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编著的《IT项目管理基础》从IT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入手,按照定义项目、任务计划和排序、资源计划、时间评估、预算估计、风险分析、质量控制、项目干系人管理、建立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基本步骤,对项目管理中9大知识领域所涵盖的知识体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说明,有助于读者理解IT项目管理的内容。另外,本书还对平衡计分卡法、精益六西格玛理论、PRINCE2、CMMI、约束理论、成熟度模型、Web 2.0沟通工具、敏捷项目管理技术等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为一系列方法、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提供了指导。
本书的定位是一本较为全面的、实践指南型的实用资源手册,作者对过去多年在软件开发项目管理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将理论的知识体系与实践的可操作性充分结合,旨在指引IT管理者和相关人员逐步地完成任何IT目标的执行,并为他们提供执行过程中每一步骤所需的项目管理文档的检查列表和模块,辅助IT项目的有效实施,规避容易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最终提高IT项目的成功率。此外,读者还可以使用本书所提供的方法、技术和工具对已有的IT项目进行改善和优化。
韦伯编著的《IT项目管理基础》的定位是一本较为全面的、实践指南型的实用资源手册,作者对过去多年在软件开发项目管理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将理论的知识体系与实践的可操作性充分结合,旨在指引IT管理者和相关人员逐步地完成任何IT目标的执行,并为他们提供执行过程中每一步骤所需的项目管理文档的检查列表和模块,辅助IT项目的有效实施,规避容易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最终提高IT项目的成功率。此外,读者还可以使用本书所提供的方法、技术和工具对已有的IT项目进行改善和优化。
相比之前的版本,《IT项目管理基础》增加了8个章节,着重介绍了新兴的方法和技术与IT项目管理的结合,例如,绿色技术、IT原型技术和Web 2.0技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很多的IT管理者可能对新增加的需求收集艺术、项目领导力和敏捷项目管理等部分更感兴趣。总之,本书为IT项目管理提供了一种可量化的解决方案。
第1章 什么是IT项目管理 1
1.1 引言 1
1.2 项目管理6要素 1
1.3 项目管理基本活动 3
1.4 3个管理层次 9
1.5 项目可行性评估 10
1.6 提出正确的问题 11
1.7 处理20个问题 12
1.8 项目管理问题基础知识 18
1.9 项目管理的一些优缺点 19
1.10 用到的基本条目 19
第2章 定义项目 23
2.1 引言 23
2.2 项目初始化——迈出第一步 23
2.3 编写一个项目手册 24
2.4 编写一个项目章程 25
2.5 项目定义和范围 27
2.6 定义假设 30
2.7 风险管理计划 31
2.8 范围定义——开发一个工作分解结构 33
2.9 范围定义——开发一个响应矩阵 34
2.10 项目范围验证 35
2.11 范围管理计划 36
2.12 项目指导委员会 39
2.13 小结 40
第3章 任务计划和排序 41
3.1 引言 41
3.2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41
3.3 WBS技术 45
3.4 为下一步的标识任务编号 47
3.5 小结 49
第4章 资源计划 50
4.1 引言 50
4.2 创建计划 50
4.3 可视化需求 54
4.4 团队成员需求 57
4.5 设备(机器) 60
4.6 材料 61
4.7 过程(方法) 61
4.8 环境 61
4.9 现在就计划结尾的工作 62
4.10 管理介入 64
4.11 小结 65
第5章 时间评估 66
5.1 引言 66
5.2 定义 66
5.3 时间评估准则 67
5.4 功能点分析纵览 71
5.5 COCOMO 73
5.6 为计划增加监管任务 74
5.7 时间评估的陷阱 75
5.8 小结 80
第6章 进度设计 81
6.1 引言 81
6.2 连接任务 81
6.3 开发进度表 82
6.4 里程碑 83
6.5 项目监管时间 84
6.6 日历 86
6.7 甘特图 87
6.8 PERT/CPM技术 89
6.9 精简进度表 92
6.10 小结 94
第7章 预算设计 99
7.1 引言 99
7.2 成本估计预算 99
7.3 创建成本评估 101
7.4 提炼成本评估 102
7.5 把评估转化到预算中 106
7.6 修订预算 108
7.7 小结 114
第8章 风险分析 116
8.1 引言 116
8.2 风险定义 116
8.3 风险和机遇就像硬币的正反面 118
8.4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118
8.5 风险分类 123
8.6 关于关键风险的工作 125
8.7 降低风险 128
8.8 管理风险 129
8.9 小结 131
第9章 质量控制 132
9.1 引言 132
9.2 质量过程定义 132
9.3 控制质量结果 136
9.4 持续改进 138
9.5 小结 140
第10章 项目干系人管理 150
10.1 引言 150
10.2 项目干系人规划 150
10.3 识别项目干系人 151
10.4 典型的项目干系人 151
10.5 会见项目干系人 152
10.6 项目干系人的沟通 156
10.7 了解受众 156
10.8 项目干系人沟通计划 157
10.9 小结 158
第11章 项目管理办公室 过程和工具 162
11.1 引言 162
11.2 如何实施 162
11.3 项目组合管理 166
11.4 过程与工具 171
11.5 资源管理 175
11.6 项目状态报告 179
11.7 培训 181
11.8 参考库 186
11.9 程序管理 188
11.10 小结 190
第12章 项目管理平衡计分卡法 191
12.1 引言 191
12.2 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项目管理办公室 197
12.3 小结 203
第13章 项目文档 205
13.1 引言 205
13.2 项目文档要素 205
13.3 文档格式 206
13.4 PMO参考库 208
13.5 潜在的项目文档 210
13.6 项目范围和定义计划 211
13.7 项目执行 217
13.8 供应商管理 221
13.9 小结 222
第14章 精益六西格玛理论应用于项目管理 223
14.1 引言 223
14.2 精益流程定义 223
14.3 六西格玛——快速入门 228
14.4 传统的六西格玛 231
14.5 流程分析工具箱 234
14.6 六西格玛设计 239
14.7 小结 241
第15章 业务持续规划 242
15.1 引言 242
15.2 背景知识 242
15.3 确定关键过程 244
15.4 识别风险 246
15.5 其他风险因素 248
15.6 制定行动计划处理风险 249
15.7 规划下一步 249
15.8 编写一个计划 257
15.9 其他信息来源 261
15.10 小结 261
第16章 项目信息安全 263
16.1 引言 263
16.2 为项目增强信息安全 264
16.3 信息安全基础 264
16.4 风险评估 266
16.5 信息安全过程 268
16.6 信息安全规划 272
16.7 异地支援 273
16.8 进一步的资料来源 273
16.9 小结 274
第17章 法律问题 275
17.1 引言 275
17.2 引导项目穿越服从性雷区 275
17.3 医疗保险的可移植性和责任法案 276
17.4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 277
17.5 证券交易和监察委员会规则 278
17.6 发起组织委员会 278
17.7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280
17.8 公正和准确信用交易法2003版 281
17.9 加拿大预算措施法 282
17.10 加拿大个人信息保护与电子文件法案 282
17.11 小结 283
第18章 PRINCE2英国标准 284
18.1 引言 284
18.2 什么是PRINCE2 284
18.3 PRINCE2以产品为中心 285
18.4 PRINCE2的8个步骤 287
18.5 风险管理 294
18.6 项目环境的质量 294
18.7 PRINCE2的优势和劣势 295
18.8 PRINCE2的认证 295
18.9 PRINCE2与PMI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比较 296
18.10 小结 297
第19章 能力成熟度模型 299
19.1 引言 299
19.2 背景知识 299
19.3 CMMI的5个层次 300
19.4 评价公司的CMMI层次 308
19.5 在你的组织中使用CMMI 308
19.6 小结 308
第20章 约束理论 309
20.1 引言 309
20.2 关键链管理的基本要素 309
20.3 时间评估相关问题 311
20.4 项目管理的约束方式 314
20.5 利用TOC执行项目 315
20.6 软件工具 316
20.7 小结 317
第21章 如何管理一个存在问题的项目 318
21.1 引言 318
21.2 不要惊慌——是否真的存在问题 318
21.3 呼叫项目医生 320
21.4 诊断问题 325
21.5 小结 334
第22章 虚拟项目管理 335
22.1 虚拟工作者 335
22.2 建立虚拟办公室 338
22.3 领导虚拟团队 342
22.4 虚拟项目管理办公室 345
第23章 项目管理的RUP方式 349
23.1 敏捷项目管理是答案吗 349
23.2 RUP的4个阶段 350
23.3 RUP的9个学科 353
23.4 由用例开始 354
23.5 管理RUP项目 355
23.6 小结 358
第24章 成熟度模型 359
24.1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359
24.2 COBIT项目管理框架 360
24.3 PMI的组织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363
24.4 项目组合、项目群和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365
24.5 小结 368
第25章 项目绿色化 369
25.1 绿色技术概述 369
25.2 新技术的实际成本 372
25.3 优化利用计划 376
25.4 在计划中包含行动组 379
25.5 小结 381
第26章 需求收集的艺术 383
26.1 项目干系人:各执一片拼图 383
26.2 需求描述 385
26.3 编写说明书 388
26.4 询问项目干系人 390
26.5 确认项目需求 393
26.6 小结 396
第27章 IT项目原型 397
27.1 引言 397
27.2 利用原型 398
27.3 原型技术 400
27.4 原型设计的10个基本问题 402
27.5 原型的项目规划 403
27.6 信息汇总 405
27.7 小结 406
第28章 Web 2.0和项目沟通 407
28.1 引言 407
28.2 使用Web 2.0实现协作 408
28.3 社交网络 416
28.4 整合 422
28.5 小结 424
第29章 项目领导力 425
29.1 引言 425
29.2 树立榜样 426
29.3 领导力艺术 428
29.4 领导力科学 430
29.5 领导特质 431
29.6 小结 437
第30章 管理项目接口 438
30.1 引言 438
30.2 管理项目接口 439
30.3 设计产品接口 443
30.4 小结 444
第31章 台式机更新 445
31.1 引言 445
31.2 制定更换计划 447
31.3 项目团队成员 451
31.4 确定更新策略 452
31.5 设备处理 454
31.6 小结 456
第32章 敏捷是我们想要的吗 457
32.1 引言 457
32.2 敏捷还是传统项目管理 457
32.3 敏捷和传统技术 459
32.4 敏捷项目开发周期 461
32.5 敏捷概念 464
32.6 敏捷的特色 472
32.7 向敏捷过渡 475
32.8 小结 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