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除绪论外共分十章,重点介绍了当今仪器分析中最常用的电位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薄层色谱法等。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自始至终渗透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例如,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材编写了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应用“案例”、知识“链接”等;为帮助引导学生自学,在每章前面列有“学习目标”,后面列有本章“小结”,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为便于学生自我测试学习效果,在每章后附有题型多样且具有启发性的习题;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本教材配套编写了《仪器分析实验实训》教材,每种方法均编写有多个以掌握基本操作为目的的基础实训项目,同时也编写了若干综合实训项目,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本教材重点介绍了当今仪器分析中最常用的电位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薄层色谱法等。
本教材编写了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应用“案例”、知识“链接”;每章前面列有“学习目标”,后面列有本章“小结”;每章后附有题型多样且具有启发性的习题。另外,本教材还有配套的《仪器分析实验实训》教材,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药学、医学检验、食品工程、生物技术、预防医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教材。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一、电化学分析法
二、光学分析法
三、色谱分析法
第二节 仪器分析的特点和任务
第三节 仪器分析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习题
第二章 电位分析法
第一节 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
一、指示电极
二、参比电极
三、复合电极
第二节 直接电位法
一、基本原理
二、玻璃电极及溶液的pH测定
三、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定量方法
第三节 电位滴定法
一、电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二、确定终点的方法
三、自动电位滴定仪
第四节 永停滴定法简介
一、永停滴定法基本原理
二、永停滴定仪
三、判断终点的方法
习题
第三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第一节 光的性质
一、光的波动性
二、光的粒子性
第二节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一、光的吸收
二、光的发射
第三节 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
一、原子光谱
二、分子光谱
习题
第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一、透光率和吸光度
二、朗伯-比尔定律
三、吸光系数
四、吸收光谱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一、基本构造
二、常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类型
第三节 分析条件的选择
一、仪器条件的选择
二、显色条件的选择
三、参比溶液的选择
第四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一、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
习题
第五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本原理
一、产生红外吸收的两个必要条件
二、分子的振动和红外光谱
第三节 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
一、重要红外光谱区域
二、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
第四节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样品处理方法
一、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二、样品处理方法
第五节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一、已知化合物的定性鉴别
二、未知化合物结构分析
三、定量分析
习题
第六章 荧光分析法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一、分子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二、激发光谱、荧光光谱
三、荧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
四、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第二节 荧光光度计
第三节 荧光分析法的应用
一、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
习题
第七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第一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一、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二、基态原子与待测元素含量的关系
三、原子吸收线轮廓及其测量
第二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一、光源
二、原子化器
三、分光系统
四、检测系统和读数系统
第三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分析方法
一、定量分析方法
二、灵敏度和检出限
第四节 干扰及消除方法
一、物理干扰与消除
二、化学干扰与消除
三、电离干扰与消除
四、光谱干扰与消除
习题
第八章 色谱分析法导论
第一节 色谱分析法及其基本概念
一、色谱分析法的产生和发展
二、色谱分析法分类
三、色谱图及常用术语
第二节 色谱分析法基本理论
一、塔板理论
二、速率理论
三、色谱分离总效能的衡量
第三节 色谱分析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一、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
习题
第九章 气相色谱法
第一节 气相色谱仪
一、气路系统
二、进样系统
三、分离系统
四、检测系统和记录系统
五、温度控制系统
第二节 气相色谱的固定相
一、固体固定相
二、液体固定相
三、聚合物固定相
第三节 气相色谱检测器
一、检测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二、热导检测器
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第四节 操作条件的选择
一、载气及其流速选择
二、柱温的选择
三、载体和固定液含量的选择
第五节 毛细管柱色谱
一、毛细管柱的特点和类型
二、毛细管柱色谱系统
习题
第十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
一、高压输液系统
二、进样系统
三、分离系统
四、检测系统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的类型
一、液-固吸附色谱
二、液-液分配色谱
三、化学键合相色谱
四、离子交换色谱
五、凝胶色谱
习题
第十一章 薄层色谱法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一、分离原理
二、吸附剂(固定相)
三、展开剂(流动相)
第二节 操作方法
一、制板
二、点样
三、展开
四、斑点定位
第三节 定性和定量方法
一、定性方法
二、定量方法
习题
各章选择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