起,竹条的四端都被绳子用力地绕过,一副风筝的骨架终于完成了。接着,他们把这副骨架放在宣纸上,沿着骨架线的外2.5厘米处用粉笔细细勾勒出样本。多出来的宣纸被用来包住绳子,胶条将它们牢牢黏紧。现在,一只白鹭风筝终于做好了。
终于可以试飞了,他们扯着风筝线往前奔跑,不知是由于风力太小,还是风筝太重,总之,他们跑得满头大汗,“白鹭”也没能飞上天。不仅如此,在这反复的折磨里,“白鹭”的脖子居然断了。
两个人埋头苦干几天的成果就这么毁于一旦。
可倔强的他又怎会服气呢?
隔年四月,他一个人重新做了白鹭风筝当道具,用摄像机拍了一部18分钟的黑白短片: 时间悄声无息,落魄的画家正在郊外写生,突然,一只白鹭从空中悠然飞过,它纤瘦,羽毛雪白,细长的脖子和双脚伸展成一条直线。
画家看着翱翔的白鹭,放下了手中的笔,他想做一只白鹭的风筝。
“一连三天下午,他都守在后院的那丛月季花旁边,聚精会神地做那只风筝。终于带着风筝走到河堤上,他一面向前走,一面放线。他向前奔跑起来,但白鹭没有飞上天,而是七歪八斜地倒栽落地……”
风筝一次次落地,艺术家面临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挫折与挣扎,被镜头一一刻画。
这部灵感来自余光中先生的短篇小说《焚鹤人》,他改编成默剧,命名为《星期六下午的懒散》。正是这部短片,帮他进入了纽约大学(NYU)电影系。
纽约素来是追梦者的福地,而NYU孕育了他的电影人之路。
NYU的学生时代很快过去,他的毕业作品《分界线》在纽约大学影展中得了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奖。
他用八个大纸箱打包了所有的物件,在准备回台湾发展的前一晚,美国著名的经纪公司找上门来要跟他签约。
眼前的经纪人口若悬河,极尽吹捧:“你将来在美国没问题的,若有人因你是中国人的身份觉得有问题,那就是他们的问题。”
太太的博士学位差半年就能拿到,孩子尚不足一岁,留在美国陪着他们似乎挺好的,他想着。
本以为一纸合约签过,从此以后的生活都是在敞亮的晴天里步履生风,谁知狰狞的命运随意捉弄,他就在泥泞里困了六年。
那段时间,每隔一阵子,总会有公司打来电话找他:“小伙子,你的学生片拍得很棒,我们来谈谈怎么合作吧!”
于是,他和朋友写了剧本,准备到好莱坞去试试。
十几天跑了三十家公司,有喜欢剧本的人就会建议让他将剧本的某些部分进行修改,三番五次地修稿,但结果依旧无疾而终。
他一直心怀希望,而现实却始终与梦想背道而驰,刚开始他还肯谈谈理想,三四年后依旧一事无成。他再不好意思开口提理想.人也变得有些自闭。
毕业六年,他就这样耗着,一家人靠着太太微薄的薪水度日。他买菜,做饭,接送孩子,将家里收拾干净,然后继续埋头阅读,看片,写剧本。
第二个孩子出世的时候,岳父、岳母来美国帮忙。
岳母看他饭菜做得好,忍不住提议:“孩子,你这么会烧菜,我来投资给你开餐馆好不好?”P5-7
打不垮你的,让你更坚强
一个人在最低谷的时候,承受能力有多强?
25岁之前,我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25岁之后,我和我身边的朋友或多或少都遇到了命运设置的障碍。这些障碍总是来者不善,所以,有的时候会想,是否命运总是不怀好意。也许,这种沮丧和失意最能考验人,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跨过去的,将收获幸福;停在原地的,又会遭遇怎样的不幸呢?于是,我尝试把身边这些发生的事情用文字一一描绘出来。
我的发小出生以后就被寄养在乡下的外婆家,19岁那年,她终于跟父母重聚,但小她5岁的弟弟已经习惯了独占父母之爱,所以,他们的相处并不融洽。
24岁,她结婚。
28岁,她离婚。
如今,她带着年幼的儿子独自在异地生活。
我曾经的人心太浅装不下太多苦的见解在目睹这一切后土崩瓦解。
我想给她安慰,可是能说什么呢,她根本就不需要。
经历了这不受命运待见的一段漫长时光,我没有听到过她的抱怨。她的QQ签名隔几天就会变一变。
“尝试着做了胡萝卜香菇蔬菜丸,宝贝吃的很满意。”
“业绩超额完成,下班前一秒得到最好的礼物。”
“出门去散步,雨后见晚霞,生活啊,真是美妙。”
你看,硬邦邦的命运永远阻挡不了柔软的梦,曾经以为怎么也过不了的坎,再回首,全成了记忆深处的故事。
有人说,经历过苦难,人会思索很多,也会改变很多;但也有人说,人是善忘的,就算经历过生死离别之痛,也会很快回归到琐碎忙碌中。
其实都对,也都不对。
谁都有不受命运待见的一段,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杜绝它讨厌你,而在于怎样活得让它喜欢你。命运对你残酷,你就要扛得住。
故事里的每个主角,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朋友,他们伤过。痛过,遭过意外,受过情伤,犯过错误,走过弯路……他们的经历完全不同,相同的是,他们都跨过了命运设置的障碍。
微笑面对一切,对自己负责到底——这是他们对待生活的方式,也是我自己所期望能够达到的人生高度。
这里没有解决人生的励志方案,也没有上纲上线的成功教条,只有几十张描绘不同人生旅程风景的图画和一群年轻人接地气的成长记录。
渺小依旧渺小,物质依旧物质,可是苦却不至于那么苦了。
也许,生活原本就平淡无味,加什么佐料,全看自己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