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明代妇女生活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陈宝良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明代妇女生活》是一部厚重的讲述明代妇女生活的专著,主要内容为:明代人的女性观、明代社会各阶层妇女、礼俗与妇女生活、明代妇女的教育、明代妇女的服饰、明代妇女的社会活动、明代妇女的才艺及其成就、明代女性的“活力”及“多样性”八章内容,每章又分为若干节进行条分缕析的论说。作者通过对明代妇女生活多方位的考察,阐明了明代妇女在传统礼教闭锁世界中形成的妇女群体人格;另一方面,明代中期以后,人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视野开阔,受这种社会思想风气的影响,晚明妇女生活也更具有活力与多样性。 目录 明代人的女性观 明代人的女性观及其行为 明代的女性生活及其转向 社会各阶层妇女 贵族妇女 后 妃 王室妇女 女 官 后宫女性服役人员 宦门妇女 劳动妇女 农 妇 蚕妇与织妇 商人妇 其他劳动妇女 娼 优 娼 妓 优伶艺人 女尼、女冠与女巫 尼姑生活及其世俗化 女 冠 女 巫 奴 婢 宫婢与官婢 私 婢 礼俗与妇女生活 婚姻与家庭生活 婚姻礼俗 贞节观念束缚下的婚姻生活 妇女的离婚和再嫁 妇女的情感表达及其性情生活 妇女的家庭角色及其地位 妇女的生育之职及其相关习俗 生育:一种最为重要的妇职 生育禁忌与祷子习俗 生育习俗 妇女与饮食、居住生活 饮食生活 居住生活 妇女教育 女教书 皇帝赐撰女教书 皇后所撰女教书 士大夫所撰女教书 小说、戏曲与妇女教育 妇女教育的内容 礼仪教育 婚育教育 服饰教育 宗教教育 才艺教育 妇女的服饰 服 饰 服饰等级制度 服饰风尚的新动向 妇女服饰名色 礼服与便服 美容与饰物 妆 式 化妆品 发式与首饰 发 髻 首 饰 妇女的社会活动 参政与从军 宫廷妇女的参政活动 民间妇女的参政活动 妇女的从军 社会经济活动 田作、纺织与其他手工 经 商 社交活动 社交生活 女性社交网络及其扩大 宗教信仰和节日活动 宗教信仰 节日活动:娱乐与旅游 妇女的才艺及其成就 女务“外学”:妇女的名士化倾向 谈禅好道 风流好文 名士化倾向 艺术与体育活动 书法、绘画 音乐、歌舞 体育活动 明代女性的“活力”及“多样性” 妇女的群体人格 礼教松懈与妇女生活的“活力”及“多样性” 清初礼教秩序的重建 后 记 书评(媒体评论) 《明代妇女生活》不仅引用的资料十分丰富且 具说服力,立论也恰到好处。该书告诉我,在妇女 史之外,中国明代性别史研究的实际情况,以及当 时的男女是如何思考和如何生活的。 ——(日)夫马进 在妇女解放思想渐趋萌芽的晚明时代,不仅一 批启蒙思想家在理论上存在着男女平等的思想,而 且在实际的行动上妇女也在逐步冲破礼教的防线, 追求男女平等,随之而来的则是女性自我意识的加 强。 明代妇女从“相夫教子”的温婉闺范,转而变 为独立支撑家庭生计的“健妇”,无疑使女性形象 得以重塑。“女郎”“女山人”的大量出现,更是 足以证明明代女性已经冲破礼教与家庭的束缚与闭 锁,转而融入纷繁复杂的社会之中。 ——陈宝良 精彩页 自明代中期以后,当时的思想界堪称最具“活力”(vitality)与“多样性”(diversity)的时代。从这种角度来说,明朝人思想之活跃,兴趣之广泛,视野之开阔,均是前无古人的。 社会之转向,乃至思想之活跃,无不导致晚明妇女的生活更具“活力”与“多样性”。 妇女生活的活力乃至多样性,显然导源于传统礼教的松懈。妇女解放是衡鉴社会解放的天然尺度。晚明妇女解放思想的萌芽,则有待于“礼”教这根绳索的松动,而这种松动在理论上是由李贽完成的。 王阳明面对传统道德的日趋衰微,其最大的目的无非是将已经松动的“礼”教之索更加拧紧。但事与愿违,王阳明“致良知”之说势必造成他对“礼”有超乎常人的理解,而这种新的解释恰好为礼教松动奠定了理论基础。王阳明当然也将“礼”解释为“天理”,决不允许有半点的偏离。然而他在论“礼”与“情”的关系时,充分注意到了人情对制礼的制约作用。他深信,“先王制礼,皆因人情而为之节文”。 因之,后世制礼就不应该“拘泥于古”,而应以人情为基础,以自己之“心”为准绳,如果“反之吾心而有所未安者”,完全可以“以义起礼”。就此而言,王阳明开启了明代将“礼”内在化的先河,亦即将外在的属于客观规范乃至自然准则的“礼”,转化为内在的主观的“礼”,进而增添许多自我的因子。换言之,王阳明通过自己的“良知”说,证明了“以义起礼”的可能性,并以“简切明白”之“礼”作为终极目标。这样,王阳明一方面承认传统礼教的永恒性,另一方面又允许自我作古,重新制作礼制。这一哲学体系的内在矛盾,使王氏后学得以找到冲击“礼教”的突破口。李贽从理论上完成了对传统礼教的异化,使“礼”这一概念包含了近代人文主义的内涵。他是这样解释“礼”与“非礼”的:“盖由中出者谓之礼,从外而入者谓之非礼;从天而降者谓之礼,从人而得者谓之非礼;由不学不虑、不思不勉、不识不知而至者谓之礼,由耳目闻见、心思测度、前言往行、仿佛比拟而至者谓之非礼。” 可见,李贽从王阳明“心学”的哲学前提出发,将“礼”解释为出自内心,与生俱来,不学而知的本能,而不是外力强加于人的道德规范。这就将“礼”这种传统道德准则异化为一种人类的本能,从而为“私欲”说提供了足够的理论依据。“礼”既然是一种本能,那么“哀至则哭”,这不过是“作而致其情”,是生者对死者表示哀痛的一种感情流露,绝不是那种矫揉造作的“道学礼教之哀”。 至明末,黄宗羲上承王阳明“心学”,并重拾李贽“礼”观的遗绪,对“礼”与“非礼之礼”进行了辨析。他说:“吾心之化裁,其曲折处谓之礼,其妥帖处谓之义,原无成迹。今以为理在事物,依仿成迹而为之,便是非礼之礼,非义之义。盖前言往行,皆圣贤所融结,吾不得其心,则皆糟粕也。曾是礼义而在糟粕乎?” 黄宗羲虽然从主观上并无否定传统礼教之意,然客观上为当时的人们冲击“前言往行”“成迹”之类的传统礼教大开方便之门。 从王阳明到李贽,再从李贽到黄宗羲,在礼的观念上显然存在着内在演进的“理路”,亦即对礼的阐释上与传统之见迥然有别。正是因为有了如此的理论基础,才使得妇女生活的“活力”与“多样性”成为一种可能。晚明妇女生活的“活力”与“多样性”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加以考察:一是士大夫女性意识的改观,二是女性自我意识的加强,三是女性生活开始冲破传统的礼教等级秩序。 士大夫女性意识的改观 在传统中国的礼教社会里,由于儒家伦理纲常的压制和礼教的束缚,妇女一直处于社会的最下层。在她们的头上,套着一条由“妇德”“妇道”“礼义”织成的无形绳索。依据礼教的要求,青年女子在家应该从父,出嫁应该从夫,夫死然后从子守节。节、孝、贞构成“妇德”的三大内容,成为扼杀妇女情性的无形枷锁。侮辱女性当然是野蛮社会固有的本质特征,但它更是文明社会的本质特征。假如说在野蛮社会里,统治者只是以简单的形式犯下了欺凌女性的罪恶,那么以繁复的、伪善的道德准则压迫女性则是文明社会的拿手好戏。 即就守节而言,在礼教重压下的节妇同样有正侧的等级差别。“从古来,只有守寡的妻妾,哪有守寡的梅香?” 这已成了人们习以为常的训条。做丫鬟的人,失节无损于己,守节亦无益于人,出身低微卑贱的女性被剥夺了做“节妇”的权利,却仍然难以逃脱作为主人玩物的命运。女性不仅受夫权这根绳索的压迫,同样受到族权的束缚。族长可以处死触犯名教、有伤风化的族人,这样的事例在明代中期已经出现。 明代正统的理学家、卫道士从维护传统统治出发,仍然对礼教恪守不渝。 但一些文人学士对传统的礼教却别有新解。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寅,对慧眼识英雄的红拂妓极为赞赏,他有诗颂红拂妓云:“杨家红拂识英雄,着帽宵奔李卫公。莫道英雄今没有, 谁人看在眼睛中?”这是对女子“私奔”的肯定。李贽一旦对“礼”作出新的阐释,必将对妇女作出新的评价。李贽对“好女子”大加称颂,认为她们择婿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