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紧急护侨(中国外交官领事保护纪实)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作者 张兵//梁宝山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紧急护侨——中国外交官领事保护纪实》是专门介绍我国领事保护工作的第一本书。书中讲述的是一些中国外交领事官员在异国他乡异常艰难的情况下进行领事保护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内容生动而丰富,包括海外许多中国公民遇险的背景情况、主客观原因,援助和营救过程,发生的波折、反复,值得吸取的经验教训,在国外生活和旅行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等等。这些故事来源于作者亲身经历,鲜为人知而真实可信,是富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好书,很值得一读。

内容推荐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公民走上国际舞台从事各种活动的人数迅速增加。移居国外的新移民逐渐增多,每年临时出国的人数多达几千万。

每当我国同胞在国外遇到危难,无论是战争动乱、恐怖袭击、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犯罪侵害,还是在旅途中入出境或过境受阻、护照物品遗失或被偷被抢、突发重病、被逮捕或拘留,或者是劳务纠纷、亲属在国外失踪或死亡……中国外交领事官员都会及时伸出援手,协助同胞排忧解难、摆脱困境。

本书收录的35篇文章,讲述了中国外交领事官员在不同场合为民排忧解难的真实动人故事。分为“第一时间出发”“在血与火的边缘”“为了同胞的生命”三大部分,分别讲述r在突发事件中、战火动乱中,以及民事个案中的领事保护工作。

本书文章的作者绝大多数曾经担任中国驻外大使、参赞、总领事或领事等职,尽管他们所讲述的故事只是数万起领事保护案件中的凤毛麟角,读者从中仍可以看到我国目前的领事保护机制是如何在高效运作并富有成效地工作着。

目录

序言

第一时间出发

 “祖国就在身边!”

接回因甲流滞留墨西哥公民侧记

 内外联动以人为本

上海旅游团在美“1·30”车祸启示

 战斗在曼谷机场

亲历共和国最大规模海外游客撤离

 海外绑架的预防和应对

对“10·18”苏丹人质事件的思考

 “纵有千难万险,五星照我重逢”

在尼日利亚解救被劫持同胞的312个小时

 空难中的自我保护

伊尔库茨克空难的领事救援和启示

 他们都是我的亲人

回顾在埃及救护香港旅游团

 手挽手肩并肩

奋战在泰国普吉抗海啸第一线

 逃离“死亡之路”

伊拉克人质事件始末

 患难见真情两岸手足情

在约旦“2·4”交通事故中救助台胞

 大难之际

亲历“9·11”恐怖袭击

 突如其来的危险

在莱索托救护遇袭同胞

 终生难忘的一周

雅加达五月骚乱的日日夜夜

 情系宝岛

解救受困千岛之国的台湾同胞

 印度洋上起风波

营救被索马里海盗劫持的中国商船

在血与火的边缘

 与炮弹抢时间

在黎巴嫩战乱中组织撤侨

 温暖“阳江号”

亲历所罗门政变撤侨

 炮火中的坚持

在索马里战乱中营救同胞

 处变不惊临危不惧

海湾战争前后的驻伊拉克使馆

 冲出战火

科威特5000同胞的沙漠撤离

 海上大撤离

挣脱也门战乱的旋涡

 贝鲁特的硝烟

在黎巴嫩亲历以色列入侵

 客串“排雷尖兵”

在乌干达历尽险阻保护员工

为了同胞的生命

 海外同胞的前沿卫士

驻外使领馆救助海外同胞的故事

 回家的路

贺梅抚养权案的启示

 排忧解难救同胞

马来西亚护侨散记

 出国,你准备好了吗?

协助法德边境被拘留中国公民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

优山美地失踪事件回顾

 为了中国人的尊严

处理赵燕在美被殴案纪实

 为遇难同胞泪洒异国

援助在美遇车祸的湖南代表团

 营救,以祖国的名义

英伦绑架案侦破纪实

 “顺维号”历险记

中国船员涉嫌杀人案始末

 祝你平安

来自驻南非女领事官员的祝福

 殷殷同胞情

在安提瓜救助偷渡客纪实

 孤身一人救国民

在基里巴斯帮助生病海员回国

附录 护侨、领事保护和中国外交

后记

试读章节

2008年10月18日,中石油9名工人在苏丹被绑架,9名同胞的生死安危牵动着中央领导和公众的心。经过近20天的艰辛工作,4名生还人员及5名遇难人员的骨灰于11月5日随中石油包机返抵石家庄,为此次事件画上一个句号。其间,为协助驻苏丹使馆开展工作,我国政府及时派出了处理在苏丹被绑架中国工人善后事宜工作组赴苏丹喀土穆,组长是外交部领事司邱学军副司长,成员除我外,还有外交部亚非司王永召处长,新闻司欧阳惠峰一秘,领事司陈军超科员,商务部合作司彭南峰副处长。我作为工作组成员,和驻苏丹使馆、中石油集团及中油国际(尼罗)公司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并肩作战,参与了整个事件的善后处理。除完成工作任务外,我还有幸与中石油的同人们包括我获救生还的工人进行了深入接触,考察了中油国际(尼罗)公司的生产及安保措施,并参观了中石油在海外最大的投资项目——喀土穆炼油厂。在这短短数日里,收获颇丰,也感触良多,其中既有迎接我生还人员之喜,也有哀悼遇难同胞之悲,既感受到我们石油工人海外创业之苦,也体会到他们为国奉献之乐。个中体会,难以尽表,在此谨从本人多年从事的海外安全工作角度,对此次事件作一初浅的思考。

首先,要理性看待海外安全事件。此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必然性,是当前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下,我企业和人员进一步“走出去”所难以避免的客观现象。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各国合作交流活动日趋频繁,再加上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国审批手续不断简化,各类出国人员数量急剧增加。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1979年,我国出境总人数仅为28万人次。2006年我公民出境人数达到3452万人次,其中主要是以商务、旅游、留学和探亲访友为目的,较2005年3200万人次持续增加。2007年,我公民出境高达4093万人次。据世界旅游理事会估计,至2020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将达1亿人次。同时,我公民和企业积极参与境外经济活动,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日益扩大。我企业和人员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遭遇各种风险的几率自然也就随之提高,各类安全案件频繁发生。仅以绑架案为例,从2007年1月5日5名四川工人在尼日利亚被绑架以来至2008年12月,我人员在非洲地区发生的类似恶性绑架案已近20起,涉及人数100多人。因此,随着我“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拓展,安全风险必将随之不断增长。当前,中国与非洲各国的双边关系不断发展,在经贸、能源等领域的互利合作日益加强,但同时,不少非洲国家内部安全形势依然较为复杂,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增多,这也是摆在我们在非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

其次,要与时俱进地做好海外安全保护工作。安保工作领域有两句充满辩证性的话,一句是“没有绝对的安全”,另一句就是“一切安全事件都是可以预防的”。尽管海外安全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但可以通过加强预防来尽量防止。企业是我海外安保工作的一个重要主体,也最容易成为各类犯罪分子的作案目标。中石油在苏丹经营多年,内部有着非常专业、非常成熟的安保预防和应急处理机制,其经验值得所有海外中国企业借鉴。但由于苏丹的国内情况错综复杂,各类安全问题和矛盾不断发展,因此需要我们及时总结经验,妥善应对。不仅要有扎实的安保措施和预案,而且将其落到实处,切实做到责任到人。特别是对那些在边远一线、野外作业的施工单位,要力争做到万无一失,无安全保障决不开工。此外,员工的安全培训也至关重要。我们的海外工人,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也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这样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坦然、灵活地独立应对,以保安全。这次事件中成功逃脱绑匪控制的一个年轻人的机智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就很值得借鉴。他的经验是:(1)尽量避免与绑匪直视,更不能有言语冲突。(2)表现出顺从、听招呼的样子,勿流露出有逃跑企图的举动和意向。(3)如可能,可用当地语言与绑匪沟通,拉家常,按当地风俗习惯与之交往。(4)适时向绑匪提出要求人道主义待遇,索要饮水、食物及药品等。(5)留心观察周围环境和行进路线,以备日后选择正确逃离路线。(6)如听枪响,应即俯地,并伺机逃离。(7)内心保持镇定、有信心,等待救援。

第三,要全面、和谐地融入当地社会。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我国新时期外交工作重要理念。对海外企业而言,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创造互利共赢,实现本土化经营,不仅有利于增进中国和驻在国的双边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情谊,也有利于企业在当地的长期生存和发展。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和人文环境,会为企业在当地树起一个稳定的安全屏障,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各类安全和冲突事件的发生,即使发生不测,也能有助于得到更多的理解、帮助和支持。中苏关系传统友好,苏丹人民对中国和中国人民非常友善,这为我们企业在苏丹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民意基础。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巩固、扩展这个基础,让我们的企业和员工始终在一个友好、善意的环境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这个环境中,除了各级政府之外,还有各个部落族群、宗教团体以及普通百姓,都需要我们以诚相待,广交朋友。中石油多年来在苏丹各地做了大量公益工作,积极回馈当地社会,这些长期工作所积累的收益也在此次事件处置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此外,在事件处置中,我们也再次认识到有关部族首领和长老的重要作用,做好他们的工作,与他们建立友好、密切的日常联系,既是企业融入当地,增进与当地民众友谊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也使得我们在危难之时能得到更加真诚、有力的帮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始终做到“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建设一个作风顽强、团结协作、友爱相处、积极向上的团队,是做好海外安保工作的根本保障。对海外人员而言,最大的挑战莫过于远离家乡和亲人。大量的案例表明,长期的孤独寂寞和巨大的文化差异很容易造成海外员工心理上的脆弱和麻木,直接导致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降低。令人欣慰的是,多年来,在中石油集团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中油国际(尼罗)公司始终非常重视公司文化的塑造和团队精神的凝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员工队伍的内部建设,努力在艰苦、单调的客观环境下,创造出一个和谐、奋进、向上的人文氛围。无论是环境优雅、设施齐全的工作生活场所,还是气氛温馨、饮食可口的员工餐厅,无论是精华荟萃、回味无穷的中油国际(尼罗)公司的刊物《尼罗通讯》,还是振奋人心、热血沸腾的《铁人之歌》,在这个虽不大却又广阔的天地里,我处处能感受到海外中国石油人身上所燃烧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而在“10·18”事件发生后的日日夜夜里,从全公司上下所有人的忘我工作和无私奉献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一种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信念,以及相互关爱、生死与共的团队精神。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这样一个团队中,“以人为本”的安保理念一定会深入人心,各项安保措施也必将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断成熟与完善。我更有理由相信,在这样一个团队中,中国石油人会继续发扬铁人精神和大庆精神,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和风险,顽强奋斗,继往开来,抓住机遇,再创辉煌。

正如《尼罗通讯》编辑部的一篇寄语中写道:“我们的年代最火热,我们的环境最适合。”祝愿中国石油人在这个“走出去”的火热年代,走得更顺,走得更好,走得更平安!P15-18

序言

《紧急护侨——中国外交官领事保护纪实》是专门介绍我国领事保护工作的第一本书。书中讲述的是一些中国外交领事官员在异国他乡异常艰难的情况下进行领事保护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内容生动而丰富,包括海外许多中国公民遇险的背景情况、主客观原因,援助和营救过程,发生的波折、反复,值得吸取的经验教训,在国外生活和旅行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等等。这些故事来源于作者亲身经历,鲜为人知而真实可信,是富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好书,很值得一读。

尽管随着时代的前进和中国的发展,中国领事保护工作的内容、措施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但是,我们会从书中看到,从毛主席、周总理派船接回大批难侨,到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派飞机接回遭遇险境的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中国同胞,6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维护中国公民正当权益的政策一脉相承,没有改变,领事保护始终贯穿着为民服务这样一根红线。

从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从印尼接回难侨60万,到外交部领导为营救遇险公民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分析情况、研究对策、进行部署;从李肇星部长亲自打电话给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交涉中国公民被殴打案件,到杨洁篪部长多次就突发领保案件作出批示并亲自出席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成立仪式;从领事司领导率领工作小组赶往亚洲、非洲、大洋洲国家亲临现场直接指挥营救危难中的同胞,到我国驻外使领馆外交领事官员奋战在领事保护一线:可以说,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我国外交领事官员不怕疲劳、不畏艰险、奋不顾身的身影。他们克服恶劣环境和艰苦的条件,总是时刻准备着,争分夺秒地力争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安排抢险,挽救生命。在那些战乱的国家,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夜以继日地奔波在战火纷飞的最前线救助我们的同胞。在那些无法无天的暴徒疯狂烧杀、奸淫抢劫、横行无忌的地区,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在雇用的当地司机都不敢开车出门的情况下,自己驾车赶往暴乱地区救助我国公民。他们的行为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们忠于职守,赤胆忠心,没有辜负国家的重托,没有辜负人民的厚望。他们的工作获得了国内外人士的好评,也树立起新中国是中国公民坚强后盾的光辉形象。

中国的外交和领事官员们,秉承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理念,为海外同胞排忧解难,使身处困境的中国公民感受到祖国的关怀和温暖,使他们在绝望中重获希望和勇气,使这些遭遇不公的人们恢复尊严和荣誉。他们的行为逐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使当事人切身感悟到“祖国”就在身边,从而拉近了政府与民众的距离,激励了海外同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构建和谐社会奋发向上、贡献力量。

书中记述的领事保护事迹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对在国外的中国公民来说,这些事迹可以激发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也会让他们看到:即使在那些好当别国人权教师爷的国家里,也有官员无故殴打伤害中国公民的丑事发生,这些事实更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促使海外的中国公民始终保持忧患意识,提醒他们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领事保护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紧急护侨》的作者大多是离退休同志,耄耋之年本该颐养天年,他们却抽出时间撰写这么多精彩感人的领事保护故事,可谓难能可贵,我从心里感到欣喜。万事开头难。据出版社的同志说,一本书出版后总会留下些许遗憾。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的遗憾,一是所收集的文章只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成千上万个案件中的凤毛麟角,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没有编进去;二是缺少新中国成立60年中,前30年里大量富有教育意义的经典故事,如中国和印尼谈判解决双重国籍问题,大规模从印尼和越南撤侨问题,以及签订大量领事条约、协议等开创性工作。就我所知,一大批离退休的总领事、副总领事和大使馆领事部主任及众多领事干部对从事过的领事工作都怀有深厚的感情,愿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领事工作的发展贡献余热。我衷心希望他们在不影响健康的前提下,抢时间写点亲身经历的领事保护故事,尤其是以法律为武器进行领事保护的典型事例,总结出自己的经验,为领事保护工作的发展添砖加瓦。

(本文作者曾任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驻澳大利亚大使,现为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理事)

后记

2009年3月7日,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要继续抓好领事保护工作,切实维护中国公民和企业在海外的合法权益。现在中国的国民出国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同其他国家的合作也越来越多,这方面的领事保护工作我们一定要做得更好。

《紧急护侨——中国外交官领事保护纪实》一书收录的文章正是中国外交官们从事领事保护工作的真实记录。参与撰写该书的外交官们,不管是离退休的还是在职的,都以亲历亲闻者的视角还原历史或现实的真相,让广大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在危难时刻,中国外交官们是如何以人为本,切实为维护中国海外同胞和机构的利益及安全而竭尽全力的。

本书所使用的资料,截至2009年7月底。

在撰写此书的过程中,得到外交部领事司(领事保护中心)和有关驻外使领馆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也得到一些离退休和在职的外交领事官员的大力支持,年逾80岁的聂功成大使在疗养中还特意为本书写了序言,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还要衷心感谢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于百忙中,对本书作了画龙点睛地评论和推荐。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当然,文责自负,也欢迎广大读者及专家们指正。

张兵

2010年3月21日春分

书评(媒体评论)

外交官要放眼全球,更要脚踏实地;要为国家的和平发展营造尽可能良好的外部环境,多结交平等互利的合作伙伴,也要在危难时刻无私无畏,为海外同胞和法人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提供有效的领事服务。

读这本书,我感到亲切——为有书中提到的那么多战友感到自豪,为有那么多在老百姓急需时挺身而出做实事的好青年感到欣慰。

——外交部前部长 李肇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7: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