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漂泊的那朵美丽忧伤(牛殿庆散文随笔精选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牛殿庆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正月十五雪打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传统灯节,东北老家把这个节日看得很重。人民公社时代,春节期间每个生产大队都组织一个秧歌队,还有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文革”后期,宣传队宣传的内容就宽松多了,形式也比较活泼多样。比如快板书、二人转、相声、三句半、独唱、小合唱等,陈宝亮的山东快书《好汉武二郎》,“当哩格当,当哩格当,闲言碎语不多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真是在我们上坎、下坎、刘振江屯三屯六小队家喻户晓。

这个节日,我真是很忙。正月十三我就在爸的指导下冻冰灯。所谓的冻冰灯就是用喂得罗,喂得罗是俄语水桶的意思,其实是一种底小口大的小水桶。用喂得罗装满水在外面冰天雪地里放大约半个时辰,然后把桶口的冰用铁锤子砸个小洞,把里面的水倒出来。再把桶放在煮猪食的大锅里,大约三十秒拿出来,小心翼翼地把桶扣在木板上,晶明透亮的冰灯罩就神奇般地出来了。

这一天,我都在一个接一个地做这个玩意,一个接一个地把它们叠在阴凉处。

爸帮我做一件技术比较高的工艺品,就是用白酒瓶子做灯笼。爸用细麻绳浸满煤油,然后缠在瓶子的上部一道,缠在瓶子的下部一道,点上火,麻绳燃尽后往洗脸盆的水里一放,瓶底和瓶颈部分炸开,中间一段柱体筒状玻璃器具展现在眼前,把它罩在一个六棱形或正方形的木头底座上,底座上固定两根铁丝,铁丝的顶端弯成一个凸形,凸形上配有红缨穗子等饰物,凸形上再系一根细绳,绳上拴一个一尺半长的细木棍,这样把蜡烛插在底座中间的钉子上,点燃,晚上孩子们提着它,到处招摇。

我们东北农村的冬季属农闲叫猫冬。没事做打打牌、喝喝酒、看看二人转,东家走走西家转转,日子悠悠闲闲地过去了。那一年的冬天真不悠闲。生产队的工作主要是积肥,牲口和人的粪便都是积肥挣工分的对象。像我这样10岁左右的大小子,整天拉个爬犁,捧个铁锹从早到晚被大人赶着屯里屯外地捡动物的大便,当然人这动物的大便也要捡。我们最喜欢牛的大便,那可真充数,捡十块八块地爬犁上的筐就满了,可以到家交差,然后就和已获准玩一会儿。社员们用铁镐刨粪,刨动物们的圈,所有动物的圈刨完了后,就刨春夏秋积起来的粪山,最后就刨各家各户的菜园子,口号是:“土换土,一亩顶两亩!”“穷则思变,大变促大干!”我们边捡粪边喊:“大便促大干!大粪促大干!”

县城里的剧团也下来啦,有个节目叫《新媳妇挑尿积肥》,新媳妇起大早挨家挨户倒尿盆,这是新生事物,受到了公婆丈夫地阻拦,最后老支书给予了支持和肯定。我还记得两句歌词:“轮英她挑尿积肥起大早,我们要学习她的好思想……”

那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冬天,各种各样的粪,边刨边送到了田地里,谁也没猫得住冬。

猫冬的季节,吃两顿饭,早晨9点多钟吃一顿,下午3点多钟吃一顿,后来城里人把农村人叫“吃两顿饭的”。

正月十四这天吃完两顿饭,爸带着我和哥提着灯笼向我们家的坟茔地进发。我们牛氏是当地的大户,祖辈堂兄弟7人,父辈堂兄弟12人,到我这辈堂兄弟30多人,大家不约而同,呼啦啦灯火摇曳,问候声玩笑声不绝于耳。到坟茔地大家齐刷刷地跪在祖宗的坟前磕头,然后,冰灯就派上用场了,太爷太奶的坟头每家给点一盏,灯是用药瓶或钢笔水瓶做的,里面灌上煤油,插上棉花做的灯绳就成了。蜡烛是不能用的,用蜡烛送灯后辈子出光棍,就是后辈子男人娶不到老婆。把煤油灯点着放在冰罩里,冰罩的上部来之前就用锤子打了小洞,这样冰罩里的灯点亮后就有了氧气。太爷太奶的,爷爷奶奶的都点着了,牛家坟地灯火通明,像一个小村庄伏卧在松嫩平原上,讲述着世世代代漂泊流浪艰苦创业的传奇故事,激励后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吃苦耐劳。

坟地的灯光一直跟在我们身后,那是一种安慰,是生者对死者的怀念,是后人对前辈的孝敬。子日:“慎终追远。”追思前人,勉励后人,是可以奋发斗志,努力作为的。在国家,现在叫爱国主义教育;在家庭,也可以叫爱家主义教育,做得好有利于家庭家族的和谐团结,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有积极意义的。

前面的灯光是活人的灯光,那群灯光里有一个窗口是我的温暖,家里炕头上坐着母亲,姐姐妹妹们围着母亲和母亲圆圆的火盆,聊着家常,或许她们正憧憬着哥哥的婚事姐姐的嫁妆,或许她们正在讲一个瞎话,从前的从前,有一个狼妈妈……“吓人的,吓人的,我不要听!不要听!”是妹妹在喊。“不讲了,不讲了,我老姑娘不听,不要讲了!”妹妹顺势就爬到了妈的怀里。

这是人间的温暖,是一盏灯,一盏渔火,一条小船载满人生的快乐和酸苦,只要你把它看做幸福,就一生也享受不尽。

正月十五、十六两天晚上都要来坟地加油点灯,我或者哥来一个就行了。

正月十五这天,我真的很忙。早饭前无论如何我要捡回一爬犁动物的大便。然后洗脸,洗完脸要和哥哥到外面放鞭炮,放完鞭炮吃饺子,吃完饺子后,哥哥姐姐们去扭秧歌,锣鼓声把我的心都敲碎了,喇叭声把我的魂都勾走了,“老儿子,去给妈把柴禾背回来!”这时,妈吩咐了,怎敢不做,一百个不愿意还是拿绳子到柴垛,用四齿钯子刨了一捆柴禾,交了差,踩着锣鼓声飞也似地跑去。

鼻涕爬出来又吸了回去,脚冻得直痒,就在原地跺跺,手抄在袖管里,跟着秧歌队上坎、下坎、刘振江屯跑来跑去。终于太阳红了西天,跑回了家,猪肉酸菜炖粉条子,大米饭,吃圆了肚皮,就往坟地跑,装了油点亮了灯,再跑回来,鸡窝上猪圈上仓子上园子里酱缸上都摆了冰灯,房前屋后灯火通明。然后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节目就该开始了,孩子们嘴里就开始当哩格当、当哩格当,闲言碎语不多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

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舞台设在生产队的炕上,地下塞得满满的,连外屋磨房都站满了人,乡亲们有个比喻像装豆包似的,豆包一个挤一个码在屉上,出锅后一个挨一个连缝儿都没有。原来生产队没火炉只靠炕火取暖,由于人太拥挤,屋子里热得大家把棉袄都脱了下来,还汗流满面,连玻璃上厚厚的霜都化了。

那天我表哥白孩儿演三句半,他是第三个,第二个说“大变促大干”,“积肥争模范”是他说,他就怎么也想不起词儿啦,左臂弯着向前跨一步的姿势,他跨了好几次就是没把词儿跨出来,下面就哄堂大笑,他的脸涨得通红,我在为白孩儿哥暗使劲,最后还是后台的陈宝亮憋不住喊了出来。白孩儿哥的这一步,终于跨了出来,正好第四位打锣的半句是“流汗!”全场已经大汗淋漓,白孩儿哥更是,我满手攥得都是汗。陈宝亮终于上场了,全场上下又响起了当哩格当、当哩格当……

演出结束后,出了门天空正在飘雪,雪花不大,漫漫悠悠,飘飘洒洒。看家的爸正在等我撒灯,所谓的撒灯就是把谷糠搅拌了煤油,然后在自家院子里过路上一小堆一小堆撒上,然后点上火,房前屋后的路上通明一片,意寓着新一年前途光明,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地上已落满薄薄一层雪,天上的月亮没有了,雪光清亮清亮地,满世界一片洁净,我都舍不得把一双脏脚踏在无辜的雪地上,“房前屋后的路扫干净,马上撒灯,秧歌队一会儿就到!”爸吩咐了。

生产大队的秧歌队每人举一盏灯挨家挨户扭,我们撒完灯,秧歌队就到了。院子不大容不了200多人的秧歌队,秧歌队就分成三个小队,就是自己在自己屯子里扭,年三十晚上挨家挨户扭一次,十五晚上再挨家挨户扭一次,扭到谁家谁家就放鞭炮,敬香烟。慢慢悠悠,飘飘洒洒的小雪花,与秧歌队共舞;秧歌队五颜六色的灯光,在锣鼓点的欢快中,把天空搅得纷纷扬扬,小雪花们俏皮地与灯共舞。

秧歌队去了下一家,撒的灯全熄了,鸡窝上猪圈上仓子上园子里酱缸上的冰灯还在雪花中坚强地亮着,小雪花抚摸在冰灯上,那光亮浸透了生命的爱抚,透得晶莹,透着洁净,羞羞答答地看着不眠的长夜。就要发纸送灶王爷了,点一堆篝火,放一阵鞭炮,父亲开始叨咕:一年来多亏灶王爷照应,锅灶兴旺,人畜平安,新的一年还要劳驾灶王爷老人家继续为我们家操劳,保佑我们锅灶兴旺,人畜太平,人强畜壮,到头来还要多供您老人家好吃好喝。叨咕完后,哥挖来几锹雪,把火熄灭。雪还在漫漫悠悠地下,“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今年是个好年头啊!回屋睡吧!”爸说。  在雪中,小屯睡了!

2007年冬

P5-7

后记

这本散文集是从我200多篇散文、杂文和评论中选出的60多篇半生的创作。

这本名曰《漂泊的那朵美丽忧伤》的散文集分五辑。第一辑《往事陈酿》是回忆过去的散文,主要是对乡村记忆的追述。《糊墙》《吃地瓜》《烙土豆的滋味》等掺杂了许多对贫苦生活刻骨铭心地追忆,折射了对眼前生活安乐知足的心态。《纪念》《黄金岁月》等写的是“十年动乱”,这是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写“文革”对人性的摧残。这里也有对逝去贫困而美好快乐的乡村记忆的怀念,比如《被雨淋湿的岁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思乡的饺子》等,这是很有感染力的,这里可以看到有滋有味的安于贫困苦中之乐的人文情怀。

第二辑叫《诗意栖居》。写季节里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态生活的关注和向往。从《有太阳的冬天并不恶劣》《春天的诱惑》《春风剪落叶》《成都的秋》《春到成都》等文中,可以感受到只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的动人之处,这是对生态人生的诗意追求。再就是写那些让心灵能适意的地方,《临安的向往》这篇文章在追求岳飞之死这个历史的遗案中。也寄寓了我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家入宁波》以一个过客的心态写漂泊的一个驿站,《桐乡把酒就菊花》《春来桐乡访蚕花》《蚕韵菊香满八月》等是乡村记忆的江南移植。这个辑有三篇写春节的散文,三篇就近三万字,要说《崇福的年味儿》是江南年俗的乡村表现,那《美丽的过年》和(2015年的春节》就是信息化及物质富余的现代化过年,是乡村记忆里的《正月十五雪打灯》时的过节和《思乡的饺子》里的“过年吃饺子”的一种比较,但就是因这信息化的过年却在富裕中透出那么点点的忧伤,那是没有乡村记忆中盼年盼节和过年过节快乐的忧伤。看春晚发短信缺少的是乡村老家东北冰天雪地里过年和江南崇福过年的那种淳朴、简单的生活乐趣,最重要的是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离我们渐行渐远。

第三辑叫《心动的幸福》。写亲情是连心的走心的动心的。每次喝酒时说到母亲的话题,我都会不知不觉地流出眼泪,我总觉得我没尽到我这个儿子的本分。我写《我妈》是把我妈定格为乡村哲人的身份来描写的,《夕照里的父亲》是写父亲,父爱如山,每一个疼爱压在心头,点点滴滴都是心痛的回忆。《我的肩头落下了一千金》和《长发女儿》《想念女儿》,写生儿的欢喜和育儿的快乐和忧伤,到如今女儿已近而立之年,叫一声“爸”或一声“爹”还能把我所有的烦忧都赶跑,让我心动和快乐,这是亲情的力量。

第四辑是《书生意气》,写我这个读书人对世态人生的一些浅见,如《说“闲”》和《尘埃落定道个“闲”》,本来这后一篇叫《道“闲”》了,是想尘埃落定能说明人生这场热闹算是过去了,自己以一个退休人的心态如何观照自己的人生。这辑还标榜了家国情怀,如《六十华诞赋》《韩国的体会》《强国忧思颂华诞》等。这部分还写了我这个教书的对学生的关注,是一种忧伤的情调关注的,《做阳光女孩写阳光诗歌》《原来生活是有滋味的》《追梦女孩饶佳》,对学生文学成就的肯定中赞美中又倾注了许多担忧。

最后的这辑《文学情怀》是我对文学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热爱和关注,其实我这一生都在为这两件事忙活着,个中酸甜苦辣赞美抱怨横挑鼻子竖挑眼……很难说清楚,对自己是越来越不满意,唯有面对夕阳负犁耕耘直至夜阑更深。才会有所心安。在关于文学与人文“乱弹”的文章中选出这么几篇语言散文化,篇幅也比较短小,大多是从文本出发对文学中人的命运的关注,又比较唯美,又观点比较尖锐。后面还有几篇关于大学以及大学人文精神的言论,我对中国教育身在其中很多年,真的有很多牢骚要发,中国教育真不该是现在这个样子,不应该抢官当,不应该急功近利,不应该行政化……

总之,这篇命名为《漂泊的那朵美丽忧伤》的散文集,是我半生生命历程的影迹,一心向善一心唯美,或许艺术表现技艺还很平庸有待提高,或许还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和错误,但这毕竟是实实在在的真实情感和率性思想的集合。

最后,付梓在即,十分感谢我供职的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对这本著作的出版资助,十分感谢吴向鹏院长、胡坚达处长,感谢朋友张涛帮我洽谈出版事宜,感谢学生汤琴在清明节加班为我打字。

牛殿庆

2015年4月8日

目录

根于乡土的和谐向往

《漂泊的那朵美丽忧伤》忧伤为何

第一辑 往事陈酿

 被雨淋湿的岁月

 正月十五雪打灯

 在带实习生的日子里

 思乡的饺子

 糊墙

 诗意人生

 吃地瓜

 烙土豆的滋味

 醉乡

 恩人邓小平

 贫穷的尾巴

 做随俗的人也要格外努力

第二辑 诗意栖居

 美丽的过年

 有太阳的冬天并不恶劣

 一花一草一世界

 春天的诱惑

 春风剪黄叶

 成都的秋

 春到成都

 家人宁波

 临安的向往

 桐乡把酒就菊花

 崇福的年味儿

 茅盾的乌镇

 春来桐乡访蚕花

 蚕韵菊香满八月

 2015年春节记事

第三辑 心动的幸福

 我妈

 我的肩头落下了一千金

 迷失的孩子

 想念女儿

 长发女儿

 夕照里的父亲

 在我七岁那一年

第四辑 书生意气

 说“闲”

 尘埃落定道个“闲”

 30年后再相聚

 交流遭遇

 读书的苦与乐

 只留清气满乾坤

 韩国的体会

 强国忧思颂华诞

 这个人与这本书

 原来生活是有滋有味的

 做阳光女孩写阳光诗歌

 追梦女孩儿饶佳

 兄弟学报

 天真无聊的文人

 滴血的责任

第五辑 文学情怀

 马克思文化经济学的当代重构

 用审美的眼睛透视文学艺术

 跌进女人忧伤的泪河里

 倚着月光做梦

 从乡土拔节的故事

 怨妇诗的当代承接

 诗歌应为大众吟唱

 诗歌:农村人进城的心灵之旅

 切实推进诗歌批评的发展

 梁斌的人格魅力

 与《红旗谱》的经典价值不容侮辱

 归来兮,屈原

 闲言碎语《怀念狼》

 大学真的不大学

 大学的人文精神

 大学人文精神的缺失

 重建大学人文精神的思考

《漂泊的那朵美丽忧伤》后记

序言

《漂泊的那朵美丽忧伤》忧伤为何

看了这个书名,有人或许会想,是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不是为了销路,故意起了个好名字?

我的忧伤是家国的忧伤。上个世纪1962年,我出生在黑龙江省嫩江平原上。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段历史对国家来说是“十年浩劫”,是国家的政治灾难引发的社会灾难,甚至是生灵涂炭。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我家是地主成分,是黑五类的首恶。“父亲从革命的裤裆下爬出,尽管外面灿烂得一塌糊涂,我们家的天从来没有晴过。”这是我在以前作品中的描述。所以我的成长的烦恼是家国的忧伤。这在第一辑《往事陈酿》和第三辑《心动的幸福》里的《诗意人生》《黄金岁月》《纪念》《在我七岁那一年》《恩人邓小平》《夕照里的父亲》等文中都能找到这些伤口。

但我是把这些忧伤作为人生的一笔财富来看的,所以,是美丽的诗意的人生,是孔子苦中之乐的人生。就是文中表述的“文革”开始天寒地冻的东北大地,我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儿鼻涕拉虾地跟着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屁股后面东屯西屯地看热闹,这是快乐的,不能说是无知的快乐,而是童心不可泯灭的快乐。《正月十五雪打灯》里描述的节日是快乐的,这里写的吃大米饭,是我生来第一年吃大米饭,是生产队组织用两斤小米换一斤大米,换来的大米饭。《思乡的饺子》里写逢年过节吃饺子,那时日子过得有期待,对年节有企盼。苦中之乐的日子,才有滋味儿。现在真实现了那时候的愿望:天天过年,天天吃饺子!这日子过得又觉得没滋没味儿的。这也是忧伤。这人呐,就没有不忧伤的时候。

要说第一辑《往事陈酿》是忧伤中的美丽,那么在第二辑《诗意栖居》里表现的就是美丽的忧伤。《美丽的过年》和《2015年春节记事》这两篇长文是写丰衣足食的过年,这种过年因为没有《正月十五雪打灯》那样的过年在童心里绽放,在乡村记忆里滋生蔓延,信息化的过年群发短信拜年,显得是那么的单调乏味和缺少人情味儿。这也是过年的美丽忧伤!

这本集子写的忧伤是漂泊的忧伤。在老家黑龙江的时候,我到大西南成都呆了一年,就是在四川师范大学做访问学者,写了《春到成都》《成都的秋》等一些文章。一个在冰天雪地里出去的东北大老爷们儿,到了远隔千山万水的大西南的春色满园里自是有不一样的心情。但这不一样的心情,也是漂泊的心情。东西再好也是人家的,这种忧伤一个是陌生感,一个是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忧伤。第三辑的《想念女儿》《长发女儿》就是在成都的时候创作的。后来,我又从黑龙江举家迁到无锡,也是基于陌生感和思念的忧伤,《思乡的饺子》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发表在无锡的《江南晚报》上,还有《夕照里的父亲》《我妈》等。其实,漂泊也好,流浪也好,这样的词本身就是饱含泪水的,那种隔阂,那种陌生,那种孤独,真就体现了那种仗剑天涯的壮怀激烈。再后来,我又带着妻子到了宁波现在工作的学校,《家住宁波》《交流遭遇》等这本集子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宁波的十年时光里创作的。《在新区吃喝快乐的日子》是怀念老家的快乐忧伤,《临安的向往》是历史的忧伤,《春来桐乡访蚕花》也有忧伤,这种忧伤除担忧蚕农的收成忧伤外,更多的是关注农人与天地相融相亲的情感,以及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蚕韵菊香满八月》也写了这种忧伤。

在第三辑《心动的幸福》里,我要表现的美丽忧伤是幸福的忧伤,这种幸福是建立在责任之上的,所以是动心动情的,写父亲、母亲、女儿,除了历史给家庭和个人留下的伤口外,更多地是关注一个人对一个家庭的责任,这种责任是《我的肩头落下一千金》,更是以寓言式的表述《迷失的孩子》,写小鸟失散后,小鸟家庭对它的寻找,在我的善举下,小鸟一家终于团聚,这是快乐的忧伤,这种忧伤更深层地表述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建构和谐的一种期待。

如果说前面这三辑,是在描绘人生与自然的情境图画,表达漂泊中的美丽忧伤,那么这最后一辑就是我一个读书人,凭借一颗正义善良的心,一个有思考的头脑,对社会对人生对文学艺术的一些看法,所以个中忧伤。是义愤是赞赏也是挞伐和批判。

我是从个人和家庭的视角,来写《恩人邓小平》的。没有邓小平我不知道我这个地主崽子今天会是个什么样子?《读书的苦与乐》这苦就是忧伤,《只留清气满乾坤》是教师节感怀,这忧伤是教师的责任担当,清气就是天地间的正气,为人师范不可或缺的品质。《强国忧思颂华诞》《韩国的体会》《贫穷的尾巴》《六十华诞赋》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伤,这是国家情怀,是人文知识分子不可或缺的,从屈原、陆游、秋瑾到鲁迅,一个正直的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必须具备的家国忧伤。

还写了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忧伤,《做阳光女孩写阳光诗歌》《追梦女孩饶佳》,在关注学生文学创作的同时,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倾注了无比忧伤,提出“我希望比诗更重要的是做一个阳光女孩,如果诗比生命还重要,那还是要做阳光女孩写阳光诗。”“你得把大学读好,想法谋个别的身份,来养活诗人身份。健康成长比诗歌更重要。”“我总想她首先得养活自己,然后再养活诗歌吧?”

再就是对文学的忧伤,文学的审美和教育功能是最重要的,不容忽视的。这是捍卫文学的忧伤。《天真无聊的文人》是对文人吵骂的批判,《诗歌应为大众吟唱》是对诗歌处境和发展方向的担忧,《梁斌的人格魅力和红旗谱的经典不容侮辱》是对作家和经典作品的捍卫,这忧伤是一种义愤。

总之,这本集子倾注了我大半生漂泊的忧伤情怀,地理的漂泊造成的心灵感伤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是想说人的生命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流浪漂泊。我已经看见夕阳红了,也会像父亲那样在夕照里微笑,扫着落日。这人生路上的点点滴滴,曾经震撼灵魂的点点滴滴,把它们打包起来收藏好,留给落日余晖,留给明天的朝阳。

牛殿庆

2015年4月12日

内容推荐

牛殿庆编写的散文集《漂泊的那朵美丽忧伤》分四个栏目:第一个栏目《往事陈酿》是回忆过去的散文,主要是对乡村记忆的追述;第二个栏目《诗意栖居》,写季节里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态生活的关注和向往;第三个栏目《心动的幸福》,写亲情是连心的走心的动心的;第四个栏目《书生意气》,写作者作为一个读书人对世态人生的一些浅见;第五个栏目《文学情怀》是作者对文学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热爱和关注。

编辑推荐

《漂泊的那朵美丽忧伤》这本散文集是作者牛殿庆从自己多篇散文、杂文和评论中选出的60多篇半生的创作。全书共分五辑:往事陈酿、诗意栖居、心动的幸福、书生意气和文学情怀。本书是作者半生生命历程的影迹,一心向善一心唯美,或许艺术表现技艺还有待提高,但这毕竟是实实在在的真实情感和率性思想的集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4:4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