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解大国海权
分类
作者 (美)马汉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得海权者得天下!马汉编著的《图解大国海权》是深入理解海洋、海军和海权重要性的经典书籍。全书介绍世界海上强国近200年的发展历程,大国海权崛起的必经之路!本书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十大巨著之一!精彩配图解析重要海权概念、历史事件和地域战略意义!

内容推荐

要深入理解海洋、海军和海权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读美国海军战略专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先生的海权论。《图解大国海权》正是根据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美国海上力量的利益、现在和未来》等著作编译和整理的。书中揭示了海权的重要性,阐释了影响各国海权的六要素,研究了1778年英国与波旁王朝的大海战,并分析了欧洲的冲突、亚洲的争端,论述了美国在现在和未来如何维护海上利益。虽然马汉的某些强势的言论有违公平和正义,但从国家利益来看,他的海权理论非常值得学习和研究。

目录

第一章 海权:统治海洋的威力

 海权历史主要是一部军事史

 从风帆时代的海战经验看蒸汽舰船

 风向对海军战术的影响

 海战的战略原则永不过时

 第二次布匿战争所体现的海战原则

 广义的海军战略

第二章 解构影响各国海权的六要素

 海权的三环节:产品、海运、殖民地

 地理位置

 形态构成

 领土范围

 人口数量

 国民特征

 政府特征

 研究影响海权发展六要素的意义

第三章 1778年英国与波旁王朝的大海战

 1778年之战为何引人注目

 参战国的目的

 左右战局的关键是海军舰队

 1778年海战的局部性战略性特征

 英国应该如何防御

 英国战略政策的不当

 英国的出路

 同盟国作战策略的主要错误

 1778年海战的结局与启示

第四章 欧洲的冲突

 美国民众对国际形势太过冷漠

 霸主崛起和同盟抗衡的“均衡之战”

 德国崛起引发危机

 东方和西方的海权碰撞

第五章 亚洲的问题

 俄英美在亚洲三足鼎立

 陆上强国和海上强国的冲突

 以中国为中心

 日本、中国的变化及其影响

第六章 美国的利益

 美国向外看

 夏威夷的战略意义

 地峡和海权

 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战略

 英美重新联合的可能

 未来和美国海军

 美国如何准备海战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试读章节

英国被法国和西班牙指控为“横行海上的专制帝国”。这一指控并非不公正。事实上,就英国拥有的强大的海上力量、繁荣的商业和武装的航运业,以及遍及世界的商业设施、殖民地与海军基地而言,这种说法的确有一定的道理。

此前,英国一直利用深厚的感情纽带和宗主国与殖民地紧密的商业往来,还有优势海军提供的保护,使其分散的殖民地与英国本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结成一体。但是,由于现在美洲大陆的殖民地起义,英国的海上霸权所依赖的庞大的海上交通网已经出现了裂痕。尽管它与西印度群岛之间存在着数不清的商业贸易,但随着即将到来的战争,这些岛屿上的人民对英国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如今,这场战斗不仅仅是出于政治上的占有和商业上利用的目的,其中还包括更为重要的战略问题:英国一直持续利用它无可匹敌的海上力量,坚定地进行侵略活动并连连成功。它在大西洋沿岸的海军基地环链,把加拿大和哈里法克斯与西印度群岛联结起来,还得到了当地居民的广泛支持。现在的疑问是,英国是否还能继续掌控这些海军基地?

海军基地是英国重要的海上防御性力量,一旦英国无法握有其所有的海军基地,那它在海上的攻击力量和舰队,就会受到不断发展的法国和西班牙的海军的威胁。法西两国会组织一支正规的、具有更为优越的物质实力的军事力量,在一个它宣称为自己所有的地盘上,与英国进行对抗。现在,对这个借助从海上获得的财富而变得不可一世的海上大国发动攻击的最佳时刻到来了,接下来一个问题就是选择进攻地点。进攻的一方应该把主要的力量用在主要的目标上,而把剩余的力量用于扰乱次要目标、分散其防御力量上。

当时法国最聪明的政治家托各特认为,美洲殖民地不能独立更符合法国的利益。因为如果美洲殖民地的起义因为弹尽粮绝而被镇压下去,那么它们的力量就对英国毫无影响;如果某些控制点的军事占领被削弱,而美洲殖民地还仍有斗争的力气,那么宗主国就必然要进行一而再、再而三的镇压,那这就会继续削弱宗主国的力量。托各特的这一主张,在法国政府议会中不受青睐,因为政府更期望美国获得独立。但是,这种意见却反映了对这场战争的政策产生有效影响的一些真实情况。如果通过有效援助使美国获得独立是法国的主要目标,那么北美大陆就会成为理所当然的战场,而大陆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军事据点就会成为法国主要的进攻目标。

但是,法国的首要目标不是造福美国,而是打击英国。这一正确的军事判断注定了一件事情:这场大陆上的角逐不应该结束,而应该轰轰烈烈。因此,法国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一个将英国钳制得筋疲力尽的机会。法国人提供的援助只要能维持起义者对英国的拼死反抗就行了。因此,北美大陆上那十三块殖民地不应该是法国的主要目标,同样也不是西班牙的。

英属西印度群岛以其商贸价值成为对法国人颇具诱惑的目标。法国人凭借自己奇特的敏捷,很快适应了那一地区的社会状况,并在那里占有了大片殖民地。当时,法国的殖民地十分广阔,除了它掌控的小安的列斯群岛的两块最佳之地——瓜德罗普与马提尼克以外,当时它还占据着圣卢西亚和海地的西半部。法国希望通过军事上的胜利,进而掌控英国在安的列斯群岛的大部分领地,并因此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热带附属之地。考虑到西班牙的情感和维持联盟的需要,法国所谓的大属国不包括牙买加,但是,法国为这个弱小的盟友夺回牙买加这个宝岛是很有可能的。

然而,不管小安的列斯作为海外殖民地是如何理想,并可能因此成为目标,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对于小安的列斯群岛的军事占领完全取决于对海洋的控制。因此,就其本身而言,小安的列斯群岛不算是十分合适的军事攻击目标。法国政府严令禁止自己的海军指挥官们占领这些岛屿。法国海军总是俘虏这里的留守部队,摧毁各种防御设施,然后撤离。在罗伊堡的上佳军港中、在马提尼克、在开普弗朗西斯、在设防坚固的盟军港口哈瓦那,一支有规模的舰队都能找到优良、安全及供应充足的基地,而早期圣卢西亚的严重损失必须归于法国的管理无方和英国海军统帅的职业才干。

在西印度群岛,交战双方发现,它们能占领的支援点基本上差不多,而且仅仅对其他地点的占领并不会增强他们的军事力量,反而占领后还要靠舰队的力量来保卫它。为了更安全地扩大占领,一方的第一步就要取得海上优势,这种优势不应该仅仅是局部的,而应该是覆盖整个战争领域的,否则这种占领就是不稳定不安全的。但要做到这一点所需要的增援部队,必然是一支庞大的舰队,可这样付出的代价往往远远超过了目标的价值。

所以说,左右西印度群岛局势发展的关键在于舰队,舰队也就成为军事作战的真实目标。由于西印度群岛的各大港口在这场战斗中的军事作用是充当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的中间基地,因此,陆军进入冬季作战期时,舰队就会全部退回这些港口。事实上,除了英国攻占圣卢西亚,以及1782年法西联军准备攻打牙买加计划夭折以外,西印度群岛的陆地上几乎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性行动。在没有通过作战,或者通过集结足够的兵力去取得海上全面优势之前,便无法认真地攻打一个军港,如巴巴多斯或罗伊堡。

必须再次申明,左右局势的关键是舰队。

海上力量或一支武装舰队对于美洲大陆那场战争的影响,华盛顿和亨利??克林顿爵士之前都曾提及。如果把美洲大陆当作一个战场,在叙弗朗战役的条目下,尽管东印度群岛的情况已在上述的章节中讨论过了,但是,我们在此还要重述一下,那里的一切都取决于对海上优势的控制。法国舰队没有基地,因此对其而言,占领亭可马里是至关重要的,但这却同占领圣卢西亚一样,完全是一场意外收获。一般来说,只有在击溃对手或者敌人正好不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占领某地。但是,法军正好在这时捡了个便宜。

在北美和印度战场,一项正确的军事政策指明,敌军舰队作为真正的进攻目标,也依赖与本土的联络。这里要再次提及欧洲,因为它与整个战争都有紧密的关系,所以十分重要。可以肯定的是,在欧洲有两个地点将会成为抢夺的对象——直布罗陀与梅诺卡岛。由于西班牙多次催促,直布罗陀完全成为法西联盟的主要进攻目标。显然,是否能占据这两个位置取决于对海洋的控制。

P88-91

序言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曾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一生致力研究海军战略。1890年,他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海权”的概念,此后更成功推出一套完整的海权理论。

马汉通过对英国和欧洲其他海洋强国的崛起历程和海战历史的研究,提出了“强权即公理”的明确命题,他曾写道: “任何国家都应该以追求国家利益为核心。在国家的核心利益面前,没有哪个国家会给道德留下生存的空间。”“军事力量正是确保和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就没有和平发展的空间。”

马汉的思想并未仅停留在理论阶段,身为西奥多·罗斯福的海军顾问,他在美国的外交、海军发展和海上扩张等领域实践了自己的海权战略。1890年,美国在认识到一支强大的海军对于美国保持强大的经济发展势头和海外商业利益具有决定性作用后,国会便根据马汉的海权思想通过了“海军法案”,并开始大规模发展海军。19世纪末,美国的海军实力跃居第三位,仅次于英国、法国。1898年,美国击败西班牙,牢牢控制了加勒比海,并夺取了菲律宾、关岛,吞并了夏威夷群岛等战略要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海洋国家。

可以说,马汉的海权战略为美国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成就了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所以,无怪乎马汉被称为“美国生活中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马汉的海权理论也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的重视,并对这些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日本为例,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出版就被译成日文,日本从天皇到平民都争相阅读,很快日本做出决定——建立一支强大海军。而且,日本还根据马汉的理论,制订了同中国清王朝决战的战略计划。此后,日本赢得了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对马海战的胜利,一跃成为20世纪初的海洋强国。英国也颇为推崇马汉的思想,1889年,英国还以此为理山扩充海军。法国很重视马汉对法国海军政策的批评。德国威廉二世读到其理论时振奋无比,一改注重陆权的传统,大力发展海军,因而德国迅速崛起。  毋庸置疑,上述事实说明了一个道理: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那么,近现代的中国是如何看待海洋和海权问题的呢?

1840年,英国的军舰撞开了中国的海上大门;从此,中国的近代史成为被从海上攻来的列强欺辱、殖民的历史。孙中山先生曾面对中国的海洋形势呼吁, “惟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者也”,以期唤醒国人对海权问题的重视。新中国成立后,虽然也在海洋问题上做出了努力,但相比于周边的日本、印度等国,我国的海军建设明显滞后。而且,我国对于马汉的海权理论认识不够深刻,一直认为马汉作为“资产阶级海军战略专家,提出了适应美国海外扩张需要的理论”,因此很少提及这一理论。这显然忽视了马汉海权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经济比重的上升,都令海上交通线或国家海上生命线这一问题变得日益紧要。大力加强海上力量无疑非常必要,否则我国就会在国际经济竞争和国际安全对抗中陷于被动。

作为一个背靠大陆、面临海洋的国家,目前,我国的周边环境和安全形势极为严峻,来自海洋方面的威胁越来越多。比如,我国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他国对其中100多万平方千米提出主权要求。虽然我国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建议,但遗憾的是,我国主张共同开发,他国却在抢先开发,所以形势严峻。

就战略态势而言,我国海域被三大岛链环绕,基本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这三大岛链分别是以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大巽他群岛组成的第一岛链,以关岛为中心的第二岛链和以夏威夷群岛为主的第三岛链。总之,这对于我国海上力量东向入海、进入大洋极为不利。而且除南海海域外,我国的沿海地区完全处于外国海、‘空军常规武器的有效打击范围内。战时,敌人完全可依托其在我周边的海空基地,向我国发起攻击。

所以,中国必须重视海权,马汉的海权理论对我们必然有益。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对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以及《美国海上力量的利益、现在和未来》等著作,进行了编译、整理,并配以历史、地理图片,写成了这本《图解大国海权》。希望借此唤起读者对国家海权的重视,增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意识。

阅读时,有一点需要注意,作者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是美国人,他是站在美国国家利益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海权理论的,所以,有些强势的言论必然会伤及他国的利益,有违公平和正义。对此,读者在阅读中需加以辨析。

编译者何黎萍

2014年1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3:5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