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仙和赵群主编的《流动生计与社会变迁》所展示的是一个由多方合作,在印度、老挝和中国开展的“印度、中国和老挝少数民族的流动生计与社会性别”研究项目的成果。所有三个国家的研究都是在这个总研究的大框架下进行的。中国研究在云南开展田野调查,于2010年10月的初步考察后,选择了昆曼公路沿线和附近区域的四个村为案例做系统的调研,这四个村是元江县的戈村(哈尼族)、普洱区南村的布朗新寨(布朗族)、西双版纳州的夕村(布朗族)和召村(傣族)。这四个村都在昆曼公路沿线及辐射区。之所以选择这四个村,是因为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民族、地理形态和农业生计、多样的流动形式。
王云仙和赵群主编的《流动生计与社会变迁》旨在探讨全球化生产人背景下云南少数民族在流动中生计的变化。本书中的流动,不仪指跨境和境内的外出打工、迁移和流入,还指生产生活中的日常流动,如农业生产循环中人员的季节性流动。由于得到几乎所有发展政策和项目的惠顾,加之其处在边境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上跨境民族之间的长期往来的特征,云南少数民族的流动形式呈现多样性,浓缩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流动模式和经济社会的变化。本书是基于云南昆曼公路沿线及其辐射的少数民族村庄的多次调研而进行的研究,闸述了中国在全球化生产和贸易大背景下,人们自主或被迫的流动如何影响和改变少数民族妇女和男人的生计、生活、身份,进而影响社会关系和文化认同的变迁。流动既是生计的策略和能力,也能呈现社会关系变化的过程。本书试图对与流动相关的社会服务、土地利用的变化、边境贸易与旅游、民族文化发展与传承等方面提出政策分析和建议。
第一章 社会性别、流动性以及生计转型:分析工具和综合发现
一 引言
二 解构政治—空间关系变化中的流动
三 分析工具
四 结论性讨论
第二章 社会经济转变中云南少数民族的流动生计
一 引言
二 对流动的理论认识
三 影响云南少数民族流动的社会经济环境
四 少数民族人群流动生计的形式
五 流动作为生计策略和能力
六 作为分化和反地域循环的流动
七 结论
第三章 夕村田野调查报告
一 调查背景
二 夕村的人口流动情况
三 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 决策选择
五 外出和流动中的生存状况
六 流动前后的变化及结果
七 讨论与总结
第四章 戈村田野调查报告
一 调查点概况
二 流动状况概述
三 流动决策
四 流动者的生存状况
五 流动前后的变化及结果
六 基本结论和思考
第五章 南村流动生计调研报告
一 引言
二 流动的历史、主要方式和特点
三 流动原因分析
四 流动者的生存状况
五 流动前后的变化
六 讨论
第六章 召村流动生计调研报告
一 背景介绍
二 社区流动的类型及状况
三 流动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 外出人员在流动中的生存状况
五 流动前后的变化与结果
六 发现和基本结论
第七章 昆曼公路沿途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的社会性别影响分析
一 背景
二 云南少数民族生计
三 商贸变化
四 经济作物的增长
五 流动
六 结论
第八章 流动生计策略与相关政策导向探讨
一 与流动生计有关的主要政策问题及策略方向
二 流动人群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主要进步和存在问题
三 边疆发展政策与边境流动
四 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发展与少数民族流动
五 土地利用政策与农村流动生计的相互关联和影响
六 政策改进方向的建议
第九章 结论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