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跟曾国藩学做人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官之典
出版社 中国三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兴名臣的内圣外王之道!千古完人的处世做人绝学!

曾国藩本身就是一位全方位、多视角的成功学全书,他身上浸润着中国五千年的人生大智慧。这些智慧是曾国藩阅历了残酷无情的官场、变幻莫测的战场后的黄金定律。

本书全方位、多视角地解读了曾国藩独到的做人智慧,这些智慧集中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深刻感悟,而且是他历经宦海风波、战场磨难之后提炼出来的,不空洞、不浮夸,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内容推荐

曾国藩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 他在事业和个人修养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后世奉为一做人楷模受到梁启超、毛泽东等许多名人的推崇和赞赏。他一生之所以能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源于他熟知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之精髓,对做人之道参深悟透,领悟积淀了一整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做人绝学。

本书全方位、多视角地解读了曾国藩独到的做人智慧,这些智慧集中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深刻感悟,而且是他历经宦海风波、战场磨难之后提炼出来的,不空洞、不浮夸,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目录

第一章 立志成一番大事

 1.少年立志,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2.目击时弊,敢于进谏,劝上革新

 3.公而忘私,有国无家、鞠躬尽瘁

 4.勤于政务,勤俭爱民

 5.注重道德修养,戒除贪鄙狂妄

 6.为官不能凭一己之好恶

 7.居官不败的三大铁律

 8.戒除官场的三种恶习

 9.恒久进取则无不成之事

 10.胸中始终怀有敬德修业之志

第二章 立足长久事业,栽培提携后辈

 1.善于交结贵人,大业需择人而从

 2.选择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

 3.与贤人联姻,推进事业发展

 4.学习益友优点,举荐贤人入仕

 5.薪火相传,认真培养接班人

 6.甄选人才,量才录用

 7.培养有为才俊,严惩害群之马

 8.推功让贤使事业发扬光大

 9.交友要交谏友

 10.交友贵专一,交友要交心

 11.谦恭忍让,别把朋友变敌人

 12.见贤思齐,赢得朋友

第三章 居高位更谨慎,得意时不忘形

 1.把“谨慎”二字看成保身法宝

 2.隐住锋芒,远离灾祸

 3.自剪羽翼,保住名声和官位

 4.巧妙避嫌,盛时常作衰时想

 5.话不可以乱说,多说必有失言

 6.因骄而败,因慎而胜

 7.不一味愚忠,善于自守

 8.以“浑”字入世,巧装糊涂

 9.用人须以“慎”为先

 10.局势动荡,谨慎应变

 11.轻名利,重谦让

 12.抱残守缺乃最高境界

 13.慎独可戒虚妄

 14.傲气万万不可有

第四章 处事刚柔相济,做人能屈能伸

 1.忍辱耐烦乃做人第一贵

 2.刚柔相济是成事的良方

 3.羽翼不丰,忍而不动

 4.忍无可忍时,当还以颜色

 5.静观时势,屈伸有度

 6.软硬兼施,恩威并重

 7.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8.息事宁人,苦撑大局

 9.刚柔并用亦是自立之道

 10.以耐烦应事,不忮不求

第五章 危急时刻敢于打硬仗、担大任

 1.危急之际,靠人不如靠己

 2.坚忍不屈,从容应对困境

 3.国有危难,甘愿舍身轻利

 4.面对强敌,勇者方能无惧

 5.筹建准军,增强军事实力

 6.适时而进,一心为国平乱

 7.危难之际,勇于挺身而出

第六章 勤于修身养性,做人内外兼修

 1.自我修养三部曲:静坐、平淡、改过

 2.静以修身,不变中看万变

 3.俭以养德,远贪欲倡节俭

 4.戒除不良习气,克服自身弱点

 5.勇于改过,不断自省

 6.处世四忌:妄言、自大、非议、计较

 7.谦虚是为官之道、立身之本

 8.待人以恕,赢得众人拥戴

 9.天道酬勤,坚持就有收获

第七章 秉承耕读传家,积极提倡西学

 1.读书求变,变则生智

 2.开辟一条通往世界的道路

 3.学有所长,在专精上下功夫

 4.能者为师,用超前眼光对待

 5.读书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6.对待晚辈,言传身教皆有之

 7.耕读传家是立身之本

 8.莫存代代做官之梦想

 9.以和持家,和顺致祥

试读章节

中国古来有“以吏为师”的传统,官员是下属和百姓学习效仿的楷模,官员的修养道德至关重要。昏庸使官员决断错误,傲慢使官员丧失人心,贪鄙使官员目光短浅,狡诈使官员被人厌恶。因此,为官者对官场的忌讳一定要坚决杜绝。

不少居官为宦的人不得善终,有的是犯了罪,违了法,也有的稀里糊涂就被免职罢官,究其原因,是犯了官场的大忌讳。

居官而败具体原因多种多样,或是与上司、同僚关系处理不当,或与时代不合拍。但曾国藩总结的高官失位四点原因,即昏庸、傲慢、贪鄙、狡诈带有相当的普遍性。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说: “以前把居官四败和居家四败写在自己的日记中用来自警,现在怕时间长久遗忘,所以再次写出。”

“居官四败”是:“昏惰任下的人败,傲狠妄为的人败,贪鄙无忌的人败,反复多诈的人败。”“居家四败”则是:“妇女奢淫之家败,子弟骄怠之家败,兄弟不和之家败,侮师慢客之家败。”曾国藩认为,走向仕途的人如果不犯这八败,就会长久。

曾国藩认为要居官必须力戒四败,其中以戒昏惰任下为最紧要。欲不昏惰任下,必须要有知人之明。曾国藩在1853年给吴文镕的信中说:“您说的‘选择贤人委以重任,听其言而察其理’这两句话,我过去阅历很浅,实行起来时不免把握不准失去良才。不过,今年我在下辖的武职官员中发现了塔齐布这个人才。当时,军营风气不好,官兵遇事退缩,训练漫不经心,整日无所作为,纪律涣散,发现一个像塔齐布这样热血澎湃、立志杀敌的人,实在很不容易,因此我十分器重他。”

“除他之外,我缺乏可以信赖的心腹。有些人想要混淆黑白颠倒是非,将不同的人混为一谈,依着我的胸怀对此实在难以容忍。我认为造成今天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们混淆是非,万事漠不关心,志士贤人心灰意冷,偷奸耍滑的人却得意洋洋。”

有知人之明,才能做到人尽其才;只有人尽其才,才能使事业兴旺。曾国藩确实有知人之明,他说某人可以为营官,某人可以为大帅;某人福薄,当以死难著名;某人福寿,当以功劳善终,后来皆一一验证。如他保举塔齐布说“将来如打仗不力,臣甘同罪”。后来,塔齐布果然功勋卓著,最终战死沙场。曾国藩说左宗棠“才可独当一面”,说李鸿章“才大心细劲气内敛”,沈葆桢“器识才略,应堪大用”,后来都有所应验。

有知人之明,部下就有所顾忌,不敢为非作歹。曾国藩对陈国瑞问题的处理,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曾国藩剿捻的时候,陈国瑞率军驻扎济宁,力量薄弱,为了增加力量,曾国藩把刘铭传也派到济宁,驻守济宁城北的长沟集。陈国瑞为人暴虐,不把刘铭传放在眼里。他对刘铭传军配备先进的枪械羡慕不已,竟然产生了抢夺枪械的念头。

于是,陈国瑞率兵越过长沟杀人抢枪,竟连杀数十名士兵。刘铭传闻讯后恼怒不已,立即发兵将陈国瑞团团围住,并将陈国瑞的亲兵打死多名,将陈国瑞囚禁起来,连饿了3天,直到陈国瑞求饶为止。

事后,陈国瑞恶人先告状,向曾图藩控告刘铭传,刘铭传自然不甘示弱。于是,两个人在曾国藩面前打起官司。

曾国藩对于陈国瑞的蛮横、骄纵早已不满,而对此次发生的火并事件更是深怨陈国瑞。于是,曾国藩召见陈国瑞,历数其半生的功过是非,并劝其悔过自新,最后与之约法三章:

第一条,该军湘勇必须大为裁减,不许超过3000人,免致游勇生变;

第二条,该军与淮勇及英、康等军,一年之内不准同扎一处;

第三条,该镇官衔,宜去“钦差”字样,各省协饷,均归河南粮台转发,不准另立门户,独树一帜。  但陈国瑞借故并不执行。曾国藩丝毫不讲情面,连续三次弹劾陈国瑞,终使陈国瑞被撤去帮办军务,褫去黄马褂。这样,陈国瑞才不得不向曾国藩赔礼道歉,并表示愿意服从曾国藩的调遣,由济宁移驻江浦,再也不敢一意孤行了。P19-21

序言

曾国藩去世已经一百多年了,但是他影响了几代人,人们至今仍然对其顶礼膜拜。很多名人都对他推崇备至。梁启超说:“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毛泽东年轻时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即使是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而蒋介石则认为曾国藩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做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捧读不辍。

的确,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异数,尤其是他独到的思想见解,集中体现了他对中国五千年智慧的独到感悟,而且这些见解是他历经官场、战场磨难之后提炼出来的,不空洞、不浮夸,有积极的实用价值。

曾国藩一生官至总督,在风雨飘摇的晚清王朝,曾国藩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实际是慈禧太后)三代君王,历时34年。

曾国藩与三代君王打交道颇费心机,有时奴颜媚骨,有时抗旨犯上;有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因为对方是一言九鼎的皇上。封建社会,皇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旦落入昏君或无能之帝的手中,很多人就要遭殃。曾国藩所侍奉的三代君王虽不是昏君,却是无能之帝,事实上皇上可以无能,但是他却不愿意别人说自己无能。曾国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三代君王打交道的!

曾国藩为官始终铭记“忠”字,尤其是他同太平天国的斗争。洪秀全与曾国藩的出身、学厉-一样,都是秀才,同属清朝道光年间。但二人的结局不同,一个得第进京;另一个不得志,扯旗造反,结果一呼百应,一路东进北上,势如破竹。为满清打江山的八旗兵已不堪一击,满朝文武大臣束手无策,于是曾国藩以书生带兵,同太平天国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历经十多年的腥风血雨,曾国藩终于成功了,内圣外王,名满天下;洪秀全失败了,兵败、身亡、国灭。

曾国藩在晚清政治舞台活动三十年,结交了一大批对自己事业有帮助的朋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朋友贤否,关乎一生之成败”。在这些朋友当中,有的是和他并肩作战的同僚幕友,有的是他诗词答和的文友,尤其是他积极提携的后辈,更是他事业上的左膀右臂,以至于这些人在后来的满清官场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曾国藩一生三变,每一时期都有不同的主张,但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人之气质,本是天生,很难改变,唯有读书可以改变!”曾国藩的这种变,都是围绕着自己官场、人生的感悟和心得进行的,是他洞悉官场后的大彻大悟。曾国藩由最初入仕时的张扬变得谨慎,以至于到了如履薄冰的地步,由最初的百炼钢变成了绕指柔,这种变是他性格上的彻底改变。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晚清王朝对他消除戒心。

平心而论,曾国藩没有辜负晚清王朝给他的高官厚禄,每每在关键时刻,他都能挺身而出,对自己负责,对满清皇室负责,对全天下负责。不管是与太平天国作战,还是与捻军对阵,乃至于办理天津教案,曾国藩都义无反顾,这也是他赢得满清统治者信赖的首要条件。

曾国藩是学者型封建官僚,为官同时不忘著述,他的家书、日记、信札时至今日还广泛流传。百年以后,细细品读曾国藩的作品,还能体会到中国几千年传统智慧的精华,这足以说明他的思想意义具有积极进步、科学实用的价值。

总之,曾国藩的思想谋略精华远不止这些,他的一生是一部全方位、多视角的成功学全书,值得后人品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