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老苏州》一书是由苏州大学周国荣教授多年来通过实地踏勘、查阅古籍资料、考证研究的一重要成果。全书主要涉及到苏州古城的人文掌故、风土民俗、名胜建筑等诸多方面。其中谈及的内容弥补了历史上许多空白期以及我们习以为常却又鲜为人知的知识。该书文笔思路清晰,犹如一位长者在和你谈山海经,将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以有趣和生动的事例娓娓道来,绝没有老夫子、八股文之类的只字片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泱泱老苏州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周国荣 |
出版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泱泱老苏州》一书是由苏州大学周国荣教授多年来通过实地踏勘、查阅古籍资料、考证研究的一重要成果。全书主要涉及到苏州古城的人文掌故、风土民俗、名胜建筑等诸多方面。其中谈及的内容弥补了历史上许多空白期以及我们习以为常却又鲜为人知的知识。该书文笔思路清晰,犹如一位长者在和你谈山海经,将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以有趣和生动的事例娓娓道来,绝没有老夫子、八股文之类的只字片语。 内容推荐 苏州,这座美丽的江南城市,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苏州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四个全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泱泱老苏州》一书是由苏州大学周国荣教授多年来通过实地踏勘、查阅古籍资料、考证研究的一重要成果。 《泱泱老苏州》主要收集了作者多年来在各类报刊上公开发表的文章,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作者对于古城苏州的热爱,主要涉及到苏州古城的名胜建筑、人文掌故、风土民俗、名人逸事等方面,《泱泱老苏州》是作者倾力之作,亦是他对所热爱的苏州的真诚回报。 目录 序 灵秀太湖地——略说姑苏文化性格 太湖有“神砂” 吴文化说略(上) 吴文化说略(下)之一《春秋吴国篇》 吴文化说略(下)之二《吴语苏白篇》 吴文化说略(下)之三《稻作蚕桑篇》 吴文化说略(下)之四《吴歌戏曲篇》 吴文化说略(下)之五《商贸漕运篇》 吴文化说略(下)之六《建筑街巷篇》 吴文化说略(下)之七《文学艺术篇》 吴文化说略(下)之八《传统教育篇》 吴文化说略(下)之九《民俗风情篇》 要离刺庆忌其谜人难解 要离究竟是何等样人 干将、莫邪(耶)夫妻之谜 苏州老城就是阖闾大城(姑苏城) 苏州古城八门取名之义 汉代会筑“姑苏”城吗 《西施》与历史——漫议近年来之《西施》剧 雷剧滥片状元——简评《江南传奇之十五贯》 先秦水利之智巧工程:黄埭 秦始皇墓模仿自虎丘阖闾冢 苏州茶文化——东方水城之瑰宝 拯救传承正宗苏州话 武大郎、潘金莲冤案一桩 苏州“元宵”中华少 说说“端午节” 说“五” 漫话孝·过生日 可歌可泣贱母子(明中期) 顶天立地——工匠(明晚期) 姑苏城明清中华第一城 民间雅风美俗 牛生苏州何其幸 牛马王庙——赖债庙 苏州出了个陈圆圆 至贤至德青楼女 谜底难解大内女(明末清初) 姑苏官场多奇事污吏自变大清官 一鸣惊人推磨佚(清前期)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道情”大师 “岐黄”圣手 生死冤家成亲人(清后期) 一字不识大诗人(清末民初) 从小丫头到大贤后——明崇祯帝周皇后 血泪浸渍的两只古指甲 苏州申报世遗的“资本” 试读章节 “吴文化”原先考古学界只认定为周太伯奔吴至吴王夫差亡国这段约六百余年的先秦时代的吴国文化。(约前1100一前473年,而且此期间在吴王寿梦前的约五百多年的历史,还基本上空白,确凿可靠的历史仅112年)而笔者则力主“吴文化”乃是“吴地吴人的传承文化”(至少起自良渚末一直迄今),吴人不是周太伯之后,而是古太湖地区的土著民族!这一争论至今仍然……但现今对“吴文化”乃笔者力主的“吴地吴人的传承文化”(约有三千年之历史),已取得绝大多数人士的共识了。 “吴地”。历史上的吴国地域,北曾达山东南部,东到大海,西至皖南淮北,南界嘉兴城南。现今,吴地则主要指太湖流域(北扩及扬州淮阴一线,南含杭嘉湖地区,西到南京,东迄大海)。 “吴语”。对世界上任何文化来讲,无论它大到一个国家民族,小到一个城市乃至乡村,其“语言”绝对居第一位的。广义的吴语,东涵上海,西涵皖南,南至浙江永嘉,北涵苏北之扬州、盐城南一线;狭义的吴语则指苏北兴化以南,东含沪语,西至镇江南(也含皖南),南含嘉兴、湖州。其正宗代表,按老言话纯正度高低,第一等应是吴江、吴县、太仓;第二等应是无锡、常州、常熟;第三等则为苏州、湖州、嘉兴(农村均高于城市)。但自明清以来,苏州(城区)臻为全国第一的经济文化中心,苏州城区话就晋升为吴语第一正宗代表音了。 “吴文化灵魂”。物质层面即“太湖水”,非物质层面即“吴语——苏州话”。 “吴文化生长发育”。太湖历史文化迄今约有七千年之龄,故吴文化她上承干人文化、良渚文化、崧泽文化、草鞋山文化,中涵两晋南渡与两宋南渡的中原文化,近代又涵西洋日本文化之因素。故吴文化就成了大中华母文化中众子裔文化里,年龄至长、蕴涵丰富、活力强盛、个性独特鲜明的水域地方文化。太湖水是吴文化的亲生母亲,至隋代又加入了江南运河水(它本由长江水构成),于是这两大水交融,衍生滋润了太湖流域如网般的大小水脉(苏州古城地面上的水系最为典型)。于是苏州就成了“水苏州”;于是“苏州水”就具有了“秀慧、柔和、融纳、奋进、精致、素雅”的表象。这十二字表象既体现了太湖运河两水的禀赋——太湖水:“浩淼”(三万六千顷)、“柔和”(湖底如碟均深2米)、“明净”(源汇天目山水与宜兴诸山水)、“潋滟”(湖岛秀丽);运河水实即长江水:“百水汇纳奔流奋进”,这十二字表象更造就了秀外慧中的“苏州形象”,亦即苏州文化之性格特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养”字不单指供养,更应是“养育”。我们都知道我国北方与南方的自然环境差别巨大,由此必会导致北南方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进而导致北南方居民的体质气质、习俗风情、观念意识以及审美情趣上的大不同!故而北方的文化社会表征,可概括成“朴实、粗犷、刚劲、拙直、彩艳、崇德”十二字。而生活在自具优越卓异水土的太湖流域上的吴人,自古就显出“秀慧、柔和、奋进、精致、素雅”的性格特征来——试请诸君不妨将这十二字表象,用来比征比征大苏州地域上的城建、民居、街巷、桥梁、服饰、器用、餐饮、赏玩乃至小伙子大姑娘之气质与举止,是不是都若合符契呀? “吴文化的六大本质”。以上所述吴文化的本质特性,可以判认她乃是具有水乡泽国特征的“才智艺术型”区域文化——她有六大本质属性:水文化、鱼文化、稻文化、蚕桑文化、船文化加崇德文化。于此稍表一句:前述五大文化,可视作“吴文化”之先天性建构者;最末的“崇德”特性则是后天性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外来融人者——上起崇德的西周文化的大影响,以及宋明清时期流域间城乡经济大繁荣、教育大发达、儒教学校文化大普及所致。换句话说,作为后天性的社会因素,吴文化就像个儿子养育在“尊道德、重群体、讲和谐、崇中庸之道”的大中华文化母教中! 附注:由于“吴文化”实在博大精深,故《吴文化说略》(下),将以九个小专题篇来简约介绍。P6-8 序言 苏州,这座美丽的江南城市,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苏州历史悠久。苏州三山岛古人类遗址,是长江下游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它的发现将人类在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地区的生活历史,从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推前至—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并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古文明摇篮。 苏州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四个全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苏州历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是一座园林之城,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集中体现了东方造园艺术的精华。 苏州是著名的文物之城,境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国家级的就有拙政园,留园,苏州文庙内宋代石刻,太平天国忠王府,云岩寺塔,报恩寺塔,瑞光塔,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退思园,耦园,环秀山庄,沧浪亭,艺圃,狮子林,紫金庵罗汉塑像,保圣寺罗汉塑像,轩辕宫正殿,寂鉴寺石殿,宝带桥,太仓石拱桥,全晋会馆,俞樾旧居,春在楼,柳亚子旧居,张溥宅地,师俭堂,东山民居等几十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00多处。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水城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盘门,就坐落在苏州古城南面的盘门风景区。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文坛贤能辈出,绘画、书法、篆刻、诗文流派纷呈。评弹、昆曲、苏剧被誉为苏州文化的“三朵花”,尤其是昆曲,是“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苏州可称为状元之乡,仅明清两代全国共出状元202名,而苏州即产生了35名,占全国状元的比例达17%,而且,出于同一族的状元,或父子、叔侄秉承,或以兄弟相接,有十余对。历史上著名的苏州状元有吴宽、顾鼎臣、申时行、文震孟、彭定求、彭启丰、潘世恩、翁同稣、洪钧、陆润庠等,其中申时行、潘世恩、翁同稣等苏州籍的名相重臣亦蔚为大观。 苏州历代名医辈出,从周代至今,有记录的名医千余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吴门医派,享有“吴中医学甲天下”的盛誉。 苏州又是工艺之市,苏绣、缂丝、苏扇、苏雕、泥塑、红木器件、民族乐器、苏裱、宋锦和桃花坞木刻年画等精湛工艺品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 晚唐诗人杜荀鹤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苏州“亚”字型的城池,2500多年持续地存在并繁荣于原址之上,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它在城市建筑史、建筑工艺学与建筑美学上提供了世界性的杰出范例。它与“水陆平傍,河街一体”的城区棋盘格局和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的七里山塘街为人类贡献了三个“世界独一”。 如此美轮美奂的苏州,由于经历了千百年的岁月沧桑、战火硝烟,朝代更迭、人世更新,更多的名胜建筑、人文掌故、风土民俗、名人逸事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湮灭。 然而,在“世人逐利争奔走”的当今,幸运的是,苏州人文传承,仍有着孜孜不倦的有志之士,其中,周国荣教授就是苏州人文历史传承方面的佼佼者。他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自幼喜欢古代汉语和古代历史,怀着对家乡的热爱,他更对苏州的名胜遗迹、历史掌故、民俗考证、风土传闻痴之如迷,“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他“朝骋骛乎书林兮,夕翱翔乎艺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几十年如一日,浸润在博大精深的吴地文化之中,满腹经纶,对苏州的历史文化掌故、佚闻如数家珍。 苏州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需要我们珍重和爱护,更需要我们去抢救、传承、发扬光大,它是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苏州持续发展的源泉和根基。为此,我们将周国荣教授的部分文章辑录成册,也可视作《说吴·道苏州》的第二册,以飨广大读者,并冀对苏州有所裨益。 鲍志军 2013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