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宝宝的第一任教师,是宝宝效仿最直接的榜样,父母对宝宝的示范作用应是全方位、立体化的。
我们都知道不能打宝宝,可是很多时候父母在盛怒之下往往管不好自己的巴掌,把怒气释放在宝宝的小屁股上。父母随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用武力去控制宝宝。
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个日寸期奠定基础,如果此时忽略了宝宝的心理卫生,对宝宝以后的发展势必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本书将育儿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亲看待,站在宝宝的立场,指导父母科学育儿,强调育儿不仅仅是把宝宝“带大”,还包括语言能力、心理能力、社交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并为之提供了科学而有效的解决办法。《父母不可不知的118个育儿细节》由张卫东、陶红亮主编。
《父母不可不知的118个育儿细节》将育儿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亲看待,站在宝宝的立场,指导父母科学育儿,强调育儿不仅仅是把宝宝“带大”,还包括语言能力、心理能力、社交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并为之提供了科学而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帮助父母与宝宝之间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有效地促进宝宝的身心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学会初步合作与交往的能力,为其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父母不可不知的118个育儿细节》由张卫东、陶红亮主编。
宝宝的头脑里似乎装了无数个问号,不管看到什么都感兴趣,喜欢不停地追问。可以说宝宝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无尽的好奇,而父母通常认为这是一种烦人的唠叨,对回答“这是什么”这类问题失去亍关趣和耐心,因此不是敷衍了事,就是干脆阻止宝宝继续提问。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好奇心也在增长。他们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习惯于刨根问底。不一而足。从“人为什么要吃饭”到“天为什么是蓝色的”,问题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形式之稀奇古怪,常使知识并不十分渊博的父母感到为难。
宝宝提出的问题经常蕴藏着对世界的好奇,而这种问题父母往往不容易回答。比如“人为什么有两只眼睛”“狗狗为什么有四条腿”“太阳为什么是红色的”“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的”“我从哪里来”“爸爸为什么不生孩子”,等等。对这种难答的问题,父母很容易掉以轻心,说一句“爸爸也不懂,你就别问了”或者“长大了你就知道了”就算做解决。如果宝宝再问,就容易不耐烦,讲话语气就不温和了。他们不知道,他们正在承受“上帝”的考验。有耐心的父母,得到的会是一个聪明宝宝;缺乏耐心的,得到的将是一个连自己都认为自己“笨”的宝宝。
但是父母们也在疑惑,有些问题说浅了会误导宝宝,说深了又会引出一大堆新的问题。无暇回答时,更是烦不胜烦。究竟该如何对待宝宝喋喋不休的提问呢?
弄清宝宝想知道什么
宝宝对未知世界总是怀有强烈的探知欲,提问就是其中一种反应。问题之所以稀奇古怪,是由于宝宝年幼,表达能力和思维有限,往往无法提出一个有效的问题来获得他要的答案。因此父母应该先确认宝宝到底想问什么,或设置一个类似或接近答案的问题来帮助宝宝确定。例如当宝宝看到电视上的母鸡伏在草堆上。对此感到疑惑时,父母可以问他“你想问小鸡在那里待着干什么?”或“你想知道鸡蛋是从哪里来的?”以这种方式来锁定宝宝的疑惑,回答起来就有的放矢了。
回答问题实话实说
许多父母对回答一些敏感的问题都感到忌讳,尤其是涉及性。殊不知这样会影响宝宝长大后的思维,造成宝宝错误的认知。其实宝宝对事物的了解只需要一个雏形,父母只需用适合他年龄的词语,简单回答就可以了。譬如父母亲吻时被宝宝看到,天真的宝宝也许会问:“爸爸你干什么呢?”父亲可以大大方方地和宝宝说:“爸爸喜欢妈妈,所以吻吻她。爸爸也同样喜欢宝宝。”说完也在宝宝脸上亲一下,让宝宝明白亲吻是一种爱的表现,而不是什么丑恶的事。这既简单而诚实地解答了宝宝的问题,又避免了尴尬,宝宝也能接受。
答不上来怎么办
父母遇到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千万不要搪塞了事或胡乱解释。先承认自己不知道。然后参阅一些相关书籍,引导宝宝和自己一起去寻找答案,或者向别人请教。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宝宝明白,个人能力是有限的,父母也有不懂的时候;二是以身作则,培养宝宝诚实品质;三是告诉宝宝,了解事物的途径有多样性,每个人都要尽可能地通过各种途径学习。
善待宝宝的提问
宝宝爱提问是好现象,说明宝宝具有学习意识。父母一定要有耐心,不要轻易打断宝宝的问题。无论宝宝的问题让你多么心烦,都不要有厌恶的言行,这样会挫伤宝宝的探知欲,甚至使他们丧失进取心。确实很忙时,可以和宝宝说:“妈妈现在很忙。等一会儿再回答你的问题好吗?”要知道,大人们回答问题的语言、方式甚至技巧,将会对宝宝今后智力开发、如何学习等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P4-5
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宝宝呱呱坠地了。望着这个可爱的小生命,相信您的疑问会随着责任感油然而生:宝宝出生了,我能照顾好这个新生命吗?我会是称职的父母吗?怎样科学地喂养宝宝?宝宝生病、发热、出现意外怎么办?为什么宝宝还没有开口说话?怎么才能使宝宝不再一边玩一边吃?宝宝胆怯认生、怕羞怎么办?宝宝耍赖、打人、嫉妒心强怎么办?
的确,初为人父人母,您会面临很多挑战和问题,您需要学习许多新的知识。养育宝宝的关键在于细节,因为每一个新生命都是娇嫩而灵动的、无比珍贵和可爱的。所以,对新生命的发育成长则需给予极大的关注,给予无微不至的护养。面对“育儿”这个首次接触的领域,您不必有任何担心,所有您需要知道的、关于您宝宝的一切:身体的、情绪的、认知的发展变化、安全、健康等都会在本书中一一提及。
本书将育儿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看待,站在宝宝的立场和角度,指导父母科学育儿,强调育儿不仅仅是把宝宝“带大”,还包括语言能力、心理能力、社交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为之提供了科学而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帮助父母与宝宝之间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有效地促进宝宝的身心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学会初步合作与交往的能力,为其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家庭是宝宝接触到的第一个环境,对宝宝的行为塑造和品格形成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宝宝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急切地渴望融入环境,因此他们会努力模仿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行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是宝宝的第一任教师,是宝宝效仿的最直接的榜样,父母对宝宝的示范作用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具体来说,父母应该成为宝宝高尚人格的榜样、各种能力的榜样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榜样。
年轻的父母并不缺少对宝宝的爱,可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和相关的知识,往往忽视了宝宝养育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最终酿成大祸。比如,不恰当地逗乐宝宝,家中养有宠物,硬币、纽扣、小钉子没有及时收拾、藏起来,暖瓶、水壶、电器乱放等等。本书针对家庭常见的各种安全隐患,事无巨细地从预防、急救直至护理等做了详尽的叮咛和交代。
宝宝的许多不良匀惯都是在不自觉中形成的。不良习惯一经形成,如不及时加以纠正,慢慢便会成为极难改变的恶习。不良习惯会给人一生带来许多不利,不仅妨碍工作和生活,还会损害人的形象。宝宝年龄尚小,可塑性大,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好时机,也是纠正不良习惯的好时机。
本书从细节入手,不只是让父母照顾好宝宝的日常生活,更要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还要培养宝宝乐观的性格、健全的人格,让宝宝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在互动游戏中开发智力。
管教宝宝的方法有千百种,打骂可以说是最直接的。但是时代在变,观念也应更新,也许有些父母会感到疑惑,如粟把棍子收起来,是不是就会宠坏宝宝?其实,当宝宝犯错时,以尊重的态度让宝宝自己负责,反而更能培养宝宝独立而理性的人格。
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注重宝宝的心理健康,培养宝宝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不难,难的是父母是否具备正确的观念,是否能在日常生活中为宝宝创设利于他健康成长的环境。
面对未来世界的强烈竞争,宝宝不仅需要一颗聪明的小脑袋,还需要拥有优良的品格。拥有一颗乐于与人分享、善于关心和尊重他人、并且诚实、负责任的心,才能为宝宝未来的人格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成为日后制胜的关键。
本书集科学性、实用性、普及性于一体,力争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为您量身打造最新、最全的育儿方案,科学地阐述了健康育儿的新理念,帮助您从一些看似恰当的传统育儿模式中摆脱出来。
另外,本书在每篇文章的最后都插入了与内容相呼应的“细节提示”,使知识得到更进一步的延伸,让父母在掌握育儿细节的同时,又轻松地获得另一份惊喜。
抚养宝宝,不仅需要爱心与耐心,更要细心。为了让宝宝能够活泼、健康地成长,父母一定要学会一套科学合理的育儿方法,只要关注了育儿的诸多细节,并身体力行,宝宝一定会茁壮成长,出类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