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与传统中遗留下来的庸观俗见,经常是真伪并存。所有人都会有些不实成见。作者从这些看法出发,深入而客观地对我们知道和认为知道的事情进行解释。如今,儿童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儿童的教育和发展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家长有时会因此而不安,反思自己是否称职。安妮·夏莱-德布雷所著的《儿童心理学》就是对这些问题的现实具体总结。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儿童心理学/俗见新解译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法)安妮·夏莱-德布雷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历史与传统中遗留下来的庸观俗见,经常是真伪并存。所有人都会有些不实成见。作者从这些看法出发,深入而客观地对我们知道和认为知道的事情进行解释。如今,儿童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儿童的教育和发展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家长有时会因此而不安,反思自己是否称职。安妮·夏莱-德布雷所著的《儿童心理学》就是对这些问题的现实具体总结。 内容推荐 《儿童心理学》简介:如今,儿童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儿童的教育和发展问题引起了家长们的广泛关注。然而人们对历史传承下来的育儿经验常常抱有成见。安妮·夏莱-德布雷所著的《儿童心理学》讨论了儿童的天性、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的心理障碍、家长和儿童的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成见,解释它们存在的理由,揭示隐藏在它们教条主义形式之下的真相,并本着审慎的态度为每一项讨论的主题提供一个以现有认识为基础的分析。 目录 前言 从幼儿到孩子王 “心理学问世前,人们不去照管孩子。” “孩子生来乖顺” “孩子是小大人” “孩子是完整的人” 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从幼儿园起学会社交乃是儿童重要发展阶段” “学习要有趣味性” “俄狄浦斯情节是不可避免的” “3岁儿童也会经历青春期叛逆期” “懂事的年龄不再有” 儿童的几个心理障碍 “所有的孩子都精力旺盛” “语言障碍源于情感” “婴儿会得厌食症” “孩子厌倦时会情绪消沉” “家庭排行居中儿童会产生心理障碍” “诵读困难症源于不良的阅读方法” 家长和儿童的心理健康 “不要向孩子隐瞒” “要懂得惩罚和约束孩子” “受到激励的孩子成长更快” “早熟的儿童在学校里是不幸的” “预防性心理治疗对帮助孩子有利” 结论 试读章节 “心理学问世前,人们不去照管孩子” “我一出生就被送到一个宪兵家被乳娘喂养,我在他家里待到四岁。从四岁到六岁,我都过着半寄宿的生活,六岁半的时候我被送到了旺多姆。我在那儿生活到14岁,期间只见过我的母亲两次!” ——巴尔扎克,《致昂斯卡夫人的信》 1832—1844年 人类曾经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来研究母亲对后代的依恋现象。这种母性情感在小白鼠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通过观察原始部落发现,对于人类而言,除了生物和生理原因外,心理社会因素在这一问题上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人们常常认为被现代心理学所经常提及的母性是一种新近的情感。是否因为过去描述这种情感的证据太少?或是它在过去根本不存在?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们又是如何脱离母性的? 欧洲几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弗兰德林(Flandrin)、菲利普·阿利耶(Philippe Aries)和乔治·德比(Georges Duby)的出色研究(《私人生活的历史》,1985—1987)让人们更加具体地了解了“历史上的童年状况”。在西方中世纪,童年的概念并不是指身体最为弱小的阶段,而是指孩子不能自给自足的时期。那时虽然出生率很高,但是很大一部分婴儿都夭折了,此外还必须要保证婴儿出生时不是死婴!新生儿在几个月内都会被严严实实、一动不动地包裹起来,耳朵被三层无边软帽的边贴在头上,身上缠着厚厚的衣服和带子来保护他的身体。 疾病、缺氧、意外事故造成了大量婴儿夭折。在18世纪的法国,1/4的孩子不到一岁就夭折了。婴儿的夭折一直是令人遗憾却又无法改变的灾难。孩子就是这样生了死、死了又生,但很难找到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材料。因此人们会认为那时候的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她们很快就忘记了死去的孩子,这是因为对于母亲而言,孩子只不过是上天给她们的礼物。蒙田就曾写道:“我失去了两三个被乳娘喂养的孩子,但我并不生气,更不会遗憾。” 当孩子再长大些以后,他们就开始融人到成年人的社会。不论是在城镇还是在乡村,他们在与其他人的接触中学习手艺、规矩和生存的方式。这种学习的过程就是他们受教育的过程。孩子所生活的社会群体借助众多的民间节日教给孩子们如何社交。在那个时候,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不分阶级和等级地在他们之间进行交换。这种勃鲁盖尔式的(古老与民间的意思——译者注)的氛围塑造了孩子们的习性,经过社会底层生活考验的孩子们在热情但粗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那时候,家庭普遍重视遗产的保护,所以特别给予长子以特权。虽然长子优先权在中世纪末期已经被废除了,但在人们的思想中却残存了很久。当时的家庭扮演着互助的角色。在某些社会阶层,孩子被当成可爱的玩具和供人娱乐的宠物,菲利普·阿利耶称之为“小玩物”。 另外,当时人口状态总体上年轻化,孩子和成年人的共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某些矛盾逐渐引起了教会人士的担忧。其实,正由于童年不为当时的人们所重视,没有人会想到在小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14世纪末的格尔森(Gerson)、16世纪的蒙田以及曼特侬女士(Madame Maintenon)的研究让人们开始关注儿童的发展,而曼特侬女士则更是亲自参与对女孩的教育。如果说“小玩物”体现了人们对儿童的某种兴趣,虽然这种兴趣是很肤浅的,那么随之而来的对儿童语言的思考则显得更加深刻。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激怒了蒙田,但赛维涅女士(Madame de Sevigne)对此却很热衷,并在自己的孙女身上展开尝试。 在当时,脱掉襁褓之后的儿童和成年人穿着同样的衣服,但他们尤其是男孩也可以穿上区别于大人的长袍。尽管杀害婴儿的行为在当时已经被认为是犯罪,但实际上,社会却对秘密弑婴现象持默许态度,直到17世纪末。 16世纪,学校的逐渐出现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改变了孩子们的生活。在基础教育方面,学校取代了传统社区。与此同时,家庭也开始以独立的个体存在,并对家庭成员间的情感和特殊深入的交流赋予新的方式。 P5-8 序言 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便是使原本不该出现的事情出现,或使原本该出现的事情消失。 ——保罗·瓦莱里(Paul Valery),《纪事》第一卷我曾发誓要感动你,用友情或是愤怒。 ——乔治·贝纳诺斯(Georges Betnanos),《保守者们的大恐慌》 “儿童心理学”一词,本意是“灵魂的科学”,存在的历史不过150年。大约15年前,认知心理学被广泛应用于认识论、生物学、语言学和信息论,它与神经科学的出现为我们了解成人和儿童不同的心理机能带来了新的契机,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但是同时,各色人等也都争先恐后地想推销这门仍在发展之中的学科知识,编撰了若干不乏庸见或错观的普及版丛书。以至到了今天,什么人都敢以心理学家自居,尤其是在媒体和商家意识到儿童是个潜在的巨大市场之后。 对于许多人来说,心理学仍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它充满神秘感,而在计算机普及后,人们也更容易接触到大量的奇谈怪论和随意解读。 在我们生活的时代,各种心理学理论如百货商品般层出不穷,但在它们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并无内涵,反而暗藏着许多陈旧过时且无益、有时甚至是很危险的不实说法。 报纸上常说我们应当尊重孩子以便他们能够保持天性,然而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声称如果我们不对孩子严加管教,他们就会走上歧途。 突然,我们又被告知所有的孩子都可能变得亢奋好动,尽管这在统计学上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情况。另外,似乎到处的课堂里都充斥着智商超群的孩子;如何去发现他们呢?要知道,还有一帮人坚持认为所谓智商理论根本不值得信任。 而说到青少年,这一群体似乎已经被与刚进入逆反期的3岁孩童归于同类了,就好像他们是一种新型幼儿一般。于是到了最终,我们每天耳边都是关于“迷途”孩子的讨论之声,但却忽略了一个极为残酷的问题:他们究竟是如何到了这样的地步呢? 总之,五花八门的庸见说法开始大量涌人人们的视线中,就像在蒙昧主义那极具煽动性的广阔天空中交织的模糊不清的星光,它们侵蚀着那些充满善意,却在这方面毫无抵抗能力的家长们的认知防线。于是,那些总是担心自己是否做得称职,害怕自己不够资格做一个“好妈妈”的母亲们,已经完全不知该如何是好了。她们当中甚至有人受到巨大不安的驱使,在上了年纪之后还想去做心理学的学术研究,以便对这个领域能有更清楚的认识。还有些家长害怕在情感上触了孩子的逆鳞而压抑自己,因此无法再袒露自己的真心。 除了精神分析法为我们的研究开辟了一些新的道路,我们在本书中还是本着慎重原则和实验精神,选取了一些庸见俗观进行探讨,重新为它们定位并力图给出一些中肯的回答。 后记 人类的心理学和精神病理学尚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大量的工作、方法和谦虚的研究态度去加以完善。 ——皮埃尔德布雷一利藏, 《教育和文盲现象》,尼斯大会,1989年 科学一定会带来幸福吗?我不这样认为。科学能带来真相,但问题在于:凭借真相人们是否因而幸福。 ——爱弥尔·左拉,《为巴黎学生做的演讲》,1893年5月18日 社会的变迁让我们感觉到儿童也在变化。但如果从神经心理学的前景看,却并非如此。诚然,儿童要适应家庭的新变化,适应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然而,适应变化,历史上难道不是一直如此吗? 这本关于儿童心理学的书力求归纳出该领域的知识,作者并未忘记知识是在不断变化的。 逐渐成熟的神经系统学的影响在上升,为年轻的家长们带来了积极的支持和乐观的前景。正是本着这一精神,我们编写了此书,力求对一些庸观俗见作出阐释和阐明。 随着儿童的发展,个体差异逐渐显露出来,日益难以泛而概之。像本书中所提到的行为不一定出现在所有儿童身上,而是经过对许多儿童行为的统计所证实的。如果家长没有遇到本书中所提到的病例,或者相反,家长观察到一些本书中多没有列举出的其他案例,他们就大可放心,不必为此担忧。 心理疗法专家完全明白,尽管在关爱和权威这两个砝码之间,父母们不得不在两者之间进行平衡练习。 人们过于轻率地指责父母的偶尔失职,然而根据其在家庭中的位置和生活境况,对孩子的教育其实有着无尽的不同形式。对此父母不要失去信心,切记不要忘记榜样的关键效用性。如果家长能避免教条武断态度,建立起对孩子既讲情理又讲原则的方式,采用直爽和幽默的表达方式,那么,他们的教育方法就已经步入正轨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