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外无物随遇而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林清玄
出版社 线装书局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严肃,是一种病

严肃,真的是一种病,现代人大部分都生了这种病,只是轻重缓急的差别罢了。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作品以艰涩难读著称,但是他的个性却温和幽默。他的生活明朗、作品沉郁,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特质交集,源于他有一个智障的儿子大江光。

大江健三郎在青年时代就把文学作为人生的第一个壮志来追求,年轻时就受到日本文坛的注目,没想到三十一岁时生下第一个孩子大江光,是一个头盖骨不全的重度智障儿。

根据大江健三郎的回忆,大江光是在广岛出生的。当时广岛正在举行反核大游行,健三郎怀着混乱的心情去参加。大会之后,一群原爆牺牲者的亲属,聚集在河边追悼死者,并为死去的人放河灯。他们把死者的名字写在灯笼上,让灯笼随水漂流。

怅望河水,被绝望的心情包围的健三郎,也为大江光放了一个河灯,随水流去。他在心里希望,自己的孩子就那样死去。

随后不久,大江健三郎去访问原爆医院。院长告诉他,医院里有一些年轻医生,由于触目所见都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病人,自己又不能为病人解除痛苦,终于积郁自杀,因而造成了身受痛苦的病人挣扎求生,身无病痛但过度严肃的医生反而自杀的荒谬情况。

大江健三郎听了大有所悟,回东京后立刻请医生为大江光开刀,并立下第二个人生的壮志:与大江光共同活下去。

大江光虽是智障儿,又犯有严重的癫痫,但在父母亲细心的照护下,不只心灵澄明无染,还对音乐有超凡的才华。如今大江光出版了两张个人音乐专辑《大江光的音乐》《萨尔斯堡》,引起日本乐坛的震撼,甚至被称为“日本古典乐坛的奇葩”。

在大江健三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一场演讲会上,他对听众自嘲说:“据说我儿子的音乐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有催眠曲的效果。如果有人听了大江光的音乐还睡不着,就请看我的书吧!”

我读了大江健三郎的报道,心里突然浮起“严肃,是一种病”这句话。就像在原爆医院自杀的医生一样,他们的严肃所带来的伤害反而比受辐射的病人严重得多。一个人对待生活过于严肃,甚至可以严重到失去生命的意趣呢!

最近在柏林影展获得最佳女主角奖的喜剧演员萧芳芳,她认为即使最严肃的题材也要有幽默感,她说:“我对喜剧是情有独钟的,因为人生已经够苦了,能够带给别人欢乐,是一件好事。”

萧芳芳在实际生活中也饱受打击。她幼年丧父,少女时代经历过不顺利的婚姻,中年罹患了严重耳疾,即便在得奖的时刻还照顾着患了老年痴呆症的母亲。  虽然生命有这么多的历练,但是由于萧芳芳有幽默感,使她保有充沛的创造力,总是那么可亲、喜悦、优雅,远非只靠美貌的女星可比。

当今之世最长寿的人瑞法国女子尚妮·加蒙,最近度过一百二十岁的生日。路透社的记者问她长寿的秘诀,她说:“常保笑容,我认为这是我长寿的要诀,我要在笑中去世,这是我的计划之一。”

她对疾病、压力、沮丧有绝佳的抵抗力,对每件事都感兴趣但又不过于热衷,一直到一百二十岁,还保持极佳的幽默感,既乐天,又喜欢开玩笑。她说:“我总共只有一条皱纹,而我就坐在它上面。”“我对凡事都感兴趣。”“上帝已忘了我的存在,他还不急着见我,他知我甚深。”

能一直轻松喜乐地活到一百二十岁,真是幸福的事。想一想,有许多人才二十岁就活得很不耐烦了呢!

听说日本这几年兴起一种补习班,叫做“微笑补习班”。许多人都缴费去学习微笑,因为在现代社会,人们早就忘记该怎么欢笑了。

微笑还需要补习,其中实有深意,因为微笑人人都会,但许多人都留在“技术层面”,有的是“皮笑肉不笑”,有的是“肉笑心不笑”,如果要“从心笑起”,就需要学习了。

想要“从心笑起”,大概要具备几个基本的素质:一是游戏的心情;二是包容的胸怀;三是幽默的态度。

没有游戏的心情,就会对苦乐过于执著、对成败过于挂怀,便难以在苦中作乐,品尝生命的真味。

没有包容的胸怀,就会思想僵化、不能容纳异见,难以接受批评,把别人视为寇仇,处处设限,也就难以日日欢喜了。

没有幽默的态度,就不懂得自嘲,不知甘于平凡,也不会对世事一笑置之,就会常画地自限,想不开了。

严肃,真的是一种病,那些外表严肃、内心充满怨恨的人,是生病了。那些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轻松的人,是生病了。那些执著于财势名位、不能放下的人,也是生病了。

如果严肃真的是一种病,现代人大部分是生病了,只是轻重缓急的不同罢了。

我们应该认识这种病,革除这种病,让我们懂得笑、懂得游戏、懂得包容、懂得轻松和幽默。

每天早晨,和我们会面的熟人真情一笑,和我们错身而过的陌生人点头微笑,或者,拯救社会就是从这里做起呢!

“人生已经够苦了,能够带给别人欢乐,是一件好事。”

P19-25

后记

本书是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的一本哲理散文集。林清玄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白雪少年》等,写尽世间百态,诉说禅意人生。林清玄文笔优美、文思畅达,纯净如清泉,明媚似春光,一字一句都能给人以力量的感召。

用“心静如水,人淡如菊”八个字来形容林清玄是最好不过的了。林清玄的文章,清新淡雅,如缓缓流淌的细流,温润了心田;宁静致远,如浩瀚辽阔的长空,引人无限遐思。

本书中,作者用悲天悯人的情怀,抒发了对生命的理解及感悟,构建了一个和谐优美的人文社会,带给读者无尽的哲学思考及生活感悟。

品读一篇好的文章,犹如在炎热干燥的沙漠里逢着一片绿洲。林清玄的散文看似朴实无华,却在字里行间中尽显生活的真谛。细心品味你会发现,每一篇文章都充满欣喜与感动,每一段文字都有让心灵更加透彻纯净。

时间流转,岁月留香,而林清玄的散文将经得起时光年轮的考验。在他的散文中,世间万物都可以幻化成指尖的音符,或激荡、或低沉、或悠扬、或平静,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心灵的视角和对生活的感悟。

目录

代序 多情多风波

生活的回香

蓝宝石镶钻

严肃,是一种病

为别人着想

一个学生的价值

屋顶上的田园

心灵与环保

文明的远离

一粒美国来的麦子

电影

“歹心肝”与“憨三八”

一扇门窗的打开

人民公敌

悬崖边的树

楚楚浮生

漂泊的理由

阿信的神话

孝子

玫瑰都很娇小

飘扬的旗帜

第一个永恒

河水向前流

企业家的梦

西方天空的“慧”星

不错的选择

大象与小木柱

后记

序言

多情多风波

现在就来拥抱我

我喜欢禅尼慧春的故事。

慧春是少数在日本禅宗史上留名的女性,她天生丽质,几乎凡是见过她的人都会爱上她。慧春深知外表的美丽非实,想要追求究竟的实相,因此少女时代就剃度出家了。

虽然慧春剃了头发,穿上朴素的法衣,但她依然风姿绰约。她和二十个和尚一起在一位禅师的座下习禅。

由于她太美了,使得二十个和尚的禅定显得更为艰难,有几个和尚甚至暗恋着她。有一天,其中的一个和尚写了一封情书给慧春,想要和她私下约会。慧春收到信后,不动声色。

第二天,当师父上堂对大众说法之后,慧春突然站起来,对着写信给她的和尚说:“如果你真的那样爱我,现在就来拥抱我呀!”

从那一天开始,慧春的师兄们受到她的“一喝”,全部收心,对慧春更为尊敬。

我喜欢慧春的故事,是因为她充满了智慧。一个人的智慧,即使是美貌也不能遮蔽。一旦有了真正的智慧之光,爱欲也会化为清净的敬意了。

长得太美了

传说比慧春更美的,是禅尼了然。

了然生于公元一七九七年,是著名武士信原的孙女,自幼就因诗才与美貌而闻名。她十七岁的时候被选为皇后的贴身宫女,听说凡是见过她的男性,无不为她的美貌而震惊。

不久之后,皇后病故了。了然深深体会到人世的无常,她想出家去学禅。但是在那个封建的年代,女性是无法自主的,她的家人不但不同意她出家,还强迫她与人结婚。

由于了然的性格刚烈,家人为了安抚她,给她开出一个条件:等她生下三个孩子之后,就可以立刻出家为尼。了然的丈夫也同意了。

了然在二十五岁时,终于生下了第三个孩子,她决心立刻出家,丈夫与家人再也没有理由留她了。

她自己削发为尼,取名“了然”,就是“早已明悟”的意思,然后开始踏上修行的道路。

她前往江户,请求铁牛禅师收她为徒。铁牛禅师一见到她就立刻回绝了,理由是她长得太美了。

了然转而去拜访白翁禅师,白翁禅师不但以同样的理由回绝了她,还说她的美貌只会为寺庙带来麻烦。

了然用一块烧红的熟铁烧灼自己的脸孔,顷刻之间,倾城的美貌化成一道青烟消散于空中,一去永不复返。

白翁禅师为之震慑,就收她为徒。

为了记录这一次毁容,了然在一面小镜后写了一首诗:  昔游宫里烧兰麝,

今入禅林燎面皮。

四序流行亦如此,

不知谁是个中移!

抓月把风,痴人的梦

十几年前,我读到慧春与了然禅尼的故事,心中为之感动,心想:修道者应如是!也深觉慧春与了然是了不起的女性,现代的新女性主义者看到她们的传记,也都会引为典范吧!

但是,近些年来,我觉得“美貌”与“觉悟”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也不是冲突的,因为牵动我们的欲念的,并不是事物的美貌,也不是人的美貌,而是我们的心。

一切的风波,不是来自“绝美”,而是源于“多情”。

慧春与了然的美丽是无罪的,她们的罪过在于引起师兄心里的动乱,触动师父内心的不安,而这动乱与不安来自师兄的“多情”与师父的“多虑”。

人间的是非源于多情,而非起于美丽,因此,慧春说:“现在就来拥抱我呀!”意思是如果能有公开坦荡的心,美丽又有什么过错呢?

了然以熟铁烙印自己的脸孔,其实是在烙充满情欲的人心啊!

慧春与了然被后世的禅人认为是开悟者,我们来看看她们最后的纪事。了然在即将离世时,写了如下的一首诗偈:

六十六年秋已久,

漂然月色向人明。

莫言那里工夫事,

耳熟松衫风外声。

好一个“月色向人明,松衫风外声”。月的温柔使人心潮漾漾,风的吹动使人情波流动,对于月与风,又有什么挂碍呢?因为月的美丽而想抓月,由于风的自由而想把风,不正是痴人吗?

慧春比了然更绝,在她六十岁要辞世的时候,吩咐僧人在寺院的庭中集一堆木柴。

木柴集好之后,她安详地坐在这堆木柴当中,令人从四面点火燃烧。

一个和尚因痛心而大叫:“尼师啊!那里面不热吗?”

慧春答道:“只有像你那样愚笨的人才会关心这样的事情。”

这是真正的“坐化”。慧春化成一缕青烟,飘向无限自由的晴空。

美丽的慧春,留下了春日里飞扬的风,一样美丽的句点。

美丽的了然,留下了秋月时温柔的光,一样美丽的句点。

她们不是无情,而是把人间的情欲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可以关怀世事

凡是投生于人间,不论美丑,都会有情爱的困境,并生起种种风波。

平凡人、修行人、悟道者也都有种种风波。平凡人在业海里随风逐浪;修行人与情欲的风波搏斗;悟道者则是站在爱河上观照风的凉度、欣赏波浪的形状,在风波里微笑。

有人来问我,修行的人该不该关怀世事呢?

我说,修行的人可以关怀世事,也可以不关怀世事。

关怀世事是“入”,不关怀世事是“出”,修行者是出入自在的。他关怀世事,是要使公道在人间,如果人间有公道,看到美与情欲的真相,了然尼师也就不用燎面皮了;他不关怀世事,是看清了世人隐晦阴暗的本质,要自期于光明,假若人间能有“人道向光明”的高度,隐晦与阴暗将受到棒喝,慧春尼师也就不用大声说:“现在就来拥抱我呀!”

修行者入世,要心热如火,有英雄的无畏。

修行者出世,要眼冷似灰,有赤子的无染。

菩萨清凉月,

常游毕竟空。

智慧香洁兰,

飞扬千万里。

有时候我站在观音菩萨像之前,仿佛看见慧春与了然美丽的微笑,那微笑庄严、清净、无染,像是对出世和入世的开示,飞越时空,常存世间。

“美丽”或者“多情”,何处是此岸?何处又是彼岸呢?

打破两岸的界限

我认识一个朋友,被检查出罹患了胃癌,只剩下三个月到六个月的寿命。

朋友是公家机关的高级主管,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幸福美满,突然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一时万念俱灰,决定不告诉家人,独自承担生病的痛苦,并利用仅剩的时间安排后事。

“说来非常奇怪,从检查出癌症的那一天开始,平常兢兢业业耗尽心力经营的事业,变得一点都不重要了。而平常被疏忽的亲人朋友,突然变得非常重要,几乎一天也舍不得和他们分开。思考的空间也突然从现实的世界跳出,会想到死亡,想到死后的世界,想到如何迎接死的来,临。”朋友说。

朋友饱受了心灵与肉体的折磨,一个半月之后,在另一家医院进行了精确的检查,发现之前根本是误诊,他的胃一点毛病也没有。

“真奇怪,从医生告诉我得了胃癌的那一天开始,我的胃每天都疼痛不堪,要吃很多药来止疼;确定是误诊以后,胃痛就霍然痊愈了。”朋友说。

可见心灵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

知道误诊之后,他把一个半月的身心煎熬告诉妻子,妻子说:“怪不得这一个半月你对我特别体贴,从来没生过气,原来是这样呀!”他把事情经过告诉朋友,朋友都义愤填膺,问他是哪一家医院、哪一个医生,都说应该控告,请求赔偿。他说:“事实上,我很感激那个医生,他完全打开了我的心眼,使我想到了从前没有想过的问题;他使我像死过了一回,对许多事都不再介意执著了。”

但是,最使他震动的是他读国中的女儿。当他把误诊的经过告诉女儿,女儿问他说:“爸爸,你不会只活三个月,那么,你究竟还可以活多久呢?”

朋友当场怔住了。人终有必死之日,癌症病人知道还有几个月可活,身心健康的人又能确知人生的岁月还有多久呢?

女儿又追问他:“爸爸,如果你不知道可以活多久,你也没什么改变,那和被误诊前又有什么不同呢?”

朋友受到女儿的启发,生活的态度完全改变了。他说:“用心地努力工作,这是此岸;更用心地疼惜亲人,这是彼岸。处理紧急的事情,这是此岸;着力于重要的事情,这是彼岸。经营入世的事业,这是此岸;经营生死的解脱,这是彼岸……那个医生是我的老师,把我从此岸带到彼岸;我的女儿也是我的老师,帮我打破了两岸的界限。”

我开玩笑地说:“这就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啊!”

朋友说:“不是,这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身心都感到泰然轻安了。”

与朋友道别后,在返家的路上,我想到平常我们确实很少思考生死的问题,而且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在无谓的事情上。生命是如此短暂,我们又有多少的思考是关于这有限的生命呢?

慧春坐在烈焰中的勇猛,了然生下三个孩子立刻起程的决心,是不是正是对生命短促的启示呢?

这情欲的生命,风波不止,何处才是安稳的家乡?

我每每站在高楼,俯望台北的繁华灯火,每一盏灯火仿佛都是为了情欲点燃,每一盏灯火又仿佛点燃了光明的希望。

多情多风波,多情也多烦恼;但多情也多姿彩,多情更多温暖。

佛性是自家宝藏,情感又何尝不是自家宝藏呢?

此岸与彼岸。桶中有水,水中有月。一旦桶底脱落了,桶中无水,水中无月。凡打破此岸和彼岸界限的就能自在了。

回到家,我把灯开亮,看见黑暗与光明是同一个空间,点了灯就大有不同。黑暗的心与光明的心又有什么不同?只是心里点了灯罢了。对于心中点灯的人,黑暗也无法拘束他,何况是情感的风波呢?

多情不只生出风波

这些年来,我写了不少关怀现实的文章,其中有一部分谈到政治。并不是我对政治有什么特别的兴趣,而是因为政治对社会各层面的影响无所不在。政治一旦遭到污染,假以时日,就会蔓延遍及社会各个角落,逐渐造成整体的道德滑落。

近数十年,台湾社会道德品质低下,实肇因于政治人的贪渎,致使良知沦丧、公义破败、人心不平。所以,要使台湾成为希望之土、清净之地,不关心政治是不行的。

如果以佛教“解救众生”的观点来看,个人的修行虽然重要,也不能自外于环境而独存。环境如果不清明,个人的清净就成为泡影;社会如果不公义,众生平等的理想就不能实现;若人人不能享有免于匮乏、免于恐惧的自由,则“解救众生”就变成妄念了。

我因为出身于台湾南部的农人世家,对农民有格外深厚的感情,也由于我是从最底层出发的,更能深刻感受台湾百姓的苦难以及台湾生命力的所在。我对这个社会,套用一个朋友的话:实在太多情了。

多情则不免起风波,我时有看到现实的不平、现象的荒诞、现状的怪异。例如窃占国土的高尔夫球场,台湾当局竟罔顾民意,要就地合法,这是现实的不平。例如公共建设大火连连,死伤无数,台湾当局竞无视其违建违规,甚至无人愿负政治责任,这是现象的荒诞。例如台北的捷运系统,花费人民的血汗钱数以兆亿,通车却遥遥无期,而台湾当局竟毫无歉意,这是现状的怪异。

有时候我路过台北火车站,想到我一九七一年来到台北生活,至今近廿五年,台北火车站前的忠孝西路,几乎没有一天是清清爽爽的,每天都在施工,天天乱七八糟。如果廿五年的时间,一条马路都无通畅之日,台湾当局之大有为就可以想见了。有一次,我向一位台湾当局官员反映,他说:“那是你去的时间不对,如果你半夜去,就很通畅了。”

确实,有时有不能止于言者。

多情不仅生出风波,也能生起希望、大爱与圆满的追求,“预约人间净土”不只是虚空的美梦,也是现实里可以实现的理想。

林清玄

台北永吉路客寓

内容推荐

《心外无物随遇而安》共收录林清玄二十余篇散文,是他写作的新高峰。流畅清新的文笔,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本书以作者自身的体验和思考为依托,展开对当下社会的解剖,紧跟时代步伐,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编辑推荐

《心外无物随遇而安》是林清玄最纯真、最感人的精心之作。书中,作者通过自身的体验和思考,以前卫的观点读佛法,以现代的思维看轮回,以古老的智慧解读环保、企业管理、电影等现代文明的产物,泰然自若地谈论生活、情感、社会,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为读者点亮心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4: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