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本书理论、政策与实践兼顾,诠释当下国际经济形势,如货币与通胀、货币与增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等问题,给读者提供了透过金融与货币现象看到本质的理论框架,有助于读者尤其是投资者,厘清货币发行和物价以及工资水平等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基于公司金融理论重构现有的货币理论框架。新框架将法定货币视为国家的股权,弥补了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缺陷,即货币是如何进入经济体系的,这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该书的两位作者帕特里克·博尔顿和黄海洲均长期从事金融研究和实践工作。两位作者的文章《国家资本结构》(本书的基础)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和欧洲金融学会很好论文奖。
·有名经济学家、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人口大逆转》作者、有名中央银行学家查尔斯·古德哈特,伦敦商学院教授海伦娜·雷伊力荐此书。 内容推荐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在货币的传统三大职能之外,货币与国家的融资和主权、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以及中央银行运作有怎样的关联?
传统货币主义理论认为,通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政策实践和中国过去四十多年的经济发展等现实状况挑战了这一认知。
在本书中,有名经济学家帕特里克·博尔顿和黄海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透过公司金融理论来重构货币经济学,构建了国家资本结构,将货币视为国家的股权。央行发行货币类似于公司发行股票,如果增发的货币没有用来支持高质量增长,增发货币会引起通胀;但如果货币增发不够,高质量增长难以获得足够的融资,经济增速则必然放缓,甚至面临停滞和通缩。
本书探寻的“货币是国家的股权”这一本质,不仅修正了货币主义理论和现代货币理论(MMT)的缺陷,也为货币理论、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构建了一个新的、基于公司金融的共同微观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本书分析了国家发展和货币供应的关系,创新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很优策略,探讨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并探究了很优货币供给、很优外汇储备管理、很优货币区设计、全球货币体系重构以及数字货币等前沿课题。此外,还用新理论框架分析了中国、美国、欧元区、瑞士、日本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实践与经验教训。 目录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第 1 章 货币主义的贫困
第 2 章 国家资本结构
第 3 章 货币、 银行与最后贷款人
第 4 章 中国如何为经济增长融资
第 5 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
第 6 章 货币与国家主权
第 7 章 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