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遍布全身,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绝佳工具,不利用起来就是巨大浪费。但人身上的穴位有很多,穴位的使用方法有按摩、艾灸、刮痧、拔罐、放血、贴敷等很多种,要想把穴位应用自如并非易事。有没有一本书既能教会你快速找准穴位,又能教会你灵活地使用好穴位?有!本书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也是目前市场上难得一见的一本能教会你把穴位用活的一本书!
这本书,从头部到脚部,每一个常用穴位都有一套快速简易取穴图解,没有任何医学知识的人也能快速找准穴位!这本书,从头部到脚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有一套简易的穴位保养方案!这本书,从内科到外科,几乎每一种常见疾病都有一套穴位治疗方案!这本书,既讲穴位使用方法,又讲穴位使用原则,让你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本书,不仅能教会你把某个具体的疾病治好,更能教会你遇到同类情况时该怎么灵活处理!一书在手,养生保健、防病治病不再发愁!一书在手,你就是全家人的“保健医生”!
穴位遍布全身,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绝佳工具!
穴位养生,因其安全有效,始终是中医体系中最为推崇的方式!
这是一本由李志刚教授倾其心血写就最适合中国人使用的穴位养生方!
李志刚教授以“以疾病带穴位”的原则,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精确的描述,从常见疾病的防治、补养气血、调理脏腑、人体各部位的防病治病(头面部、胸腹部、背部、腰部、四肢部等)、女性健康和美丽、婴幼儿穴位保健等方面入手,系统介绍人体需要利用穴位保健、治病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能从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穴位养生方,极为实用!
书中,李志刚教授既教你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上整体认识穴位,又教你快速简易地找准穴位;既教你按摩、艾灸、刮痧、拔罐、放血、贴敷等常用穴位养生方法,又教你灵活选穴配穴的技巧,自己给自己开穴位养生处方;既教你从头部到脚部全方位保养自己的身体,又教你从内科到外科简易治疗常见疾病;既教你把女性保养得更健康更美丽的实用方法,又教你穴位育儿的简易常识……可谓一书在手,全家人健康无忧!
《李志刚穴位养生方》付梓之际,针灸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欣然为他题词:只要精诚动世间,何愁针砭不达情!
随书特别赠送实用人体经络穴位彩色挂图,方便你“按图索骥”、一看就懂!
无数事实见证了穴位的神奇
◇李志刚说:
从中医学诞生开始,穴位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医是治未病的医学: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既病防复,这是预防的思想。中医的强项,也是在治末病上。
千万别把健康寄托在用穴位治病上,而应着眼于日常养生保健,未病先防,这样才算真正明白了养生的真谛。
中医学的奠基作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和《易经》、《道德经》齐名的中国国学的三大经典之一。《黄帝内经》主要阐述的是中医学的思想,在它里边有心理学、社会学、天文学、地理学等的东西,是一部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里有两部著作,一部叫《素问》,一部叫《灵枢》,两部著作各81篇,《素问》是一些中医学的理论,《灵枢》也叫《针经》,是专门研究针灸的著作,甚至在《素问》里也有很多针灸的内容。整个一部《黄帝内经》,有一多半是研究针灸的。所以中医学最早是针灸的历史。从实用的重要意义来讲,《黄帝内经》是研究针灸如何治病、如何保健的,其方剂才有13种,当然后世的发展有重药轻针的倾向。但从中医学诞生开始,针灸学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针灸离不开穴位,所以也可以这样说:从中医学诞生开始,穴位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扁鹊用针灸让虢国的太子起死回生
扁鹊为什么叫神医?据说他有能让人起死回生的本领。司马迁的《史记》里边记载说,扁鹊游医到虢国,虢国的太子死了,举国悲痛,他到了近前一摸,尚有鼻息。扁鹊就让他的两个弟子针灸百会。百会古称“三阳五会”,是人体手足三阳经和督脉、足厥阴肝经等的交会所在。它在我们的头顶处,处于至高正中之处,身体的百脉百骸皆仰望朝会于它,在我们人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灸之后,太子就苏醒了过来。老百姓都说,扁鹊可以起死回生。这说明扁鹊医术高。扁鹊叫秦越人,后世尊称他为扁鹊,扁鹊说,太子不是我救过来的,是他自己没死。实际虢国太子得的是“尸厥症”,就相当于现在的昏厥。在急救当中,穴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尼克松访华,让针刺麻醉风行世界
20世纪的50年代到70年代,盛行针刺麻醉。这种麻醉不需要麻药,人扎针之后就可以进入麻醉状态,起到替代麻药的作用。它的好处是可以在病人清醒的情况下做手术,有利于医患配合,可以减轻术后的一些合并症,促进愈合。尼克松访华的时候,把这种技术带回了美国,在全世界受到关注,风行一时。这说明针灸能解决麻醉的问题,也证明针灸有很强的镇痛作用。
当今社会,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痛症。治疗疼痛是针灸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当然,针灸不仅仅治疗痛症,在临床上,它还可以治疗神经功能性的疾病,缓解压力,像疲劳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包括失眠、焦虑、烦躁、抑郁等。还有一些心脏神经症、胃肠神经症,除了功能性的疾病,针灸还能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脑中风后遗症、面瘫等。针灸还有修复作用,对胃溃疡、神经的损伤都有作用。甚至可以用针刺美容、针刺减肥。可以说,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一五官科、皮肤科等各科疾病都可以用针灸治疗。
◆全世界都在学《针灸大成》
明朝有一个巡按使叫赵文炳,这个人得了一种病叫风痹症,来给他治病的医者一个接着一个,天天吃药,但总是没有效。后来他就到京师请杨继洲(当时的四川太医)进行诊疗。杨继洲只扎了三针,就治好了他多年的风痹症。赵文炳问他有什么要求,说我要谢谢你。杨继洲拿出一个小册子,那上边记着他及杨家的一些临床经验,说我想在这个小册子的基础上编一本书。赵文炳就委派他的一个叫晋贤的幕僚,帮助杨继洲出这本书。把明朝以前针灸方面的一些重要文献、经典著作,都收录在书中。这就是在针灸界影响非常大、流传非常广的《针灸大成》,现在全世界都在学。
◆穴位贴敷成了夏季养生的一道风景
现在一到暑天,各地中医院都人头攒动,大家争相去做穴位贴敷。贴的是什么?就是人们常说的三伏贴。夏天在身上贴敷一些膏药,用来治疗冬天多发的一些常见病,比如哮喘、支气管炎等,这就是所谓的“冬病夏治”。每年到这个时候,我们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的几个医院就忙得不可开交,前来贴敷的人太多了,排队能排到大门外边去,医生不够用了就把我们的学生找过去帮忙。
三伏贴都贴在身上的什么部位呢?主要是穴位上。中医里穴位分三种:一种叫经穴,它在经脉线上;一种叫奇穴,它有固定的位置,固定的称谓,但它不在经脉线上;还有一种,是孙思邈说的阿是穴,哪儿痛贴哪儿,这叫贴敷,在穴位上贴膏药,是一种外治法。
◆穴位养生重在治未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的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原来吃不饱穿不暖的,有病都没钱治,现在都是未病先防。中医是治未病的医学: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既病防复,这是预防的思想。中医的强项,也是在治未病上。
扁鹊哥仨,一个扃鹅,一个扁鸡,扁鹊最小,老三。他大哥是治未病的,就是养生的,没名气。他二哥是扁鸡,属于又养生又治病之间的,名气也不大。扁鹊是治大病的,所以扁鹊有名气,他治的病比较重,有起死回生之效。实际上更应该发扬光大的是扁鹅和扁鸡,而不是扁鹊。
中医有一句话:“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是治未病的医学,这在《黄帝内经》中讲得很清楚。我们利用穴位养生,也应该坚持这个理念。看完我的这本书后,你能了解很多穴位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但你千万别把健康寄托在用穴位治病上,而应着眼于日常养生保健,未病先防,这样才算真正明白了养生的真谛。
P14-17
志刚教授是我们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青年教师骨干。这些年来他一直坚守在针灸、推拿的教学、科研第一线,同时还兼任国家自然基金委及教育部评审专家等一批社会职务,事务不可谓不多,工作不可谓不累,但他的每一项工作都做得扎扎实实,这让作为他的同事的我不免心生后生可畏的感慨。
听说志刚教授正在写一本叫《李志刚穴位养生方》的大众科普读物,我很是欣喜,但又有些许担心:习惯了做前沿教学、科研的他能不能把自己从面向专业学生的教授角色变身为面向社区大爷大妈们侃侃而谈的大众科普人?大众科普需要的是通俗易懂,需要把深奥的科学道理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娓娓道来,还要说得绘声绘色,引入入胜,这对长期从事专业教学的教授来说并非易事。但看了他写就的书稿后,我不仅没有了任何担心,还甚至为他叫起好来。之所以如此,源自于本书的几个特点:
一、让公众对穴位养生知识有了一个整体而清晰的认识。穴位相关的养生方法非常多,比如按摩、刮痧、拔罐、艾灸、穴位贴敷、针刺放血等,要让公众在一本书里能学会这么多的实用方法并非易事,而志刚教授却能信手拈来,寥寥数笔便将原本深奥、艰涩的知识送到了寻常百姓家。
二、从头到脚,对身体的每一部位都提供了一套简易的保养方案,让任何读者都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养生保健知识。另外,针对一些常见病以及妇女、儿童的常见健康问题,书中还专门给出了相应的简易治疗方法,方便读者在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居家辅助治疗。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书中还专门对气血津液、脏腑的日常保养做了专门指导,告诉读者如何做好自己的日常保健,未病先防,真正体现了中医治末病的思想。
三、能够教会读者把穴位用活。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这些年养生保健类图书很多,我也浏览了一些,但看后多有以偏概全或过分强调的遗憾,有些图书让读者看后除了知道按照某法防治某病,并不能领悟养生的真谛,无法让读者做到活学活用,今后遇到书上没有讲到的健康问题仍然无所适从。但《李志刚穴位养生方》这本书,既讲穴位养生的方法,更讲穴位养生的原则,能够让没有任何医学知识的人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应用穴位做日常保健和疾病的辅助治疗,我以为这是本书最大的亮点,值得每一个追求健康的人士仔细研读。
追求健康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医学专家不仅有治病救人和维护健康的责任,也有传播健康知识的义务。志刚教授既承担了责任,又尽到了义务,堪值嘉许,故以为序。
2010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