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之后,《战胜华尔街》是林奇专门为业余投资者写的一本林奇股票投资策略实践指南。林奇用一生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凝结出来的投资真谛,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牢记于心,从而在股市迷宫中找到正确的方法。本书既是一个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的选股回忆录,又是一本难得的选股实践教程和案例集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战胜华尔街(珍藏版华章经典金融投资)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美)彼得·林奇//约翰·罗瑟查尔德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继《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之后,《战胜华尔街》是林奇专门为业余投资者写的一本林奇股票投资策略实践指南。林奇用一生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凝结出来的投资真谛,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牢记于心,从而在股市迷宫中找到正确的方法。本书既是一个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的选股回忆录,又是一本难得的选股实践教程和案例集锦。
作者简介 彼得·林奇(Peterc Lynch),彼得·林奇是美国乃至全球首的投资专家。他对投资基金的贡献,就像乔丹对篮球的贡献,他把基金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将选股变成了一门艺术。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21个选股经典案例,涉及零售业、房地产业、服务业、萧条行业、金融业、周期性行业等。这不仅是林奇选股的具体操作,更是分行业选股的要点指南。本书还归纳总结出25条投资黄金法则,作者林奇用一生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凝结出来的投资真谛,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牢记于心,从而在股市迷宫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本书既是一个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的选股回忆录,又是一本难得的选股实践教程和案例集锦。
目录 推荐序一(张志雄) 推荐序二(张荣亮) 译者序 序言 平装本序言 引言 想多赚钱就买股票吧 第1章 业余投资者比专业投资者业绩更好 第2章 周末焦虑症 第3章 基金选择之道 第4章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初期 第5章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中期 第6章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第7章 艺术、科学与调研 第8章 零售业选股之道:边逛街边选股 第9章 房地产业选股之道:从利空消息中寻宝 第10章 超级剪理发记 第11章 沙漠之花:低迷行业中的卓越公司 第12章 储蓄贷款协会选股之道 第13章 近观储蓄贷款协会 第14章 业主有限合伙公司:做有收益的交易 第15章 周期性公司: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第16章 困境中的核电站:CMS能源公司 第17章 山姆大叔的旧货出售:联合资本Ⅱ公司 第18章 我的房利美公司纪事 第19章 后院宝藏:共同基金之康联集团 第20章 餐饮股:把你的资金投入到你的嘴巴所到之处 第21章 6个月的定期检查 25条股票投资黄金法则 后记
精彩书摘 到此为止,本书已经写完了,在关掉电脑之前,我忍不住想要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回顾一下我从二十年投资生涯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把它们总结成25条股票投资黄金法则。尽管其中大部分我已经在本书及我的其他著作中详细讨论过了,我还是要在这里呈现给大家,就像是我的临别赠语吧。 1、投资很有趣,很刺激,但如果你不下功夫研究基本面的话,那就会很危险。 2、作为一个业余投资者,你的优势并不在于从华尔街投资专家那里获得的所谓专业投资建议。你的优势其实在于你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知识和经验。如果你充分发挥你的独特优势来投资于你充分了解的公司和行业,那么你肯定会打败那些投资专家们。 3、过去30多年来,股票市场被一群专业机构投资者所主宰。但是与一般人的想法正好相反,这反而使业余投资者更容易取得更好的投资业绩。业余投资者尽可以忽略这群专业机构投资者,照样可以战胜市场。 4、每只股票后面其实都是一家公司,你得弄清楚这家公司到底是如何经营的。 5、经常出现这样的事,短期而言,比如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一家公司业绩表现与其股价表现毫不相关。但是,长期而言,一家公司业绩表现与其股价表现完全相关。弄清楚短期与长期业绩表现与股价表现相关性的差别,是能不能投资赚钱的关键,也表明,耐心持有终有回报,选择成功企业的股票方能取得投资成功。 6、你得弄清楚你持股的公司基本面究竟如何,你得搞明白你到底持有这只股票的理由究竟是什么。不错,孩子终究会长大的,但是,股票并非终究会上涨的。 7、想着一旦赌羸就会大赚一把,于是大赌一把,结果往往会大输一把。 8、把股票看做是你的小孩,但是养小孩不能太多,投资股票也不能太多,太多你就根本照顾不过来了。一个业余投资人,即使利用所有能利用的业余时间,最多也只能研究追踪8到12只股票,而且只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才能找到机会买入卖出操作。因此,我建议,业余投资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同时持有股票5只以上。 9、如果你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值得投资的上市公司股票,那么就远离股市,把你的钱存到银行里,直到你找到一只值得投资的股票。 10、永远不要投资你不了解其财务状况的公司股票。让投资者赔得很惨的往往是那些资产负债表很差的烂股票。在买入股票之前,一定要先检查一下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看看公司是否有足够的偿债能力,有没有破产风险。 11、避开那些热门行业的热门股。冷门行业和没有增长的行业中的卓越公司股票往往会成为最赚钱的大牛股。 12、对于小公司股票来说,你最好躲在一边耐心等待,等到这些小公司开始实现盈利时,再考虑投资也不迟。 13、如果你打算投资一个正处于困境之中的行业,那么一定要投资那些有能力渡过难关的公司股票,而且一定要等到行业出现复苏的信号。不过,像生产赶马车鞭子和电子管的这些行业永远没有复苏的希望了。 14、如果你在1只股票上投资1000块,即使全部亏光也最多不过是亏损1000块,但是如果你耐心持有的话,可能就会赚到1000块甚至50000块。业余投资人完全可以集中投资少数几家优秀公司的股票,但基金经理人根据规定不得不分散投资。业余投资者持有股票数目太多就丧失相对于专业机构投资者能够集中投资的优势。只要找到几只大牛股,集中投资,业余投资者一辈子在投资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远远物超所值了。 15、在任何一个行业,在任何一个地方,平时留心观察的业余投资者就会发现那些卓越的高成长公司,而且发现时间远远早于那些专业投资者。 16、股市中经常会出现股价大跌,就如同东北地区严冬时分经常会出现暴风雪一样。如果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根本不会遭到什么损害。股市大跌时那些没有事先准备的投资者会吓得胆战心惊,慌忙低价割肉,逃离股市,许多股票会变得十分便宜,对于事先早做准备的投资者来说反而是一个低价买入的绝佳机会。 17、每个人都有投资股票赚钱所需要的智识,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投资股票赚钱所需要的胆略,有识且有胆才能在股票投资上赚大钱。如果你股市大跌的恐慌中很容易受别人影响,吓得赶紧抛掉手中所有股票,那么胆小怕跌的你最好不要投资股票,也不要投资股票型基金。 P282-284
后记 本书精装本出版之后,反响很大,各大报刊发表了大量评论,各大电台晚间电话热线节目中也有很多人打电话发表评论。这次平装本出版,正好给了我一个对这些评论进行回应的机会。 我发现,在精装本中我极力强调的几个重要问题,那些评论者们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反倒是那些我根本无意论述的问题,却引起了评论者的浓厚兴趣。因此,我很高兴为这次平装本出版专门写一个新的序言,重点澄清大家对本书的三个误解。 我要澄清的第一个误解是,有些评论者说我写这本书,如同是职业棒球超级明星贝比?鲁斯在对一大批业余棒球选手高谈阔论,让人误认为业余投资者完全可以和职业投资者一比高低。把我比作职业棒球超级明星贝比?鲁斯,虽然是抬举我,却是错误的。首先,我其实经常是要么被三振出局,要么滚地球被封杀出局,我倒是很像小说《斯瓦特魔鬼》(Sultan of swat)中的那个业余棒球选手。其次,我一直认为,业余棒球选手,或者说散户、普通投资者,一般投资大众,根本不应该去模仿那些专业人士。 我在本书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尽管都是打棒球,但职业棒球选手和业余棒球选手根本不会在同样级别的赛场上比赛。尽管都是在股市中投资,但管理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的基金经理人和普通业余投资者也根本不是在同样的投资赛场进行对抗。专业机构投资者得遵守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限制性规定,在投资中束手束脚,而业余投资者却自由得很,几乎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作为业余投资者,不像专业投资者那样必须分散投资于许多只股票,完全可以集中投资于少数股票,而且可以利用比专业投资者多得多的业余时间来调查研究上市公司。如果一时找不到有吸引力的好股票,业余投资者完全可以空仓,抱着现金等待机会,而专业投资者却没有这样的自由。业余投资者也根本不需要与其他人比较业绩高低,而专业机构投资者每个季度都得公布投资业绩,不得不经常面对与同行比较的巨大压力,又有哪个业余投资者需要这样做呢? 根据美国投资俱乐部协会(NAIC)提供的证据表明,由于业余投资者没有那些束缚专业投资者的限制,完全可以做得比专业投资者好得多。美国投资俱乐部协会的会员包括全美各地1万多家投资俱乐部,这些投资俱乐部的成员都是普普通通的业余投资者。美国投资俱乐部协会的数据表明,1992年有 69.4%的业余投资者战胜了市场,投资业绩高于同期标准普尔指数。一半以上的投资俱乐部在过去5年中有4年战胜了市场。这表明,业余投资者通过充分利用自身相对于专业投资者的优势,在选股方面做得越来越好。 如果你作为一个业余投资者选股相当成功,往往是因为你充分利用了自身的独特优势。业余投资者之所以选股相当成功,原因在于自己独立进行了研究分析,买入了那些被专业机构投资者忽略的好公司的股票。各地互助性储蓄银行(mutual savings bank)和储蓄贷款协会的股票涨幅很高,这强有力地表明,业余投资者投资于身边十分熟悉的公司股票往往会有很好的投资回报。 我要澄清的第二个误解是,许多评论认为,林奇鼓吹每个人都应该自己进行投资,用计算器分析数据,阅读财务报表,实地调研上市公司,然后去买股票。事实上,我认为,数以百万的美国人根本不适合买卖股票,比如,那些对公司调研毫无兴趣的人,看到资产负债表就头晕的人、翻翻公司年报只会看图片的人。最糟糕的投资莫过于投资于那些你根本一无所知的公司股票。 不幸的是,美国十分流行的业余消遣之一就是盲目投资于自己一无所知的公司股票。还是拿体育运动来打个比方吧,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并不擅长打棒球或冰球,他肯定会扔掉球棒或冰鞋,换换玩别的试试,也许打打高尔夫,也许去集邮,也许养花种草,肯定不会自找罪受继续玩自己并不擅长的。但是即使一个人发现自己选股很不在行,却还是不会放弃,他会继续待在股市中,亏钱也不放弃。 那些不擅长选股的人喜欢给自己找个借口说,不过是玩玩股票,就像打打球一样消遣消遣而已,这些抱着“玩玩股票”态度的人,根本不愿意费事做任何研究,只追求涨涨跌跌中一时的快感,这个星期买这只股票,下周再换另一只股票,或者再弄弄期货和期权——就是玩玩,追求的只是一种刺激和快感。 把玩玩股票作为业余爱好,简直会有难以置信的破坏性后果,这些玩玩股票的人在别的方面可是十分认真,比如说他们为了计划好一次旅行,会花上好几个星期的时间,研究旅行指南,比较不同航线,以求既玩得好,又花钱少。但是他们却会想都不想,一念之间,就把整整10 000美元投到一家自己一点也不了解的公司股票上了,这些人在度假安排上如此认真仔细,在股票投资上却如此盲目疏忽,他们选股的过程实在是太粗心、太草率了,简直是拿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不当回事。 我特别想要说一下的,就是这些股市玩家们,他们一直跟着感觉走,一直在玩玩而已,却一直在一输再输,这些人只是因为感觉IBM股价回调得过头了,就以每股100块的高价买入,期待反弹赚上一把。或者他们只是听别人说某家生物技术公司或者赌博公司的股票是热门股就会想也不想地去跟进买入。 如果说他们玩玩股票扣除损失还剩下几个钱的话,也会由于他们凭着感觉玩外汇期货,或者只是由于感觉下个月股市会涨就去玩股票指数期权,把所有的钱都输个精光,最后,他们会更加相信,股市就是一个大赌场,其实是他们玩玩的态度和只凭感觉的选股把投资变成了赌博,很多这样的盲目投资就把股市变成了赌场, 我要澄清的第三个误解是,有些评论说,林奇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让投资者自己独立投资而不要买股票投资基金,我本身就是管理股票投资基金的,正是基金给了我那么多成就和收入,我有什么理由要诋毁生我养我的基金呢?事实上,对那些不想自己费心费力做研究选股的人来说,股票投资基金是最理想的投资渠道,过去那些投资股票基金的人都获得了相当好的回报,未来投资回报肯定仍然会相当好。根本没有任何规定说你不能同时投资股票和基金,也根本没有什么规定说你不能同时投资好几家基金。即使是投资一只业绩暂时落后于大盘的基金,长期来看,你也可能会取得良好的回报,因为短期投资业绩很难预测,所以你一定要有耐心。除非你确信,不管短期是涨是跌,你都会耐心地长期持有好几年,否则你就不要投资股票基金。 我非常高兴地发现,数据表明,在股市大跌时,比如1987年股市崩盘,个人投资者已经学会理性和更加成熟,不再恐慌抛售股票和基金,而是坚定持有甚至继续买入。1989 年道琼斯指数大跌200点,1990年曾大跌500点,股市大跌期间引发一片恐慌,但在这两次股市大幅调整行情中,事后统计结果表明,投资大众买入多于卖出。这样看来,投资大众已经开始逐步接受我所宣传的投资理念,股市回调不过是像冬天的暴风雪一样平常罢了,根本不是什么世界末日,因此不必恐慌性地抛售股票逃离股市。 不过,很明显大家并没有逐步接受我极力宣传的另一个投资理念,即长期而言股票的投资收益率要比买债券或者银行存款高得多。最近我沮丧地发现,在富达基金新开的养老金账户中,只有很少比例的资金投资于纯股票投资基金,而大部分是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或者股票收入型基金,历史数据表明,从长期来看,把所有的资金全部投资于股票的收益要远远高得多,而养老金相对于其他资金是最适合于长期投资股票的,因为这笔钱通常可以一直投资 10~30年享受长期增值。
后记 股票的挑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正如前面所述,自从我在1992年为《巴伦》周刊推荐了21只股票之后,每个公司的股票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我在1993年巴伦圆桌会议上进行了新一轮的股票选择,其中包括8只1992年我所挑选的股票。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即将完成1994年股票选择的调研工作了。 我选择股票的方式基本是固定的。首先我会研究和分析价值被低估的公司,一般来说我会从非热点行业或者部门来寻找这些被低估的公司。在这两年时间里,我发现,包括默克、雅培、沃尔玛和宝洁在内的蓝筹成长股当中并没有价格低廉的。这些受人欢迎的股票所表现的不尽如人意证明了在第7章所介绍的读图技术是起作用的。 通过观察1991—1992年这些公司的股票长期走势图,你可以发现这些股票的价格已经远远偏离了它们的收益,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它告诉我们,20世纪80年代后期迅速上涨但是后来又出现震荡的默克、沃尔玛和其他类似的成长型企业的股票价格将会有所调整。 只要当前流行的股票,特别是那些被公务人员退休抚恤基金和共同基金所大量持有的股票在价格上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那么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就不得不编制各种导致基金经理们不再持有这些股票的理由。最近我们都听说过医药公司股票价格的下跌是因为华尔街对克林顿总统所提倡的健康计划(Clintonhealth plan)的忧虑,可口可乐股票价格的下跌是因为投资者们害怕强势美元对公司收益的负面影响,还有家得宝股票价格下跌是因为房地产市场的萧条。其实,这些股票价格下跌的真正原因是这些股票的价格和它们当前的收益相比已经被远远地高估了。 通常来说,随着公司收益的持续稳定增长,价格被高估的成长性蓝筹股的股票价格在最近几年都会下跌或者是在一定的区间波动,最终股票价格和公司收益将会回归到一个平衡位置。当股票价格和公司收益达到平衡的时候,股票价格线和公司收益线将会产生交点,正如1993年雅培的股票价格图(图7—2)所体现的一样。可能成长型蓝筹股的股票价格会自我调整修正,因此在1994—1995年的时候我可能就会推荐这些股票。 在我的经验当中,按照市盈率的计算公式,股票价格不能过多地超前于:每股收益,而每股收益,就没有什么可考虑的了。 尽管一些规模庞大的成长型股票的价格被哄抬得过高之后开始震荡,但我们还是可以从规模较小的成长型股票当中发掘出很多值得投资的低价股。图3·1所讲述的新地平线指标(New Horizons indicator)已经给我们展示了一些价格相对于标准普尔500来说位于价格区间底部的规模较小的股票。只要这些规模较小的公司的股票价格和规模较大的同行企业的股票价格相比是廉价的,那么,至少在新型水平指标的方向改变之前,它们就有机会超过那些规模较大的同行企业股票。 另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变化就是1993年天然气行业恢复到了能源和能源服务公司所应该达到的辉煌,但是在我的印象当中,这些企业却一直处于令人忧虑的状态。然而,经过几年的削减成本、公司整合以及减少开采,这些公司已经恢复了其颇具希望的前景。 这些公司的风险和收益之比是非常不错的。很多天然气公司在经历了风浪之后变得坚不可摧,同时,当前的机会也给其中的一些公司提供了更加明朗的前景。因此,在1993年的时候,我推荐了5只能源公司的股票:2只服务型公司的股票和3只生产型公司的股票。 根据图15.3所介绍的被压抑的需求指标,我还考虑到汽车行业能够销售比人们预期更多的汽车和卡车。在汽车行业的衰退周期之后,在被压抑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前,通常会有5—6年的增长周期,而我们现在仅仅处于最近的增长周期的第3年。出于这个原因,我推荐了3只汽车制造商的股票,外加为汽车制造商供应汽车扬声设备的哈曼国际集团公司(Harmall International)。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