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草民的抗战(国共两党地方武装鲜为人知的抗日真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谢维衡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谢维衡编著的《草民的抗战》语言幽默风趣,叙事活泼生动,给枯燥的数字和刻板的历史赋予浓厚的文学色彩,增添了文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其中对某些被误读的历史事件的评述,更是见解独到,令人耳目一新。书中人物形象众多,个个栩栩如生,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不仅写出了他们在山河破碎之时组军抗日的冲天豪气,而且挖掘了他们由草根走上抗日救亡道路的深层次原因。本书还深刻剖析展示了几名汉奸的嬗变过程及其复杂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他们在强敌入侵的危急关头走上汉奸投降道路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内容推荐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杀气腾腾,长驱直入,先占京津,再占华北,叫嚣“三个月占领中国”。

国家兴亡,草民有责。一时间,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各路草根英雄、热血男儿纷纷组建队伍,举旗抗战,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火热高潮:平日温文尔雅的中学校长毅然投笔从戎,组建起规模庞大的抗日游击队伍;曾经养尊处优的国民党大小区长、手头宽裕的个体富商也扯起抗日大旗,守一方领土,保一方平安;地方保安团的小头目、民众教育馆的热血教师、年轻有为的记者亦挺身而出,成为大大小小抗日队伍的首领……他们个个奋勇杀敌,不怕牺牲,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辉煌战绩。尤其是书里写到的曹克明指挥国民党几支游击队在孙家口伏击日军车队,打死日军中将中岗弥高一役,被莫言作为人物原型写进了小说和电影《红高粱》,其悲壮惨烈的场面至今令人刻骨铭心;对名闻全国的小说及电视剧《桥隆飙》的主人公原型乔明志(乔八爷)从草莽英雄走上抗日道路最终成为八路军战斗英雄的生动描写,读来更是令人回肠荡气。

谢维衡编著的《草民的抗战》作者历时10年,遍览地方党史、文史资料,多次深入当年的抗日根据地访老人、挖典故,努力还原敌后抗战的历史真相。全书洋洋洒洒四十多万字,把众多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贯穿于两条主线之中:一条线反映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队伍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另一条线以几个国民党地方人物为代表,将众多的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队串了起来,写出了他们的兴衰起落。特别是对国共两党地方武装合作抗战、互相支援多有记叙和描写,使人们对那场由全民族共同参与的伟大的卫国战争有了崭新的认识。

目录

第一章 大年初二活见“鬼”

第二章 中学校长张金铭

第三章 平度第一任“维持会”长不是汉奸

第四章 张金铭组军建政

第五章 平度是张金铭组军的大本营

第六章 十六支队的几个纵队司令

第七章 董希瞻与曹克明

第八章 胶东第三军与掖县三支队

第九章 平度出了个乔天华

第十章 国共在平度的第一次联合抗战

第十一章 乔天华被自己人强行收编

第十二章 七、八支队“强过掖县”

第十三章 孙家口伏击战--解读《红高粱》

第十四章 “胶东王”张金铭

第十五章 延安派人到胶东

第十六章 孤独的乔天华

第十七章 五支队的诞生--胶东有了八路军

第十八章 厉文礼为啥难过胶莱河

第十九章 张金铭被撤销了中将司令

第二十章 乔天华舌战张金铭

第二十一章 十八旅和五支队进入“蜜月期”

第二十二章 平度汉奸排名

第二十三章 一个“日本汉奸”和四个中国汉奸

第二十四章 大青杨之战

第二十五章 “二乔”相会--乔天华与“桥隆飙”

第二十六章 张宗援艰难占领掖县城

第二十七章 国共合击刘黑七

第二十八章 “胶东行辕事件”成就了赵保原

第二十九章 鲁东抗日联军的是与非

第三十章 乔天华和他的莱平大队

第三十一章 国共都盯上了大泽山

第三十二章 阎珂卿与王尚志

第三十三章 孙殿斌有志难酬

第三十四章 “七路半”姜黎川

第三十五章 孙殿斌之死

第三十六章 乔天华沙河拒敌

第三十七章 张金铭把县长让给李德元

第三十八章 风云突变

第三十九章 大泽山抗日根据地正式建成

第四十章 阎珂卿重新办起县立中学

第四十一章 张松山办学

第四十二章 赵保原的失败和张金铭的破产

第四十三章 李德元与八路军结怨

第四十四章 抢县长

第四十五章 罗竹凤受命筹建抗日民主政府

第四十六章 一县三长

第四十七章 李德元和他的“平保”

第四十八章 “囚笼”里的大泽山

第四十九章 民心所向

第五十章 大泽山地雷战的初起

第五十一章 大泽山的石头是这样变成地雷的

第五十二章 许世友到胶东

第五十三章 相煎何太急

第五十四章 胶东“国军”的混战

第五十五章 乔天华在平南

第五十六章 国共合作打击“国军”王尚志

第五十七章 李仙洲入鲁,姜黎川反共

第五十八章 “铁杆汉奸”王铁相

第五十九章 像张松山这样当伪县长太不容易

第六十章 胶东大反攻:日伪顽一鞭子赶

第六十一章 平度境内的“国军”被一扫而光

第六十二章 谁摘了谁的桃子?分桃之争

第六十三章 张松山与王铁相都当上了国军将领

第六十四章 绣红旗

第六十五章 把胜利的红旗插到平度城上

附: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县长姬春堂弃官而逃

24年后的正月初二,日本人是从北边的掖县来到平度的,一路上没有遭遇什么抵抗,反而在城门口受到由一伙平度人组成的“维持会”的“热烈欢迎”。平度第一任维持会长名叫高若亮,带着几个汉奸带头高呼“欢迎大日本皇军”的口号。还有几个汉奸手里拿着纸做的小日本膏药旗沿街发放,要求临街各家各户必须张挂。高若亮们毕恭毕敬地把中村他们迎进平度县政府。日本人看中了平度城东南城角的县立中学,就把司令部设在中学里,把宪兵队设在城里。

这里就需要交代一下了,县政府本是平度县长的大堂,平度是国民政府的平度,那么,此时的国民党平度县长哪里去了呢?

平度县长姬春堂刚刚跑了没几天。

日本人能大模大样进占平度城,不怪别人,怪就得怪平度县长姬春堂。这个由国民政府正式任命的一县之长,简直是胆小如鼠,鬼子还没见影,就带着老婆孩子跑回他的老家去了。据说他的老家在鲁南,离平度四五百里。其实当时大部分平度人都还不知道他们的“父母官”把他们丢下跑走了。以后知道了,许多人骂他是个“软皮蛋”。可骂有什么用,反正人已经跑了。再说,姬春堂也挺不合算的。想想吧,县长是正处级一把手呢,虽说古装戏上动不动就拿七品芝麻官开涮,其实熬上这么个官也是很不容易的。自古有多少读书人皓首穷经一辈子也没当上个一官半职,有的即使中了状元、进士,也只能放个知县,许多举人才能干个书吏。民国时期的县长都是省长委任,山东省就那么107个县,不知有多少人在瞅着县长的位子呢。姬春堂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取舍决定的。设身处地为姬春堂想想,如果不弃官而逃,摆在他面前的只能有两条路。一条,是带领平度人民跟日本鬼子拼个你死我活——他显然没有这个胆量。再说,一个没有兵权的县长,手下的上百名警察咋呼咋呼向百姓收个苛捐杂税什么的倒还有个虎劲,要这些人去对付日本鬼子,用平度的一句俗话就是“老鼠吃猫一一找死”呢。既然不敢跟日本人打仗,那就剩下另一条路,给日本人当炮灰,被中国人骂作汉奸。可姬春堂又不想当汉奸,那就只有忍痛割爱弃官而逃了。姬春堂豁上把官扔了也不当汉奸,比起那些汉奸来,我倒觉得他不太可恨,怪可怜的。给他下一个“群众观念淡薄、缺乏爱国心”的结论算完拉倒,让他回老家去吧。

其实不能全怪姬春堂,大家都跑了嘛

1937年12月底,身兼青岛市长和国民党第三舰队司令的沈鸿烈,率领海军陆战队、保安队、警察队、青岛的党政官员及家眷撤出青岛,南去徐州,使青岛成为无防守之城。连手握军政大权的市长都跑了,手下仅有几个警察的平度县长姬春堂焉有不跑之理?

现在的人可能不信,抗战初起之时,国民党政府地方官员逃跑成风。不说别的,就说平度附近胶东各县,北边掖县的县长刘国宾,东边招远县长段馨山、莱阳县长梁秉锟,南边胶县县长赵丹坡,东南邻即墨的县长(名字不详),还有黄县县长谢宝桢,就像运动员听到了发令枪,一个个以百米速度争先恐后地携家眷落荒而逃。用平度人的话说,“接不上八条腿”。

所以,不能全怪姬春堂。

可也怪不得青岛市长沈鸿烈

沈鸿烈一开始并不想放弃青岛,他本来想跟日本鬼子血拼一场的。他当时是青岛市长兼国民党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兼青岛防卫指挥部总指挥,统一指挥第三舰队、海军陆战队、青岛市保安队和中央税警五、六两个团,还有青岛的警察,共约7000余人。这还不算,蒋委员长还把东北军5l军于学忠部调到潍县以东,其中一个师驻青岛市郊,并任命于学忠兼任青岛警备区司令,专门负责青岛防御。有这么强的军事力量保卫青岛,所以沈鸿烈敢跟日本鬼子叫板。他在青岛沿海山头设置了许多大炮,炮口直指海中跃跃欲试的日本军舰。还构筑了无数坚固的工事,把青岛防御搞得固若金汤。他甚至还对日本驻青岛领事放出狠话:如果你们胆敢犯我青岛,我将不但不再对日侨和日本人的工厂负保护之责,我还要炸掉你们狗日的诸多纱厂,来个“焦土政策”,叫你们小日本血本无归!那时很多日本人在青岛,日本人的洋行铺子到处都是。特别是日本人开的纱厂成为青岛工业的支柱产业,仅有名的就有六大纱厂。那可是日本人花巨资办起来的工厂,每天都给日本国创造着大量的财富。日本人也真的害怕沈鸿烈拿他们的侨民和工厂开刀,就没有在“七七”事变之后像“八·一三”进攻上海一样进攻青岛。这个局面的出现,与沈鸿烈对日本人的强硬态度不无关系,所以说,沈鸿烈属于国民党中的抗日派,不是投降派。P3-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8: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